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伍桂蓉:试论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与特征
【时间:2014/11/20 】 【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2009.2(中)P294-295 】 【作者: 伍桂蓉】 【已经浏览2793 次】

    摘 要 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它立足于民族文化大背景,遵循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并以其开放性、体验性、求真求美的双融性、实践综合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研究性学习 本质 特征

    研究性学习既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次突破,又是一次真正的学习革命和解放,它可以是一种课程形式,也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确立课题,广泛搜集材料,独立思考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立足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背景,遵循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学习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和优秀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研究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其核心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国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 世纪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在《中庸》里进一步发展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使“行”和学、问、思、辨结合起来,经过体验反省,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在国外,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杜威的“做中学”就属于研究性学习雏形。信息时代,要求人们能主动快速地选择有效信息,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得探究性创新性成为企业和人才的生命,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也大大加速了知识人才的淘汰率,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因此,学会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是一种体验学习,强调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必须面向生活,走出课堂,全员参与,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三个超越’。”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引进语文学习,指导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有关语文的现象,探究语文学习规律,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把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语文综合能力作为核心,把开发思维潜能、启迪言语智慧、增强发展后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场革命。

    (三)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由于知识、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研究性学习在不同教育层次中具有“同中的不同”。其“同”主要体现在:都是教学过程中基于研究的、体现发现科学真理认识过程的、与接受性学习构成教学过程中互为依托的学习方式和认识发展环节;其“不同”主要体现在:随着教育层次由低到高的推进,研究性学习表现出由“个体研究”向“类研究”、“个体创新”向“类创新”不断演进的过程,从而在不同教育层次中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地位。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属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之内的,二者之间是一种类属关系,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而言,它除了要遵循语文学科教学规律,还应突出高等教育的特点,即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基于研究的学习方式;是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旨在促进学生由学习语文学科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向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过渡的学习发展环节;是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接受性学习到自主发现学习的转化环节。蕴涵于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学习理念是:一是在教学过程之中;二是将学习定位在满足学习者自身个性潜能的开发与能力的发展上;三是将学习视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二、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应贯穿于学习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2005 年教育部发布的旨在提高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的教高[2005]001号文中强调“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 1998 年著名的博耶报告强调在本科教育中要建立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以期重整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由于“教学过程的逻辑是学科的逻辑与学生掌握教材的心理活动的合金”,因此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同于中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它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作为研究性学习,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特征

    自主性:是指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它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学生既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又自觉承担着实现学习目标的义务,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呈开放态式。一是课题内容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限于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还可以面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自然、社会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问题;二是研究资源的开放。由于要研究的问题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信息资源,要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各种渠道获得资料;另外,组织形式是开放的,可独自一人独立研究,也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时空也是开放的,不一定在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可在课余甚至假期;最后,研究结果也是开放的,允许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以自己熟悉的途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体验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求结论,探究的结论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作为语文学习,又具有层次性、人文性,“求真”与“求美”的双融性特点

    层次性: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是由一系列的主题单元构成的,研究内容缺乏递进性和系统。而语文研究性学习则可以做出梯度划分,又可分为若干层次,简单归纳起来可作如下梯度层次划分:研究分析教材内容——由教材内容引申问题——确立专题研究——触及社会生活。

    人文性: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背景,是以人文精神为指向的人文教育,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文教育涉及的人文世界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人文世界,是一种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个性与传统所构成的教化与创造相统一的精神过程。它体现在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了解生活、崇尚科学、关注社会,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真正领悟文学作品中流露的人文精神。语文研究性学习在传授人文知识、拓展人文视野、陶冶人文情怀、锻炼人文能力、培养人文精神诸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求真”与“求美”的双融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将“求真”与“求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高度融合,是科学和艺术的最高境界。朱绍禹教授说:“语文教育是一种科学现象,又是一种艺术现象,作为科学和艺术统一体的语文教学,其复杂的程度可能超过我们已经认识到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中以课题研究为主的学习,主要是对某个专题做深入的研究,立足于“是什么”、“为什么”,所以这是一种“求真”式的探究,“寻疑”式探究。而以课文文本学习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求真”与“求美”高度融合的特点,这是其他任何学习活动无可比拟的。

    (三)作为高等教育,它具有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习方法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习目标的导向性要求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必须根据就业需要去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近期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由于大学语文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决定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是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以社会的文化土壤滋润大学教育的语文之树;二是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和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自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语文的熏陶感染。

    综合性: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这种综合性体现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从“母语教育”“大语文教育”“文化教育”等大的系统中整合教学目的、内容和形式,要把语言的工具性、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积淀性、信息的传递性融合起来考虑,要打破知识的章节、学科的界限,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要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从整体上考虑发挥综合的效益。

    三、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决定的

    大学生在由中学进入大学之后摆脱了高考指挥棒的束缚,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渴望摆脱中学教育任何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这一死板模式,渴望自主地发表他们的见解。其次,多年的语文学习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阅读理解的能力,这些为他们独立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再次,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四通八达的网络等等,这些外部环境也为研究性学习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大学语文课程性质所决定的

    国家教委在《大学语文》出版前言中指出,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概貌,提高汉语阅读、理解及写作水平,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即是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灌输式学习、机械模仿而获得。但“人文性”目标的实现,即培养高尚情趣和一定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积淀文化底蕴等,则无法通过反复训练和简单模仿而获得。近年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社会普遍认识到语文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教育,必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使他们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养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这是无法依赖外力而实现的,只有学习者主动去体验,全身心地融入,才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得到感悟,从而进行情感的内省,获得精神的升华。所以,必须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只有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人文性”这一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而研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

    总之,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大学教学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习自由,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特点决定了大学语文教育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

    注释:
    ① 柳夕浪.在“反思性实践”中建构研究型课程.教育发展研究.2001(7)18.
    ② 张建林.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76.
    ③ M·A·D·达尼洛夫.杜殿坤译,瞿保奎主编,徐勋,施良方选编.教学过程.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④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编.新世纪中学语文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伍桂蓉,湖南女子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大学语文教学、文学文化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020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