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冯志伟孙可中:可喜的收获——读《夜谭十记》
【时间:2011/8/11 】 【来源:《当代文坛》1985年06期 】 【作者: 冯志伟 孙可中】 【已经浏览2938 次】

    马识途的《夜谭十记》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作者曾在该书《后记》中表示过不安:“我已老了,这部书也老了,而‘老了’就是落后和陈旧的标志。……谁还想看这些几十年前陈谷子烂芝殊的记录呢?”但事实证明,作者的不安是多余的,小说出版以来,己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当然,他这番话也许别有深意在,关联到建国后文艺界许多重大的问题,那是需要专门研究的课题,本文不可能也无力解决。我们只想就《夜谭十记》在讽刺艺术方面的成就略衷浅见。

    《夜谭十记》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讽刺性。作者的态度严肃而认真,笔调却幽默诙谐,具有深刻的讽刺性。这种笔调在他的《清江壮歌》中能发现,在《找红军》中能找到,在以现实生活中的落后面为针贬对象的短篇小说,如较早的《挑女婿》和近年的《学习会纪实》等中更能看出,但最集中地使用,而且施展得淋漓尽致的,则是《夜谭十记》。

    《夜谭十记》刻画了旧社会中一系列可笑、可厌、可鄙、可憎的人物群象:贪官污吏、政客谋士、封建余孽、巨商大贾、骗子巫婆。在反动政府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各样荒唐而又现实的情景被描述得真实传神,曲折有力。如《沉河记》尖锐地嘲弄了封建余孽吴廷臣的顽固守旧和虚伪好诈。他道貌岸然,骨子里是一肚皮的男盗女绍。他想维持尊严,赢得尊敬,却恰恰做尽怪态,出尽洋相。又如《破城记》中县太爷,县太爷的小舅子,县党部书记长,银行行长,地主恶霸,保安队长,这些全县党政军财学各界要人,在当时所谓“新生活运动”期间,在一个假视察委员面前,忽喜忽悲,忽怒忽愁,前据后恭,色厉内在,宛如一幅群丑图。再如《军训记》中独裁者的失控,灵丹妙药的失灵,绝对服从的荒谬,专制礼仪的可笑,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给。《夜谭十记》在讽刺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塑造新的人物形象,并以之与行将灭亡的旧人物形成强烈对比,以真、善、美对照出旧世界的假、恶、丑。《破城记》中的游击队(此记明显受有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的影响,但其中的重要人物游击队长和由他带来的情节发展却是中国式的),《沉河记》里的青年长工,《军训记》里的进步学生,都以新的面貌、新的行动、新的思想展示在读者眼前。一切城里的农村的大大小小的反动官吏、地主、政客,一旦与新兴力量相接触,总是显得那样外强中干,丑态百出。马识途认为讽刺文学“就是把那些在历史上‘不得其所’的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将其落后而顽固,色厉而内往,空虚而自鸣得意的本色揭示给读者,从而肯定新生的事物,肯定历史的前进”①他的创作实践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的。

    《夜谭十记》具有一种难得的乐观情调和明朗色彩。它在阴暗中闪现出明丽的前景,在愤怒的批判中贯串着旧事物必亡的坚定信念,痛苦而不绝望,哀怨而不使人沉沦,发少、深省,催人奋起。果戈理曾为自记的讽刺喜剧中没有一个正面人物辩护,他认为剧中“有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物,它无往而不在。这个正直的高尚的人物就是笑。”②这种发自观众中正立高尚的心灵的笑声无疑是对舞台上群丑的嘲弄和斥责,但它毕竟不来自作品中高尚和正直的人们。而《夜谭十记》的读者则是同书中的正面人物一起笑,因为这些正面人物在作品中、在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都具体而鲜明地存在着,正在用批判的武器妙或者武器的批判,来揭示和摧毁邪恶的旧势力。这就给全书奠定了乐观而明朗的基调。

    一部成功的讽刺作品除了思想内容的深广、有力,还必须具有高明的令读者发笑的艺术特色。不管是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还是心领神会的领首启齿,都要使读者在笑声中否定作者想要否定的对象。

