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时间:2012/5/7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7842 次】

小品文的危机[1]

鲁 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坟》、《热风》、《南腔北调集》等16种。

    仿佛记得一两月之前,曾在一种日报上见到记载着一个人的死去的文章,说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以为此人一死,“小摆设”的收集者在中国怕要绝迹了。
    但可惜我那时不很留心,竟忘记了那日报和那收集家的名字。
    现在的新的青年恐怕也大抵不知道什么是“小摆设”了。但如果他出身旧家,先前曾有玩弄翰墨的人,则只要不很破落,未将觉得没用的东西卖给旧货担,就也许还能在尘封的废物之中,寻出一个小小的镜屏,玲珑剔透的石块,竹根刻成的人像,古玉雕出的动物,锈得发绿的铜铸的三脚癞虾蟆:这就是所谓“小摆设”。先前,它们陈列在书房里的时候,是各有其雅号的,譬如那三脚癞虾蟆,应该称为“蟾蜍砚滴”之类,最末的收集家一定都知道,现在呢,可要和它的光荣一同消失了。
    那些物品,自然决不是穷人的东西,但也不是达官富翁家的陈设,他们所要的,是珠玉扎成的盆景,五彩绘画的磁瓶。那只是所谓士大夫的“清玩”。在外,至少必须有几十亩膏腴的田地,在家,必须有几间幽雅的书斋;就是流寓上海,也一定得生活较为安闲,在客栈里有一间长包的房子,书桌一顶,烟榻一张,瘾足心闲,摩挲赏鉴。然而这境地,现在却已经被世界的险恶的潮流冲得七颠八倒,像狂涛中的小船似的了。
    然而就是在所谓“太平盛世”罢,这“小摆设”原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物品。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2],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3]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何况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谁还有这许多闲工夫,来赏玩琥珀扇坠,翡翠戒指呢。他们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
    美术上的“小摆设”的要求,这幻梦是已经破掉了,那日报上的文章的作者,就直觉的地知道。然而对于文学上的“小摆设”——“小品文”的要求,却正在越加旺盛起来,要求者以为可以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这就是想别人一心看着《六朝文絜》[4],而忘记了自己是抱在黄河决口[5]之后,淹得仅仅露出水面的树梢头。
    但这时却只用得着挣扎和战斗。
    而小品文的生存,也只仗着挣扎和战斗的。晋朝的清言[6],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7]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8]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明末的小品[9]虽然比较的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这种作风,也触着了满洲君臣的心病,费去许多助虐的武将的刀锋,帮闲的文臣的笔锋,直到乾隆年间,这才压制下去了。以后呢,就来了“小摆设”。
    “小摆设”当然不会有大发展。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但现在的趋势,却在特别提倡那和旧文章相合之点,雍容,漂亮,缜密,就是要它成为“小摆设”,供雅人的摩挲,并且想青年摩挲了这“小摆设”,由粗暴而变为风雅了。
    然而现在已经更没有书桌;雅片虽然已经公卖,烟具是禁止的,吸起来还是十分不容易。想在战地或灾区里的人们来鉴赏罢——谁都知道是更奇怪的幻梦。这种小品,上海虽正在盛行,茶话酒谈,遍满小报的摊子上,但其实是正如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在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躄到马路上来了。
    小品文就这样的走到了危机。但我所谓危机,也如医学上的所谓“极期”(Krisis)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复。麻醉性的作品,是将与麻醉者和被麻醉者同归于尽的。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八月二十七日。

【注释】
    [1]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10月1日《现代》第三卷第六期。
    [2] 《兰亭序》  即《兰亭集序》,晋代王羲之作,全文三百二十四字。
    [3] 云冈  指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创建于北魏中期。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三个,石雕佛像飞天等五万一千多个,其中最高的佛像达十七米。
    [4] 《六朝文絜》  六朝骈体文选集,共四卷,清代许槤编选。
    [5] 黄河决口  1933年7月,山西、河南的一些黄河河段多次决口,淹数省五十余县,灾民四百余万人。
    [6] 清言  三国时魏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崇尚虚无,摈弃世务,专谈玄理,读书人争相慕效,形成风气,叫作“清言”,也叫“清谈”或“玄言”。到晋代有王衍等人提倡,此风更盛。
    [7] 罗隐(833-909)  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晚唐文学家。著有《甲乙集》十卷、《谗书》五卷等。
    [8] 皮日休(约834-约883)  字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晚唐文学家。早年隐居鹿门山,曾参加黄巢起义军。著有《皮子文薮》十卷。陆龟蒙(?-约881),字鲁望,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晚唐文学家。曾隐居笠泽,著有《笠泽丛书》四卷。
    [9] 明末的小品  指晚明作家袁宏道、钟惺、张岱等人的小品文。
   
