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高教研究

罗兰: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微观研究动态综述
【时间:2013/2/12 】 【来源:煤炭高等教育 2008年3月 】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罗兰】 【已经浏览4890 次】

    摘  要:高等教育微观研究是较少受到高教界同行关注的领域。从研究内容及研究角度对1997年至2006年近十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高等教育微观研究的论文进行简要地分析与评论,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内高教微观研究已呈现出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日益重视决策、政策与规划研究;关注在较高层次上和多层面上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问题;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体系建设工作;高教领域高科技建设与基础性研究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高等教育;微观研究;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微观研究的概念及其内涵

    荣维木在《北京党史》中指出,所谓微观研究一般是指带有实证性的研究,它所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史事,微观研究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宏观研究的进行[1]。台湾学者王文科在《教育研究法》中指出,个案研究法即微观研究法的一种。王文科认为,个案研究法乍看似乎简单易行,但为了充分应用,强调研究者必须对现有相关领域的理论充分了
解,并且有能力区分重要的或者无关的变量。另外,微观研究必须重视收集与分析资料的客观性,避免掺入主观因素影响客观性。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便是,微观研究的结果,可能误将只是相关的关系,视为因果关系[2]。刘光临在《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促进学校建设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观研究主要是指在既定政策与管理体制的影响下,有关高等教育具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其核心是高等学校内部运行过程中相关问题研究。刘光临还指出微观研究包括以下方面:(1)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如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研究、高校行政与学术管理的研究、大学生权利实现机制研究、教师群体与行政群体关系研究、高校内部人员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研究;(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如高校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构建研究、新时期德育改革研究、高校有效性教学研究、高校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研究、教学与科研的深层关系研究、研究生学术水平保障研究等;(3)大学生学习研究,如大学生心理需求研究、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等;(4)校风建设研究,如高校特色文化研究、班风研究、高校人际关系研究等[3]。这些都是高等教育中具体的、经常或者说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从数量和研究方法看我国高等教育微观研究的现状

    依据上述微观研究定义与研究范围,笔者使用CNKI(中国知网)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高等教育专栏中的所有文章进行搜索,发现从1997~2006年间发表的微观研究文章在数量上有以下特点:(1)1997年至1999年高等教育界所进行的微观研究有小幅度上扬; (2)2000年后,直到2006年,所发表的相关文章数量大幅度增加。这说明高等教育界对于高等教育微观研究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笔者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角度方面对检索到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微观研究有以下特点:

    1.问题研究意识增强,加大了对新兴事物的研究

    问题研究意识,已经广泛地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重视,特别是在微观研究的领域内。最近十年,据统计数据显示有近30%的文章是着手问题研究的。总结起来有三方面主题的文章比较突出:一是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高等教育微观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二是院校研究包括校内管理策略研究风生水起;三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评价机制的研究增多,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的话语增加。

    2.运用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切入高教问题

    潘懋元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文发表之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比较常见的有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等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大家普遍认为,多学科的研究促进了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二是高等教育系统超乎寻常的复杂性。

    3.比较研究兴起

    比较研究的文章,大部分以介绍国外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为主。比如张建新的《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研究》,陈文敏的《香港高等教育的法制环境现状与发展》等,这一类的文章大多起到桥梁作用,有助于我国的学术界多了解一些国际上的相关信息。另外也有部分的文章着重两国同一领域的对比,比如罗明空的《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这一类的文章主要是依据某一主题,找出彼此的差异,从而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总结。

    4.研究综述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是在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历史的研究方法,有叙述有议论。如崔玉华的《独立学院研究综述》,汪立琼的《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述评》,以及陈文汉的《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研究综述》等,都是对某一研究分支进行综述。研究综述为后来的学者做好鉴古知今的工作,节约文献回顾的时间,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问题是述评多少带有个人观点,可能会涉及到客观性的问题。