    要博得读者的笑并不容易,一要有能成为讽刺对象的题材,二要作者有善于讽刺的本事。这二者在《夜谭十记》中是兼而有之。马识途擅长以强烈的对比构成喜剧性的尖锐冲突,从而展现讽刺对象的荒唐可笑。这种对比和冲突有时是新和旧之间的质的矛盾,有时是旧事物自身现象的对照。第一种手法,如《破城记》中以县太爷为首的官僚地主集团和共产党游击队之间的斗争,昏馈和机智、懦弱和无畏、虚张声势和镇定自若,都互衬得非常鲜明,喜剧式的冲突场面一个个接踵而来。从假视察委员(游击队长)开始出场,作者始终让反面人物作种种可笑的表演。县太爷时而卑躬屈膝,时而大发雷霆,以假作真,疑真为假。刚得胜的保安队长转瞬成了阶下囚,所谓的英雄霎时软作一摊稀泥。在全县数第一块金字招牌的高老太爷,貌似高明,运筹帷帷,到头来也是枉费心机,自掘坟墓。《沉河记》中吴老太爷顽固地维护封建礼教,最后却是喜剧性的收场。害人者反害己,在正直机敏的长工导演之下出乖露丑,不得不以自己的惨败告终。《军训记》中教官对剃光头的自作聪明而其实蠢可不及的回答,指导员关于绝对服从委员长的自以为设譬巧妙而其实呆笨无比的讲课,就都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政治民主和思想自由的背景下愈显其谬误。这种新旧之间的喜剧性冲突最能突出旧事物的落后腐朽的本质,指出其必然没落的结局,也最能让读者笑得心情舒畅。第二种对比,即旧事物自身现象的对比,也是该书的常用手法。这种对比能充分表现其虚伪性,揭穿其伪君子、假道学的画皮,《娶妾记》所写的王聚财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曾在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后任上尉连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特别任务:维持经济秩序和缉拿走私。而所谓“维持”,实即“把持”,所谓“缉拿走私”实即垄断“走私”。他的“外快”收入比起薪水加上克扣军炯要多过于十倍、二十倍。“因此,他对于作为一个真诚的三民主义信徒和蒋介石校长的忠实学生慢慢地淡薄了下来,而对于重庆见风就长的物价特别有兴趣’去研究,对于黄(金)的、白(银)的和花(美钞)的更是着了迷。”在冠冕堂皇的旗帜下干卑鄙醒靛的勾当,在漂亮的外衣里面是一具利欲熏心的臭皮囊。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特别的色鬼,误娶了被自己抛弃的女儿为妾,演出了一场极其鲤凝的丑剧。道貌岸然的假面具后面是一张厚颜无耻的鬼脸。作者在《观花记》中讽刺封建迷信颇具匠心,描写狗屎王二的骗人把戏相当出色,他不用正面的说教,只让人物自己在各种漏洞百出的行径中显示其伎俩的拙劣可笑。狗屎王二去阴曹地府观花是所谓灵魂出窍,这时对世上的一切本应是漠然无知的,可是她一边去地下观花一边却居然知道蚊子的叮咬,会用手去搔痒,而且还趁观花时屋里没人,偷偷把主人家的一件小白布褂子,塞进怀里。更有甚者,当娃娃们戏弄她,谎报说她家的猪掉进茅屎坑里,快要淹死了,她慌忙地掀去盖头布,不等“回阳”,拔起腿来就向家里跑去。作者在这里运用人物行为上的自相矛盾以昭示其本质的虚假,这是运用对比进行刺讽的一种有效手法。作者还善于通过人物所标榜的思想、道德同该人物行动之间的矛盾加以嘲笑。《破城记》中的高老太爷是前清光绪末年的一个举人,他自信如果不是改朝换代,“说不定还会有状元之份,所以他对于民国就特别痛恨,什么都看不惯”。但是他
的两个儿子却都在民国做了不小的官。《禁烟记》中由蒋介石亲自兼任督办的禁烟督察总署,实际却是“种烟督察总署”或“运烟督察总署”,是鸦片烟的总库。所谓禁烟侦缉队却是鸦片烟运输队,满街上挂着牌子的戒烟所实际上就是吸烟所。《军训记》中没有自由的所谓自由讨论,压制民主的虚伪民主宣传。一切反动的事物为要维持其统治和生存,既要花言巧语骗人,又无恶不作,这不可避免的矛盾就是讽刺的好材料,作者选来表现得当,就越发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夜谭十记》除运用各种对比来进行讽刺以外,另一手法是用夸张来强调某一讽刺对象的特征,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有时是对人物肖象的夸张,如《娶妾记》写王聚财的肥胖,那脸上过剩得没有地方堆的肉,那被肉挤得只剩下两道缝的眼睛,那只看到肥厚的肉棱子的颈项,那膨胀得象一个气打得过足的大气球的肚子,那短得和躯体长度不成比例的手脚,形成一个奇丑无比的怪物。这样的夸张并不显得失实,这是在当时“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重庆,在投机成风,一夜之间可以变成百万富翁的市场里产生出来的怪物。有时是对人物言行的夸张,如前面提及的《军训记》中指导员的黑板是白的高论,演讲比赛时因提及最高领袖而台上台下不停地反复地起立立正的动作。作者集中而概括地显现了法西斯主义的怪态。

