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道德经的奥秘》导读
【时间:2014/5/27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503 次】

《道德经的奥秘》导读

    2012年金秋,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随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来到了老子故乡——河南鹿邑,进行外景讲座的录制。这次在鹿邑的讲座,结合老子所著八十一章《道德经》,配合养生学,加上在鹿邑景区录制实景短片,制成系列专题讲座,通过《百家讲坛》这个栏目向世人介绍周口、鹿邑,传播老子文化。事后,讲座内容整理成《道德经的奥秘》一书出版。课文就选自该书第十集。

    这些年来,随着《百家讲坛》节目的持续走红,人们在谈到大学语文的时候,也时时会将两者进行比较,有人说,大学语文就应该像《百家讲坛》这样来上,更有人建议,应该请易中天、于丹来讲大学语文课。现在,我们借这篇课文,来厘清一下这个问题。

    本教材的观点是:大学语文不能上成《百家讲坛》。理由如下:

    第一,大学语文是“母语高等教育”,而《百家讲坛》则是大众文化。央视最初(2001年)开播《百家讲坛》,走的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路线,观众群定位在以大学生为主的知识阶层,主讲人选瞄准全国最好的学者、教授,演播地点选择在各大学校园,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百家讲坛》因此被描述成“开放式大学”——假如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大学语文要上成《百家讲坛》,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只怕是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但是这样的定位却不符合电视节目大众文化的性质,《百家讲坛》播出后收视率持续低迷,一度遭到央视考核“末位淘汰”的警示。于是栏目组不得不重新定位:观众定位在15岁以上,老幼皆宜,而初中文化水平的打字员作为第一道评审——假如他听得入迷,打得起劲,就说明成功,反之则不成功。主讲内容也作了大的调整,讲述宫廷黑幕、帝王秘史的《清十二帝疑案》成为《百家讲坛》走出低谷的转折点,接着是《三国》权谋、《红楼》艳史、《论语》戏说等等,终于使《百家讲坛》成为持续走红的一档节目。当然这种讲法也遭致国内学者的批评,但是栏目策划人认为只要主讲者能够自圆其说,听众爱听,就达到他们的目标了。

    这里我们无意评价《百家讲坛》的功过,只是想要设问:大学语文能不能上成由初中生把关老少咸宜的娱乐课?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学习是艰苦的事,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学习,一定要有艰苦攀登的思想准备,我们有必要修正我们的教学评价系统,说什么太好听了,就像看了一场电影一样,这绝不应该是大学里一堂课成功的标准。

    第二,大学语文除了具有高等教育课的性质,还有语文课的特殊定位,语文课和一些欣赏类的讲座课不同,它是一门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课程,拿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好比是游泳,要带领学生下水。把叶老的这个比喻发挥下去,语文课就不是“星跳跃”的观赏课,学生也不是粉丝和拉拉队,而是要跟着教练员下水训练的队员。这个定位和《百家讲坛》有很大不同,据传,《百家讲坛》栏目负责人曾要求易中天增加与听众互动的环节,被易中天一口回绝,说“那还不乱套呀”。所以《百家讲坛》至今都是一言堂。

    第三,《百家讲坛》作为大众文化的定位(用易中天的话说,是一锅人人吃得起的萝卜汤),在讲述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百家”体,通俗、诙谐、爽滑,听过后或许主讲人的语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对他们所讲的文本却可能都还没有对得上号。譬如本课“知识与知道”,《道德经》原文中究竟是怎么讲的?就不是很清楚,很有系统。我们不排斥《百家讲坛》这样的形式,但是同学们看了、读了之后,有必要再找找原著,对照着上下文,再读一读,思考思考,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下面是本篇课文涉及的《道德经》内容: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第四十一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八章)

    这些原文比任何讲解都要精彩多了,值得背下来。悟道(知道)是一种个体感悟过程,旁人不能替代,你先背下来,到了一定的境遇,自然豁然开悟。《道德经》这样的文本,最好全背,总共也就五千多字,就一篇课文的字数(我们这篇课文就有5000字),其价值却是多少篇课文也抵不了的。


【思考与练习】

    1.大学语文与《百家讲坛》有什么区别?
    2.“知识”与“知道”到底是什么关系?阅读“导读”提供的几章《道德经》原文,对照课文加以体会。
    3.有人说《道德经》是散文诗,有人说《道德经》也是语录体,假如是语录体,那么和《论语》也有所不同,不是教学活动的记录,而是作者自己的语录体写作。读上面几章《道德经》内容,体会其文体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898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