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复旦教参

何二元:《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教师手册编写说明
【时间:2015/11/20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3716 次】

发表日期:2008年7月22日   出处:本站    作者:何二元   已经有4928位读者读过此文


    在这篇说明中,我首先要说的是为什么选择为复旦的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因为目前已有的大学语文教材是那么多,据2006年底的一项统计,就已达到1400多种,这两年还在源源不断地编出新的来。但是在比较了这些教材和复旦版教材后,我认为后者在课程定位上有非常独到之处:

    她不是把大学语文当作“补课”性质的课程,因为“补课”虽能修补高等教育,也能解构高等教育,把大学语文降低为“高四语文”;
 
    她也不是把大学语文编成文学史教材,或简单地编成所谓“美文”教材,因为大学语文的开课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所以不应照搬中文系的文学史和文选课;
 
    她不走“人文主题”或“文化专题”之类的高蹈路线,大学语文当然属于人文,属于文化,但是科学的定义应该是属概念加种差,大学语文还应有自己特殊的课程性质;
 
    她也没有编成一种写作教材,普通写作或许是和大学语文并行的另一门课,至于应用写作,恐怕更应该归入到各类专业写作课去……
 
    这样,她就选择了和已有各种大学语文教材全然不同的课程定位,她不是第1401种教材,而是在1400种教材以外出现的第一种全新的大学语文教材。她的课程定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学习。
 
    其实现在人们都已逐渐认识到这一正确的定位,从各类教育论文,到媒体文章,到教育部领导讲话,都渐渐集中到这样一种共识。但是从理论的认识到编写出正式教材,这之间还有一个艰苦的过程,而复旦版教材率先完成了这一步。
 
    复旦版教材从第一单元就提出“重新发现母语”,指出:“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既是这门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贯串这门课程的核心线索。”有了这样一种定位,那么,后面“汉语文学长河”的三个单元,就不再是仅仅呈现文学史的外在形态,文学成为母语诗性生存的活的载体,最好的母语藉此超越古今,成为诗意的栖息之地。而第五、第六单元也顺理成章地叫做“汉语中的译文”,那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再是和我们母语无关的一些域外故事,而是让我们注意到母语的转换能力,注意到译者的母语运用能力。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学习”。在这一定义中,“母语学习”是一个关键词,“高等教育阶段”则是另一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也是母语学习,大学语文是高于中小学语文的母语学习,这个“高”字,不能简单体现为课文选篇的不相重复,更重要的是课程定位的高度。我们在教材的后半部分看到了这样的努力——它试图从文章学的高度来重新定位大学语文。别的大学语文教材虽然也有采用这种框架的,但是复旦教材既把它纳入“重新发现母语”这个更大框架,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不过我认为复旦教材的最大亮点,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开放型的教材系统。它开启了母语的发现之旅,而并不急于宣告结束这个过程,它恰如其分地把自己定位为一种实验教程,这就让更多的人有参与实验的机会,比如我就获得为教材编写教学参考用书的机会。我认为一种正确的课程定位,不仅仅体现在课文的选篇,更要紧的是运用正确的课程理念对所选篇目进行阐释——这在教材中就是课文导读、学习提示、思考与练习的设计等等,同时在教学参考用书中也应延续这种阐释与研究。所以我认为教学参考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书,它还应该是一种研究性专著——这个认识很重要,试想假如我们的1400种大学语文教材中,能有400种是这样的研究性专著,那么今天的大学语文将会是怎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所以,本教参在完成应有的工具书功能之外,还突出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本教参牢牢锁定“重新发现母语”这一总纲,进而探索构成这一纲领的一个个“母语主题”的环节。我相信这样一种母语主题环节一定是存在的,关键在于发现,这是本教参编写中下力最多的地方。比如我构想:通过《教中文》、《在语词的密林里》等课文的教学,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对于母语最初的敏感;通过《诗经》的“兴观群怨”了解母语的诗性功能;通过《楚辞》“衣被词人”的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进入母语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对庄子、陶潜诗文的教学,了解母语的超语言功能;通过对李杜诗歌的教学,掌握母语的洒脱与精致;通过对元曲的教学,掌握母语的以俗为雅、大俗大雅;通过对《红楼梦》选篇的教学,了解母语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探讨如何在母语的现代化过程中不丢失自己的传统……这些母语主题的环节,环环相连,相互呼应,形成一个严密的母语主题链,其理想的探索结果,应该是各个“母语主题”环节呈有序、清晰、简洁的排列状态,类似那些“人文主题”教材的“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那样的状态——当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作为教材和教参,不能停留于理论探索,更须考虑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意见,除了课程定位的模糊,还因其缺乏可操作性。现在一般高校只开一至二学期大学语文课,每周二至三课时,这样少的时间,想要系统讲授文学史,想要面面俱到学习各种写作文体,必然只能是走马观花,粗枝大叶,浅尝辄止。这样的教学必然枯燥乏味,无所收益。而那些“人文主题”的教材所以能大行其道,除了我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主题相对简单、独立,可多可少,便于安排教学。本教参也设想,提炼出高等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十几个主题,每次课争取解决一个主题。比如诗三百,一次课当然讲不了几首,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如果用一次课专讲“兴观群怨”四个字,让学生了解学诗用诗提升语言诗性的方法,这就很有意义。这样一两个学期下来,学生就能够掌握十几个提升母语高雅程度的方法,那么一定会感到这门课学有所值,学有所得。
 