    《夜谭十记》中还常用反语作讽刺。这主要用在讲故事者的语言上。书中冷板凳会十个会员年龄不同,性情不一,绰号各异,但有一个主要共同点,即对旧会主的不满。他们多数都在故事中出场,有的还是相当重要的角色,如《盗官记》中的陈师爷。这样的安排使小说加强了真实感,也便于发表议论。作者的见解是通过他们在情节的发展中表露出来的,但并没有超越这些讲故事者本人的思想水平和生活经验。他们的语言各有特色,或雅,或俗;或庄,或谐;或急,或缓。然而都有一个基本风格:即讽刺。这种讽刺语言有时严肃,有时诙谐,有时辛辣,有时温和,尤其爱用反语针贬时弊。反语比正说往往更有力量。《报销记》中一个会计必须会做假帐,为局长和局长的小舅子、处长的老表贪污公款效劳,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会计,才能成为一个“明白人”。《军训记》中蒋委员长把“先安内,后攘外”作为复兴中国的良计妙策,不第秀才说它是“伟大的领袖的伟大之处”。这种反语在书中几篇讽刺性很强的“记”中随时可见,在增加讽刺的效果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夜谭十记》的讽刺艺术自有其特色。它不象《镜花缘》或者英国的《格列佛避记》,运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几个奇异古怪的国度,借幻设的异国他乡的社会生活来隐喻现实社会,以完成讽刺的功能,而是用深厚的生活经验,完全取材于社会现实,象鲁迅讲的那样“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③它也不象《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样过于夸张,而是基于生活真实,将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的可恶的事情集中概括起来,加以适度的夸张,突出讽刺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本质。

    自然,《夜谭十记》也存在某些不足。作为一部小说来看,故事情节虽然曲折动人,但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却相对地较弱。《盗官记》中的张牧之,《沉河记》中的吴廷臣,《买牛记》中的王子章,这三个人物写得相当成功,但全书其他人物却往往显得单薄。作者自称创作素材都是三十年代在革命活动中从许多普通人摆的龙门阵中收集来的奇闻异事,也许正因此使这本书具有故事生动的优点。我们当然不能说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只凭听来的故事,而没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没有自己的艺术观察和材料积累,没有自己对人物典型化的追求但他在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和人物性格的鲜明典型方面似乎更重视前者。这恐怕就限制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典型人物的创造。

    《夜谭十记》的另一个不足是有些篇不必要的议论过多,过于直而露。特别明显的是《禁烟记》中关于文学的真实,关于旧文学和新文学的议论,虽然也表示了作者的文学见解,但毕竟同小说主旨关系不大。关于鸦片烟的历史和鸦片颂也是如此。作者似乎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又舍不得割爱,因而故意由讲故事者野狐禅师去跑野马。《军训记》的讽刺意味十足,但也是议论过多。作者似乎担心读者不能看懂他讲的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故而在很多处几乎都是夹叙夹议,这就减弱了作品的形象性,减少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与上相关的,是各篇长短过殊。当然完全不必划一限定数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有的篇幅似乎过长,如《亲仇记》全篇130页,占全书三分之一强,而它的一些情节有同《沉河记》、《娶妾记》重复之处。整个故事虽有一定的揭露意义,但总的来说,特色却不突出。确实可以压缩些。而《观花记》的题材很有意义,即使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不乏认识和教育作用,则又嫌过短。如加以必要的社会背景描写,并且深化人物的内涵,相信可以写得更为丰满复杂。

    ①《讽利是永远需要的》,《青年作家》85年1期
    ②果戈理《剧场门口》
    ③鲁迅:《什么是讽刺?》,《且介亭杂文二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676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