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师 > 大语名师

清华学生对王步高老师三门课的意见(2010-2011秋季)
【时间:2011/3/1 】 【来源:无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36707 次】

1、大学语文

    从初中开始,我的语文老师总是能够给我留下最多的回忆,我想这也是语文这一门学科所独有的特色,在优美的词句中寻找一种真正的美好。上了大学之后,本来以为清华这种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文科上会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但是看到大学语文之后,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因为一直以来对文学的热爱,因为无法抗拒学习语文的快乐,上了王老师的课之后,发现我这真的没有选错,清华的语文课因为您有了一种大师的气度和风采。(崔宁法 01班)

    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程完全转变了我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的认识。《大学语文》是我见过的最为系统完备的文学课本,科学的知识结构安排,精到的点评赏析,读来如同编者把袂长谈,可以深深体会到王老师对其倾入的感情和心血。而课堂上我受到的震撼更为强烈。听诗词格律,看世事变迁,闻人声冷暖,观气象万千。听讲者的心灵与讲述者的语言和着书页上的文字,一起在这三节课的时空中振荡。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堂课上,我还在读着王老师这本大书,温文尔雅的大儒,崎岖跌宕的人生,给了我更深刻的启迪和震撼,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学习祖国的经典,去度过漫漫人生,这是一堂课带来的更为深远的影响。(新闻与传播学院新法九班岳廷)

    时间一晃而过,仿佛昨天还沉浸在《诗经》那先民的歌唱里,不知不觉便已随历史徜徉到了明清现代。虽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却也约略拾得一片风景。尤其对跋涉于理科专业、内心却尚未泯灭人文小女生情怀的我,这门课不仅仅让我重拾起高考以后久未涉猎的深爱的诗词,也让我体会到清华理工科沃土里的人文底蕴和卧虎藏龙,更让我在繁重的学业之余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可供停歇。我尤其喜欢《大学语文》这本教材的选材方式,很多课文我们或许听说过,或许熟知其中的名句,对于全篇却不甚了解。教材更侧重这样的篇目,而有意避开了中学学过的篇目,对于真正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的同学来说,更能满足胃口。这本教材不局限于对文本的注释,更有丰富的集评、汇评,帮助我们认识古人对于作家和文本的态度,从中也可窥得古人的读书学习方法。(生命科学学院生93班 李倩)

    不知不觉,来到清华的第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在这个学期,我学会了很多,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很多时光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品味,就已经度过了。而在这半年里,最让我难忘和不舍得,就是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了。王老师的大学语文的课堂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感动首先是缘自王老师,从第一次上王老师的课起,老师的人格魅力就深深的打动了我。一方面,王老师渊博的学识令我心折,讲课时每每能旁征博引,佳句连连。更有趣的是,王老师丰富的想象常常在其他学科也点亮了创意,让我们受启发。而王老师讲解诗文时的独到见解也常让我有恍然之感。另一方面,王老师教会了更多做人的道理。老师常说起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说起自己的人生感悟,让我永生难忘。老师用他在被“打倒”时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坚持;他在报社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职责,但也要有自己选择,在小人不能能之时,就应把能量用在合适之处;他对贪官的深恶痛疾与斥责,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的责任感与人文精神。王老师言行中展现的是大师的气度,让我倾慕不已。课堂的内容也同样令我感动,在每周的三个小时里,我听到的是苏韵的诗词文章、有老师精辟的讲解与动人的经历;看到的是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古典而精致。每当开始上课,时间就仿佛加快了脚步,三小时的时间转眼即逝。只有晚上回到寝室与室友交谈回味课上的精彩。我是第三周补退选才有幸进入了王老师的课堂,在后面的几周里,有好几次,课程的内容都让我几欲落泪,依稀记得有曹操的《蒿里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另外,王老师说的中国文学界对于古人诗文研究的退步也引起的我的思考:我们的人文教育应该从大学中深入,只有让新一代年轻人有了人文精神,才能理性地去面对历史,平和地去对待其他文化。同样感动我的,还有几次下课走近王老师提问的时候,王老师总是很认真负责地解答。而王老师眼中的血丝和肿起的眼角让我心里很是不好受。王老师,您要多休息啊!谢谢王老师这一个学期的教诲,让我学会了太多太多。下个学期,我会再到您的课堂旁听您的唐诗鉴赏。真心地感谢您!祝您健康幸福!最后,我对诗词格律不是很了解,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写了这样一首“打水诗”送给王老师:
    新辞长江临燕碣,幸入清华听玉言。
    春风巧解诗玲珑,高山倾授文百篇。
    寒悯学子二十九,苦守坚牢三百天,
    今朝仰慕我师意,他日亦当效君贤。(汽01班 姚昌晟 2010010733)

    本学期我有幸选上了王步高老师的大学语文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学会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在此,我先对王老师表示我衷心地感谢。高中时的语文课是这样的:老师拿着课本,结合着书下的注释一句一句的详细解释,讲述其中每一个词的含义、特殊用法等等,然后要求我们进行背诵,将那些知识一字不漏的重复下来。这样的方法不仅费时而且我们实际学习到的东西很少,仅仅是机械的劳动。来到王老师的课堂,一上来精美的课件就把我吸引住了。古色古香的课间仿佛一下子就将我的心神带回了古老的时空。从诗经楚辞到汉朝乐府,从魏晋风骨到唐诗宋词,以及后来的明清文学。尽管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但上王老师的课不会觉得突兀,不会觉得没有条理。相反,王老师通过他丰富的学识以及对各个朝代文化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将整个中华数千年的文化融为一体,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更精彩的是,不仅是古老的文化,王老师还结合他自身的阅历给我们介绍了近代的文化,通过古今的对比,让我们对古代和近代的文化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而这是我们在其他年轻老师的课上所不可能学到的。王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很符合这门课的要求。原先的语文课都是提问让同学来回答,如果提出的问题稍微难一点的话十几分钟可能都没有人能回答出来,那么这十几分钟的时间几乎就是浪费掉了。王老师的课上从来不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在课上回答,有问题都会留给同学下课后自己去思考。实际上对于大学语文这种本身时间就已经很紧张的课程,如果再将时间投入到无谓的方面,那么时间必然会不够用,那将会直接导致我们学到的知识变少。每次上课的这两个半小时,我都可以学到在高中语文课上一周都学不到的知识。同时,王老师在课上还会对当今的时事进行一些评论。说实话,我们大一的新生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实在是太少了,很多事情大家都是一无所知。王老师的评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王老师的评论所表达出来的对人生的感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毕竟,数十年人生阅历的差距所带来对人生理解的巨大的差异足以让我们甘拜下风。所以,我很庆幸能选上本课。(2010013179 建筑技术系 王弈超)

    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我在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选择了王步高老师教授的大学语文这门课。每次上课,王步高老师都会提前到教室,播放一些充满古韵的音乐、图片、诗词,使整个教室充满了安宁的文化氛围,也让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孩子的心静谧了下来。伴随着王老师古朴的江苏口音,每一张精美的PPT课件,都带领我们领略了中国文化的深邃。每句诗中所描摹的美景,每句词中所蕴含的深情,每个典故中所承载的历史底蕴,一一在王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中呈现。不仅这样,老师还治学严谨,逻辑缜密,旁征博引。每一处引用出自何处,绝对标识清楚,绝不含糊。且常常前后贯穿,历史、诗词、顾问连续甚广。广读诗书,令人叹服。而且,每当向王老师提出问题时,王老师总是以爷爷般的慈祥与耐心予以解答。令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谦和的态度与心境。(喻梦伊2010010646)

    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您的大学语文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收获颇丰。您渊博的学识、大家的气度、幽默的谈吐,都令我折服不已。临近期末,您说要我们给课程建设提一点意见,提什么好呢?我真是一时想不出来,所以就打算从一名学生的角度想谈谈我上您课时的感受,也许老师能从中萃其所需。我特别欣赏您的教学风格,令我想起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另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教师,他的教学风格和您颇为相近。我觉得真正有效率的语文教学方式并不在于当堂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点,那或许适用于小学生、初中生的语文教学,但对于高中生、大学生而言,这是无法满足我们的知识需求的。因为语文的内涵太深太广,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短短分钟的讲授远远不够,基本知识点的积累还在于学生课下的努力。那么作为教学的灵魂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老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根据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看,好的语文素养是学好语文至关重要的法宝。一旦有了好的语文素养,那么读则可博闻强识,写则可妙笔生花,出入间游刃有余。而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不论是课前古雅的音乐,还是课上充实的教学,我只要一进入您的课堂,整个人就好像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怎么说呢?姑且称之为语文的状态吧!我尤其喜欢听王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由作家的创作背景引申出的那些您自己的故事。您的个性决定了您经历的一些事情是许多人一辈子也不可能有的。而这些故事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不仅我、就算是我的爸爸妈妈也不曾经历。而经您娓娓道来之后,我不仅生动地了解了事件的经过、当时的大背景,那些融进了您自己情感的真切动人的故事更是让我记忆深刻。往往一节课下来,我不仅牢牢记住了课上讲过的古诗词知识及相关人物、时代背景等常识,更印象深刻地记住了王老师的那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为之深深感动,不由地想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也更能理解中国文人传统情感的归一点。总之,感谢王老师在这一学期里带给我的启迪与熏陶,您的博学与风趣将是我今后不断完善自己的方向和楷模。除此之外,您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经历时的那些经典语录,也常常予我以警示,告诉我人生的路该怎么走。最后,祝愿王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希望您能够爱上清华,爱上这个美丽的园子!(学生:田蕊 2010年12月24日,平安夜)

    这学期,在同学的大力推荐下,我选上了王步高老师的《大学语文》课。尽管这门课每次都长达两个半小时,它还是成为了我上大学以来最为喜爱的课程之一。王老师每次都从课本中精心挑选出值得细细讲解的文章,辅以制作精美的课件,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严谨笃学的态度,通过浓浓的南京普通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文宝库的大门。(潘韵英 91)

    当初选择《大学语文》这么选修课,其实我更多的是冲着王老师去的,因为早就听寝室的同学说起王老师精彩的讲解,当然,自己本身对古代的文学有着较深的兴趣。这一个学期下来,我可以说,这门课我选对了。首先,在课堂上大学语文带给我的是一种享受,近三个小时时间,尽管中间休息的时间很短,但我并没有觉得课程的漫长,在课上,我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尽情享受古人留下的精神瑰宝,暂时地可以抛开那些恼人的数理化,真正感受一下文化的熏陶。其次,这门课程给我带来的压力很小,尽管报之前就知道它要闭卷考试,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整一学期中,老师并没有留下多少的作业,只是让我们读写文章和写些并不长的文章,相对其他课程来讲,轻松不少,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学业压力的情况下享受一门课程,相当棒。最后就是这学期大学语文所带给我的,除了知识性的东西以外,还有就是对语文的那种兴趣,特别是对古文的热爱。我喜欢古文的精练,也喜欢看文言,虽然水平不高,还不能写出点像样的东西,但就是保持着那一份喜爱。这学期之后,这种喜爱变得有理性,我开始能够用自己的眼光来评论古人作品中的精华以及不足(不足之处可能还不太能看出来)。课程结束了,可是我应该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时不时地看些古代文学,看些让人欣悦的东西。最后再次感谢这一学期来王老师带给我们的欢乐。(李天君 材91)

    最先接触到王老师的课应该说是一种巧合。上学期我周四晚上在三教二楼上课,那节课是八点四十五下课,每次下课后刚出教室就能听到一个充满激情的声音,和同学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王老师在上唐诗鉴赏,于是周四下课后就会在一楼听一会儿王老师品唐诗,感觉有很大的收获。这学期选课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选了王老师的大学语文的课。说起王老师的课,有很多话要说:王老师的课件很有美感,王老师用带有江南口音的普通话朗诵的诗文别有一番韵味,王老师的博学,王老师超出常人的记忆力这其中有两点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一是王老师的上课态度,二是王老师的亲身经历。王老师上课基本上都是提前十五分钟以上到教室,准备课件,这是我在清华上过课的老师中最早到教室的老师之一,王老师能在三节课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声音,饱满的斗志,一看上去就有精气神儿,是绝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比不了的。王老师对字体的苛求体现了在教学上的认真态度。王老师上节课说想下一个西南联大的校歌给同学们听,结果找了整整大半天。我当时十分的感动,王老师的时间是格外宝贵的,就这样王老师肯抽出大半天的时间为晚上上课时的一首歌找上大半天,这比起那些一天只想着自己的项目、自己怎么跑出去挣钱的老师好上千万倍。王老师几次被打成反革命,还被追认为过烈士,王老师的经历比大多数同龄人丰富的多,就更不用说我们了。我特别喜欢听王老师上课讲起自己的故事,或风趣或沉重,对我们都是很好的教育。王老师在文革中经历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王老师总说自己是一个恋家的人,跟我们谈起了自己在外求学时对家乡思念,谈起自己在南京的生活,希望清华也能成为王老师的家,王老师在这里能过的快乐,也希望更多的清华学子能有机会领略到王老师的风采。(汽九二 宋和平)

大学语文是我大二才选修的,因为听同学介绍说这门课的王老师讲课极好,才选了这门课。我觉得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我在这门课上的收获与成长。每周二晚上,不到7点,6A116就响起了音乐,王老师总会早早地来到教室,或在中秋节前期给同学们播放关于中秋赏月的古典音乐,或在圣诞节前夕放一些欢乐的圣诞歌曲,我觉得在这样和谐温馨的氛围中静静地学习语文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上课时老师是用PPT来放的,我觉得上大学以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致典雅的PPT,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什么其他老师的课件都是那么机械化呢?还有,原来传统古典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能产生这样的极致效果,真的是一种享受。我虽然买了书,但总觉得不动笔墨就没有学习的感觉,因此每次上课都一一记笔记,现在学期快结束了,翻看自己拿厚厚的笔记,颇有成就感。笔记中我觉得最最精华的部分在那些王老师教课过程中穿插的一个个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这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师对于整个人生的感悟,饱含了大智慧,大气度,幽默中不乏谆谆教诲。不练好毛笔字,钢笔字也写不好;不学文言文,现代文也写不好这些我深有体会,因为自己也走过弯路。谈到历史,王老师感叹春秋无义战中国自古就有忧国忧民的传统,而讲述人生经历坎坷时您总是诙谐中带有感触;谈及现代人对文化的淡漠,一些文化节目的浅薄缺少文化内涵时,王老师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唤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让我们这些忽视传统文化学习的年轻一代不禁反思,领悟。在一次次听老师讲述革命年代的事,让我也颇有感慨,动乱的年代里多少先辈刻苦学习,心怀报国之志。今天的我们怎能丢失这样一种精神?王老师,您可曾知道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深情的眼神都被学生们一点一点记在内心深处,您的言传身教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深厚积淀,更在我们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上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在大学语文的课上成长着,领悟着。最后,以一句话来结束我对王老师课程学习的领悟:
    心梦暖,月华若练。云影浅,瑞光隐现。古有孔雀东南飞,今日恩师东南来。大学语文,师恩厚,感言难炼。细搜肠空叹词穷,惟余万千情隽。(经管93 杨雅昭)

