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孙云:论《红楼梦》中的“海棠”
【时间:2011/7/7 】 【来源:安徽文学 2008年第11期 】 【作者: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孙云】 【已经浏览4696 次】

    摘  要 《红楼梦》中围绕西府海棠和白海棠展开了一系列的情节设计,也出现了与之相关的“海棠春睡”的文化意蕴。不仅渲染了环境、也推动了情节发展。并且在小说中海棠和宝玉联系的更多,但这仍是继承花意象与女性相联系的传统,诗意化的同时,以宝玉的视角来展现。
    关键词 红楼梦 海棠花 贾宝玉 海棠春睡

    在《红楼梦》中,描写了很多的花儿,它们大都与女性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传统文化中,花意象是与女性相连的,美貌的同时也兼具柔弱。在《红楼梦》中这些花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大都和小说中的女性糅合在一起,但海棠花却很特殊,它似乎和贾宝玉联系的更多,表面上似乎有违传统,但从深层次来看仍是与女性相连系,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借助宝玉来欣赏女性并表现她们的命运。

    一、西府海棠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西府海棠首次出现。对于西府海棠最文人化的解释是由贾宝玉来描述的“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儿’命名,世人以讹传讹,都未免认真了。”

    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女儿棠”再次出现,在众人所作之诗中,独宝玉以大观园中的“海棠和芭蕉”作为吟咏的对象,评论者认为此咏物诗双起双收,既写出了海棠之情,又写出了芭蕉之神。脂评最后说:“归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隐云:‘咏物体又难双承双落,一味双拿,则不免牵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离妩媚。’”没有对这两种植物的深切观察和体验是写不出如此好的诗,由此可见宝玉对海棠的内蕴领悟之深。此后,宝玉住进了这栽有海棠的怡红院,而红艳的“女儿棠”与宝玉“爱红”的性情是相映衬的。

    在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中,宝玉再度的关注了这株海棠,把海棠和晴雯联系在一起,认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因此死了半边的海棠将和晴雯的命运有关。可见在宝玉的意识里,花木和人是相连的。

    在续书第九十四回中,这株死了半边的海棠又违时开放,贾母邀众人宴海棠。在这回,海棠花是以一种妖异之物的身份出现,并把宝黛爱情彻底的推入悲剧。本来已经枯萎了一年的海棠在十一月却违时开放,并开的很好,这一古怪现象发生之后,通灵玉失踪,宝玉性情迷失,金玉良缘实现,黛玉魂归离恨天,宝黛爱情彻底的以悲剧结束。在这一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海棠违时”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可见怡红院西府海棠在渲染环境,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已经被人性化,和女儿的命运相连。

    二、白海棠

    白海棠也是生长在怡红院中。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贾芸送给宝玉两盆“白海棠”。白海棠是秋天开花的草本变种海棠,据《花镜》记载:秋海棠花之娇冶柔媚,真同美人倦妆。其异种有黄、白二色。海棠别名“断肠花”,“相思草”,关于这一别名,来源于一传说。《花镜》载:俗传昔有女子,怀人不至,涕泪洒地,遂生此花,故色娇如女面,名为断肠花。《本草纲目拾遗》中转述了《漳州府志》的记载:“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故亦名‘相思草’。”白海棠是思妇相思血泪的精魂,也是贞烈重情之女的象征,白海棠的素净恰与大观园中的女性气质相配。在小说中可以看到贾宝玉对这两盆“白海棠”也是爱不释手的,晚上回来还不忘欣赏一下。而这两盆白海棠在文中的作用是发展了一个诗社——“海棠社”,并且在围绕白海棠的诗中可看出是与众女儿的性情相合的,也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宝钗的诗“含蓄浑厚”,“‘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终不脱其弃妇的命运。黛玉的诗”风流别致“月窟仙人缝缟袂”暗示其寿命不长,仙人缝缟袂又与其“绛珠仙草”身份相符,“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写出了自己一生的处境。湘云的诗文思跳跃,与其性格的憨直相通,其中的“自是霜娥偏爱冷”,脂评点出其“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暗示其最终结局。宝玉的诗中则有一种幽怨之情,“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写出自己一生的心事,终不忘黛玉,最终看破红尘,也是“至情至性”的结果。

