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西湖七月半》教案
【时间:2007/7/18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19862 次】

  
 

    张岱(1597—1689),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散文家。以小品文见长,文笔风趣,幽微琐屑。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补正:教材说岱为人淡泊名利,一生未仕。其实张家累世显宦,几代人都是学者,善诗文,好丝竹、戏曲、园林。张岱也曾欲走科举之路,但未中。后来他说:“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又说“举子应试,原无大抱负,止以呫哔之学迎合主司。即有大经济、大学问之人,每科之中不无一二,而其余入彀之辈,非日暮途穷、奄奄待尽之辈,则书生文弱、少不更事之人,以之济世利民,安邦定园,则亦奚赖焉?"(《石匮书·科目志》)。张岱应试不中,即放弃科举,专心著述。

    明亡之后,岱归隐故园,其六十八岁《自为墓志铭》,曰:“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师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三十年前,真如隔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年跻七十有五,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讲解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张岱落笔不凡,和俗人唱了反调。“看→看七月半之人”,一锤定音,使文章有了层次,主客体之间呈现折射关系。今诗人卞之琳有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何等的雅。张岱虽然和俗人唱反调,文章的骨子里却仍然是俗的,俗文学的一种。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一类人,坐着楼船,奏着鼓乐,主人戴着高冠,摆开盛筵,灯火下歌妓和奴仆晃来晃去,声音嘈杂,灯光乱晃,名为看月而其实并不看月。请看这种人。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一类人,坐着一般的船,也有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俊美的童子,夹杂着笑声叫声,环坐在平台上,(骚首弄姿,)左顾右盼,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请看这种人。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一类人,坐着一般的船,也弄着歌乐,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浅斟低唱,轻轻吹弹,乐声与歌声相和。这种人在月下,既看月,又(卖弄风姿,)希望别人看他们在看月。请看这种人。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zé,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jiāo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一类人,既没船坐,也没车乘,衣衫不整,头巾不带,酒醉饭饱,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在人丛中挤来挤去,在昭庆寺、断桥这些景点,大呼小叫,假装醉态,没腔没调的乱唱。这些人,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又什么也不看。请看这种人。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chēng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一类人,小船上罩着薄幔,茶几洁净,炉火点燃,锅中煮起茶水,静静传递素雅的茶具,同船的都是好友佳人,他们举杯邀月,(甚是高雅)。或者把船停在树影之下,或者干脆驾船入里西湖,以躲避俗人的喧嚣。他们看月,但人们并看不见他们看月,(不管别人看不看见他们,)他们并不刻意做出看月的样子。请看这种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平日杭州人游西湖,是巳时(上午九时到十一时)出城,酉时(下午五时到七时)回城,好象仇人似的避着月亮。七月十五这一晚,却贪求欣赏月色的名声(杭儿风,附庸风雅),于是成群结队地争着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侯。游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直驶断桥,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因此,二更(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以前,西湖上的人声、鼓乐之声,如沸腾,如撼动,如梦魇,如梦话,如聋哑人乱叫,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们肩擦着肩,脸对着脸,如此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不多会儿,游兴已尽,官府赏月的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而去。其他轿夫也开始叫船上人上岸,用城门要关来恐吓,灯笼火把像星光样排列,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离去了。岸上那些无船之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去,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刚才那些浅斟低唱的人出现了,藏在树影下的船也出来了。我们彼此打了招呼,拉着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诗友来了,名妓来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一齐传出。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而我们则让船任意漂流,酣睡在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惬意的梦。

 
    【评】

    教材说,这篇小品文虽然讥讽了世态百象,但是也流露出一种近俗倾向。与唐宋时期类似记游之作相比,张岱此文不再是“目下无尘”,而是颇有兴味地观察各类俗人的不同情态,表现出对世俗的关注,这显然是晚明勃兴的市民文化的投影。

    按唐宋记游的“目下无尘”,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那样的孤峭峻冷,欧阳修《醉翁亭记》的那种雍容优雅,苏轼前后《赤壁赋》的深沉悠远,都是属于文人士大夫的情调,而张岱的《西湖七月半》虽然也表现文人的高雅意趣,也讥讽世俗百象,然而并不疏远世俗,反而是一种近乎“零距离”的接触,反映了晚明文风的雅俗融会。

    “五四”新文学中,散文的艺术成熟最早,成就最大,到三十年代甚至形成一个“小品文”的繁荣时代。按周作人的说法,就是接上了明末小品文的源头。他说:“现代的散文好像是一条湮没在沙土下的河水,多少年后又在下流被掘了出来;这是一条古河,却又是新的。”当时小品文的例子,今天可以读周作人的《知堂美文》、林语堂的《语堂文存》、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等。(以及教材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

    在那个战斗的年代,鲁迅是主张文章要象投枪和匕首的,所以对这种文体很不以为然。他曾经这样形容这一类文章:“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chuo4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情感)所谈的题目,天下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过去的追怀,想谈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是这一类的文章。"

    如今时代不同了,休闲成了时代的主题,这一类小品文有了用武之地,闲情散文、小女人散文、时尚小品,都得到发展。杭州西湖从来就是休闲的胜地,现在更是首当其冲,前几年把《西湖》杂志更名为《鸭嘴兽》,读者群定位于更高档的市民,即白领阶层,津津乐道于什么住大饭店的男人之类。都可以看作是晚明趣味的延伸吧。
 

相关链接:
· 张岱
· 幽微处见性情————读张岱《陶庵梦忆》
· 陶庵梦忆(张岱)

 

    评论  2004-12-31 15:01:39 学生:胡锦锦

    看了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感触颇多,在我的作文《我的杂想》中自己也写了一段对西湖的感觉,“西湖美,但是这种美已经带上了太多现代的气息,失去了那种源于古代的秀美,断桥上黑压压的人群的脚步带走了她的幽雅,没有了淡妆浓抹的美。喜欢人少的西湖,自己在其中闲逛也就只是一个小点,融己与画中,感受清新;喜欢夜晚的西湖,微微的月光在湖中闪烁,湖水轻轻荡开,同样是一幅美丽的古画,泛着淡淡的古香;喜欢冬天的西湖,当那落叶在寒风中幽幽飘落,当那残荷静静的浮于那静的水中,当湖面的一切融于迷茫的雾气中,那又是一幅自然的最真的画面。”文采远远不及,但感受差不多。人少的西湖,才是最真的西湖,当西湖成为杭州的标志,当西湖成为众人的休闲胜地,这种景致意境已经很少人能感受到了,张岱描写的种种游西湖的人,描写自己在明月之夜赶去看西湖的窘境,讽刺了那些世俗赏月的人,也表达出自己的高雅,对西湖真美的渴望,这种心情在一个文人是可以理解的.我的心情亦是如此,留我一人于西湖,那种美与感受是无法言语的,但只是渴望而已。在现代,我们不会把所有游西湖的人说为世俗,因为大家要追求美,更希望在自然中感受美,于是西湖成为了众人所往的地方。其实,景不过如此,真正美的西湖存在与心中,人去声息,山犹画;月来星稀,山如镜;画香沁人,梦成仙。多美好的景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666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