    先感谢一下王老师吧。能够在比较浮躁激进的总体风气中让我们寻觅一块心灵的乐土,尽情品味母语的魅力,不得不说我等幸甚。每次与东大文学系的同学说起您来,他们也总是一脸自豪。传道授业解惑,师之大者也。最后说一点,其实我觉得王老师带点儿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还是很好听的,读诗时会有很多不同的韵味在里面。比标准普通话要好(个人意见,呵呵)。再次谢谢王老师,祝王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大学语文越开越好,能让更多人领略母语的魅力。(精85 韩斌 2008010635)

    感谢王老师这一学期的教诲和指导。从《大学语文》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不局限在课本内的知识,并且从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似的讲课中引发了很多思考。每周二晚都是一次文学熏陶。希望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孙昊德 建81)

    首先感谢王老师一学期以来的教导。进入清华以后每天埋头于力学、数学之中,希望读些文学作品却苦于找不到时间。因此每周二晚上也就成了我最快乐的时间,它让我从枯燥的数理之中解脱出来享受这片刻的轻松。王老师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讲课旁征博引、充满激情让我颇受感染。跟随王老师的脚步,从《诗经》《楚辞》到先秦散文,从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我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王老师的敬业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看着精美的PPT,听着王老师犹如天籁的方言,真是一种享受。王老师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更是令人钦佩。在学习中国文学的过程之中我也学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领略到您作为一个学者的不随波逐流、正直的精神。您不但教会我们学习,也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航94 李龙龙)

    我觉得大学语文这门课非常好,正是清华所缺的古文教育。尤其是教材的专业性,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本语文教材有那么正规的集评、汇评。而且选的诗词好、量大,改变了我以前对某些诗人的看法,读的量上去了以后才懂那么一点好与坏的差别。我也常常有自得其乐的感觉,比如读到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不觉神爽,读到东坡过海虽为不幸,乃鲁直之大不幸不觉拊掌称快。一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可以说是大学三年来的第一次与中国古代文学接触,尤其是与诗歌接触。我开始窥到诗词的妙处,开始懂三日不读诗觉口臭。我真的想说一声谢谢你王老师,王老师你辛苦了!(基数83 方汉隆)

    我觉得自己是个比较热爱文学的人,喜欢看古今的各种散文、小说等,但是却不怎么喜欢听语文老师讲课。因为我觉得文学是一种很个性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确实要把统一的标准用到教学中去,这让我很不满意。但是到了大学,有同学推荐我去选大学语文,说王老师的课跟高中的语文不一样。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看到有那么多同学选这门课,便知道王老师肯定不凡。虽然第一节课王老师的口音让人听不太懂,不过到后来也就习惯了。在王老师课上没有太多的拘束,不光能学到好多以前没有听过的知识,还能分享王老师的人生经历,让我受益颇丰。现在快要结课了,我笑着跟同学说:我不光学了大学语文,我还跟王老师学会了一种方言呢!(吴国溧 航94)

    这学期的大学语文,除了补退选错过的第一周,其他十四堂大课都我完完整整地上下来了。每节课我都饶有趣味地听王老师讲年轻时的奇闻轶事传奇经历,讲对丑恶社会现象的痛恨,讲对东南大学的热爱与感激。印在自己的脑海中,是一个对文学热爱,对工作严谨,对人生豁达的学者形象,也是一个告诉我们生活真谛做人道理,可亲可敬平易近人的长辈形象。一学期的大学语文的课程上的亲切而温暖。(查羽洁)

    首先,我想感谢王老师对清华学子的厚爱!王老师的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在中学,我一直认为语文课是一门相对来讲比较枯燥的学科,但是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所在。您对历史的诠释,对文人墨客的讲解,让我看到了诗人和词人的真正的面貌,就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另外,您对与《长恨歌》所表现的主旨的几种讨论以及白居易作为一代大文豪所犯的地理和时间错误让我感受到做学位要求真审慎。这门课,既是语文课,又是历史课,还是人生哲理课。(王一鸣)

    每周都很期待上王老师的课。王老师讲课生动而富有激情,或慷慨激昂,或凄凄切切,将我们带入一幅幅战乱纷争、小桥流水、秋风萧瑟的画面中,和诗人、词人们一起愤郁、一起酣畅、一起沉醉于美景之中。从《诗经》的伯兮朅兮,邦之桀兮到现代诗歌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对中国传统文学有了更多的了解。王老师不单单是讲诗、讲词、讲散文,更是通过这些前人的思想遗产教导我们,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字句箴言。王老师讲到《山木》时,对我们说希望我们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样人生才能少走弯路。简单的一句话灌注了多少希冀和感慨。我最敬佩王老师的一点就是他积极拼搏又能淡然相对的人生态度。多天的牢狱之灾,出版社被穿小鞋的压抑经历,王老师经历了很多曲折和磨难,但其中无不看出了老师乐观、顽强的精神。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我要配得上我吃过的苦。熬过艰辛,挺过磨难,当我们像王老师一样取得了这样高的成就,回头看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也能云淡风轻地笑谈而过。很喜欢上王老师的课,已经上过了《唐诗鉴赏》和《大学语文》,我还想把《诗词格律与创造》、《唐宋诗词鉴赏》都修完,不然则为人生一大憾事!(黄梦丹 社科8)

    首先要感谢王老师这一学期来大学语文课堂上位我们带来的精彩的中文诗词文化的盛宴,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的魅力及其博大精深。在课堂上,王老师不仅仅为我们讲授了课本上的知识,也讲了许多关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这些世事百态对我有很大的启迪。(沈剑楠)
     
    偶然的机会选上了王老师的课,一个学期以来,感受着您澎湃的激情,分明的爱憎;倾听着您传奇的人生故事;享受着审美的过程。作为一名理科学生,有时候身不由己地被卷在数理化的漩涡里,所以,我非常珍惜一周一次的大学语文。以下是我对课程的一点点的想法,希望您能够一如既往地为像我这样的清华理工科学生提供一片文学的土壤。(陶歆蔚 2010012370)

    第一次听王老师讲课并不是这个学期,而是上学期在舍友上大学语文课时。老师讲课声音很大,当时在四教,隔音效果又不好,于是我在隔壁教室一边自习一边听王老师讲课。先是觉得很诧异为什么一个口音这么重的老师可以教语文,后来就听着听着不由得走了出去,站在门口听,越来越觉得课程很吸引人。老师讲诗歌总是点到为止,既没有破坏诗歌的意境,又能让我们明白诗的内容以及思想,这一点是我听了这么多年语文课还没有一个老师能达到的。一直到了课间休息,看到老师和蔼地走出来,轻声地回答着同学的问题,突然就有种很敬仰的感觉,于是在这个学期学习压力还比较大的情况下,我还是选了王老师的大学语文。我并不是一个很擅长语文很喜欢语文的学生,尤其高中的时候为了应付高考把我对于语文的仅有的一点兴趣都给磨没了,也把初三时突然爆发出的一点点文采冲没了。但听了一个学期王老师的课,对语文的兴趣正在一点点回来。王老师阅历很深知识面很广,每节课都能给我们讲到很多很多东西,有关文学,有关历史,有关科学,有关人生……每堂课都能够让人受益匪浅,虽然说有时候王老师说到一些文学名句的时候我会听不懂(知道的太少了,惭愧惭愧)。听老师讲关于作者关于写作背景的一些东西,都是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一直到复习的时候才发现老师讲的知识是那么多那么广,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记下来的;听老师讲一些自然科学的东西,让我们这种理工科出身的人都很惊讶,还好我也是从小对于天文地理特别感兴趣的,看过的书也有一些,听老师讲星等讲行星恒星时才不至于那么无知(本来我看着南大的天文系眼馋了好久,最后他们在我们省不招TT);听老师讲自己的那些经历,让我不得不叹服老师做人的正直,看过一篇网上流传的老师自己写的有关于自己的家自己的爱情的文章,我心中王老师的形象更高大了。可以说这一学期的课完全就是时刻被老师的那种人格魅力折服,一个学期下来还是收获挺多的。(工程物理系 核92 张梦灵)


2、诗词格律与创作

    去年上过唐宋词鉴赏这门课,对王老师的丰采记忆犹新。这学期得以再次领略先生独特的魅力,实乃幸甚至哉!(热动83 蔡畅2008010720)

    《格律诗词创作》是一门教了二十多年的精品课,引导了更多对诗词有兴趣的同学们参加到诗词写作的学习中来。(自83 高翔)

    这学期选修了王老师的诗词格律选修课,感觉课程内容很丰富,对于选修课来说,一周三学时已经算比较多了,但王老师课上的内容似乎还是很难介绍完。关于格律诗词的写作,我认为老师讲得很精采,但是我课下与一些同学交流时,发现一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困惑是,思路不开阔,没有想写的,我建议老师以后在这门课上可以就这方面稍作开导。总的来说,本学期的课程令我收获颇丰,我也比较爱好诗词,有机会我会选修您的其他课程,希望以后能与老师多交流,也祝老师的课能越办越好。(航天航空学院 张无央)

    这个学期选修了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我的收获真的很大。在除却格律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给我这个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单调生活,增加了一份诗意的色彩,真正走进了这个我心向往之已久的诗词的世界。最后再一次感谢王老师带给我的这学期的诗词的享受。下个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大学语文课,期待新的学期再次见到您祝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其实当初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很简单:只是太过想念高中的语文课,即使它很无聊;只是厌恶在中国还整天说英语(我是外文系的)。于是我机缘巧合地选了这门课。也许是“无心栽柳柳成荫”吧,这成了所有课程中我非常喜欢的课,也让我觉得语文课的课可以很有意思,而不仅仅是老师的个人魅力使这门课有意思。关于您上课的内容这些,我觉得非常好,每次听完后都有种血液澎湃的感觉,即使初次上课我没听懂您的南京话,但现在我基本可以听懂南京话了;关于您在课上讲的自身经历和他人经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语文就应该旁征博引,如果总是逻辑、逻辑、逻辑,我们讲的那些诗词也就失了风韵了;您讲的趣闻也成了这门课的调剂,让这门讲解中国诗词歌赋的课更有意思了。(张宵悦2010012756 英01)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细致透彻,更可贵的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做人的道理和高尚的人格。如果真要提些建议的话,希望老师能够照顾好自己,不要过度操劳。(张硕 软件82班)

    转眼又一个学期, 十六周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画上了一个句号。印象特别深刻的第一周,老师用我听不懂的方言给我们讲课,虽然我都听不太懂,但很喜欢这样用方言来上课,感觉很亲切,很有味道.对于诗词,大家都并不陌生.对于创作,我也有涉及,但不是诗词创作,而是绘画创作.诗词的创作,前提是要懂格律,这个我仅知道的是押韵,至于怎么押韵,韵押在哪里这是我刚开始上这门课是第一个想知道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我向来觉得任何一种创作都是相通的,至少在某些方面,基于我这样的想法,对于课堂上老师说讲授的内容,我在找我说了解的绘画创作和不太了解的诗词创作的共通点.我想我大概找到了这么一点,虽然不太成熟,也并不完整,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下我对诗词创作和绘画创作肤浅的认识.首先,要进行绘画创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就像是要煮一锅米饭,没有大米是不行的.而诗词创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何遣词,如何用字,这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没有对文字的深刻认识,是很难去吧诗词写好的.然后,对于诗词的格律,这是用字、词来造句,创造出一首具有生命力的诗词的一种形式,一种有规律的大家都认可的诗词创作形式,有格律的诗,我们就把它称为律诗。然而绘画也一样,中国传统的绘画,它也有一定的美学规律,对于造型的规律,对于设色的规律,对于用线的规律,都是有着同样明确的“格律”。诗词创作、文学创作、绘画创作乃至于音乐创作等等任何一种艺术创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灵魂,诗的灵魂、画的灵魂和音乐的灵魂……都是需要创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感悟世间万物,而后借用文字、图案、音符…把所悟所感转载到诗、画和音乐当中。创作者只有有所感悟,而且擅长于当美的使者,能够熟练地发现美与创作体的连接桥梁,才能赋予诗词生命、也让画与音乐活起来。并且都有一个富有感染力的灵魂。生活中,有感于生活和生命得人很多,懂各种艺术创作的人也不少,唯独缺乏的是能把灵魂灌注进创作体里面的人。创作,是如何获得生命与灵魂的?怎样的创作才算是有生命的创作?这也是诗词、绘画…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创作“浑融”。诗里,让文字与所表现之感浑然一体,要做到这一点,并非一定又要用一些所谓很优美很高级的字词,只要能跟所咏之事融在一起,很普通的词会变得很美.比如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所咏之事为回乡村之事,所用之词也必为“乡村之词”。不需太多装饰,纯朴、自然、流畅!每个字词都不能脱离一个“整”字。绘画与音乐亦然,情感的整体表现永远都是创作的关键所在。一块土黄色放在乡村的土地上就是美!大红色本身虽是鲜美,但它不能出现在乡村的土地之上。上面我所说的关于创作的一些理解,好像真的有点对,其实在自己创作过程中错漏百出,或许是太年轻了,没有足够的积淀。固然做不到厚积薄发,希望以后经过时间的考验能取得一定的进步。(2008013140 文乐 绘画系)

