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于卓:网上风景无限
【时间:2011/7/23 】 【来源:《科技日报》1997年3月31日 】 【作者: 于卓】 【已经浏览6349 次】

两年等于两百年

 

在上海的“第1号咖啡桌”①,来的第一位朋友颇有领袖风度,此时只有我和他,他说:“hi,大家好!”“你好!”我立即回他,我很兴奋。这是我在电脑互联网络遇到的第一位采访对象。今晚,199731419点整,我在北京魏公村,在瀛海威时空一位网员的协助下,鼠标一点,来到上海。

今晚的异地采访,没有汽车、火车、飞机运载,没有电话、传真预约,不用敲门,不用互相打量,也不用掏出采访本和录音机,采访就开始了。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我们用手交谈,键盘敲多快就能说多快,屏幕上飞快地跳出对话。“领袖”(以下简称D)开场就说:“网络将会改变人生,你的人生。”在我们互道职业之后,倒是D先发问:“你认为网络是何?”与此同时,我的问题也跳上屏幕:“你为什么自投罗网?”D说:“我喜欢带网的活动,两年等于两百年,在网络上!”

瞬间,“咖啡桌”边又来了几位新朋友,他们立即反应:“好像谁在采访某某?”我立即再报:“我是北京的一个记者。”还未容我表达问候,上海人已经说出:“不好。”还有的说:“采访吧。”有的说:“网络上没有时间。”有的说:“可以单独谈吗?”我说:“我想尝试网上采访的乐趣。”D说:“我想尝试被采访的乐趣。”然后立即补充:“你还可以尝试其他乐趣,比如当总编。”这我听说过,眼下已经有人用网络上的信息编辑报纸了。我说:“在网上采访,在我,在许多报社记者是第一次。”D说:“你会有很多第一次,在网络上。”

几乎在同时,到场的几位命令我报出名字,我见网友们都是英文名字,于是用键盘敲出“fishman”,渔夫的意思。有人立即反应的是直译:“渔人,太含糊。”还是D高屋建瓴:“fishman,愿者上钩。”我想,是的,本渔夫今晚在网上作业定有大收获!

 

如果你看得那么大,就有那么大

 

今晚来到上海,与D的交谈最多,他入网已经两年,从事信息行业。

我问:“你前面说网络可以改变人生,请谈谈好吗?”

D说:“网人都是坦诚的,我更自由,比如说,可以接受你的采访,空间更大,就像女孩子想演员,她们也想改变生活。”

“你每天在网上待多久?你获得过实用信息吗?”

“一小时,实用信息不多。我看好网的将来,不只是信息;我不愿出门,可以在家购物,订票,在家工作,出门旅游,打网球。”

“网络与你的事业有什么关系呢?”

“信息需要让人知道,最佳途径就是网络,它会渗透到每个地方。网络服务将是未来最大的产业,商机无限,最适合年轻人从事,靠头脑成功,不靠很多资本,同时发挥最大潜能。”

D问起我来:“有无网络方面的报道,北京的记者,多说一点儿嘛!”我来不及回答,一个劲地发问:“网络与人生关系那么大吗?”

“如果你看得那么大,就有那么大!1890年,人们在问,汽车这个怪物有用吗?”

“有用。”“有用!”在一旁的两位耐不住寂寞,开起玩笑了。

D说:“1895年,谁会用电话?”

“我,你呢?”还有人在胡乱插话。

D说:“1997年,网络有何用?比如,有好多人第一次约会是在汽车上。“

“聊天。”“用处太大了。”旁边的人开始回答D

D终于急了:“后来的,打住!!”

我立即说话:“请朋友们尽情聊,这网上采访得到的就是不一样!”

D立即告我:“网上没有采访和被采访,完全交互式。”

我知道我此刻的角色一时令网上的这些人难以接受,但我又不想“偷采”,我必须道明身份、必须连续发问,机会难得。“网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大家一起玩儿。”

dongdong!一枪毙了你,一枪毙了他!”

