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二元教学 > 杭师大语

《梅圣俞诗集序》教案
【时间:2007/7/18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7134 次】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据说他有金石拓本一千卷,藏书一万卷,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及自身一老翁,凑在一起为六一)。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反对宋初浮华文风,主张"言以载事,文以饰言"。他在主管考试进士时,鼓励考生写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而且善于论诗,后人集其论成书,称为《六一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
    梅圣俞,梅尧臣,字圣俞(1002-1060)。北宋著名诗人。他年轻时应进士不第,中年后才被赐进士出身,先后做过一些小官,在仕途上终身不得志。然而他的诗写得很好,风格深远闲淡,欧阳修认为他是穷而后工。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bi4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xian4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yue4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
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ju4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duo1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讲解: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此“达”“穷”皆指仕途,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达”“穷”。
    蕴,蕴涵,胸中所有。自放,自我放逐。探其奇怪,参“穷回溪”。
    穷者而后工的观点,非欧阳修首次提出,而是他首次概括得如此精练。类似的议论: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you3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bi4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荫补,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为“荫”,官吏有缺额选人充职为“补”。梅因其叔父梅洵而受荫。资料:梅尧臣少时应进士试不第,26岁时以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累举,屡次荐举。有司,此指主考官。
    年今五十,实为四十五,取其整数。
    辟书,招聘的文书。为人之佐,给人当下属(打工)。
    郁,郁积而不得施展发泄。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yue4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曾任宰相,他曾对梅说:“子之诗有晋宋遗风,自杜子美殁后二百余年不见此作。”
不果荐,没有真正荐举他。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jù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自洛阳至于吴兴,梅于仁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阳官河南主簿(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庆历二年至四年(1042-1044)在吴兴(今浙江湖州)任湖州监税。
    已,通以。次,编次。辄,即。
    以上文字作于庆历六年(1046)。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duō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铭之,当时欧阳修作《梅圣俞墓志铭》。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参《六一诗话》。
    以上文字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补记。


    【讨论】

    是“穷而后工”还是“富而后工”?(见链接资料《富而后工——艺术发展的规律》)
    附:关于文学理论(文论)>>>>
 
相关链接:
· 课文与资料
· 六一诗话
· 欧阳修
· 富而后工——艺术发展的规律


评论(2)

2005-01-23 14:48:27 网友: guest_2907(何僖僖) 来自: 218.72.*.*
穷而后工
最近,法国印象派画展在北京展出,我认为其影响超出了任何明星的演唱会,展出期间,天天有许多人排长队,即使这样也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由于观众的强烈要求,展览在闭幕前一天通宵开放。长队中有许多人是回头客。
印象派的魅力之大可见一斑。
凡高是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很显然他很“工”,他也是很“穷”的,他的苦难是无人可比的。
最先知道凡高是在心理学上,老师说他是有精神病的,不可思议地割了自己的耳朵。除此之外,殊不知他的苦难。直到大三了,仔细读了他的作品,渐渐喜欢上这位内心狂热的红发“疯子”。当我读了《亲爱的提奥(凡高书信体自传)》,真正感觉到了他心中的太阳,感觉到了他执着的精神,感觉到了他对绘画的真诚。为工作而工作,为了艺术而艺术,不为功利,文森·凡高成了我的人生坐标。
有了坐标不再消极遁世,不再埋怨人生的虚无飘渺,再也不能对环境,对命运感伤。
文森·凡高没有经济来源,一切的一切全靠那个善良的弟弟提奥供给。弟弟提奥做到了一个母亲才能做到的职责,在《亲爱的提奥》这本书里,有凡高给提奥的大量书信,那简直是浪子对妈妈的倾诉!原来,母爱可以有其他方式来替代,弟弟都能给哥哥母爱般的温暖,那么,相比之下,有父爱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在凡高面前一切的苦难都不足以构成悲哀。
凡高用绘画驱逐黑暗与病魔,与苦难斗争,这样的方式多么值得去学习啊,不是藐视生命,不是感叹生命无意,不是埋怨生活没有乐趣。乐趣需要自己去创造,去寻找!去绘画中去寻找快乐!去学习中去找寻人生的价值!
穷,谁都不比凡高穷——物质上。他的一生在无边无际的贫穷海洋中,经常面临着被淹死的危机,他当店员,教师,传教士,最后将身家性命都投入了绘画中。
他说“颜料的帐单是一块挂在脖子上的大石头,可是我必须继续负债!”“要不是我长时期地饿肚子;我的身体会健壮的;但是继续不断地在饿肚子与少画画之间进行选择,我曾经尽可能地选择前者,而不愿少画一些画。”
富,谁都不比凡高富——感情上。他烈火一般的爱倾注于穷苦的劳动者们。他无从发起革命来拯救他们,也无从发放食物,但是他给予矿工们精神的粮食,他去传教,用他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来讲解福音书。
强烈的爱,苦难的生活,苦难的人们是他的麦田,使得他这颗麦子发芽,成长,结出硕果。
在凡高面前,一切的不幸都会垂下头来。即使他那样不幸,但还是不灰心丧气。他说:“幸福与不幸福是两回事!两者都是需要的,都是有好处的。”
他的乐观,他的正(评论超字)

2004-11-17 08:39:08 网友: guest_1948(胡锦锦) 来自: 220.191.*.*
上课的时候老师问我们赞成“穷而后工”还是“富而后工”,我觉的很为难,我想任何道理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成立的,就向辩论赛,有正反两方,双方自有道理。所以老师可以就这个问题举行一个辩论赛,呵呵。“穷而后工”穷则思变,变则通,穷而有志,催人奋发,在名人的名单中“穷而后工”者甚多;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个人更偏向“富而后工”。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资文明的基础上的。在古代,你穷,但你有才,可以选择隐居深山,更好的发挥你的才气,在心灵上得到慰藉。但是,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钱你可能什么是也干不了,再精明的商人也要钱的投入,再聪明的科学家也要高科技的设备,再狂野的艺术家首先总要解决温饱等等。当然我并不是拜金主义,很多富家子弟也不免颓废,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钱的精明的“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9230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