    很高兴能在上学期的大学语文课之后又能和您度过一学期。很感谢您教会了我最基本的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让我的文学素养和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徐宵寒)

    很荣幸能在大一第一学期就选上您的课。一学期的学习着实让我获益匪浅,见识了很多之前难以接触的理论与创作技巧。在我看来,这门课设计得很出色了。(法02 李诗)

    对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的建议:①学诗先学做人。我觉得王老师上课的时候穿插讲自己的经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启发。②上黑板写自己的作品是这门课很重要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促进自己的诗词创作。(梅云帆 分9 2009011800)

    这门课转眼就要结束了,不舍的同时也还是要表达一下内心的感动。王老师的课让我喜欢得不行,每周三晚上更是我一周最期待的时间之一。我一直就很喜欢古诗词,但是王老师让我能够做她的主人而不只是一个旁观者。这里向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便在您的课结束之后我仍然会坚持写作,更加记得王老师关于清华学派的愿景,如果有满意的作品我也会发给您看的。(精81班 宋涛)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整体上来说,我认为诗词格律与创作这门课非常好。老师讲的很好,课程形式也不错。在课上,老师不仅教给我们学习上的知识,也告诉了我们很多人生中的道理,可以说,这门课是因为老师而非常热门和精彩,老师的言行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吴宪宇)


3、唐宋词鉴赏

    我是您的学生工物系的赵科,非常荣幸能够选上您的《唐宋词鉴赏》这门课程。非常高兴成为您的学生。您的可爱,您的感情充沛,您的饱经沧桑,我想肯定都深深的打动了很多同学,这也是同学们为什么抢着选您的课的原因。就我个人而言对这门课程的建议就是希望他能够一直在清华开下去,这就需要讲到您对东大的感情。其实,你在课上多次表达对东大的想念和赞美,我们感觉您是一位非常重情义的老者智者,但是其实每个清华学生都希望您能够在您留在清华的这几年里,能够把心也留在清华,这样做可能很为难您,但是我们多么希望您会真正的爱上清华。希望您能在这里多留些日子。(工程物理系 核91 赵科)

    在上学期选修了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之后,这学期我毫不犹疑地把同是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课程加入了我的课程列表。因为上个秋天,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是“真诚地待人、诗意地生活,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和蔼老人,而这样的老师,纵然在大师云集的清华也是不多见的。这学期的“唐宋词鉴赏”从五代词开始一直讲到南宋词,内容囊括了各个诗歌流派。王老师的讲课依然是内容精选,评论精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唐宋词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这学期的课程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并不是王老师内容精彩、富有激情的讲座,而是王老师达观真诚而又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借着讲秦观的《鹊桥仙》的机会,花了大半节课跟我们分享他对爱情的心得,谆谆告诫我们,“爱情上要追求美满,但不能追求完满”。王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他在参观上海大观园时悼黛玉的词。课后,王老师回忆与夫人几十年爱情历程的文章《回眸》在我们常用的社交门户网站“人人网”上广泛分享,不管有没有选课的同学,读完后都表示这是一段值得钦羡的爱情。于是我知道,王老师对我们的告诫,并不仅仅是来自他对诗词的解读,更是来自他对生活的感悟。王老师对妻子的款款深情,与他对豪强贪官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记得上学期课上王老师说到文革中那位被迫害至死的老地主的时候,眼中含着的泪花;也记得这学期的课程上,王老师提到自己独特的治理秦淮河的方法的时候激动的语调和脸上难以抑制的愤恨的表情。于是我知道,王老师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爱憎分明的特点。舆论经常说,我们迈入了所谓的“后大师时代”,社会上已不再有年高德劭、学术成就卓然的大师了。但我以为,所谓大师,除了著作等身、学养深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的品德和魅力。说如今没有大师,很大程度上也等于说,当代鲜有人能有在道德使所有人钦佩。王老师在学术上或许比不上曾经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师,但他狷介率真、爱憎分明的个性,却是相当具有魅力的。而王老师这样的个性,让他具有丰富的感情细胞,这种丰富在解读诗词上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从这门课程,我学到最多的或许并不是几个朝代的诗词歌赋,而是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感知美、感知爱。最后,希望王老师在课程中能够多讲述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我们提出一些人生忠告。王老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文化大革命也饱受磨难,却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活得潇洒而健康。而对于二十岁左右的我们来说,未来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我们有太多的迷茫与不确定。这时候,我们就迫切地希望像王老师这样阅历丰富又和蔼可亲的老教授来为我们讲述一些他的人生故事,对我们的人生提出一些忠告,多少缓解我们成长的阵痛。以上就是我对王老师唐宋词鉴赏课程的一点建议。衷心祝愿王老师的课程越开越好!(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81 冯志云)

    去年的时候我上过您开的大学语文课,当时就觉得您的课很好,我很喜欢,记得当时还提过建议是关于上课时用的课件应该上传、课本内容太多可以分两学期教授等等。这学期上了您的唐宋词鉴赏,关于这门课,我觉得总体上来说已经非常完美了,每一次的课件我们都可以下载,而且课本也不是非常厚,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能够在课堂中讲授。每次您的课上都讲解的很好,而且很有意思,常常能听到大家开怀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在您的课里我不仅学到了文学知识,还学到了很多生活、做人的道理,所以我非常听喜欢您的课。(化学系基科99 汪璐)

    我是汽车系的同学黄鑫,上了一个学期您讲的唐宋词鉴赏的课,我的感受还是十分深。在这门课上,我感觉我体会了很多,不仅是关于词的文字和音律的优美、博大精深,还有很多人生的感悟以及人生的思考。我想人生就是不断在认识,从小开始就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外部的世界,认识很多朋友,认识很多关心自己的人,认识很多自己不曾接触的事情。我想,人生是个不断认知的过程,然后再接触很多外部的刺激下才能豁然开朗,才能真正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选择唐宋词鉴赏这门课,我的最初想法是抱着一种了解一点关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词的心情,学会一点怎么鉴赏词的技巧,所以很多东西不是十分了解,对于词也十分生疏,只是对于一些名师大家和千古绝唱有一点认识。学完这么课,我才发现,词的天地也是如此广阔,这是一门博大的学问。这种优美的文字能够真正打动人心,让人留连,让人在黯黯天际里重拾阳光。(黄鑫 汽车系91班)

    我很高兴能够在本学期选上王步高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这门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在这门课上,王老师为我们深刻分析了词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从唐朝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到温韦的花间词派;从豪放的苏轼、辛弃疾,到婉约的秦观、李清照;有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也有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唐宋词鉴赏这门课上,王老师带领我们徜徉在词的海洋中,让我们深刻地品味到了中华词文化的魅力所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老师别开生面的配乐词朗诵了。其实都不应该是朗诵,已经是回到了古时候的唱词了。配着古色古香的乐曲,更能反映出词所包含的意境。这种形式是我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同时这种形式也更好地反映了词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和乐可歌。对于有些没有配乐朗诵的词,王老师用他那带着南京味的普通话为我们朗诵。尽管王老师说他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在我看来,王老师用这种独特的语言方式所朗诵的词别有一番风味。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所朗诵出来的韵味有些用普通话反而读不出来。尽管最开始不太适应,但现在我认为只有这样读出来的词才有味道。并且在课上,王老师给我们传授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很多书上没有的小故事。在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到古代大文豪们的人生经历和为人处事的态度,这些奇闻逸事也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历史名人走下神坛,拉近了与我们之间的距离。除此以外,王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述他个人的一些经历以及见闻,这些小小的片断,折射出的是数十年的人生感悟,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学期的课程是如此的短暂,仿佛刚刚步入正轨就即将结束。但是,这门课又远没有结束,因为王老师的教导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王弈超)

    每次上课,都能感受到老师强烈的情感,对诗词的热爱,和对课程内容的反复斟酌。老师喜爱苏东坡,我对他也是一直十分崇敬。佩服他的才气,他的豁达,他的敢爱敢恨。有人说他只会动嘴皮,不是实干者。我却不以为然,世界是现实的,我却宁愿生活在理想中。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自在潇洒。尽管现实中备受打击,但却依然豁达自在。给我们后辈多少启发。有时生活经历不够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诗词的。记得上中学时,就对中学语文不太喜欢。整天分析修辞手法,记住古文的重点词汇的意思,好不无聊。可到了大学后自己面对生活学习,经历多了,不知怎地,有时以前背过的诗词句子突然浮出,引得我对宋词兴趣大增。到图书馆借阅大量词集阅读。老师经常在课上讲到某处时便展开发挥讲一些人生经历,我觉得这样很好,我的建议就是希望老师以后更多的讲一些这方面的内容,让我们的学弟学妹更早更多的认识人生社会,将来少走弯路,同时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诗词。另外,还建议老师鼓励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填写诗词。开始时不必拘泥于格式,让大家用诗词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感,再慢慢的注意格式押韵。最后,向王老师一学期的辛劳表示由衷的感谢,如果没有您,我们不可能学到这么多,愿老师今后多注意身体健康。谢谢!(曹亚龙 2007010966 电73班)

    首先我想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收获很多。第一,作为一名工科生,在一周满灌的数学、物理等理工科的缝隙中,在每周四的晚上,抽出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听您讲唐宋词,首先就是一种享受和熏陶。现在的清华不同以往的老清华,强调又红又专,专也即专业知识强,工科学生的必修、限修科目里都是数学、物理的理论课以及本专业的专业课。而在老清华则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通才教育的良好传统,比如仅仅存在两年却培养出无数大师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还有在梅贻琦、西南联大时期,学生都要文理兼修。清华老校歌中有一句,东西文化,荟萃一堂,我想也是强调西学(近代科学)和东学(中华文化)兼修并进吧。所以,我想,唐宋词鉴赏作为一门文化核心课,有其重要意义。我想王老师您不遗余力地在清华开设这门课,实在是值得且可敬的。第二,通过一个学期十六次课的学习,确实收获很多。我的父亲是中学语文教师,所以中小学时代,我读的诗词也不是很少。但是我觉得不论是自己阅读诗词、还是中学老师讲授诗词,与您对诗词的研究、理解相比,实在差距很大。以前只是背诵,听老师照本宣科。而您站在当时时局的角度,能用丰富的史实,还有您渊博的学问分析诗词,透彻明晰。您不仅将一首诗词,还能将相关诗词一一枚举,综合探究,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您列举了十余首《念奴娇》、还有唐婉真实身份考证,使我领略到了唐宋词研究的学术性。我想,这是我们自我学习达不到的,也是中学教师难以望其项背的。一学期跟随您的学习,我的唐宋词鉴赏能力无论从深度、广度,都是有所提高的。第三,从您的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知识,我想这是您做得比其他老师都好的方面之一。清华老校歌中唱到,器识其先,文艺其从,无论是通过您自身的经历、您的一言一行,以及您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无论是来源于唐宋词与否的,都使我们晚辈感到受益匪浅。关于您的普通话的问题。我个人倒觉得,不用普通话讲课是您这个课的特色,而不是缺点。作为听众,我们听惯了各种老师的普通话,听一下略带地方方言的讲课感觉很有趣味。作为一名北方人,对您的发音听一次之后也就习惯了,很好听,也并无障碍。而且您说宋词当时发音与江南方言相似,所以,您略带方言的讲课我觉得是一个亮点。最后,感谢您一学期对我的教诲!崇敬之情,难以表达;谆谆教导,永生难忘!(航91 韩琦男)

    在上过王老师大学语文课程之后,我十分敬佩王老师的学识,也非常喜欢王老师的讲课风格,于是时隔一年又选修了这门唐宋词鉴赏。这个学期收获仍旧很大。十四次的课程,从敦煌曲子词到宋末词人的词,我总算系统的对唐宋的词文化的发展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特别是对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大词人有了更深的印象,也对以前不太了解的词人,比如张孝祥、吴文英等,有了初步的概念。课堂上讲解的每首词都很耐读,王老师的讲解也是相当耐听。同样重要的是,更加深了我对王老师性格的印象,非常好的印象。王老师的口音依旧非常可爱,这个也可以算是王老师课程的一大特色。(电子工程系 无99班 杨雨潇)

    上学期就选了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被老师上课生动的课堂气氛,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那种文人刚直的气节所感染,于是这学期又选了老师的唐宋词鉴赏。客观的说,老师的课让我感觉读诗,读词是一种享受,学习语文更确切的说是学习美,欣赏美的享受。所以非常感谢老师的付出。此外,在您课上能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独家新闻,这对我们这些平时很少接触文学的工科生来说格外有趣。还有就是您的气节。也许说的不恰当,但我想用率真评价您很合适吧。(无94 康健)

    能够在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年里进入《唐宋词鉴赏》的课堂,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运也很幸福的事。从小就对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很感兴趣的我,步入大学以来,只上过几门小说类的选修课。由于缺少语文类的课程的学习,我觉得生活总是缺少了一些色彩。直到这学期学习了《唐宋词鉴赏》,王步高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解,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文人的风采和词的魅力。同时,王老师在课堂上引申出的对人生、对爱情、对社会的见解,也着实让我受益匪浅。(结73 左璐)

