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教师研究

孙疏影:大学语文教师“学者兼作家型”的优势互补
【时间:2015/2/23 】 【来源:中华大学语文 2014-9-13 】 【作者: 武汉大学文学院 孙疏影】 【已经浏览2909 次】

    大学语文课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其发展过程,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大一国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也开设过此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模式,高校取消了这门课。文革结束后,全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都恢复了大学语文课。一些著名学者都曾讲过此课。以前对该课程的重要性和相关教材、教学法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发展关注和研究都还很不够。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教师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的学者兼作家型模式略作探讨。

    大学语文教师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与大学语文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是紧密相关的,呈正比形式。大学语文课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即使有的学校将这类课程冠以不同的名称,诸如中国语文,大一国文(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北京大学开设),甚至有的文学欣赏、基础写作等公共选修或必修课也与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类课程性质相近。一些名师如沈尹默、马浴藻、沈兼士、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浦江清、杨振声、罗庸、陈垣等都曾主讲过此课。武汉大学的著名学者程千帆、周大璞先生也开设过大学语文。那时名师开讲此门课,无疑会大大提升大学语文的知名度和受重视程度。

    从文革结束至今,大学语文课得到恢复,在一些高校一度很热门受重视。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徐中玉先生,还有匡亚明先生等,他们致力于大学语文课的恢复和受重视工作,徐中玉先生先后精心主编了全国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自学考试教材,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全国也成立有全国大学语文研究协会,各省市成立有分会,如湖北的武汉地区大学语文协会,使大学语文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发展等活动都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新武汉大学在2000年四校合并时,还将大学语文课纳入了全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近年来,武汉大学随着院系两级财务管理的改革,大学语文课也成为部分院系的选修、必修课,经济因素在其中有着比较直接功利的原因,在其他高校也有类似的情况。由此形成了大学语文课不会取消,是“长寿课”,但也不会很受重视的局面。较之英语课(英语要考四级、六级、TOFOL、GRE、职称外语等等),大学语文课的受重视程度差得很远,造成了不正常的母语流失现象。外语有等级考试,但母语却不知自己的级别。北京理工大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曾开展新生入校语文水平测试,过关的可不修此课,没过关的要学大学语文。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也曾要求学生必须拿到包括大学语文类课程在内的二个学分才能毕业。这算是给大学语文给自己的汉语水平一个较好的定位了。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06年9月发布有《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但现实中大学语文课受重视程度还差得很远,与此相应的,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职称评定等职业生涯出现有如下的特点:

    一般高校在教学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时分为三种类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基础教学型。科研型的人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一般不教学;教学科研并重型,既有平常的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又有相应的较高的科研要求;基础教学型的教师以教学工作为主,工作量的要求较高,科研方面的要求相对一般些。大学语文教师偏属于基础教学型,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仍要有博士学位、专著等要求。大学语文教师的科研工作一般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大的合作项目和学术带头人,缺乏相应的机制、团体等保障,科研上处于边缘状态,学术上要有所建树也很不易,科研上难上台阶。在全国大学语文教师中目前尚缺名师、大师。

    面对大学语文课在全国在各高校的定位,面对大学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的现实现状,大学语文教师的自身发展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关于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意义等的论述已相当多,这里勿庸赘述,大学语文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自我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力求教学相长,塑造灵魂,互利双赢。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教师走“学者兼作家”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可尝试的模式之一。

    在中国古代,古典文学如此璀璨,硕果累累,名家汇萃,灿若星辰,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人的经典作品千古传诵,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但他们本人的职业主要是从政的官员,“士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创作只是其风雅业余的事情。