“网上可以结交许多朋友。”

D说:“我不知其他人是谁,可以畅所欲言,不承担后果。”

此刻,我们这一“会场”出出进进已经有11个人了,“人多嘴杂”。D发出叹息。

在上海已经待了整整一小时。因为人声嘈杂,我决定暂时退出,便告再见,不速之客瞬间便撤回北京。

 

网上风景无限

 

晚上8点到9点,我从正在网上的名字里挑了一个“student”(学生,以下简称S),他呼之即来,我们谈了一小时。

初到网上,新鲜得很,感受层出不穷。

首先,网人多直率。我告诉S,我今天第一次上网。他才上网半年就对我说,你有点落后了。——其次,你必须敲字快。他出三四句、你出一句,就会让对方受不了。我告诉他,我打字慢;他说,没关系,不过看来你确实有点慢。——在网上,彼此是隐身人,可感受对方性格,却看不见音容笑貌,也看不出性别。S正在上大学二年级,学经济的,知道我比他大好多,立即说,我可以叫您大哥了!——在网上,是交互式的交流,你腰缠万贯也罢,宅子多深也罢,在这儿可狂不起来,网上居民是平等的,机会也均等。——在网是,你还得有钱,网络信用点一分钟一毛钱,网络时间用金钱换取,你得有一定的资金支持。S入网没用爹妈的银子,完全靠自己勤工俭学。因而,他接受我的采访后,立即问,可以给我点信用点吗?我应允。——在网上,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得有一定的境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同凡响的人生规范,网人关系即是人格体现。

“大哥,你真是记者吗?”S跟我交谈老半天了,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我说:“是的。”他说:“你是如何想到在网上采访的,佩服,中国第一人!”

网上采访是不是第一人我不清楚,此刻,我感受到,这么一个突然撞进来的居高临下连连提问的讨厌的家伙,他们没见过,他们不适应。这也是他们的第一次。我告诉S:“你是最早接受网上采访的人!”——后来,瀛海威公司一位总监助理对我说,报界以网上采访的形式进行报道的,你们《科技日报》是第一个!

我还在追击:“你是学生,为什么急切上网?”

“交朋友啊,提高境界,提高水平,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呀,要是有钱我就天天在网上待着。”

“网上风景如何?”

“网上风景无限!”紧接着,他又说,“不过你要学习领会。我有一条上网16字箴言——提高境界,提高水平,办事认真,为人宽容。我现在上网主要是看一些资料,通过网查找国外的资料可方便啦。”

“你周围的同学上网的多吗?”

“还不是很多,不过网在学校里是个热门话题。”

“你准备在网上实现点什么?”

“我准备以后的生活都靠网来实现了,找工作呀,谈恋爱呀什么的。”

告别网友,我把所有谈话从网上“摘”下来,再用打印机打出,一份清晰的采访记录在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兴奋得难以入睡。S说网上风景无限,我一时还领会不深,但有关网络的新闻曾略有耳闻。这个空中隧道已经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摄影展和第一次画展,召开过几十人参加的有关网络文化的学术研讨会议,还有书店开张,还有北京图书馆也搬上网络,网人足不出户即可迅速在上千万册图书中查阅书目及简介,等等。接触网络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世界好像一下子变小了,许多传统方式立即被更新,它的冲击到底是什么我一时难以说清,今晚只是初次在网上张望了一下,还只是浮光掠影。明天还要继续。我想,只要我还去网上作业,就能获得又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科技日报》1997331日)

 

于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科技日报》记者,1982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

 

【注释】

① 网络聊天室名。

② 中国最早的民营ISP(互联网接入商),19972月开通全国大网和上海、广州等8城市的结点。 

 

【导读】

这篇课文讲的是中国最早的一次网上采访,对于今天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网络聊天,记者却掩不住夸张得意的心情:“今晚的异地采访,没有汽车、火车、飞机运载,没有电话、传真预约,不用敲门,不用互相打量,也不用掏出采访本和录音机,采访就开始了。”甚至不惜借别人的口一再吹嘘,自己是网上采访的“中国第一人”,是中国报界的“第一个”。然而,这是“1997314日”,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199611月,四位以色列籍年轻人推出了全世界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ICQICQ是“I Seek You”的缩写,意为“我在找你”。1997年,马化腾才接触到ICQ并成为它的用户,19992月,腾讯公司才模仿ICQ推出国内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OICQ,也就是今天的QQ聊天软件。所以1997年上网聊天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直至1997年底,“中国第一代网民”还在体味“坐3个小时公车到市里唯一网络中心上15块钱1小时的网”的滋味。(《中国第一代网民》)课文作者是有资格自豪的。

这是一篇通讯,曾获1997年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二等奖,但是本课的重点却不在于新闻,而在于“聊天”,这篇通讯的写作,是建立在网络聊天的基础上的,课文内容很容易还原为聊天形式,随便抽出一段:

 

(记者 J;领袖 D;游客 Y1Y2Y3……)

J 你前面说网络可以改变人生,请谈谈好吗?

D 网人都是坦诚的,我更自由,比如说,可以接受你的采访,空间更大,就像女孩子想当演员,她们也想改变生活。

J 你每天在网上待多久?你获得过实用信息吗?