    很幸运的是,在月份的补退选让我结识了这门课并且陪伴我走过了大学中的一个学期。当我提交这份课程建议与感想时,我就要和这门课真的说再见了。在这里,我首先表达一下对王步高老师的谢意。我是法律专业的一个学生。但也很喜欢偏文学类的东西。在清华这样一个偏重于规矩和理性的氛围里,能够听到王步高老师这样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古色古香,典雅轻松。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这门课以及王老师的一些印象吧。、王老师学识渊博,讲课内容丰富多彩,娓娓道来,如沐春风。每一个词人、每一首词,王老师总是能结合词人的身世背景与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以分析,使我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每一首词的内涵。但除了讲解宋词以及词人的生平事迹外,他还给我们讲了很多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和他作为一个岁的老人的人生体会。他用平实的语言给我们讲在文革时候的经历,讲那时的坚定和如今的淡然,讲自己风浪后的所得的人生哲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很珍贵很亲切的。王老师治学严谨的风范同样让我敬佩不已,他引经据典,结合史实,同时也不忘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始终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上的问题。这是大师的风范!、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从王老师做的精美的课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的敬业精神,他的每个课件都做得特别雅致,背景唯美,字体优雅,音乐古风,见解独到,让人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这让我的每堂课都感觉成为了一种享受。可以看出,老师是花了很多的心思才弄出来的。另一方面王老师十分鼓励大家的质疑精神,这一点从他留的期末作业当中有一条是挑书上的三个错误就可以看出来。他没有半点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探讨问题。、王老师为人也很幽默风趣,引人入胜。他的方言,他的浓浓的江南口音,是整个课程的音乐节奏,让人倍感亲切。每次王老师因为小喇叭不起作用而亲自朗诵课件上的词的时候,就十分享受地听着,老师读罢,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便爆发出阵阵掌声,这,是由衷的掌声。这是王老师独有的魅力。总之,优点不胜枚举。非亲身听课是难以得到真的体会的。这里我只能记其一二了。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听王老师讲诗词,自己一定倍加珍惜。希望唐宋词鉴赏课程保持优点,让更多的清华同学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法92 王乾熙)

    我一直感觉,研究诗词的人,骨子里就不应该有太多世俗的气息,否则沉不下心去研究,也没办法纯粹的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王老师是我上大学以来见到的少数的符合这个形象的学者,讲话直率,分析透彻,不仅有着扎实的国学功底,更处处透着知识分子的良知,让人不得不由衷的佩服。我对这门课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大部分的词我都很熟悉,但是经过王老师从中联系历史背景甚至引申到其他历史人物的这种讲解,让我对很多的词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读诗词从来都是由着性子,小时候喜欢词藻华丽的温庭筠、柳永,后来却更欣赏苏轼、辛弃疾的大气,而现在读词,看到的不只是表面的词句,很多时候更是在读词人。从这门课,我领悟到的也是这个道理。王老师讲词,却不只讲词,讲文天祥的骨气,讲十年文革的艰难,讲知识分子的气节,讲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把相通的道理串到一起,之后便隐约摸到了一条路,至少我想我是摸到了。最早的时候凭着自己的喜恶来从字面评定,于是误读了许许多多的词人。比如柳永,一开始我只是感觉他写词漂亮,后来看《词论》,李清照曾评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再联系他出入青楼的依红偎翠,又感觉他的词真的有点品格低下;之后读到《鹤冲天》著名的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又开始感觉他的不羁也是另一种才气;时至今日,看过了他的羁旅行役词,再联系他一生孤独,在功名与自由间犹豫,突然感觉词人永远都是复杂的。再比如我最佩服的词人李清照,王老师讲课特意把她从南渡词人中单列了出来,易安流传词作不过数十篇,但篇篇精品,婉约的秀美,大气之处亦不下于苏辛。纵观其一生,晚年的孤独、寂寞和痛苦实在是不足以用笔墨所形容,联系这种复杂的经历磨难,她的词也尤为值得品味。读了这么多年的词,第一次有老师能够从这个层次来对我进行引导,让我真正的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理解,总结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课上到最后,连一开始听不太适应的江南口音都有了别样的韵味。(机械72班 胡潇)

    选上您的课真是不容易,虽然是两百的课容量,但若不拿第一志愿去拼,压根没戏;即便拿了,也不见得就有保证。这学期可以说是幸运之至,下学期就没那份人品了,期待以后还有机会进入您的课堂。词是很美的东西,写词、赏词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不时会写一两句词,我虽然不懂其质量如何,但读起来至少很有韵味,不自觉地为此叹服。实际上,很多人,好比我,接触文学实在太少,而我们这类人,往往缺少一种感性、浪漫,缺乏文学素养,就算懂多少理工知识,就算做多少社会工作,也弥补不上那个这方面的损失。我觉得,文学素养会是一辈子受用的东西,胸中有笔墨的人可以自由寄情于文字,不会寂寞,不会压抑。我感觉我们有一种舍本逐末的感觉,中国优厚的文化怎么能丢呢?在大学里,理工知识不会差太多吧,我们更应该补的是文学,没错,何尝不试着去多接触文学,去倾听,去感悟,对自己的品行、素养都将是一种提升吧!文学很美,词是其中最美的之一。(杨健为 汽91 2009010761)
 
    我是清华中理科见长而文科平平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之前对诗词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选择王老师的课除了希望能了解更多的与诗词有关的知识外,也算是慕名而来。之前有许多同学选了王老师的课,有的同学甚至把老师的课都选完了,并且我之前也旁听过一些,很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于是选择了这门课程。上课时听唐宋词的鉴赏有一种享受的感觉,不像以前听高中老师讲解诗词,总感觉晦涩难懂,努力地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思想感情。王老师上课时不仅带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词,而且告诉我们诗词背后的故事,词人的故事和词人的感情。除了鉴赏的成分外,我们的课上还带有研究的意味。虽然没有很深的诗词方面的探讨,但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诗词界的看法,各种不同的诗词学家的争论,同时也有老师自己的想法。从前的我也许只会几句名句,知道几个诗词名家的名字。然而在这门课上,老师带我认识了更多词的内涵,学术界对这些词和这些人的看法,以及每个词人在词坛上的不同地位。课上不乏风趣幽默,老师也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这两句,老师觉得错了,却也允许同学们发表不同的观点。除了课上学的知识外,我更喜欢的是老师的个性和品格。您说您最喜欢苏轼,喜欢他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中都能保持一颗乐观的积极进取的心。我很喜欢“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一位伟大词人豁达的身影出现在眼前。那天上完课,我在回宿舍的路上反复默念着这句话,心里感到一阵阵触动。世间喧嚣,谁能在尘世中保持这样的一种心境,我自己能吗?老师的课总是给我许许多多像这样的感动,在我的眼里,老师是一名真正的学者,喜欢的诗词本身,而不像其它很多人那样,以自己的职业和专业为手段,在乎的更多是浮云。上诗词鉴赏课,上课之前我总是很期待,并带着一种感兴趣的、好奇的心情来听课,我觉得上这样的课很有意思,上完后觉得很愉悦。(刘圆圆)

    王老师的这门课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词学世界的大门。很高兴从这里学到了词学的历史,领略了花间派、南渡词等我不熟悉的词派,更对我极为喜爱的苏轼词、李后主词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同时也学习到了去声在诗词吟咏中的重要地位和效果。(关凌越)

    本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漫游在唐宋词的古典的雅致中,聆听着老师对一首首词的独到分析,我总会得到心灵上的休憩,整日沉浸在理科思维中的头脑也得以调整。这门课程有很多好的方面。其一是老师在课上经常穿插着讲一些文学的典故,最让我们受益的是和目前生活会有一些相关性的文学的典故。比如老师讲过的杨慎的事迹,因为杨慎写过的一首词《临江仙》被三国演义收录作为卷首的第一首词,而现代对四大名著的火热让我们当代人对与其相关的东西也更加注意。因此老师讲的这一类典故会让我们有很深刻的印象。丰富了我们的见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其二是老师经常讲一些文坛轶事,让我们对文化界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文人们一些雅致的活动例如诗会之类,我们现在虽然无缘参加,但是以后却可以在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之间效仿,可以让大家在文学上有更好的交流。以后如果有缘能够与文化界有所接触,也算是事先有所准备了。其三是对文学问题的独特见解。比如以前对南宋主战主和两派,向来都认为是主战派爱国,主和派卖国,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陷入了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王老师分析主战派不一定爱国,主和派不一定卖国的思维让我们眼前一亮。其四是将现代的思维加入到对古典文学的分析之中。其五是对很多东西持有批判性思维,比如分析某些人的论点和著作时,要分析他这个人生活的背景,综合考量之后再判断他的东西是否可信。其六是老师自己对诗词的体会的分享,这些很个性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诗词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讲到温庭筠的《更漏子》时,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并讲了自己在有心事的夜晚听着窗外雨声滴答的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有的时候,对词的理解是与生活经历相关的,对于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尤其是清华的大学生,大多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很少有时间去慢下来体会生活,理解生活,更谈不上有什么丰富的人生经历。当有一个智者去和自己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我认为这是我们可以得到很大收获的时候。我认为本课程很好,除了一般优秀课程所具有的内容编排合理、老师讲课清晰有条理等方面外,还有以下几个特色:
在每堂课开始时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这很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想法,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比如讲李煜时仿佛我们就是那个郁郁寡欢的亡国之君;讲苏轼时我们就是那个虽遭贬谪但心胸旷达的才子;讲李清照时我们就是那个经历国破家亡的女子;讲文天祥时我们就是那个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英雄所选课文即有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也有以前没读过的名作;有的以音韵取胜,有以的立意取胜;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浅显易懂,富有理趣,有的词藻华丽,富于美感总之使人徜徉其中,能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将典故讲的明白透彻,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比如鸿雁传书缘起苏武,原是古人的杜撰;灞桥折柳,因柳音似留;黍离之悲,是旧都皇宫里长了麦子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在词评中增加了很多的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一味地说作品好、作家好。比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虽是千古名篇但其中懒起一句也难免合掌;《梦江南》(梳洗罢)结尾肠断白蘋洲一句过于直白;辛弃疾词豪放壮丽,但有时也失之艰涩,有掉书袋之嫌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真实的作者、真实的作品,也培养了我们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没有就词论词,而是将词中蕴含的思想、意境扩展开来,讲了许多人生哲理和现实问题。比如从红楼梦的角度看现代人的爱情;从不收录在元朝做官的南宋词人的作品谈及爱国的意义,以及做人的基本准绳,即有骨头、有脊梁;从古代秦淮河沿岸旖旎的风光想到现代秦淮河的治理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讲课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如讲到牛郎星织女星时顺带讲了小时候奶奶说的话天上的星星别看那么小,掉下来也有碗口那么大呢,让我们捧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与古人思想的不同,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人的作品;讲到某词人某句词有点矛盾的时候,真想把他从坟墓里拉出来问问到底怎么回事,让人觉得古人和王老师一样可爱;有时说如果古人活在今天听了老鼠爱大米肯定要气得爬回坟墓里让人反思当今中国语言和文学特别要提的还有王老师的方言。对于从小讲普通话、说普通话的我来说,虽然初听起来会有些别扭和不适应,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却越来越喜欢上了这样的声音,甚至到后来,认为以此样的声音来和古人的词句,有着更加浓厚的韵味。尤其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让人听起来特别的有感觉。总之优点不胜枚举。我每当上课时一定要拿个小本记下自己的收获,但今天看来还觉得漏下了太多。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听王老师讲诗词,自己一定倍加珍惜。希望唐宋词鉴赏课程保持优点,让更多的清华同学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基应71 王梦源  2007012123)

    还记得老师在上课时对当今有些所谓作家学者的批判,说到激动处都面红耳赤;还记得老师讲起自己的经历体会,高兴处心酸处都那么真切;还记得的还有一节课上老师谈论的关于恋爱和婚姻,这对我来说是长辈的训诫,确实,这世上没有完美,更多的是包容,我们还年轻,避免不了走错摔倒,但有一天受伤了爬起来继续走,可能会豁然开朗,然后真正明白这些话的意义与它所讲述的朴素真挚的道理。其实喜欢听老师讲诗词,更喜欢挺老师讲这些事这些道理。最后,真心的谢谢王老师,一学期的辛苦。在您身上,看到了我所敬畏老先生们的品格与修养,治学为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2009010397  林鑫)

    这个学期,听了您的课,实在受益匪浅。这门课是我在补退选时选上的,所以也就觉得机会难得。不得不说的是,老师您的课有独到的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每节课即使您不点名,教室也是会满满的。老师您的课很风趣,您的一些引经据典总会很恰当的过渡到唐宋词的实质中去。我想这是很好的一点,因为如果单单是照本宣科,也许内容上来说会更充实一些,可是同学们一定会被稍显沉闷的内容催眠,实际的效益也就不会很大了。通过了这学期课程的学习,不敢说自己的语文水平能有多大提高,但至少在阅读上还是有一定进步的。以前我就很喜欢读一些诗词,因为我喜欢透过那只言片语去想象作者所勾画的世界,所传递的感情。不得不说,我自己是个有点矫情的人,对于婉约的宋词中那些华丽的词藻,也是持比较称赞的态度的。但是我自己对唐宋词并没有什么系统的知识,所会背诵的也只有偏执喜爱的一些词人的作品,所以,当我系统听了您的课之后,系统的网络知识体系在我脑海初见,这对我以后进一步去探寻词的渊源有了更好的准备。(美术学院环艺系 楚璐)

    又是一学期的周四,我再次迈进王老师的课堂,聆听词的音律与玄妙。比起诗来,我是更喜欢词的。音律之美,缓急之间,总让我陶醉。每周四晚,携着原本疲惫浮躁的心,端坐课堂,听老师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娓娓道来,从诗词手法,到体味人生,在历史的韵味中涤荡心灵,在诗人的胸怀中感悟生活、体悟自然、经受浮沉,忽然感觉自己短短二十载岁月被拓宽到无限,一首词,在老师的口中,永远都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滋味的,沉浸其中,才能体味品不尽的快乐。史是词,词更是史,极其喜欢老师重视史实,基于客观历史分析诗词内涵的角度;史更是明镜,更喜欢听老师从词人、自己的故事中告诉我们更多人一生酝酿的智慧或是伤痛。诗人或许是最了解诗人的,老师从词人的角度探寻,总有驾轻就熟、深入浅出之感,独到的点评、犀利的评价,更让我对一位刚正耿直、率真直言的老人有了由衷的敬佩和喜爱。(工程物理系核82班 余韵寒 2008011838)

    首先感谢您在清华又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又让我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学期。在大一时我先后选了您开设的大学语文和唐诗鉴赏课,受益匪浅。因为我对唐宋词也很感兴趣,所以本学期选了您的这门唐宋词鉴赏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唐宋词在总体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唐、五代、北宋、南宋各个时期词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重要词人及其产生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您经常在课上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生动形象地阐释各种现象与知识,令我收获颇丰。(外语系 日9班  郭涵宇 2009012731)

