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二元教学 > 杭师作业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学生段福静)
【时间:2007/7/2 】 【来源:本站 】 【作者: 绘画041 段福静】 【已经浏览5357 次】

通读了本单元的十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我不免为文中人物或喜或悲,文中主人公真诚而执著追求爱情让人感动;但残缺失落的爱情让人遗憾、痛惜。但转而又想,遗憾和痛苦更能呈现出真爱、真美,更能表达出生死离别、刻骨相思的经典爱情。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长恨歌》这首诗我看后对可后思考与练习中的第一题比较感兴趣并且也有些疑问,于是我就找了点资料加上自己所想来表明我的观点,问题是: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讽刺荒淫,有人认为是歌颂爱情,有人认为是双重之题。你的意见如何,理由是什么?我的观点:《长恨歌》并非是一篇政治讽谕诗,而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篇。《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长恨歌》写作之初,未尝不曾出现过如陈鸿所说的“惩尤物,窒乱阶”的念头,写作的结果却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假若白居易真的把这个故事写成讽偷诗,使全诗充满了“尤物惑人”的讽刺与说教,其价值将如何,我想,是很难与此篇分庭抗礼的。诗人以历史为素材,又不拘囿于史实,在文学与历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时空局限,并与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取得审美意义上的成功。读者掩卷之余,甚至会忽略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完全将审美意识集中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感情渲染。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宛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缘渺的仙境完全将读者带进一个透明的纯情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对真情向往的共鸣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世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不齿。”再者《长恨歌》这首选入大学语文爱情婚姻这一章节,肯定也是编定这本书专家考虑再三的结果,肯定也得到大多读者的认可,我以为《长恨歌》的确是歌颂爱情的。

《江城子》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临江仙》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鹊桥仙》这首词写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赞美久长不衰的爱情。词的上阕,作者先以空灵摇曳之笔为牛郎织女的会合渲染气氛,并提示他们久别重逢的那种欣喜,急切而又无不惊悸的心情。再以议论点出自己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相聚,却心心相应息息相通,一旦得以重逢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之下,对诉衷肠,互吐心声,情爱尤在,简直是人世间那些平凡而庸俗的夫妻之情不能相比的。词的下片作者先宕开一笔,写他们临别前眷眷然不忍离去,“忍顾”二字写出了他们眷恋难舍的情态,接着以“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境界。是啊,只要对爱情忠贞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夕之欢呢?当你独处逆境时,想到远方有一颗坚贞的心始终以同样的频率伴随着自己的心跳动时,不也是一种幸福吗?从写景上来说,那做弄着各种巧妙姿态的纤云,那迷茫闪烁的点点星光,那空蒙茫远的迢迢天河,共同融成一片朦胧空灵的动人境界。再从抒情上看,那恍如梦寐的两情遇合与分离,是夫妻之情?是恋人之思?还是朋友之谊?看来这不必去考证,也不必去坐实,他朦朦胧胧地写来,我们何妨朦朦胧胧地去读,只知道他写出了人世间一种最美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就够了。总之,这里由景到情,都呈现出一种朦胧空灵的美,同时,也有一种坚贞执着的美。