    三、海棠春睡

    除了作为具象的海棠花之外,《红楼梦》中也频繁的写了和海棠花相关的文学意蕴——“海棠春睡”,并大多与贾宝玉有关。“海棠春睡”来源于一个典故。按宋惠洪《冷斋夜话》中“用事”记载:“东坡作《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银烛照红妆。’事见《太真外传》,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可见用“海棠睡未足”形容“美人醉态”来源于唐明皇形容杨贵妃,而苏东坡的《海棠》诗是反用其典故,进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在后代的作品中,海棠花也是常和“美人春困”联系在一起。在《牡丹亭》第二十三出戏《冥判》中就
有“海棠花。春困怠。”的话语。“风流才子”唐伯虎则把这一花的文化理念进一步的具像化,画了一幅美丽动人的人物画《海棠美人》,并作了《题海棠美人》诗:“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红楼梦》中也有《海棠春睡图》,它是在秦氏卧房,对于这幅画是不是唐伯虎画的,也是颇有争论的。不管怎样海棠花是用来形容美女的,这一理念对于《海棠春睡图》和《海棠美人》应是相通的,这也是贾宝玉舍弃了秦可卿给他准备的有《燃藜图》的房间而选择了挂有唐寅画的《海棠春睡图》的秦氏卧房的原因吧!但在这里应无讽刺和淫乐之意,而和宝玉“见了女儿便清爽”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其后宝玉所作的“怡红快绿”诗和咏白海棠诗的诗句中都化用“海棠春睡”这一典故,“怡红快绿”诗中的“红妆夜未眠”是化用的苏轼的《海棠》诗:“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文红妆”。咏白海棠诗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则直接化用了“玄宗以杨贵妃的醉态比喻海棠睡未足”这一典故。

    在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玩占花令游戏中,也提到过“海棠春睡”。史湘云掣的花令是“一枝海棠”,写着“香梦沉酣”四字,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在《红楼梦》里写的花草树木通常是和人物性情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有很多人认为海棠花应象征史湘云。在“占花令”中确实也可以看出她们大部分人拈的花名儿和各自的性情及命运是相关的,像李纨掣的“老梅”,诗云“竹篱茅舍自甘心”,正写李纨的人生。探春掣的“日边红杏倚云栽”与其远嫁相对应,袭人的“桃红又是一年春”,暗指其再嫁。但是从第五回湘云的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似乎又与这支花名的意思不相符,在掣签后,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都知道是打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可以看出这支签应是对应“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情景的,描绘了湘云当时的情态。因而海棠花不是象征史湘云的,应是和其醉卧的睡态这一情节相照应的,又是一副“海棠美人图”。总而言之,海棠喻美女。

    四、贾宝玉与海棠

    综上可以看到海棠花和同类花相比在故事情节设计方面占了很大一部分,并有力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涉及具象的海棠花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宴海棠贾母赏花妖”等事件,与“海棠春睡”这一文学意蕴相关的有《海棠春睡图》,“咏白海棠诗”、“怡红快绿诗”和史湘云掣的“海棠花令”等。从上述写海棠花的事件中可以看到除了史湘云掣的花令,大都是和宝玉有关,而对于湘云掣的海棠花令是基于其情节的发展,但是深层意蕴是相通的,就是海棠喻美女。

    通观整篇小说,《红楼梦》中的花朵独有海棠花和宝玉联系得更多,在宝玉“以情悟道”的人生中,代表着女儿命运的海棠是重要的点缀物。宝玉入住的怡红院,提到海棠花的地方比较多,而随着一个个女孩儿悲惨的结局,此时的海棠也和她们的命运相连,而宝玉对“情”的体悟也不断的深入,随后海棠的违时开放则加速了宝黛爱情的破灭,黛玉的死,则使他对“情”达到了“彻悟”的境界。可以说在宝玉对情的体验中,海棠在情节设计方面有力的推动了文情的发展,而对于和海棠相关的“海棠春睡”这一文学意蕴在文中也多次的由宝玉来展现。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花儿因其美丽与柔弱和女性的气质相配,因此常常用来比喻女性,《红楼梦》也是继承这一传统的,并且在后来的读者中,也是常拿花儿和《红楼梦》中的人物相匹配。而海棠花在这里虽与贾宝玉联系的更多,但在文中宝玉都是把它和女儿相连,多次提到的“海棠春睡”也是展现女性的娇美之态,可见仍是沿袭这一传统的,只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宝玉的视角来展现。

    总之,《红楼梦》中的海棠花,是以一种别样的身份出现在文中。除作为观赏和吟咏的对象,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重要的作用之外,虽似独立的与宝玉相连,但是仍不脱传统“花意象”的隐喻观念,并以宝玉的视角来欣赏女性并关注她们的命运。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 [清]陈淏子,伊钦恒校注.花镜.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3]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4] [宋]惠洪撰,陈新校点.冷斋夜话.北京:中华书局,1988.
    [5]合山究,陈曦钟.《红楼梦》与花.红楼梦学刊 ,2001,(02).
    [6]姜楠南,汤庚国.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7]周武忠,陈筱燕.花与中国文化.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
    [8] 周蕙. 人生是花——试论《红楼梦》中的花. 红楼梦学刊,1986(01).
    [9]潘宝明. 博采百花扮红楼——略论《红楼梦》中花的描写. 明清小说研究,1989,(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24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