    这学期非常有幸选修了王步高老师主讲的唐宋词鉴赏课程,虽然之前对王老师的大名早有耳闻,但亲身体验过之后才真切地感受到王老师授课时予以听者的大气磅礴之势。一个学期下来,除了在诗词方面的高深造诣,王老师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便是其为学的严谨和作为一名文人的气度。王老师对待学术的态度对于许多工科学生依然受用;而王老师在谈及历代词人的为人时,也无形中告诫后来人,为学虽难,为人更不易,做一个有气节、有品行的人才是重中之重。记得末尾那节课王老师说起方言的问题,进而谈起汉语言保护工作,言辞慷慨,满座肃然。当老师怒斥那些自毁民族文化的人为国贼时,我不禁联想起身边诸多为汉语、汉服等奔走疾呼的人。也许让世人审视民族文化,继而保护之、振兴之,才是每个文化工作者、每个国人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也当担负起此责任,不枉王老师的一番教诲。(精仪系-精73 孙香政)

    首先,您讲述精美词作的方式与中学时代完全不同,多了更多的图片、音乐,增添了视觉效果,让我更加愿意接受教学内容,也更能生动的理解词作。其次,在赏析一首词的时候,不再是简单的看词中有哪些词用的好、哪些修辞用的好,更多的是从局部把握整体,从整体理解局部。这种回文式的赏析,让我们把握了作品中所透露出词人的思想情感变化、所展现出的人生志向、所感悟的人生哲理,这些让我受益匪浅。最后,课堂上您经常讲述自己丰富的个人阅历和感悟,听起来很有启发。总体来说,您的教学非常的成功!传道、授业、解惑,做得很全面。(汽车系91班 洪坡)

    这学期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词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我感觉受益匪浅,在此向王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古人的诗词作品往往是有感而作,而我们对这些作者的生平或他写下这篇作品时的背景并不是很了解,影响了对词作的了解。王老师在讲课时时常穿插作者的简介,我非常喜欢这一部分。了解到这些很有才华的词人如同普通人一样,会经历失业、失恋、生病,或春游时很快乐这些事情,无形之中这些词人走下了神坛,变得更为亲切,加上联系我们自己的人生体悟,我们就会更加心有戚戚。(张莉 精仪92班 2009010530)

    我想说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因为中学的时候班主任是教语文的,因此对诗词就有了那么一点偏好。来到清华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理科生,离诗词越来越远,每天脑袋里就是各种公式和符号。课堂上王老师提及的诗词很多都在中学的时候背过,不过现在大多也只能记得其中最著名的那几句了,实在是可惜。现在书桌上还摆着班主任送我的《唐诗鉴赏辞典》她在扉页上亲自写了一句话: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
考大学是件辛苦的事情。来到清华我发现上大学是件更辛苦的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我没心思关心专业以外的任何事情,更别说那些诗词歌赋了。就连选课也要选择那些容易得高分的选修课。但是很多课我并不喜欢,甚至厌恶。我想我应该尊重自己的爱好,哪怕这爱好只是个小小的倾向,我选择了唐宋词鉴赏。坐在课堂上我有到清华以来从未有过的舒坦。王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过去这个地方是王国维先生站的,我是不够格的,所以要更加努力一点,敬业一些。即便在清华,这样的老师已经不多了。很多人讨厌中学老师的严厉与古板,但是我现在懂得了这份严厉与古板的珍贵。听着那些耳熟能详的词句,我想起了以前的老师,很久没人这么声嘶力竭的给我们讲过一堂课。在清华呆的时间越长,我愈发喜欢那些性情率真直爽的人。王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坦言他的一些经历和情感,包括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对往事的怀念和以前的种种遭遇,毫无矫揉造作。时而让我们大笑,时而让我们感慨,最多的是钦佩。我似乎感觉到站在讲台上的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已经有很多白发的老人,天冷的时候也会腰腿痛吧,他总是红红的眼睛尤其让人不很放心。每周四晚上的一节课,是我最放松的时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以前就爱好的优美的诗词,更是因为那样一种课堂的氛围:一位老人在讲台上谈笑风生,毫无掩饰,率真而豁达,让我莫名的就有一种亲切感。在这里我与那些诗词是那样接近,与历史是那样接近,与这位老人是那样接近。似乎讲台是一眼泉,老人一碗一碗把泉水舀给我们,充满爱怜,就像祖孙。即使犯错,也会得到他的原谅。王老师给我们讲他对爱情、婚姻、家庭的一些观点时,总是自称糟老头子的一些谬论、希望对我们有些帮助,完全是一个长辈的形象,而不是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所谓教授。我相信王老师经历过许多事情,人因为积淀的东西多所以谦逊厚实,轻薄的人往往是飘来飘去的模样。王老师是我所见过的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或者说词人。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引用着浩如烟海的古籍,我感觉自己实在幼稚,或者说肤浅。原来我们的祖先是有着这样的文化的,这样精湛的文化从这位老人口中涓涓流出,使我沉醉。若能有这样的人做一个朋友,恐怕此生都不会寂寞。这个课堂让我想起了许多平时不会想起来的事情。我翻出了那个中学时用来抄诗词的笔记本,细细的读,发现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的机会真是太少了。(化学系82班 张皓)

    很高兴又能和您一起度过这愉快而充实的一学期,首先向您这一学期来在《唐宋词鉴赏》课上付出的辛劳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说起来这是上您的第二学期的课了。上学期跟您学习了大学语文的课程,觉得收获了不少知识。说实话,在清华这样一个理工类大学里,在人文学科不受重视的背景之下,能听到您的课程使我心中充满了激动。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和能力,更看到了您对学术的执着,对学生的负责,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所以,这个学期我又接着选了您的唐宋词鉴赏课程,以期得到新的收获。从初中开始,我就很喜欢诗词,而到高中后,就更喜欢词了。总觉得诗有些时候显得死板,而词更显灵活。但我对词的喜爱,可能更限于是欣赏。可能您没有这样的经历,身为理科生的我,在解完一道数学题后去吟诵一首诗词是多么的有意境,多么得惬意。这次选这门唐宋词鉴赏课,也是想再找一找当年的感觉毕竟,清华的环境太逼仄了,弄的人喘不过气来。(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93班 石毓霄)

    这学期选修了您教的唐宋词鉴赏,一学期下来很是喜欢这门课,就在此谈谈我的感受还有建议。说起来,一学期下来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位词人哪首词,而是王老师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我是江苏镇江人,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与南京都很相近,而且镇江也是历代文人骚客挥毫泼墨之处,课上出现的频率也不算低,因此对王老师的这种感情更加有共鸣。我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的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因素,更是需要这种文化的传承。龙应台先生说过,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所谓文化,它也就是这样一种联系起一群人的集体认同感吧。每每听到王老师您讲起家乡的种种,这种感觉就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吧。我想,这大概也是上了这一学期唐宋词鉴赏我比别人所多获得的吧。关于大学里的语文学习问题,我觉得王老师的担忧其实确实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我来自一个典型的工科院系,书桌上放的是各类关于编程的厚厚的专业书籍,不少还是自国外翻译甚至原版影印的书,阅读文学类哪怕是有一点文学性的书的时间都不多,对于诗词这些靠意象、气韵传递信息传达感情的作品,就更是少有人能抽出时间,静心体悟了。清华即将百年了,可是培养学生的目标却不像过去那么清晰而符合时代需求了,学校在迷茫,学生也在迷茫,不过有一点是应该得到肯定的,那就是清华人的人文素养不能丢。如果连祖国的文化也不能领会和传承,又怎么谈得上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呢?在诗词方面,王老师教会了我一条,既要看词写的怎么样,更要看人做的如何。一学期下来,我深深的体会到,诗词的意蕴和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文字本身,也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与人格。我觉得自己对词的认识更深了。如果只是把词当成一种艺术形式,那它的美感,写出来在长短的句式,唱出来在曲调与平仄的变化,可是词的美远远不止这些。因为词的背后是人,人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那些没有人的精神的词永远只是无病呻吟,即便它用典再精妙,句式再华美,也没法成为真正优秀的作品。特别是那些阿谀奉承的作品,写的再漂亮也不值得我们去崇拜。相反,那些流露出人性的真善美的作品,即便朴实无华,却也能打动人,就如文天祥的那首《沁园春(为子死孝)》,如果只是一位沽名钓誉之人所做,想必不会流传千古,正因为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首词的内涵,使这首词蕴含的境界得到了升华,今天我们才会在唐宋词鉴赏这门课上看到这首词,并且为之感动。关于对这门课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真的希望王老师能在清华待久一点,清华实在太需要像您这样有影响力的老师了。当然,我也觉得江苏,东大,毕竟是王老师的家,家总是要回的,不过我觉得王老师您对清华的这种文学氛围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几次和学长聊天谈到您,都觉得您是有能力让,也确实让清华的人文土壤更加肥沃。其次,我觉得除了按照时间顺序讲解重要的词派词人和代表作外,适当的把一些您的主题讲座加入课程内容,效果也会很不错,也更能引发同学们对人生的思考。一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课就要结束了,有些不舍。我想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人生的思考,王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做一个能顶天立地于世间,堂堂正正的人。感谢王老师一学期的辛勤教导,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计93 张天扬)

    我记得我上学期在《大学语文》的课程总结中写道,我希望这学期能选上《唐宋词鉴赏》,果真选上了。我本身不是一个文学素养很高的人,但我觉得能从王老师的课上学到很多东西,于是还想继续修《唐宋词鉴赏》,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关于这节课,感慨最深的还是您说话的口音,这也好像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其实我很庆幸,因为我也是江苏人,江苏南通的。所以听王老师的课,非但不会因为语言问题而听不懂,反而有一种亲切感。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多多少少是能找到一点熟悉的感觉的。换位思考一下,站在他们的角度,其实也并无大碍,听多了自然就好。再换位思考一下,毕竟王老师也这么大年纪了,确实不太容易学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一点是相当理解老师的。回归正题,总的来讲,听您讲唐宋词确实不同于高中时听语文老师讲,王老师上课很有激情,而且很风趣,很能吸引学生,让我们愿意去听,而且是认真地听。真的希望您能继续呆在清华。上学期上了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程,感觉收获特别大,所以尽管这学期课业很重还是坚持又选了唐宋词鉴赏课。每周周四的晚上,我心情都会特别高兴,能够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从繁忙的专业学习中跳出来,静静地听老师讲述,让我的心灵退回到那些虽然没有汽车、工厂、手机、电脑,但却有着更多可以入诗、入画的风景的年代。每当看到那些上唯美的国画背景时,我的心就会开始渐渐地沉静下来。课堂上老师讲的作品和作家,有些我以前较为熟悉甚至能够背诵,有些则较为生疏,但经过老师的讲述都会使我对他们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有时老师介绍的一些信息会让我很惊讶,比如《满江红》可能并非岳飞所做、陆游的《钗头凤》并非为唐琬而写、辛弃疾做官时经济作风不好等等,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并也更加感到这些瑰丽的诗词能够流传至今的可贵。很希望老师在以后的课上也能多为大家介绍一些这样的知识。(无810班 陈佳薇)

    每个周四晚上,听王老师一口浓重的乡音谈着词,讲着历史,是一周最美好的时光。这种学习是不带任何压力,也不需要有什么功利的思想,单纯的品味词韵。听王老师的课总会有种淡淡的喜悦,心潮澎湃。您在讲人物的生平与其所处年代关系的时候,流露出的历史基础实在是令我惊讶。您有独特的个性和气节,但又开明从来都不古板。您会把听录音可爱的称作听小喇叭读一下;您会跟我们讲您的小孙子,流露出深深的思念和怜爱;您特别讨厌石敬瑭,骂他小无赖我想这是您心中最恶毒的词了。对于诗歌,对于历史,对于文化,您总是怀着同情与理解,温情与敬意,如数家珍。这种感情很自然的流露,也感染了我们。现在每每想到文化二字,便会有一种神圣之感。现在每每想到诗词,才发现原来是这么美,它们似乎开始在我面前还原成了一幅画,或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悲秋愁恨,或大江东去浪淘的豪迈,真实而生动。一个好老师,就是一堂课的生命。谢谢王老师,把我们引入诗词的殿堂!很喜欢王老师的课,希望您能长久的留在清华

    这一学期的课真的过的好快,好像刚刚还叹着后主的命运,陆游也才刚刚和唐婉分别。每一节课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真的很感谢您一个学期的投入。每节课您都能充满感情,幽默的话语让记忆不再负担。我还很喜欢听您讲很多感悟,关于做人关于爱情。您真是个很有性格的老师,很多评论都很大胆也很中肯,针砭时弊。在这门课上我不仅学到了诗词,还明白了很多道理,看问题也有了新的角度。(生91 史啸)

    首先感谢王老师这一个学期的辛苦,通过您的课程学习,让我们在唐宋词鉴赏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王老师的性格和讲课方式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王老师的这门国家精品课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熊明 2009011774 工程物理系)
                  
    第二次上王老师的课程,在熟悉的扬州普通话的传授中,我们享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词学盛宴。王老师以博览群书的渊博学识,丰富跌宕的人生经历,口传身授,给予我们系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还记得老师全情灌注地谈论着《鹊桥仙》爱情观,还记得老师对中华语言文化流失的担忧和激愤,还记得老师对文天祥真乃完人的苍凉评价,还记得老师对苏东坡百字令的绵绵激赏。回顾整个课程,老师在唐宋词这门课上,更多地展现了词的个性和词者的个性,更夹杂以自己的个性。在文学发展的天空里,追求个性从来都是发动变革的源头。在宋朝集权化的中央对思想的禁锢,然而那些追求个性的大家,在狭小的空间里找到了词这诗之余的载体,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堪与唐诗比肩的新文体。文学的成就,伴随着辩证的个性的实现。苏轼以前的词,内容表达、语气句法、格律情调的相近,虽然在艺术水平上有工拙优劣之分,但作者和作品的个性却极不分明。而苏轼在词中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情感,运用自己的语调句法,于是鲜明地呈现出作者和作品的个性,推动了词的积极发展,终成一代文豪。(化学91 方堃)