《鹧鸪天》说起爱情,总是让人轻松不起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生死相许,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便道尽了爱情的甘与苦。贺铸夫人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夫妻俩的感情是很深的。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阊门是苏州著名的城门,用来借指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不久因事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好好一起来的,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木凋零,落叶萧索;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历了失伴之苦吧!那晨光初露的草原,东方才刚刚发白,躺在草丛上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儿,须臾之间就不见了。人生原来就是这样短暂啊!(晞,xi晒干了)在那新垒起来的坟头前,作者默默地哀悼着亡妻;在从前两人住过的地方,作者更是久久留恋,不肯离去。回到家里,躺在死者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沈园二首这两首悼念之诗,是陆游在七十五岁时故地重游,对发生在四十多年的一场爱情悲剧的惨痛回味。诗人触景生情,于是和泪命笔,寄托哀思。这首试表达作者对唐婉坚贞不渝的感情,写刻骨铭心之死,诗用反衬笔法,以“柳老不吹绵”,草木无情来反衬自己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深情。自己将化为稽山上的一杯黄土,仍要吊遗踪,泫然泪下,这是何等的情感抒发!上本单元时,何老师说陆游晚年这首诗不敌年轻时〈钗头凤〉读起来有味道,感情更丰富,我个人认为这两首诗各有所长,晚年之诗更显苍凉,对往事感伤布满整首诗,让人读来心情不免低沉,为作者伤神。能调动读者的感情,并能和读者产生情感相通的就是好诗。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中也说到“无此绝等伤心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而工于心计的女人,不然,无法在七年货腰生涯中悄然积下如此巨资。她本来就是京中名妓,怎样骗男人是她的拿手好戏,当她有本钱从良时,将终身托付给了老实人李甲,可偏偏就是这个怯懦无能的男人,给了她最狠的一刀。在孙富的几句浮言下,就客串了人贩子,把刚刚获取自由的她,重新推向火坑。这是她平生最看错的一个人,也是最致命的。这场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只消她打开箱子,李甲的嘴脸马上会转变。可是她没有,她选择了玉石俱焚的结局,因为心碎,因为绝望。杜十娘曾经如此接近过幸福,她计划浮居苏杭,逍遥度日,她什么都有了,金钱,自由,青春,爱情——只可惜,她的爱情是假象。面对李甲的背叛与残忍,已不愿抗争,洞悉了人性的丑陋与自私,曾经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杜十娘选择了死亡。遇人不淑是女人最大的不幸,而识人不明更是主动犯下的错。李甲是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杜十娘只是北京城南“教坊司”里的姑娘。虽然攒下了大笔钱财,可是却表现的重意轻财。一般人们的钱财不会轻易出手(李甲告借无门),李布政对儿子断绝供给,甚至要让儿子不好进门,但听说一千两银子也许可以让他回心转意;杜十娘怒沉白宝箱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足以光照日月,真正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刚烈壮举。

《圆圆曲》主要是作为一首爱情诗来写的,诗中对于吴三桂措辞隐约闪烁,似乎带有婉曲的嘲讽,却又带有颇多的同情。“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些诗句写出了吴三桂的悲剧性处境:他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作出与李自成为敌的决定,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也不可能对吴三桂作全面的评价,但他确实指出,人处在历史造成的困境中时,无法作出两全的选择,他不能不承担悲剧的命运。这里面包含了诗人自身的人生体验。也正因此,这首《圆圆曲》写得烟水迷离,百感交加,极富于艺术魅力。

《翠翠》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用探幽入微的笔法,把一位纯若碧玉、洁似水晶的山村少女的青春觉醒、爱的萌动、爱的幻想、爱的追求、爱的执着和坚贞,表达得淋漓尽致。年轻的翠翠是天真烂漫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和青春的觉醒,爱情开始在纯洁的心灵中萌发。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听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遇到事会不自禁地脸红,有时还会独自坐在岩石上凝眸注视天空的云彩和星星。少女的这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细致微妙的爱心理变化,被作者敏锐地发觉,迅速地捕捉并且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随着爱情的波折和祖父的突然去世,稚幼的翠翠在生活的打击面前不是自怨自怜,而是逐渐成长起来。作者以精细的笔锋揭示出她性格的另一面:在困难面前的坚强忍韧和对爱情的执着坚贞。傩送的哥哥天保因得不到翠翠的爱情,愤而驾船下海,不幸遇难,傩送后来也被迫离家出走。翠翠悲伤地守着祖父的孤独自摆渡,一往情深地等着傩送归来,然而她命运会如何呢?

《菉竹山房》作品通过二姑姑年青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沉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个擅长女红的青年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竟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败,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是一幅多么残忍的图画!并未年老的二姑姑,空守偌大的菉竹山房,整日价与“福公公”(蝙蝠)、“虎爷爷”(壁虎)喃喃自语,再就是梦幻“姑爹回来”。终于,性格变态,去窥视新婚夫妇。漫长的岁月、阴森的山房,简直就是遥遥无期的牢狱生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压迫可见一斑旧社会把人变成鬼,二姑姑是封建礼教的一个牺牲品。她是个在封建伦理道德压抑下的由于长期人性压抑而造成畸形的心理状态的女性。二姑姑这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社会。在那个社会里,是容不得男女自由恋爱的,更不要说少男少女一时冲动野合于后花园,那是人人鄙夷的。在那个社会里,让女子抱着死去男人的灵牌做新娘这种扼杀人性的荒唐之举反而会得到嘉许。从此,二姑姑在枯寂阴暗的老宅中销蚀尽青春年华。这是封建社会和礼教造成的悲剧。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感人、最有趣的一隅。人们向往、憧憬爱情,是因了它的美丽动人,文人们更是如此。多情的文人士子们追捕、寻觅着,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诗文营养着一代又一代。然而回溯到那个时代,更多的却是社会的无情阻隔和无数痴男怨女们伤感的泪水。纵有古语“人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一说,但我心却希望并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634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