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大语名师

乔光辉:不忘初心,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王步高教授的教学启示
【时间:2019/5/10 】 【来源:作者赐稿 】 【作者: 乔光辉】 【已经浏览2170 次】
编者按:本文根据乔光辉教授在“江苏省大学语文研讨会暨纪念王步高先生学术交流会”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题目为整理者游思平同学所加。
 
主持人王抗战:……那接下来我们有请乔院长。王老师在清华这十年里,作为他的弟子,我和王老师单独交流比较多。虽然在清华待了这么多年,但王老师在各种场合都提到了对东南大学的深厚情感,认为东大是自己的心血和根基所在。下面我们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乔院长来谈一谈。
 
 
乔光辉:非常高兴能够在王老师的故居,见到全国大学语文界这么多的精英,刚刚抗战老师已经逐一介绍了。我们这个会议小而精,大学语文研讨会像我们这样由十几位专家和学者,聚集在王老师的故乡扬中故居,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在大学语文界都是史无前例的。我感觉王老师就在我们身边呀!王老师曾经在这个地方工作了十多年,某种意义上,昨天和刘老师也讲了,这里是他人生的归宿地。他一直渴望在这个地方静下心来,写点东西。
 
所以,我非常地开心!如果王老师知道我们聚集在他的家里,一起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与发展,一起探讨王老师的大学语文教学思想,王老师也应当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王老师生前就经常跟我们讲,要带着我们这个团队——东南大学大学语文团队,到他扬中的老家来开个研讨会,王老师说过不止一次!但是,我和何平还是第一次过来。这个地方真的是非常好!这样的一个会议,在大学语文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应该说是非常接地气的,层次也是非常高的,这是我切身的感受。
 
王老师驾鹤仙逝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他的教学和科研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王老师的人伦风范,对于我们做教师的,会树立什么样的一个榜样?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各位都知道,东南大学是一个科研型为主的大学,不搞科研肯定是不行的。教学也必不可缺,但它是科研为主的。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在南师大,南师大是教学和科研并重型的大学。但是,东大就是科研型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如何做老师?就是说,一个教授,我昨天跟几位老师讲,如果说就学术水平来讲,比王老师做得好的,可能也不乏其人,可是为什么学问做得最好的教师,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影响等,却赶不上王步高老师?
 
王老师带给我们一个启发,作为一个老师真的是要回归教育本心,不忘初心。我们为什么做老师,老师是干什么的?就是育人啊!事实上,尽管现在从上至下都在做微调,即高校开始重视教学了。这个微调在我们看来力度已经非常大了,大学要以教学为导向,科研是一个大学教授应当做的,而教学,我们以前有点忽视了。王步高老师做过十几年的中学校长,他一直关注教学,科研在王老师心里是服务于教学的。王老师就是一个先驱者,一个前行者,而在此之前,我们历来把科研当成成就个人在学术界的影响、地位的手段。——你要做院士,要做二级教授,要做特聘教授,毫无疑问要重视科研,以科研为中心。但王老师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什么呢?教学才是至关重要的!科研倒是其次的,科研仅仅是你一个教师树立、维系在学术界影响的一种手段。一个教师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做,但(在他心里)教育、培养学生,即育人才是根本。刚刚徐同林会长、何二元老师也提到了,我觉得这是王老师的启示。
 
王老师的人伦风范,教大学语文这么多年,王老师留给我的一个切深的印象,就是他是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也就是说不忘教师初心。我们如何做大学老师,还是要以育人为根本。至于说你要科研,有不少人做长江学者,但是他在学生中的威望能有王老师这么高吗?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科研上,科研是个人奠定学术地位、提高学术威望的一种手段。而这种选择在我看来甚至有些自私。而育人是需要大爱的。教育的灵魂是爱心,是无私奉献。从这一点来讲,王老师的人伦风范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以育人为本,以树人为目标,王老师的这一教育思想要放大,要表而出之。这是我的感想之一。
 
第二点呢,是王老师的大学语文教学法。我听过王老师的课,他的教学法我觉得可以称为叫“代入法”。什么是“代入法”?举个例子,如他在讲辛弃疾词的时候,他讲着讲着,不由自主把自己的经历带入进去了,就是说,他对辛弃疾的词,有自身的理解和阐释,渗透着他的人生体验。由于代入了自己的情感,在传达给学生的时候,他能够慷慨激昂。有时候眉飞色舞,有时候忘乎所以。正是凭借着这种人格魅力,他的课堂才激情四射。“代入式教学法”让学生们找到一个情感的寄托。刚刚二元老师谈王老师清华语录,王老师语录说“我到清华来,很多同学学会了写恋歌,我教会了学生谈恋爱,提高了他们的恋爱水平”等,事实上很多大学教授和学者不屑于这么做。但王老师,他就在这个方面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我们说“代入法”是什么呢?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有四个方面的素质:一个,他能够与上天对话,与上天对话是要有一个宗教和哲学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另外要跟社会对话,跟社会对话是什么呢?即各门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经济学、法律等,各种各样的社会科学,你要有这样一个知识视野和社会交往能力;另外呢,你还要能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跟自己的内心对话,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灵,就需要文学艺术。还有一种呢,你要和自然对话,自然是属于自然科学,现在我们说工科背景院校包括清华、东大,学生缺乏的是什么呢?是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和上天对话的这样一种能力,而更多是片面地和自然对话,和机器对话。就是说大学生的人格呀,容易产生偏缺。所以王老师说到清华,提高学生谈恋爱的水平,我觉得王老师作为一个教授说这样的话真是难为他了,就是说,他真的是把人的全面的发展,当成我们大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承认,大学语文在工科背景下真的是能够起到健全人格发展的这样一个作用,而这一点,我们以往也是忽视的。我们只是把大学语文作为一个文学史的知识梳理和脉络,注意到了文学鉴赏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想到工科背景下的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同学们更关注的是人格的全面的发展,这才是一种育人的教育,而这一点和刚刚所说的第一点也是紧密相关的。
 