    王老师的这门课是我最喜欢上的一门课,从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词的知识,词人的生平事迹,通过词人对词的阐释,我学到了一种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泰然自若,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的高旷不凡,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对真爱的阐释,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的超凡脱俗,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的爱国情怀总之,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在清华这个有浓重理工科气氛的环境中难得的人文氛围的享受。关于这门课,我都是以崇敬和虔诚的心情听下来的,我觉得王老师讲课真的非常好。(雍容 自75班 学号2006012194)

    能够在王步高老师的陪伴下度过我来到清华的第一个学期,我感到非常幸运。在您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常听到您讲您过去的经历,您与一些著名学者的交往,还有一些关于您那个年代可称得上是“绝版”的轶事。从您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了您作为文人的一股正气、一种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桀骜不驯的品质。您对唐宋时期词人的生平介绍及他们词中的含义的解释,也让我收获不少知识。您也比较重视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常常在课堂上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您布置的找课本错误的作业也是别具特色,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家的批判性思维。记得您在课堂上说,您的口音是真的改不过来了,所以建议我们还是不要提关于您口音的建议,但是我真的很想说一下我的感受。记得第一次听您的课时,我想您讲课要是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就好了,但是我渐渐发现,听您那抑扬顿挫的话,似是带一种古味,让我完全进入了唐宋词的世界,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我想如果现在让我听一个普通话授课的老师来讲唐宋词,我恐怕会因顿觉嚼之无味而拂袖离去了。(生06  夏川  学号:2010030071 )

    上学期选这门课时,正值大热天,宿舍外梧桐树上的知了一刻也闲不住,震天的鸣叫让人随时都感到一种烦躁。然而选课抽签结果出来时,我心里还是蛮激动的,甚至暂时忘了外面的聒噪声。早就听班里同学推荐过您的课,加上我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就特别想选。然后又听说您马上就要回到东南大学了,心里又捏了一把冷汗。最后得知是虚惊一场,算是皆大欢喜了。而这时候,北京的冬意已经深入清华园的每一棵树、每一扇窗户,同学们都全副武装着,准备迎接期末考试。一个学期恍惚间就这么晃过去了,让人不得不感慨时光飞逝。回想一下这周,个周四晚,共个小时,其实还不到两天的时间,真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不过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小学中学都接触过唐宋词,但那时的接触,恰似惊鸿一瞥,或者说走马观花,往往只停留在背诵和弄清字面意思这个层面上,对于词人的生平经历、词中的情感寄寓,倒是不求甚解的。到了高中,为了应付考试,韵味十足的词却被一张张语文试卷压榨得索然无味,让人十分惋惜却又无能为力。但大学的这门唐宋词鉴赏就非常不同了。首先是词摆脱了考试工具的束缚,抛弃了那些功利性的目的,还原为纯粹的文学,带给人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契合。其次是大学老师的文学造诣非常深厚,能够精辟入里,挖掘出词中的深层精华,能够旁征博引,从不同侧面加深理解。最后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宽松多了,可以充分发展自己对词的爱好,拓展阅读,和老师同学进行学术探讨。忘不了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丰厚的音频资料,一个个小喇叭让大家记忆尤深,对于我而言,我还特别喜欢跟着小喇叭默默朗诵。忘不了精致的和王老师修改时的认真态度,以及偶尔弄不好了的焦急表情,惹得大家又想笑又感动。忘不了王老师提起东南大学、南京、自己的成就时的意气风发,很少见到这么率真的老师,这也让同学们感到了王老师的坦诚和亲和力。忘不了王老师回忆其文革时期遭遇时的愤慨,有时候突然抬高的音量会把大家吓一跳,之后却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想,延续这种美好的方法便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不仅是词,诗歌、散文、小说,都要多多涉猎,体验文学之美,在繁忙的俗世中创造一片宁静美好的天地。(张翔宇2008012901新闻82)

    我是自动化系的王宇晨,不知不觉,您的唐宋词鉴赏课程已经陪我走过了一个学期十六周的时光了。在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通过您生动的讲解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我已经渐渐从一个对唐宋词深感兴趣但并无甚了解的入门者变成了一个对诗词略有心得,能够对文人的雕章琢句作细细的鉴赏和品位的学生了。我这一个学期的进步,离不开您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所以在对您的教学提出建议之前,请允许我先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带领我走进唐宋词鉴赏的大门!自从您在周的课上通知大家要交一份对您教学的建议之后,我就常常会想起您以前上过的课程,搜肠刮肚,希望能从我的回忆中寻找到您的教学做的不足的地方。但我想了许久都难以落笔。因为,在我看来,您对每一个时期的诗词都找到几位足以代表该时期词风代表人物,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也联系了各个时期的历史环境分析该种词风的产生原因,再通过具体赏析一些该时期文人的代表作品来具体分析。而且在分析词句的时候也是逐字逐句都讲得细致入微,我实在很难在您这样一种浑然一体的教学方式中找到不足的地方。不论如何,最后我还是要感谢王老师这一个学期以来对我的教导,我想在《唐宋词鉴赏》这门课上,我的收获将使我一生受益。(自86 王宇晨)

    掌声响起,本学期的唐宋词鉴赏结束了,心里总归有点小小的不舍。从大二想上而不能上的遗憾,到达成选课愿望,享受了一学期唐宋词的美妙,于我而言,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每周四晚上,在先生生动细致的讲解下,感受古人流诸笔端的或细腻或豪放的情感,体验唐宋词流传百年厚重深刻的韵味,在历史中流连忘返,的确是一件再享受不过的事情。在一周枯燥晦涩生硬法律学习的洗礼之后,唐宋词清雅的芬芳韵味更是让我如获至宝。再加之先生浓厚的词学底蕴,时不时穿插的逸闻趣事,还有独具特色的江南语调,唐宋词鉴赏这门课着实别有一番韵味,让我特别的喜爱。以至于每到周四,心中都会有隐隐的期待,这就是一门好课的独特魅力吧!(法81  何冰玉)

    这一学期上王步高老师的课,感觉收获很大。在王老师的课上,不仅能听到很多唐宋时的小故事,增长我们在学堂宋词时对与这些词的本事、背景的了解,使得我们对于词这一大文学体裁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而且王老师在课上讲到动情处,还会向我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批判现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让我们十分佩服和敬仰。我是一个大四的学生,我们系这学期进行了课改,多了一门课程设计,这基本上让大家都处于崩溃的状态。我很庆幸在这个时候我还能每周上王老师的课让我放松心情,进行自我调节,可以更好的投入别的大作业中。在这一点上,我真是非常的感谢这一门课。(工71 钱翔)

    王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以前只是会机械的背诵几十首词,但是对词这个文学体裁没有什么系统性和层次性的认识,对词的鉴赏更停留在高中时的应试水平。通过王老师生动有条理的讲授,我对词(尤其是风格流派)的了解更加全面具体,对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也更加心领神会,对词的鉴赏也从表及里,由此及彼。我觉得中国文化更有魅力和韵味。王老师的课已经非常好了,千年之前的文化在您的讲解下变得不再晦涩难懂,反而生动形象,富有生机。(无71班 李明琦)

    大约是十月份的时候,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校园报纸《清新时报》的一位编辑请我主持某一期的好课推荐栏目。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唐宋词鉴赏》这门课。当时我在推荐语中是这么写的:如果说可以用浪漫来形容一门课的话,那么唐宋词鉴赏一定是清华园里最浪漫的课之一。掌故经典随手拈来,臧否人物辛辣爽快,加上诗词本身的氤氲蕴藉,配合着王老师江苏一带的口音,听者竟时有时空交错之感而全然忘我。以至于一门从不点名的选修课几乎场场满座,结束时的掌声经久不息。当时写下这样的话的时候,课程才过了一半,而如果在现在课程即将结束之时,再写一段推荐语,我依然乐意做出甚至更高的评价。一半出于喜爱,一半出于感慨。这时候问一句诗词距离我们有多远,不仅仅问的是诗词,更是在拷问社会的心态。很多次王老师在台上妙语连珠、慷慨激昂地在讲课的时候,在引诉老师的老师曾经的学术成果的时候,我都差点忍不住想要站起来问一句:王老师,您的事业,前有来着,那么,后继有人吗?但我每次都能抑制住这种冲动,因为我环顾四周,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睁得大大的眼睛在日光灯下闪着光亮,就像夜空中的明星一样让我陶醉。我突然能感受到作为您的幸福,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平心而论,在和王老师一起度过这门课的时光中,和旁边的同学说话的时候有,开小差的时候有,睡觉的时候也有,但诗词本身的魅力以及王老师的魅力,总能让我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保持清醒与冷静,以至于在课后也会常常去重新翻看那一本薄薄的,却一定是经过精挑细选仔细审阅的教材。多年以后,我想我会记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六教的某间教室里,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追忆往昔,时而抨击时事的场景。那将是一个清华大学普通的大学生的幸福,也是一个时代的幸福。(新闻与传播学院 孙超 2008012913)

    对于诗词的鉴赏从小学语文课就已经开始了,大学的唐宋词鉴赏该会是怎样的?选上这门课之前我一直就怀有这样的疑惑。但一学期过去,我想王步高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好的解释。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王老师的课件非常赏心悦目。我是一个重视形式的人,我认为形式绝不输于内容。一个好看的、合适的界面,能够将好的内容发挥到百分之二百的效果。对于一堂课来说,课件就是形式,老师的讲述就是内容,如果一个老师对于课件的美化这么重视,那么他讲课的内容一定是精心准备、精彩纷呈的。虽然这些课件不是王老师亲手做的,但是我相信绝对是按照王老师的意图制作的。不仅色彩、图片、构图非常美观,画面符合诗词意境,而且还配有王老师收集的诗词录音。每当听到王老师说,我们请小喇叭来念一下,我就要从椅子上坐直,认真欣赏古曲伴奏下的词朗诵。对于老师讲到的学术界的研究和争论,虽然我从前不太了解,但是听过以后觉得大有收获。这些内容不是随便就能听到的,只有非常资深的诗词研究者才讲得出来。这一点我认为是与从前诗词赏析课最大的不同,让我觉得自己对于词的了解稍微深入了一些。上初中时,最开始喜欢词是因为,我的名字(孙潇潇)常常出现在唐宋词中。就是这么一个很幼稚的原因,我开始抱着词集抄写出现潇潇的词作,遇到非常喜欢的会把它背下来。后来,在翻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词像音乐一样读起来非常舒服,词中描写的意境可以让人反复回味很久。了解到一些典故和词牌后,对于词兴趣逐渐浓厚,但是还是仅仅停留在认为它们很美的阶段,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这学期的唐宋词赏析不仅唤起了曾经的记忆,还让我觉得能从一些学术的角度看待这些曾经以为很熟悉的词。比如我以前竟然不知道唐婉的《钗头凤》很可能是后人根据她和陆游的故事创作的,还以为就是当时和着陆游的《钗头凤》所做。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课,我觉得其实一半是欣赏课,一半是历史课。每次课都会有很长时间在讲解这个时期的社会大背景,词坛小风气还有词人个人经历。虽然初高中语文课上也会提到一些创作背景,但是如此系统生动地介绍背景让我对许多词作有了新的认识。最后还想说一下王步高老师。有一点特别吸引我的是王老师强烈的地区自豪感,可能有的人会觉得一个每节课都把自己家乡挂在嘴边的人非常自我。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感情。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王老师对于南京的自豪感,尤其是当这种热爱和骄傲与词结合在一起,更加浓烈,我深受感染。王老师上课讲的一些作为过来人的人生感悟与告诫,我都记得很清楚。回去细细地想一下,都很有道理。比如一定要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一个人的尊严是靠自己争取的、没有完全幸福的婚姻基本都是一半忍受一半享受,等等。和同学交流,我们都觉得王步高老师是个可爱的人,认真得可爱,固执得可爱。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课程,非常享受!(孙潇潇 新闻82)

    非常荣幸这个学期能够选上王老师开设的《唐宋词鉴赏》课程,同时也非常感谢王老师从南国故乡远道而来为清华的学子们普及国学知识。在繁重而枯燥的专业课学习期间,能够听到一位既富有智慧与阅历又充满激情的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古典诗词的优美,品味人生的酸甜,真算得上一种心灵的享受、灵魂的休憩。老师那特有的乡音、针砭时弊的辛辣与犀利、治学的严谨与自信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老师对待人生的认真的态度、文革中遭遇磨难时仍坚强不屈的铮铮傲骨,让我一生受益无穷。王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方言。现在我也愈发觉得我国各地的方言承载了太多无可替代的传统文化。当老师讲到“寒山一带伤心碧”的“伤心”时,作为一个说四川话长大的孩子,一瞬间的惊喜过后,更感到家乡话是我们应该倍加爱护的无形的“文化遗产”。慢慢地,我对传统的音韵学产生了兴趣,自己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突然明白日语、韩语中部分汉字的尾音居然是对普通话中已消失的入声的保留,也知道了为什么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来读起来总是觉得不押韵。所以,如果要对这门课提一些建议的话,我想老师是否可以加强对古代音韵知识的讲解,比如教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读入声字、押韵的一些讲究等等。(自85 王君 2007010487)

    一个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课就这样结束了。作为一个文学底蕴相对薄弱的工科生,本着想要提高自己文学水平的目的,选了您的这门唐宋词鉴赏课。很幸运能选上这门课。在这十多个星期里,您并没有像中学老师那样只是把词里的每句话的意思和整篇文章的大意告诉我们,而是加进了您自己的看法和经历。这样也不仅加深了我们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同时,您上课的内容也十分丰富,课件内容丰富,和高中所学的知识很不一样,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唐宋词的知识面。和其他很多选修课不同,您的课有课本可以阅读,便于复习和自学。您讲课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很多老师没有的特点。虽然您的普通话并不标准,有时候会让我们听不太懂,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您讲课的效果。这也是这门课的一大特色吧。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唐宋时期的词有了更深的认识。从高中时期的不重视古典文学到现在的对唐宋词有一定的理解,这应该归功于您的这门唐宋词鉴赏课。希望这门课能在清华影响更多的同学们。关于方言,我很赞同您的建议,就是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家乡话。考虑到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在上课的时候请同学用词作者的方言朗读所学的词,一来是增加同学与课堂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二是这种方法有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体会。最后,祝王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软件91 徐昊)