    (鲁迅《南腔北调集》,选自《鲁迅全集》2005年版第4卷,以上9个注释均为全集原注。)
   
    补充注释:
    感喟kuì  感慨;叹息。
    翰墨  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
    镜屏  框立在地上的镜子。宋·秦观《寄题赵侯澄碧轩》诗:“捲帘几砚成图画,倚槛鬚眉入镜屏”。?
    砚滴  滴水入砚的文具。也称水注。
    清玩  供赏玩赏的雅致的东西。
    流寓  在异乡日久而定居。
    摩挲mósuō  用手抚摩。
    六朝文絜xié?共十二卷,第一卷赋,有:月赋、采莲赋、荡妇秋思赋、恨赋、别赋、丽人赋、小园赋、春赋、镜赋、灯赋、对烛赋。
    医学上的“极期”(Krisis) 危机,危急关头。

    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一文中说: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这张脸非常不买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中国文学家,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比他更有分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更有象征性?更有历史性?
   
   
【导读】
    周作人提倡的“美文”,有一阵是叫了“小品文”的。小品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的繁荣,是有功绩的(功不可没),相当一段时间里,鲁迅先生也不反对,甚至有可能把自己的杂文也叫做小品文的,比如在这篇文章里说“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显然正是鲁迅自己杂文的特点。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首先,它是为了巩固白话文成绩的一种“美文”,“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第二,它应该循着这个方向,“接下来的路”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真正开创出新文化的白话散文。而不是为了和文言文比高下,最后把文言文的缺点也学了来。正是在这后一点,鲁迅和林语堂、周作人等人有了分歧。林语堂等人欣赏的是晚明小品和六朝文的“闲适”,那是文学上的一种“小摆设”,而鲁迅却看到唐末和明末小品的抗争和愤激,“是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
    也许闲适和抗争不能绝对地说谁对谁不对——正如鲁迅说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而要把这闲适和抗争放到具体时代的背景上来看。这篇文章写于1933年8月,在中国,这是一个“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三省;1932年一二八事件,日军进攻上海;1933年1月,榆关失守,热河吃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3年7月,山西、河南的一些黄河河段多次决口,淹数省五十余县,灾民四百余万人。在这样的时候,林语堂等人仍然主张小品文“不谈政治,不谈国事”,“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甚至在全国造成一个以闲适为基调的“小品年”,这便不能不让鲁迅感到危机了。然而鲁迅写这篇《小品文的危机》时,仍然是抱有一丝希望的,说“但我所谓危机,也如医学上的所谓‘极期’(Krisis)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复”,可惜这番苦心终于没能奏效,于是,从1934年起,鲁迅明确用“杂文”指称自己的文章,小品文与杂文,闲适与抗争,从此分道扬镳。
    学习本篇课文,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知人论世。凡文章都是有时代背景的,鲁迅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所以有那样的文章。今天我们读鲁迅,会觉得鲁迅脾气不好,喜欢和人吵架,那是不知道他的时代。同样道理,今天我们读周作人、林语堂,常常会喜欢他们“闲适”的文体,殊不知这是时代变了,进入“休闲时代”了,所以容易共鸣。在休闲时代,不妨喜欢周作人,喜欢林语堂,那也是现代文学的一份资源,但是没有理由因此否定鲁迅。况且,今天真的是休闲时代吗?所谓休闲时代,更多的是商家的炒作吧?人生还是充满了挑战,需要不断进取的,就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要紧张学习,毕业后要面临就业的压力,即使就业后仍有优胜劣汰的职场竞争,所以鲁迅的抗争精神总是不会过期的。只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同学们也许一时还感觉不那么强烈,但是以后一定会越来越有共鸣的。大学语文课不仅是为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提供一个母语基础,也是为同学们今后的母语生存作一个预告,本课就权作这样的一个预告片。
    最后,即使是从“习作”的角度看,鲁迅的杂文也是很值得一读的。艺术类的议论文,首选是杂文,杂文的首选,当然是鲁迅,瞿秋白称鲁迅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把政论的因素和文学的因素完美结合起来。本课的主题是“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为了说明这一主题,鲁迅用了“小摆设”的艺术形象,并将这一形象贯穿全文始终,体现了艺术类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中学讲议论文,喜欢说这一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那一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实高级的论证是贯穿全篇的。
   
【思考与练习】
    1、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有《鲁迅杂文精选》(王培元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你在中学时读过吗?请在课外重读一遍。
    2、林语堂创刊的《人间世》,是小品文的专门刊物,发刊词标举“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想法。

【链接】
    鲁迅杂文与英国随笔的比较研究——兼论鲁迅杂文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 
   
比物联类,史笔勾沉——读《小品文的危机》 
    鲁迅的转变与“小品文的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9236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