D 一小时,实用信息不多。我看好网的将来,不只是信息;我不愿出门,可以在家购物,订票,在家工作,出门旅游,打网球。

J 网络与你的事业有什么关系呢?

D 信息需要让人知道,最佳途径就是网络,它会渗透到每个地方。网络服务将是未来最大的产业,商机无限,最适合年轻人从事,靠头脑成功,不靠很多资本,同时发挥最大潜能。

D 有无网络方面的报道,北京的记者,多说一点儿嘛!

J 网络与人生关系那么大吗?

D 如果你看得那么大,就有那么大!1890年,人们在问,汽车这个怪物有用吗?

Y1 有用。

Y2 有用!

D 1895年,谁会用电话?

Y3 我,你呢?

D 1997年,网络有何用?比如,有好多人第一次约会是在汽车上。

Y1 聊天。”

Y2 用处太大了。

D 后来的,打住!!

J 请朋友们尽情聊,这网上采访得到的就是不一样!

D 网上没有采访和被采访,完全交互式。

J 网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Y1 大家一起玩儿。

Y2 dongdong!一枪毙了你,一枪毙了他!

Y3 网上可以结交许多朋友。

D 我不知其他人是谁,可以畅所欲言,不承担后果。

J 再见。

 

网络聊天是一种特殊的语体,它既是一种即时对话,因此是一种口头语体,又是通过打字(写)来传达话语,因此是一种书面语体,这是书面语体与口头语体相结合的最好训练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所以,网络聊天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精神。

在传统的母语学习中,存在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分离的现象,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文言文的脱离口头语言,经过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个世纪的努力,这方面已经好转,然而又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一味地强调书面语言向口语学习,而忘记口语也需要靠书面语来提升。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把口语中的“书卷气”当成不好的东西来批,结果造成口语粗鄙化,口语质量下降。这个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上,还往往会被忽视,现在有了网络聊天,口语与书面语合一了,原先转瞬即逝的语言现象被定格,这就触目了。据首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的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行榜,“顶”字位居第一,网民每说5个字,就有一个是“顶”——而这竟是对7所高校网站BBS用字的统计。大学生本是比较有文化的人群,却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有理有据地表示自己的立场态度,而是近似一种失语的状态,这样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应该早就存在,现在网络语言把它突现出来了,我们也可以从网络语言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本篇课文的真正重点内容:如何在网络聊天中,用书面语言提升口语质量。

吕叔湘先生说:“文字有它的特殊用途,往往不是语言所能替代。同时,文字对于语言也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字眼,很多句法,是在书面上先出现然后进入口语的。一个人受过文字训练,说起话来能够更准确更细密,如果有需要的话。鲜明和生动是语言固有的特色,文字在这方面可以也应该尽量发挥语言的潜力,但是准确和细密却是文字的优点,是写文章的条件不同于说话的条件的结果。”(《吕叔湘全集》第1116页)如今网络聊天使写文章的条件和说话的条件合二为一了,于是我们的课题就是:如何用书面语提升我们的口语,使我们的网络语言更加“准确和细密”。网络聊天固然往往来不及推敲,但是聊天记录是可以事后从网上“摘”下来检视的,如这篇课文,就是一份聊天记录的整理。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审视:刚才的聊天内容哪些地方不够得体,应该如何修改一下;哪些地方有歧义,容易被对方误解,应该如何明确一下;哪些地方过于粗疏,显得很没有学问,可以如何修饰一下;那一个孤零零的“顶”字,可以如何表达得更加具体一点……这是现实聊天中所没有的条件,假如能够利用这一条件,经常对聊天记录作这样的审视和改,就一定能够逐渐提升我们的口语质量。

聊天记录实际上是一种对话体,对话体也能整理成好文章,中外经典名著中,就不乏对话体作品,如柏拉图大多数著作就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的。上个单元我们讲了语录体的写作(记录、整理),现在又讲了对话体的写作(修饰、整理),假如我们真的能在这两个方面都努力去做,那么我们就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了。

 

【思考与练习】

1、从网上“摘”下自己的一次聊天记录,进行评价与修改。

2、课文是一篇通讯,这篇通讯是在网络聊天的基础上整理写成的。尝试在网上和朋友聊聊大学语文问题,然后整理成一篇谈话稿。

3、建议建立一个班级QQ群,通过QQ聊天,提升同学们口语与书面语的质量。

 

【链接】

采写回眸:第一次网上采访(于卓)

《网上风景无限》教案 

    《网上风景无限》教学参考

    网络聊天三则 

    丁磊马化腾:第一代网民演绎知识创造财富

    中国第一代网民马化腾的青春二三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30404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