    半个学期的课程结束了,我想在您的课上学生可以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老一辈人一生的人生智慧,在困境、在坎坷中永不服输和力争上游的乐观进取精神,您对事件鲜明的立场和坚决的态度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我们这几代人都开始变得狡猾起来,而只有你们才真正的拥有信仰并且有着对信仰坚定的守护,真的感谢您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来到清华,大量地接触了工科和自然科学的课程,然而我觉得,来到大学,更加忙碌,读的书却少了;学的知识更加专业,但细细品味文化的时间却没有了。为了让心灵更加充实,也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我选了王老师开设的《唐宋词鉴赏》的课程,现在看来,真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王老师给人的感觉也许是有些矛盾的,时而在课堂上幽默地讽刺着那些老师看不惯的人,我清楚地记得,老师不止一次地称那些三流作家写的诗为打水诗;时而又暴跳如雷,痛骂世事的不公和不平。无论哪一节课,无论王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向我们授课,他的正直都深深印刻在了我的心里。总的来说,十分感谢老师带给我这样精彩的一学期课,让我无论从对唐宋词的理解方面,还是从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对哪些词人比较喜欢,我可能只会说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名字,不是因为我真正欣赏,而是因为我所了解到的词人太少了。经过一学期,我会很自然地说出张孝祥、黄庭坚、晏殊、李煜、周邦彦等一大串名字,并能够说出,他们的词风怎样,他们的为人怎样,他们哪些词感人至深,他们词背后又有哪些故事。王老师让我知道,原来中国的词,不是一片死板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体会词的妙处,才能随着词人时而哭,时而笑。最后,再次感谢老师能够带给我这一学期沉甸甸的思考,让我仿佛有了新的人格。衷心地希望王老师能够继续留在清华,让更多的清华学子感受到王老师人格,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美!我也同样希望能够选上王老师的其他课程。(精91 刘冬辰)

    一学期的唐宋词鉴赏使我仿佛穿越千年来到了一片如梦如幻的诗歌的桃花源。这桃源中有着才子佳人的轻歌浅唱,名士大夫的人生哲思,更有着那千古忠魂的狂歌怒啸,使我于红尘之中仍能得此一方精神家园,欣欣然之余颇自豪自己当初的选课之明。先生讲授的唐宋词鉴赏,纵论古今,融诗情,哲思,民族大义为一体,使听者在三小时的讲授中尽历美,智,义之三境,先生之课可谓几至臻境。最后,有一句话不吐不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风,心向往之~~学生只是希望多年以后再见先生,先生依旧如故~~~~(徐博洋 社科八)

    从夏到冬,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唐宋词鉴赏》这门课也步入了尾声。这一学期,是我第一次以正式上课的形式专门学习唐宋词,作为一个从小仰慕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也算是了了一桩夙愿。一直喜欢自己写写东西,看看书,历史是最吸引我的。可阴差阳错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学理科,到了大学又被分到工科院系,总有些不甘心,好像过去向往的那种生活离我越来越远了。于是决定选些文史类的课,算是对自己一直被勉强的一种补偿。之前学过很多文物或是历史方面的课程,这次选择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算是填补一个空白,也算是纪念一下高中时那个酷爱诗词的自己,那时年少轻狂,写过不少小令,现在看来有些让人忍俊,但那时的心境也是一去不复返了。可能这几年真的市侩了,每天想着考试、学分,已经很难再坐下来读一首词了,在课上有些过去耳熟能详的诗词现在也会变得陌生,那种穿越古今的错乱美也感受不到了,人变得无比现实。一时间竟也有些无所下手,只能尽力提出我的理解,如有谬论,也请老师原谅。(化工系分八班 李皛)

    有个中期退课的同学是这样对我讲,我每节课都是认认真真听讲的,这课上要是还想着做别的就糟蹋了。这学期实在太忙,怕自己不能好好投入,忍痛退了。下学期有时间了,一定要再好好上课。听罢,感慨良久,一学期来的种种涌上心头。老师,我从江南来,北上一年多,能在课堂上听到熟悉的吴地口音,能时不时听到那些关于家乡的风土人情,这时的心情想必同在异乡的您更能体会罢。身处首都,就读工科,生活中的水少了,文学氛围淡了,时常感到恐慌。我爱读史,诗词于我不仅是辞藻与格律,也像是小小说。在字里行间展示着一个人在时代中,在命运的洪流中,或停歇唏嘘,或慷慨陈词,或儿女情长的种种。如果不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很难了解这个时代。课上您经常会插叙一些历史背景,词与史不可分。然而,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承载着时代的文化,而且它是属于每个创作者的独一无二的表达。在课上,不同的章节里,风格迥异的词人们这样痛快淋漓地在长长短短的句子里,在平平仄仄的格律里抒发着自己,释放着自己。词的内容很丰富,感谢老师在编选时把词人不同类型的词都收录进来了。我常想,以前的人没有网络,不能在这个论坛里发帖在那个网站上留言,但知识分子通过填词的方式文明地叨念着,责怪着,歌颂着。柳永的那个偶失龙头望像极了现在高考失利,满腹牢骚的青年人。寄情于词,忘情于世。我总觉得,只要身边还有一人在吟哦,只要身边还有一本诗词就不至于沦为一个毫无情调的人。万幸的是,在清华,在工科理科,有许许多多对文学有着热爱的人。因为热爱,我们还在坚持学习;因为学习,我们更加坚定。每周四,当忙碌的学习中有一段时间留出来,有些骄傲地听着用吴音讲着的家国天下,这才是生活。干燥的北方,词的海洋给人滋养。(工91 浦卓韵)

    从王老师到清华来的第一个学期,我就上过您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课,之后的一个学期又上了您的《唐诗鉴赏》,现在又是《唐宋词鉴赏》可以说,我从王老师这里找到了一点点喜爱诗词的精神寄托。王老师很有个性,讲课特别生动。有感而发时,会静下来跟我们聊聊爱情。情绪激动时,也会横眉拍案,一抒胸臆。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很欣赏也很喜欢王老师这样的性格。唐宋诸多诗人词人之中,我最喜爱的也是东坡居士,而我在王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东坡居士的可敬可爱之处。今年元旦的时候,一起上诗词格律创作课的几个同学邀我与王老师一起吃晚饭,我虽知以诗会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尤其是和王老师这样的有真性情的诗友,终于还是自愧才情浅陋,气格不佳,未能赴宴。转眼又是元旦,认识王老师也已经一年半了。王老师本来说只待一年就回南京的,后来改到一年半,如今又再延期了。这是清华的幸运,应该也是东大的不舍吧。我今年大四,还在清华读研。希望还有机会选王老师的课,也希望将来有机会,去南京看看东山紫气、扬子银涛,去东大听听六朝松下的箫声遗韵。我虽未到过南京,但在我心里,总觉得南京是一个比北京更有韵味的地方。对王老师来说,南京更像是一份家的牵挂吧。祝愿老师在清华也能找到家的感觉,新年快乐。王老师的课非常好,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人生态度和哲理。希望老师可以继续发挥这种生动的特质,把更加磅礴的气象和深邃的思想带到课堂中。(软件71 邬龙飞)

    毫无疑问,这是我大学四年中最喜欢也是最有收获的一门文化素质课,没有之一。在清华四年,为了修满文化素质课的学分,我修过许多全校性选修课。但是这些课大多沦为我鲜有出勤,为了混学分而在期末临时抱佛脚的鸡肋。但是我是幸运的,在毕业前夕,在最后一门文化素质课上,我遇到了王老师,邂逅了我喜爱的词文化。作为一个文科生,唐宋词对于我是不陌生的。从小学开始就在妈妈的督促下每个星期背一首唐诗或者宋词。可惜的是这个传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就被搁浅了。现在想来,如果当初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应该也勉强可以算是腹有诗书了。但是对于唐诗宋词,特别是词的热爱却是一直有增无减。这也是我选这门课的初衷。我希望能以兴趣为基础,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然而我从王老师的课堂上收获的远比预期的要多得多。在这个学期里,王老师带着我从唐朝到北宋直至南宋灭亡,将对词人的介绍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我在学习新词,巩固已经读过的词,熟悉新词人,了解旧词人的同时回顾了唐宋几百年的历史。王老师还从词的格律谈到汉字的古音,从词牌讲到对仗工整,让我对古汉语的了解又更进了一步。仅仅是这些,就足以让我收获颇丰了。然而最让我喜欢这门课的原因却并不是王老师娓娓道来信手拈来的学识,更是他通过词的讲解渗透出的人生阅历和做人的道理。王老师的课并不局限于对词的讲解,我最喜欢的便是听他从词中的某一个点或者关于词作者的某一个经历发散出去,谈到他自己的感悟。学到思乡的词的时候他会说起他远在江苏的故乡,无数次谈起东南大学,感情纯粹而深厚;说起师恩和学识,他会提起他的恩师唐圭璋先生,言语中满是尊敬和仰慕;讲到一些作品水准高但是人品不高的词作者时,王老师会谈起从古代到现代的许多文人,谈到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我想这必定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他的亲身体会。他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每一点经历每一点体会都被他征引到课堂上,形成了他的独一无二的讲义。从这本厚厚的讲义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词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更是时间和文化在一个人身上的沉淀,这种沉淀被生动地揉入词的讲解,造就了这门课的独一无二。对于这门课,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以至于到了期末,我甚至有点开始舍不得王老师和他的十分特别的普通话。我觉得只要王老师坚持他讲课的方式,在讲授词文化的同时更多的将自己的阅历融入进来,他的课就必定会一直有口皆碑,门庭若市。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王老师这一大珍贵的资源,王老师的精彩授课应该不局限于选课,对于一些选课没有选上或者时间有冲突的同学来说,不能听王老师的课实在是一大损失。如果王老师能定期举办一些讲座,惠及更多的清华同学,那就更好了。一个学期行将结束,我想我要把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培养起来的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化为今后对中国古典文化不间断的学习,将王老师教给我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自学当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应该是场持久战,当然不能因为一门课程的结束而结束。感谢王老师,感谢大学期间最后一门文化素质课给我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回忆和满满的收获。(经72班 刘霁丹)

    这门课的精彩之处,我认为这是值得继续保持下去的。第一,这门课在介绍词的起源这一部分是非常吸引人的,与我原来听到过的解释也非常的不一样。在论证词起源于敦煌曲子词时不仅逻辑严密令人信服而且语言犀利引人入胜。所以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更加的发挥一下,作为一个专题一样的成为同学讨论部分。因为,如果想很好地理解词,了解词的起源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这门课是以词人为分类的标准介绍词的,我觉得这是很好很系统的一种方式。以前学习词的时候,老师们经常按照词的类型分,比如怀古词、咏物词、爱情词、仿制词等等。而按照词人分,可以更多地了解词的写作背景、了解词人自己的思想变化、词风变化等,甚至是词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对于更好地把握词的内容情感都是大有裨益的,对词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用一种以人为基本的眼光来看。所以这样的分类还是很好的。第三,课程中配乐吟诵诗词的那部分特别的吸引我,尤其是用古声古乐还原出来的那些,给了我特别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在语文课上我也了解到宋词就是配乐演奏的,但从来没有真正听过。在这个课上能够感受到比较原汁原味的宋词,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工业工程系 工92班 王紫娟 2009010874)

    一直很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根据兴趣选修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课,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学习唐宋词的乐趣。从敦煌曲子词到宋末词,王老师对唐宋词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让我们能把过去中学语文学习中学到的零散的碎片串联起来。王老师讲课很真实,总是融入自己的情感、看法和观点,不拘泥于逐字逐句的解释。听王老师用江苏口音朗诵诗词似乎比普通话更有韵味,很赞同您对汉语以及方言的态度。课本涉及面很广,每首词都附有“汇评”、“赏析”或“本事“等栏目,对有些词人还附录了一些评论性文章,让我们能从各个方面对词有所了解。(柯珂建)

    王老师您好,很高兴借这个机会写一些一直想和您说的话。我一直很喜欢古典诗词等文学形式,但是在清华开设的这类课程很少,而讲得好、讲得精彩、能讲出自己风格的老师就更少了,而您开设的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大学语文等课程让清华这所理工科氛围很重的学校里的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去鉴赏古典文学里的美。您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深厚大家有目共睹,课程的教授也十分精彩,很多同学都很喜欢您,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您的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和大学语文我全部都上过,希望以后有机会选修您的诗词格律与创作,在学会欣赏的同时进一步学习诗词创作的相关知识。(佚名)

    这是我选的王老师的第二门课。之前我选过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在那门课程中,我感到收获很大,但也感觉到了自己在古代文学功底上的欠缺,所以这学期选了王老师的这门唐宋词的课程。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课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在课上,我不但学习到了唐宋词的内容,也了解了许多词学界的趣闻轶事。在课下与王老师的几次交流中,我也学习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化92 陈其乐)

    半个学期的唐宋词鉴赏的学习。从北京还是有绿色的时候开始,到枯藤老树昏鸦的大北风时,我终于不得不提笔,对这门课程做一次道别。课程感想,选这门课,大部分人的原因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喜欢唐宋词,因为喜欢高中念在口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虽说是诗余,但其独特的音律和节奏美,念在口中总是别有一番滋味。这里先是对这门课程表示感谢,在大学能够有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学习、欣赏我所喜爱的唐宋词,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之一做一些粗浅的了解,我很幸福。爱唐宋词,也是爱我们的文化。王老师讲课总会带入历史背景和文化介绍,这是受益匪浅的地方之一。苏轼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才对悼词的正确含义和用法限制有了第一次了解。类似的收获有很多。喜欢听唐宋词,更喜欢听唐宋词里的故事。似乎做这样的听众,能够更了解我们文化。(化92 兰天 2009011881)

    我是第一次选王老师的课,王老师是博闻强识的人,课上虽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品评诗词却句句在理、在情,令人闻之如沐清泉,感获颇多。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王老师给我的感觉吧。王老师在讲授唐宋词时,每节课开始都先系统性的评述这一单元所讲的历史时段中词的发展特点以及词人的生平,从而让我们能够宏观的把握这一时段的历史背景以及词人在相应历史背景以及自身的人生体悟下形成的创作风格。这种授课对我帮助很大。(工程物理系 刘益林 2009011665)