    5.概念辨析

    概念辨析属于理论研究范围,其对于研究者的理论功底要求更高,但实际效益不如问题研究等来得显著。从检索的数据来看,理论的研究虽然有助于高教理论体系的发展,但杰出的研究成果不多,理论研究的文章数量也较少。因此应鼓励更多的学者从事微观理论的研究,为高教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我国高等教育微观研究的走向与动态预测

    根据近十年高等教育微观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内容,结合近年来研究状况与学术动向,国内高教微观研究已呈现出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1.日益重视决策、政策与规划研究

    当今中国高教改革正在日益深化,高等教育系统各层各级重要的教育决策、政策、规划不断“出台”。对决策、政策、规划进行分析与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日益重视决策、政策与规划研究不仅反映出当前学术研究发展的突出趋势,更体现了高教改革在“发展方向”、“学术基础”、“民主参与”等方面所提出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从政策科学本身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来看,未来的高教决策、政策与规划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或深化:(1)由重视“背景”(必要性、意义、程序与影响因素)的探讨到更加重视“正文”的研究。对决策、政策与规划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包括内容、过程与结果评估等都将在研究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加强。(2)由重视已有“文本”的分析到更加重视提出并参与“方案”的开发与监控。“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形式”与“功能”研究相联系,从提出决策、政策、规划问题,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术研究将全方位、全程参与。(3)由重视学术研究的批判性到更加重视建设性。在保持学者的良心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品质的同时,研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对政策与其实施积极性方面的潜力的挖掘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2.关注在较高层次上和多层面上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问题

    在新形势下,高教研究的问题与内容将更加复杂与丰富,但质量与效益将依然是高教领域内关注的研究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以“巩固、提高、深化、发展”为指导的改革,这一主题的研究将呈现新的特点:(1)研究的层次将提高。为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包括其业务部门可能更多地介入质量与效益的研究工作,学术界
也可能提升到实施有关的协作调研与攻坚研究计划。另外,研究工作也将由大众化阶段个别院校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升到从高等教育系统、知识社会、技术发展、全球化、不断增长的国际竞争、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2)研究的层面将更加多样化。从实践到理论,从个体、组织、机构到系统,从知识到学术工作,从素质、人才培养到文化、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从单一民族(文化)到多民族(多元文化),从城市到农村,从地方(区域)、国家到国际,等等,研究工作将在这些多层面上进行精细化研究。农村高教、民族高教、区域高教等方面研究将成为热点。(3)质量与效益的研究将更加紧密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高教领域内的一些具体问题将更多地纳入这一分析与研究框架。从这一角度看,目前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研究领域已深入到“高校内部院系效益评估研究”。

    3.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体系建设工作

    由于高教学科是“成长中的学科领域”,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研究对象的分割,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知识整合、积累上的“困难”和学科知识内在递进关系的形成等方面的“阻塞”问题。由于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高等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体系建设工作面临更大机遇与挑战。具体而言:(1)研究方法将更加多样化。不管是运用多学科方法,还是运用多种学科共有的方法,高教研究方法作为开放体系,多样化发展趋势将依然鲜明。文本分析、比较研究、面谈、问卷调查、多变量分析、概念分析、现象学方法、批判主义与女性主义、自传与观察研究等,都将在高教研究领域进一步发挥作用。(2)知识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准备将更加充分。随着多学科研究成果积累与知识分化,知识的整合在“参照系”的选择上可能面临冲突。

    4.高教领域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性研究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信息化时代,高教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在发展。比较研究与历史研究在基础性研究平台上(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提炼)将呈现新的变化。(1)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全方位加强数据库(database)建设。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形态的出版物与公共媒体,推进具有一定质量与效益的公共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2)微观研究将继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基础性工作,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积极追踪国外(包括发展中国家与周边国家)最新进展与研究前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引介、评析西方理论、思潮与改革。另外,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科技、经济、贸易竞争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等,也将逐步深入到微观层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荣维木.怎样以现代化的视角解读抗日战争[J].北京党史研究,1995,(6).
    [2]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381.
    [3]刘光临.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促进学校建设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2):25-27.

    (责任编辑 张 阳)

    作者简介:罗兰(1982-),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级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791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