    第三,本教参打破那种四平八稳、千篇一律的编写模式,凡是教材中已经有的内容,就不再重复,尤其不搞那种从课文到课文的所谓课文分析。教参的宗旨是为老师的备课上课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教师自己可能很难找到,或者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教参就是要替教师完成这些工作,让教师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去。本教参还将辅以配套光盘,以及专门的教学网站(www.eyjx.com),从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量而言,光盘十倍于教参书,网站十倍于光盘。尤其是教学网站,不但提供信息,还能提供一种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设网络课堂,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拓展知识,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互动,有利于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第四,本教参引进比较的视角。一是平行比较,同一篇课文,如果其他大学语文教材也选过,那些教材的教学设计、学习提示、思考练习是怎么样的,做一个比较。我们虽然认为其他大学语文教材在课程定位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但是在具体篇目的教学设计上,总还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我们不宜采取固步自封的态度。二是大中比较,我们说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不能停留于口头,要认真研究中学语文到底是怎么样的,如鲁迅所说的,要知道“不应该怎样写(教)”。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的关系,除了区别还应该有衔接,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但肯定是“高中后”语文,这就要研究如何衔接。三是大学语文和中文系教学的比较。大学语文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这就要求与中文系课程有所区别,这也是一种“不应该这样教”。比如“说文解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需要严格的训诂学方面的训练,而大学语文的重点只在于启发对母语的敏感,这在第一单元课文教参中有充分体现。其他单元也各有类似的比较研究。
 
    第五,本教参的配套光盘也与其他大学语文教材不同,目前常见的那种教材光盘的技术含量太高,教学中只能播放,不能解构,容易造成教学主体的错位。我们的光盘尽量不设置技术门槛,以常用的中文处理软件WORD为主,每一种文本,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可编辑的,那些多媒体的音频、视频资料,也都尽量短小,控制在一两分钟内,最多不超过五六分钟,便于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只要稍加组合,不难形成自己的教学成果。
 
    第六,本教参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是一种新编教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的时间尚短,各地同行好的教案,对教材的研究文章,优秀的学生作业等等,这些内容暂时都还没有收集进来,好在我们还有教学网站,网站的优点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相信这部分内容不难逐步加以充实。
 
    第七,本教参除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方便外,还引进教学科研的维度,许多资料不一定是上课所需,却能够为教师的教学科研、论文写作提供思路和资源。按照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凡是使用本教材和教参的教师,都可以无偿使用这些科研资源,同时也欢迎教师上网站发表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大家共同来开创大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最后有两点说明,一是由于时间关系,本教参只编写了教材60篇课文中的26篇,其余部分将会在教学网站上逐步完成,同时在教学光盘上已提供全部课文的可编辑文本,以及教参未编写部分课文的简单教学提示,这是由出版社方面提供的。二是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在本教参的编写过程中,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个别的改动。原有 “思考与练习”的解答提示,可以参考教学光盘中也是由出版社方面提供中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教学思路提示”。

2008年4月

    本站链接:

    复旦大学实验版大学语文
    复旦大学《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教参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226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