第三点,我简要说下,王老师在他生前所在的这一段时间,把大学语文做到了极致——这源于王老师的与时俱进精神。我们去年与前年两次申报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本来说不报,但是王老师在病床上跟何平老师打电话说:一定要报。何平老师比较忙,商议结果由我填申报表。尽管没有申报下来,在填表格的过程中,对王老师“立体化、系列化、网络化”的大学语文建设思路,有了更深体悟。这正是王老师的创新。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王老师这样建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刚刚二元老师说徐中玉教材是重视义理道德,陈洪是重视辞章,王老师他是做文学史的框架,加上集评,汇评,他的意思是如果要给学生有一杯水,我就必须准备一桶水。不要说我们做大学语文的,就算教中学语文的,梳理中国文学史进程,也是必须的。这就是他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口头说说,而是与时俱进的落实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打鱼的方法。
 
王老师与时俱进有哪些具体表现呢?首先是网络,以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在线课程带动我们这个团队,如PPT优化,视频版拍摄,在线版申报等,在王老师之前做大学语文课程的,没有人这样做。即使在他那个时代,王老师也是调动一切资源,把大学语文做到“极致”,在他那个时代,包括陈洪老师、徐中玉老师,没有像我们东南大学这样,由一个教学团队一起做大学语文,从来没有。他们因为有学科,大学语文是副业而已。所以,现在王老师走了,我们东南大学这个大学语文团队,包括出版社的抗战以及徐同林、何二元等老师,江浙皖大学语文教学队伍,应该沿着王老师的教学思想走下去,并且也真的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比如“课程思政”、“金课”等,比如说传统文化,都可以与大学语文课程无缝对接起来。近年来,高校教学手段多样化,东南大学已经把教室批量翻修,一排一排的课桌逐步改造成圆桌型的,以便于小组研讨,有些课程也可以现场直播,学校投了相当大的成本,逐步逐步过渡,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挑战,以后教学真的是研讨,而不是说老师满堂灌授课方式,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交流,话题式教学可能更适应时代需求。学生在课堂上也需要充分地我展示,这个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们做大学语文教师都应当从王老师“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中汲取营养,王老师做大学语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人文风范,具有先驱性的示范意义。现在我们重视教学,至少是对以前片面地重视科研的调整,我们东南大学的绩效kpi,是倾向于教学的,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占60%,比如年终绩效60%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而科研以及其他只占40%,还包括参与管理,参与公共事务等。所以它开始倾向于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王老师虽然已走了,但他已经作出示范性的尝试,即我们如何做大学老师。
 
王老师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他是一个教育者,是一个大学语文教师的楷模,真正将精力用在教学方面(的学者)。这个就是王老师走了以后我一直在考虑的王老师的教学思想,王老师的人伦风范,他给我们大学老师的启示是什么?我觉得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思考,学问——你的确可以做,但是那是个人成就声名的一种手段,你可以做长江学者,只要你付出努力;但教学是无私奉献,是良心活。王老师在两者之间选择教学,他没有过多考虑个人如何如何发展,而考虑学生是否获得提升,这才是无私奉献,是真的教育者的楷模。
 
也可能是现实造就了他,王老师有“博导情结”,但没能实现,这倒使得他全心全力投入教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没有上博导反而成就了他的教学。所以,为什么说王老师在东大这么多年,而他最辉煌的时光却是在清华?清华的纯工科背景,更适合王老师实践他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也使他更为学生所认可。我在清华参加王老师纪念会的时候,发现参加王老师纪念会的学生大多是在王老师家里吃过饺子的同学,经常有三五个,七八个到他家吃饭。像我这样一个大学教授,如果经常把学生带到家里,我爱人会不会同意,我孩子学习会不会受到影响?我没有这个魄力,也不愿这么做,课堂之余,教师总有自己的科研自留地和社会活动。而王老师的清华的家,我去过,是三室一厅,基本平时就他一个人,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或吃饭或交流诗词,学生是最懂感恩的,平时一点点的关爱,他会记一辈子的。这也是清华学生爱戴王老师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回归育人之初心,以教学为本,“代入式”的体验教学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是王步高老师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位大学语文教学先行者,给予后人的启示,也是王老师大学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注:5月3日,由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王步高纪念馆承办的“江苏省大学语文研讨会暨纪念王步高先生学术交流会”在扬中市王步高纪念馆召开,来自省内省外多所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与会。这是乔光辉教授在会议上的主题发言。为保存即兴发言的原味特色,口语化表达也一仍其旧。本文得到作者授权,引用请注明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68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