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王勇等:《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值初探
【时间:2012/10/7 】 【来源: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 】 【作者: 王勇 李枫 原媛】 【已经浏览3509 次】

    大学语文课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教材原因、授课方式原因、学生素质原因、课程定位问题等,关于这些原因国内同行之述倍矣,如何解决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问题,尽可能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值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为此,我们从教学环节的几个层面入手,去摸索一条符合教学实际,达到此教学目的之思路。

    首先,是教材问题。目前,教材由于诸种原因①种类非常多,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如下几种(见表一)

    这批教材出版时间大致从1996~2005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谓匠心独俱。徐中玉的教材在课文选取上散文独具优势,徐美恒等人编写的教材可谓在诗歌方面较为完善,陈洪主编的教材具有相当强的创新意识,比如将罗大佑的《现象的七十二变》、李宗盛的《凡人歌》等歌词收入其中,能够引起学生对现代诗歌音韵的注意,更多的文章发挥了普及人文主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而且这套教材配有光盘,由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既方便教师备课,又方便学生自学。

    但是在教材选用上,应当结合实际,不能千篇一律的选用教材,比如一些文科系(非中文类),他们的人文知识基础较强,这样就应当选择程度较深的教材;一些理科系,人文基础相对薄弱,则应当选择程度适中,确保基础普及,稍有纵深提高的教材;对艺体类的学生,则要选择稍浅,且启获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材的结构、内容性质有针对性地使用是课堂教学效果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因为:不使用有针对性的教材,那么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会大大降低,那么你为了提高你的课堂气氛,还得背离教材的一些内容去自行准备课程内容,这样所教与所学都不能达到一个最佳组合,教学效果最大值也无法实现。

    其次,是授课方式的调整,主要有以下三点:信息反馈机制、互动式教学、多媒体的灵活应用。

    反馈信息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予以重视,笔者之一曾对此进行过一定的实践,比如关于文学兴趣的调查(见表二)。

    透过这个统计表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本校学生对文学的了解与爱好多倾向于古代文学,这多半是由于高中阶段,古代文学学习的较多造成的,我们的学科不能是单纯的古代文学,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爱好的广泛性。

    另外信息的反馈,有利于促进教学的调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授课时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外语系的同学,文学水平较高,在完成教学大纲之余,我又给他们增加了文学理论、美学方面的知识,并培养了他们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完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计算机系的同学由于专业的原因,他们对网络文学,以及当代文学都比较感兴趣,在完成正常教学之余,我时常鼓励他们坚持写博客,创建网络文学网站或网页。化学系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东西方文化比较感兴趣,笔者在讲授希腊神话时与东方神话进行了相映的对比,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深刻了解。

    在授课中增强“互动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得出启示,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互动模式教学在小班上课人数少的情况下,是有显著效果的。比如说,有一堂课讲的时钱钟书的《论快乐》。我们一位教师让化学系的几名学生在阅读之后上台讲他们对快乐的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讲完后又贯穿全文主题进行总结,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使教学与吸收加上深化理解三位一体,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粉笔黑板的模式越来越显得呆板,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辅助。其优势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②比如我们在讲《再别康桥》的时候使用了课件,通过大量的图片集合,合理的音乐搭配,以及相关的历史影视视频的有机结合,使得图文并茂,学生被此景陶醉了,再加上教师的激情背诵,可见媒体中著名播音员的高超朗读技巧,使得学生在美的享受下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当然多媒体使用也有弊端,主要是讲授与操作的衔接,学生注意力的转移等,但总的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课件使用利大于弊。

    此外,学生的素质问题也是目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重主要因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许多情况均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我们决不能在历史原因上(比如高中教育水平、扩招数量增加)纠缠不清,要想办法总结。我们也不能因为一门课改变学校对他们的培养计划。一定要切实有针对地对他们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进行提高。提高素质不光在课堂上,有时也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和学生多交往,了解他们目前的学习状态,对于素质较低的学生不能轻言放弃.首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因势利导,给他们推荐一些启蒙的刊物,比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杂志。报刊类诸如:《中国育年报》、《南方周末》、《青年参考》、《文摘报》等;校园刊物如《视野》(兰州大学主办);本地高校内部文学刊物如《北辰》(大庆师范学院中文系主办)、《塔风》(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系主办)等等,向这些学生推荐传阅,让他们知道文学就在身边,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搞点文学创作,以丰富大学生活,陶冶情操。通过在校园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以文会友,促进思想沟通交流,树立自信心。教师应该及时与他们沟通,解决他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文学问题,要求他们坚持写读书笔记,指导他们如何从阅读中提取精华,消化成为自己文学基础的有机组合部分。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让他们读一些有丰富思想内涵,文学底组深厚的长篇文学,让他们分兴趣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参加,最后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把小组的讨论情况、观点,用精练的语育向全班进行汇报,教师要依据讨论的结果计入一次平时成绩。要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大胆发言。摒弃过去应试教育所养成的一种沉默的习惯,对于个别基础相当差的学生教师此时一定要有耐心,从趣味出发,让他们知道语文应用的重要性。从一些字词入手纠正以前的误区、错误。鼓励他们多问多练多补,早日追上大众水平。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问题。这个问题有同行认为应当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与文学性的关系,并援引钱理群等人的观点,认为“应取乎于上”叫“人学文学”,说这种观点警示了大学语文必须明确自己的课程目标。③

    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是一种有的放矢的举措,其实它主要是从语文应用的工具性出发的,近几年来大学语文的处境就很尴尬,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定位。大学语文课一般都是Ⅲ类或Ⅳ类课,考试形式以考查居多。专门教师非常少。同样是公共课大学英语都比较受重视,主要是由于它是考试课,而且还有英语水平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重要国家统考的英语能力要求,作为民族语言汉语文的高等形态,大学语文就很少有人把他当回事,漠视的程度之甚,令人惊诧。汉语言的生存地位面临挑战,大学语文需要有合理的定位,我们可以考虑将普通话水平培训并入,以壮大大学语文的力度,并增加一个人文素质等级测试,以检测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以及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水平。

    今年9月13日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在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大学语文的将来如何发展,我们要尽力推动。

    参考文献
    ①史礼心.大学语文教材综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2).
    ②朱奴.大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练合天地,2005(10).
    ③陈治平.试论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与出路.武汉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

    大庆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编号YZD005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大庆职业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550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