    在中国文学史和教育史上有许多的学者兼作家的成功范例。例如孔子是大教育家、思想家,但编定有《六经》;鲁迅的职业是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小说史略》等学术著作,但其创作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他塑造的阿Q的典型形象至今无人超越。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大量的文艺性战斗论文——杂文,奠定了鲁迅更是著名的文学家;闻一多是著名学者,也曾上过大学语文课,但其诗集《红烛》、《死水》更负盛名;钱钟书是著名学者,著有《管锥篇》等,但其小说《围城》影响更大,可谓家喻户晓;胡适有几十个博士头衔,是大学问家,学者,但其新诗集《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诗集,文学史上有名;徐志摩是教授,但更以诗人出名,《再别康桥》谁人不知?林徽因是学者,但也著有小说和新诗,是京派作家;沈从文曾在大学教习作(学术专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由此他也常自己写作发表一些东西应对课程教学的需要,他创作颇丰,小说《边城》给他带来极高的声誉,他作为作家更出名,曾在一九八七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余秋雨是大学教授,而他的文化大散文诸如《文化苦旅》等系列影响更广大;武汉大学的苏雪林、凌叔华、袁昌英女杰都是学者,但也有创作问世,凌、袁二人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苏雪林著有小说《棘心》、《蝉蜕集》、《天马集》等,另有多本散文集如《归鸿集》等,诗词集《灯前诗草》等,还有戏剧《鸠那罗的眼睛》,另有译作多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学者兼作家的例子实在很多。鲁迅、郭沫若、契诃夫、福楼拜、毕淑敏和张洁还曾从医生到作家,作家也可以是多面手,有作家兼最顶尖的赛车手,如“最有文化的司机”韩寒。钱学森曾经认为基础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语文教师同样有此作用。医生关注人的生命人的身心健康,教师作家亦同样关注人生,关注人的命运思想感情和审美,两者有许多相通共同之处,可以互为借鉴,发挥发扬光大。他们这些学者兼作家们原本学业功底深厚,再加上擅长文笔,做学问搞研究使他们进一步知晓文学创作的理论和特色,他们的亲笔创作又丰富了文坛发展了文坛,使他们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抒情言志,为社会奉献了艺术名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精神食粮和美文的享受,相得益彰。

    培根《论学问》说:“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朱光潜《谈读书》说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文学史上的这些学者兼作家正是很好地体现了文学的这些作用。他们从事的职业(做学问)与当作家(搞创作)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而且他们的文学创作成就还更大,名气和影响也更大,能够为文坛为中国文学奉献出影响深远的佳作,意义非凡。这样扬长避短,职业生涯与业余爱好的相结合,使他们的事业使他们的人生灿烂辉煌。具体来说,大学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创作业绩对教学对学生至少有以下三点帮助与作用:

    1.有利于较好地赏析范文

    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心得、创作成果可帮助教学中更好地赏析范文,帮助分析、理解例文,对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鲜明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各方面都可以有更为独到的体会和认识,甚至会引起共鸣,在范文赏析时就能更加深入独到,声情并茂,独具慧眼,洞幽烛微,深入浅出,让学生仿佛看到一幅幅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有助于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当今用人单位都很强调重视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大学语文课的一个内容,大学语文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无疑对写作教学是大有裨益的。邓颖超同志曾题辞要重视写作,茅盾也强调写作是有方法的。如文章的立论、结构、语言、详略、疏密、开合、抑扬、宾主、虚实等的安排与运用,如果大学语文教师自己有较深的写作体会和写作的实例,教学中就会很生动形象。如沈从文在大学教习作课时,就常设计一些写作片断,同时也创作发表了许多作品,这些无疑对他的教学会有所助益。

    3.可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包括有学生作文环节,若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可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特别在批阅学生习作方面会更有针对性。“文章不厌百回改”,批改学生习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写出精彩的评语和及时点评学生作文都能很好地发挥出大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曾经主讲过大学语文(大一国文)的朱自清、闻一多、沈尹默、沈从文等学者教授,他们的文学成就更杰出,影响更广更大。朱自清的散文蜚声国内外(如《背影》等名篇),闻一多的新诗集《红烛》、《死水》,沈尹默的新诗,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名篇,相较其本人的学术成就影响更大些,也给他们带来盛名。由此可见,大学语文教师在承担一定的本职工作,完成职业任务的同时,发挥个人的特长,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把学者与作家的身份很好地担当起来,走“学者兼作家”的事业发展之路,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如前所述,大学语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事业上的发展要想有所建树,实属不易。而社会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大学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也可很好地影响学生,教学相长。如果大学语文教师能发挥自己之所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事业道路,也是切实可行的。也许大学语文教师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有千千万,异彩纷呈,千姿百态,但条条道路通罗马,“学者兼作家”的发展模式是其中之一,在历史上在身边现实的生活中,都不乏有“学者兼作家”的成功范例,这是一条值得关注努力的金光大道,应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它实现它,达到职业与事业、学业与建树的共同发展,优势互补,齐头并进,有所成就。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大学语文教师发展模式研究”课题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531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