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导读
【时间:2014/5/28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054 次】

1927年,国民党政府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夏期学术演讲会,邀请鲁迅等学者演讲。作者这篇演讲是在723日、26日的会上所作的(题下注“九月间”有误),作者后来说过:“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他在这次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演讲里,借古讽今,曲折地对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揭露和讽刺。

这篇演讲的题目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人士(并非只是文人)表现出来的一种名士风范,即风流潇洒、玩世不恭、放荡不羁、风流自赏。虽说中国的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已是常态,但是这样的“魏晋风度”只是在那个时代昙花一现,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话题。研究、论述这一话题的人很多,鲁迅先生别出心裁,抓住“文章”、“药”及“酒”这三个关键词加以发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第一个关键词是“文章”。鲁迅认为魏晋风度主要体现在文章,只吃药喝酒没有文章那不是真的魏晋风度。文章也不仅是文人的事,鲁迅首选的例子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曹操尚刑名,他的文章风格清峻,就是简约严明;此外还有通脱,就是随便,想说甚么便说甚么。曹丕和曹植的文章华丽。曹丕主张“文以气为主”,又做了皇帝,他的文章有气势,“壮大”。所以鲁迅说: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其后又逐一举例分析了魏晋南北朝其它各朝的文章风格,正是这些文章,构成了魏晋风度的主要内容,也才使魏晋风度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话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药”。魏晋人士流行吃一种叫“五石散”的药,吃了之后皮肉发烧,容易擦伤,就必须穿宽大的衣服,而且是旧衣服,不能常洗,便多虱,所以“扪虱而谈”在当时传为美事。而且由于吃药,起居无常,“居丧无礼”,这些被后世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原来都是药物反应。

第三个关键词是“酒”。吃药和吃酒是有区别的: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所以一些魏晋人士饮酒时衣服不穿,帽也不带,貌似无礼,其实内心痛苦,他们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一切都是虚无,所以就沉湎于酒了。加以当时环境险恶,最好多饮酒,少讲话,以求自保。

到了魏晋末年,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便见怪不怪,心平气和地喝酒做文章,于是便有陶渊明这样的“田园诗人”。

以上便是这篇演讲的简要内容。本教材一般不分析课文,主张同学们自己读原文。因为这篇演讲比较长,又没有小标题(前面的《门外文谈》是有小标题的),所以简要提示一下,详细内容还要自己去看,这是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好文章,不看可惜了。

 

【思考与练习】

1.鲁迅这篇讲演非常著名,后来不少人都写过或讲过同样的内容,但都没有这样的效果,试比较阅读余秋雨《遥远的绝响》(教学网站提供),看看差别在哪里。

2.“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个标题,可以作不同理解,假如切割成“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可以理解成“文章”、“药”、“酒”这三者与“魏晋风度”的关系;假如切割成“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则可以理解成“药”与“酒”与魏晋风度的关系,以及与魏晋“文章”的关系。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哪一种切割比较正确。

3.设想我们也是这场演讲的听众,在听众提问环节,你会提些什么问题?试在课堂上模拟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112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