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学生作业

学生博客上的大学语文(《黍离 蒹葭 采薇》)
【时间:2014/10/12 】 【来源:网络 】 【作者: G2的日志】 【已经浏览3292 次】

http://ufegg0902.blog.163.com/blog/static/142514767201031414653834/
(看内容,貌似复旦张新颖版《大学语文》实验教材)

大学语文王老师给予的资料(《黍离 蒹葭 采薇》)
2010-04-14 13:46:53


一、诗歌概况

1.诗歌名称: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诗歌。诗歌的关系为《尚书》“诗言志,歌永言”。《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诗歌发展史
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诗经 楚辞 乐府 文人诗 唐诗 词 散曲 诗、词
古体诗 ︱近体诗(格律诗)
︱绝句 律诗

二、《诗经》概况

1.《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经:本义是指织品的纵线,经线的位置确定后才能穿插纬线,从而构成织品。引申为准则典常。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2.《诗经》的流传:“三家诗”和“毛诗”
“三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鲁人申培)、齐(齐人辕固)、韩(燕人韩婴)的三家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西汉虽未被列为官学,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的《诗经》,就是“毛诗”。
3.诗经的编纂方式
(1)采诗说(《孔丛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言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
(2)献诗说(《国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3)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4.《诗经》六义
风:地方乐歌,十五国风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商颂、鲁颂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大雅》《民生》《公刘》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卫风·硕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选讲的这三篇
5.《诗经》的作用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诗”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论语·季氏》: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阳货》: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三、《黍离 蒹葭 采薇》赏析

1.《黍离》
《黍离》的主要内容
《毛诗序》:《黍离》,闵(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申培《诗说》:幽王伐申,申侯逆战于戏,射王弑之。立平王于申,自申迁洛,命秦伯帅师逐犬戎于镐京,寻遣尹伯封犒秦伯之师,过故宗庙宫室,秦人皆垦为田,咸生禾黍,旁皇不忍去,故作此诗,赋也。
冯沅君《诗史》:这是写迁都时心中的难受。
朱熹《诗集传》卷二:
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至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黍离》“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后“黍离”便成了亡国之思的代名词,常常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后世出现了很多类似的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姜夔的《扬州慢》。
但后人对《黍离》哀叹周王室衰败的主题多有批评,关键是从“彼”的语境看,无法确定它指代的就是宗庙宫殿;另说,一般描写衰败大多会用杂草丛生,而此篇用的长的茂盛的庄稼。
2.《蒹葭》
1、诗意解读
(1)讽刺说:汉代《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2)诗意不定说:宋代朱熹认为:“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伊人,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3)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
(4)怀人说:清代学者汪凤梧:“《蒹葭》,怀人之作也。”
(5)求爱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琼瑶《窗外》主题曲《在水一方》爱情诗歌。翻译家许渊冲 “a love song”
(6)朦胧诗说:林兴宅:“《蒹葭》所表现的企恋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的象征。”“伊人”象征着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及,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构成了审美的境界。
2、《蒹葭》的朦胧美:
①“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朦胧不清、飘忽不定;
②“秋水”的意象也是朦胧凄迷,具有多重寓意;
③抒情主人公的意象模糊不定;
④“伊人”所在空间位置游移缥缈,难以捉摸。
3、“秋水伊人”的解读
“伊人”其实是一种象征,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诗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4、新颖译文
①《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琼瑶词 林家庆曲
②伊人伊人在水一方,从春到夏蒹葭苍苍。
道路总是缥缈如带,伊人总是梦里新娘。
啊,伊人,月儿已被流水漂白,你的美丽让我忧伤。
伊人伊人在水一方,从秋到冬白露为霜。
箫声总是如泣如诉,伊人总是国色天香,
啊,伊人,雁字已经飘零南天,你在风中不要着凉。(冯骥才)
③我昨晚一夜没有睡觉,
清晨往河边去散步。
水边的芦草依然还是青青地,
草上的白露已经凝成秋霜了。
我的爱人明明是站在河的那边,
我想从上渡头去赶他, 路难走又太远了。
我想从下渡头去赶他,
他又好像站在河水的当中一样。
啊,我追逐的只是一个幻影呀! (郭沫若)
5、《诗经》中的爱情诗
《王风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郑风·野有蔓草》不期而遇的喜悦
野有蔓草,零露溥(pǔ)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zāng)。
《邶风·静女》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
静女其姝,俟(sì)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yí)我彤管。彤管有炜(wěi),悦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xún)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郑风·子衿》女子思念情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风·狡童》女子失恋,难忘旧情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6、平行阅读
①阿波罗和达芙妮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清晨,太阳神阿波罗正在水边漫步,忽然,他发现前方一个曼妙的身影在迷茫雾气中时隐时现,阿波罗的目光被吸住了,他情不自禁大踏步追了上去。那女子觉察到太阳神的追逐,不知为什么却不顾一切仓皇逃逸,但转眼间,太阳神温暖的手指已如阳光撒向大地般抚上了她柔嫩的肌肤;太阳神喜悦的眼神已传达出烈日般炽热的情意,她颤栗了,就在太阳神准备将她拥入自己怀抱的时候,她的肌肤开始粗糙、她的手臂伸展为枝干、她飘飞的长发化为片片树叶。阿波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转瞬间,那女子已化为一棵月桂树。那女子名叫达芙妮。在希腊神话中,达芙妮,是露珠女神。
②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蜜般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月4号
3.《采薇》
1、《采薇》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2、内容分析
前三章: 薇菜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时令的变化: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孙疚
四、五章
以棠棣之花起兴,喻军威盛大。
以四牡为喻,比纪律严整,卒伍精强。
岂敢定居、岂不日戒,赋写敌人之凶悍。
3、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见课本P.35
对比《小雅·出车》:“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文心雕龙·物色篇》:“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虫草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4、诗经的战争诗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蠾,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熠宵行。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熠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3782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