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时间:2014/5/29 】 【来源:《鲁迅译文集》第3卷 】 【作者: 厨川白村、鲁迅】 【已经浏览4132 次】

[]厨川白村著 鲁迅译

 

厨川白村(18801923),日本文艺理论家。曾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大学教授。著有《近代文学十讲》、《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文艺论著多种,有《厨川白村全集》八卷行世。《苦闷的象征》是其遗作。

鲁迅不仅是文学家,也是翻译家,有《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域外小说集》、《死魂灵》等30多种译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有《鲁迅译文集》十卷。

 

一 两种力

 

有如铁和石相击的地方就迸出火花,奔流给磐石挡住了的地方那飞沫就现出虹采一样,两种的力一冲突,于是美丽的绚烂的人生的万花镜,生活的种种相就展开来了。“No struggleno drama”者,固然是勃廉谛尔(F.Brunetière) [1]为解释戏曲而说的话,然而这其实也不但是戏曲。倘没有两种力相触相击的纠葛,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存在,在根本上就失掉意义了。正因为有生的苦闷,也因为有战的苦痛,所以人生才有生的功效。凡是服从于权威,束缚于因袭,羊一样听话的醉生梦死之徒,以及忙杀在利害的打算上,专受物欲的指使,而忘却了自己之为人的全底存在的那些庸流所不会觉得,不会尝到的心境——人生的深的兴趣,要而言之,无非是因为强大的两种力的冲突而生的苦闷懊恼的所产罢了。我就想将文艺的基础放在这一点上,解释起来看。所谓两种的力的冲突者——

 

创造生活的欲求

 

将那闪电似的,奔流似的,蓦地,而且几乎是胡乱地突进不息的生命的力,看为人间生活的根本者,是许多近代的思想家所一致的。那以为变化流动即是现实,而说“创造的进化”的伯格森(H.Bergson) [2]的哲学不待言,就在勖本华尔(A.Schopenhauer)[3]的意志说里,尼采(F.Nietzsche)[4]的本能论超人说里,表现在培那特萧(Bernard Shaw) [5]的戏曲《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里的“生力”里,嘉本特(E.Carpenter)[6]的承认了人间生命的永远不灭的创造性的“宇宙底自我”说里,在近来,则如罗素(B.Russell) [7]在《社会改造的根本义》(Principles of Social Reconstruction)上所说的冲动说里,岂不是统可以窥见“生命的力”的意义么?

永是不愿意凝固和停滞,避去妥协和降伏,只寻求着自由和解放的生命的力,是无论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总是不住地从里面热着我们人类的心胸,就在那深奥处,烈火似的焚烧着,将这炎炎的火焰,从外面八九层地遮蔽起来,巧妙地使全体运转着的一副安排,便是我们的外底生活,经济生活,也是在称为“社会”这一个有机体里,作为一分子的机制(mechanism)的生活。用比喻来说:生命的力者,就象在机关车[8]上的锅炉里,有着猛烈的爆发性,危险性,破坏性,突进性的蒸汽力似的东西。机械的各部分从外面将这力压制束缚着,而同时又靠这力使一切车轮运行。于是机关车就以所需的速度,在一定的轨道上前进了。这蒸汽力的本质,就不外乎是全然绝去了利害的关系,离开了道德和法则的轨道,几乎胡乱地只是突进,只想跳跃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就是这时从内部发出来的蒸汽力的本质底要求,和机械的别部分的本质底要求,是分明取着正反对的方向的。机关车的内部生命的蒸汽力有着要爆发,要突进,要自由和解放的不断的倾向,而反之,机械的外底的部分却巧妙地利用了这力量,靠着将他压制,拘束的事,反使那本来因为重力而要停止的车轮,也因了这力,而在轨道上走动了。

我们的生命,本是在天地万象间的普遍的生命。但如这生命的力含在或一个人中,经了其“人”而显现的时候,这就成为个性而活跃了。在里面烧着的生命的力成为个性而发挥出来的时候,就是人们为内底要求所催促,想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的时候,其间就有着真的创造创作的生活。所以也就可以说,自己生命的表现,也就是个性的表现,个性的表现,便是创造的生活了罢。人类的在真的意义上的所谓“活着”的事,换一句话,即所谓“生的欢喜”(joy of life)的事,就在这个性的表现,创造创作的生活里可以寻到。假使个人都全然否定了各各的个性,将这放弃了,压抑了,那就象排列着造成一式的泥人似的,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没有使他活着这许多的必要的。从社会全体看,也是个人若不各自十分地发挥他自己的个性,真的文化生活便不成立,这已经是许多人们说旧了的话了。

在这样意义上的生命力的发动,即个性表现的内底欲求,在我们的灵和肉的两方面,就显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就是有时为本能生活,有时为游戏冲动[9],或为强烈的信念,或为高远的理想,为学子的知识欲,也为英雄的征服欲望。这如果成为哲人的思想活动,诗人的情热,感激,企慕而出现的时候,便最强最深地感动人。而这样的生命力的显现,是超绝了利害的念头,离了善恶邪正的估价,脱却道德的批评和因袭的束缚而带着一意只要飞跃和突进的倾向:这些地方就是特征。

 

(选自《苦闷的象征》第一部分“创作论”的前两节,[] 厨川白村著,鲁迅译,见《鲁迅译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2月版)



[1] 勃廉谛尔(F.Brunetière),也译作布吕纳蒂耶或布吕内蒂埃(1849-1906),法国文艺批评家,著有《批评论文集》。“No struggleno drama”即“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2] 伯格森(H.Bergson),18591941,法国哲学家,著有《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创造进化论》等。他的生命哲学是现代意识流小说的理论来源之一。

[3] 勖本华尔(A.Schopenhauer),通译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认为意志是万物的本原,意志支配一切,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痛苦,人生只是一场灾难。他的主要著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4] 尼采(F.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超人哲学倡导者,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5] 培那特萧(Bernard Shaw),通译为萧伯纳(18561950),英国剧作家、批评家。《人与超人》是根据欧洲流传的唐璜传说创作的哲理喜剧,剧中就进步、进化、生命力等题目展开论辩,集中体现了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思想。

[6] 嘉本特(E.Carpenter),英国著名作家,他的诗歌《性的海》,歌颂生命的创造力。

[7] 罗素(B.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1920年曾来华讲学。《社会改造的根本义》即《社会改造原理》,是罗素为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宣传和平而撰写的,书中论述了“冲动比有意识的目标在形成人的生活方面有更大的影响”的原理。

[8] 机关车  即火车。

[9] 游戏冲动  又称“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等。其中席勒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生的最高、最完美的境界是游戏,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著,鲁迅译,陶元庆封面设计, 1924年未名社出版。封面显示的是:赤裸的女人蜷曲在一个圆形里,伸她的舌头,去舔一把三叉戟,一些难以辨认的色块和线条在缠绕着她。有点抑郁和暴力的味道,与题旨暗合。

 

 

    【本站链接】

 

    《苦闷的象征》导读

    《苦闷的象征》教学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064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