    首先非常感谢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学期的对与唐宋词及其相关文化的精彩解说与诠释,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词之魅力,是我不得不为此中华文化的瑰宝而叹服。在我看来,每每想用言语赞扬诗词之美时,都会觉得自己词穷。虽然在这里应该出现的是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但我还是想先谈谈我与诗词的一些渊源,而我的这些浅陋之见又远远不能算是什么学术上的见解,所以就放在这里了,还望老师见谅。可能每个人自上学以来就开始接触唐诗宋词,我也不例外,不过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唐诗初中的三年。那时我与一个很有个性的男生做同桌,他智力超群,才思敏捷,更有趣的是,他非常偏好唐诗;很快,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很快迷上了唐诗,而《唐诗鉴赏词典》就成了我的第一本教材。还记得那个时候我每天都拿着一本《唐》,只要一有空就翻开背上一背。以前总觉得诗词什么的看看就行了,可那个时候才发觉背唐诗也是一种很好的审美享受。从初唐四杰到一诗而立名千古的张若虚;从夜泊枫桥的张继到谱下燕歌的高适,从清新高远的王维到让人回味无穷的李商隐,从凤歌笑孔丘的李白到何必曾相识的白居易,他们每个人的诗作都是那样的独一无二,风格各异,吟起他们的诗来尽可以摇头晃脑,超然物外,让自己陶醉在那令人神往的景与情中。那时候我们两人可以说是小诗友,没事儿就交流下对某个诗的见解,或者秀一下自己刚背下的诗。那时候还真是背了不少诗,凡事一般人能说起来的都已经在我们的记忆库中了。我最喜欢的诗是《春江花月夜》,在这里,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的完美无限,玲珑剔透,恰如诗人眼下的月夜,空灵、透明。那时,从某种以上说,诗歌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另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关于唐诗的东西就是一部叫做《唐之韵》的纪录片,这部片子以时间为序,以历史为依傍,讲述了近年中的诗人、史实,一共十几集,算得上是一部不错的纪录片。还记得每一集的开头都是一段童声朗诵的《渭城曲》,非常动听。上高中以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了许多,与唐诗的接触渐渐减少,而到现在已经可以说得上是陌生了。说起来我知道这门课还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那是上学期有一次在教自习,去接水的时候听见阶梯教室里传来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教课声,于是上前张望。看见一位老者正声情并茂地讲解一首唐诗(好像是李商隐的),当时我的记忆就回到了我的初中时代,一种强烈的亲切感顿时涌上心头,我顿时萌生了一个想法:重拾唐诗,重拾那份恒久的美。可后来知道王老师您的唐诗鉴赏只在下半学年开,上半学年开的是唐宋词鉴赏,由于我以前对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于是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看看与诗齐名的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这门课没有让我失望,王老师精彩的讲解让我体会到了词的魅力,而王老师的幽默风趣、博古通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表面上看,词与诗的最大区别在于格律,而词在格律上的特点也使得它可以唱出来。而宋词的风格又以婉约为主流,豪放可以说是别调,这使得诗与词总体上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再加上宋朝尚文轻武的传统,从宋词中我们更多地体会到的是一种温文尔雅、细腻婉转、缠绵悱恻的审美体验,而非唐诗带给我们的激情与气魄。如果把唐诗比喻为一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翩翩君子的话,那宋词就是一位闭月羞花、风姿绰约的古典佳人,而诗与词正所谓才子佳人,相得益彰。(王晓声 电93)

    已经记不清自己最初接触词是在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初中,抑或是小学。对词的了解是渐渐从诗延伸开来的。有时,是认真捧读一本词集,总能深深陷入其中的意境而难以自拔;有时,只是信手拈来的一句词,读来却有别样感受,或凄凉或愉悦。词,每看每新,每次的不一样体悟,总能让我不忍释手。最初选择《唐宋词鉴赏》这门课程,就是冲着词而来。作为清华园内为数不多的文科生之一,能够在这个理工科氛围甚为浓厚的校园中汲取到一些人文文化的养分,一直是件让我觉得弥足珍贵之事。第一堂课没有过于冗长的课程介绍,也没有过多浮夸的自我介绍,直接切入主题的授课让我印象深刻。古典韵味十足的幻灯片背景,深深吸引了我,迅速便将我带入了这个词的世界从词源始,我就开始正式迈入了。虽然王老师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是用带着江苏口音的语言来讲词却是别有一番味道,尤其是在朗诵词中的入声韵时。而就宋代词人和清代词人的统计数据来看,的确南方词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席位。这也使得许多词作中的韵都需要用南方语言才可真正朗诵品味出来。
从敦煌曲子词到《花间词集》,从苏门词人到清代词人,原本以为漫漫的十六周课程竟然如此倏忽即逝。在这十六周的每周四晚上,都可以徜徉在词的海洋中,聆听词的音韵婉转,体味词的动人凄婉,是一段很享受的经历。王老师总会在赏析每首词之前尽量用电脑播放朗诵的音频。不同的人读着不同的词,果然音色、音调都是如此迥异。在为数不多的次数中,没有朗诵的音频文件,就由王老师自己来念。当然更有少数几次,是由班上的同学来朗诵。虽然没有读错音的字词,但是念起词来,总还是少了那么一股味道。仔细思索了一下,觉得其中的原因应该在于我们缺乏正确的诗词朗诵技巧而且欠缺对于这些词的理解。在朗诵词的过程中,如何巧断句?如何处理平仄声、去入声?如何改变语音、语调?这些都是朗诵词的技巧。而我们此前对于这些技巧的涉略很少,因此还是用自己平时说话或者读课文的方式,自然会大大削弱词的韵味。而在朗诵之前,如果缺乏对于这些词的了解,不了解它的背景、含义,甚至是感情基调的话,自然在朗诵时无法准确把握词的语调,朗诵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在鉴赏苏轼黄州词的末尾,王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些人生感悟。比如:要从苦味中品味出希望,要从自立崛起中重新获得尊严等等。而让我感触最深刻的当属关于无悔和不朽的看法一个人不在于其曾做过什么,而在于其曾做好过什么;能达到自己最好水平的可以称无悔,能达到时代最好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的叫不朽。苏轼的人生经历的确可以给予我们不少启发。高中时对于苏轼的词有着难以名状的情结,大气磅礴之余,也会偶有细腻婉转。词作中,字字句句勾勒出来的更是这位词人的形象,也折射出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词,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各自独特的人生体悟。古人用词来记事、抒情、言志,当一首一首词逐代累积起来之后,就形成了一座瑰丽的中国古典词宝库。它们是古代文人的一种语态。但是当下,词似乎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再是大家的日常化表达方式。各种词集也成为了文人、知识分子的手中捧读之物,或者纯粹被束之高阁。当今的信息化技术时代中,造就的也是一个碎片化表达的时代。人们渐渐习惯了去使用一些信息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观点,例如微博、社交网站状态等。字的字数限制,虽然让表达变得更为简洁,但同时也慢慢培养了人们更加简单化的表达思维。即使是写博客,人们很多情况下也是想到何处便写到何处,不管语法是否正确,也不管表意是否清晰。在此时,总会让我异常怀念那个词如此昌盛的时代,总能时时有感于王国维先生所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而当今这样的表达方式,给后代又将留下一些什么?当中国的传统诗词渐渐迷失在现代化的发展大潮中时,却又突然发现这些古典诗词渐渐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流行歌曲中多了些词的韵味;青春小说中添了些词的剪影。(新闻82 宋柯乐 学号:2008012912)

    时间如流水般悄悄逝去,眨眼间,十六周的课程已经结束,我的心中却有种莫名的失落。不舍离开那精彩的课堂,也难忘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在这一学期里,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一首具体的诗词,而是老师您为人为师的人生态度和通过这堂课传授给我们的人生哲理,这让我打心眼里佩服您,佩服您的人格魅力。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也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您在文革中被错判成“右派”,但您坚强的挺了过来,一句“要从黄连中嚼出甜味”,让我思考很久很久……我想,大学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我们学会做人和做事的地方,您用自身的经历和言行体现出了一种浩然正气,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一个学期学到的诗词可能有限,但这些道理,这堂课所承载的记忆却是无限的。谢谢您,老师,您的教导将使我终生受益。我是一个理科生,文科一直不好,所以有点怕上文科的课程,但我第一节课就被您深深地吸引了,被您的幽默可爱和饱满的激情打动了。于是我渐渐地迷上了这门课,迷上了您的嫉恶如仇、乐观豁达,在您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大家风范。于是,我习惯了每周四晚上早早的跑去占到第一排的座位,习惯了在您的课堂上思考,也习惯了听您讲述那一首首精彩的诗词,一个个人生的哲理。仔细总结一番,我觉得我们这门课有很多非常好的特点,让大家很受益:①王老师文学功底极高,对诗词造诣颇深,讲课充满热情,能将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做很多拓展,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培养了我们对唐宋词的兴趣,这点非常好!②王老师和蔼可亲,很喜欢和大家一块讨论,没有一点架子,让人倍感亲切,同时也非常幽默,很有魅力。而且老师每次上课都提前二十多分钟到教室,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③老师不畏权势,很有风骨,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不但学问好,做人处事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让大家学会了很多道理,终生受益,这点极好!总之,从教书到育人,王老师都做得非常好!能够聆听您的教导,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另外,我也选上了下学期的唐诗鉴赏课,希望能够和老师再次交流。最后,再次感谢老师您的辛苦付出,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新年快乐!祝愿您开的课程越来越好!(工物系核91 孙鹏辉)

    本学期选修了王步高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课,果然和当初选课时的预期一样,收获颇丰啊~尤其是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王步高老师,才华横溢、一身傲骨,从他身上我学到不少东西。每次上课前,王老师都会在教室里播放古典音乐,每周四晚踏进6C101,听着轻柔舒缓的音乐,一整天上课实验的疲累就这样一扫而空了。在讲课时,王老师添加了很多唐宋词的小喇叭吟诵,我个人觉得很喜欢。因为通过对诗词声情并茂的吟诵,我们能更深刻地体悟到词作中内含的深厚情感及其无穷魅力。但其实相较于小喇叭里的吐字清晰、发音标准的吟诵,我更喜欢听王老师那带有浓浓江苏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虽然有时会听不太懂,但是听着那起伏的音调,我觉得词原本就应该是这样念的,毕竟大部分词人都是江南人嘛~我觉得这一点已经成为王老师讲课的一大特色了!王老师讲词的时候不仅仅只讲词本身,而是经常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到词曲中,将自己的认识体会与当今社会的现象结合起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针砭时弊,无形中教会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处世,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者。以前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也上过一些诗词赏析课,但感觉就是“千篇一律”。每位老师讲的东西都差不多,不是一味的分析诗词中的亮点,就是一个劲地夸赞词人写词的水平有多高。但是相比起来,王老师并没有一味地说作品如何优秀,词人如何杰出,而是真正的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向同学们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说:讲解《梦江南》(梳洗罢)时,王老师会毫不避讳地指出结尾一句“肠断白频洲”感情太过直白,有画蛇添足之感;评论辛弃疾时很客观地说“辛弃疾的词虽豪放壮丽,但有时却失之艰涩,有”掉书袋“之嫌……”这样全面辩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词人和词作有更深的更全面的理解。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课就走到了尾声。上了一学期王老师的课,真的很欣赏王老师,讲课讲得很好,对诗词很有研究,才华横溢,傲骨铮铮,用武侠点的话来说就是“侠骨柔情”——当王老师针砭时弊是俨然是一派大侠风范,当时当他提及故乡、妻子儿女时又是无尽柔情……王老师真的是典型的江南才子啊~下学期没时间选王老师的课我觉得很遗憾,不过我会尽量抽出时间去旁听的~而且以后一定还会有机会选王老师的课的!(楼淑颖 生命科学院生91)

    本学期,我有幸选上了王步高老师开设的唐宋词鉴赏这门在清华同学中口碑极高的文化素质核心课。次讲授中,王老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详细介绍了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了唐宋时期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从人物生平、写作背景,到写作时作者心情、词汇的选用,以及后人评价、真伪考等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唐宋时期词创作的宏美画卷。作为一个工科生,平日的专业课生硬死板,要求苛刻,而王老师的课如同水泥森林中那一片繁花盛开,绿树荫荫的公园,在我们的工科的思维中注入了文字的灵感。在我看来,这门课的水平极高,已接近完美。(微82班 李虹江)

    这学期是我在清华的倒数第二个学期了。能选修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是挺幸运的事情。上了三年的大学,一步步地了解到真正的大学带给我的意义。大一大二的时候看重学分积,没日没夜地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慢慢地也开始明白真正的大学教育教给我们的应当是一种生活态度,对待生活的激情、信心和勇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有“通识教育”。通过通识教育,我们学习文学、历史、哲学,学习人到底应当怎样“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些学科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提升自身境界的有力基础。《唐宋词鉴赏》本身也是这样的一门课。我并不在乎最后我背会了多少首诗,了解到了多少著名的词人和他们的写作技巧。重要的是我通过上课了解到他们的人生,他们怎样一步步地成为大家所熟知的词人,怎样在翻云覆雨的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怎样抒写国仇家恨和闺怨情深。王老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正有知识,有修养的老师是怎样在潜移默化中教诲学生。王老师并不拘泥于诗词的内容,而是从中穿插许多作者当时身处的历史背景,其自身的生活遭遇,以及这些遭遇给其词凤带来的变化。有些奇文轶事虽然荒唐,但却和诗作契合得恰到好处。同时,老师还经常给我们讲述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这些经历中,我想王老师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也是一种对待生活正确的态度。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艰辛,生活都要继续,奋斗也不能止息。我想老师传达给我们的关于知识,生活和信仰的信息,都是我们以后生活的宝贵财富。(外文系史丽佳英72班)

    虽然是学文科出身,但我对文学并没有很好的兴趣,说到词学功底的话,恐怕也仅限于高中那少得可怜的语文知识了。唐宋词鉴赏者这门课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选的,毫不夸张地说,在清华三年,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听过一门选修课。私下里和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发现只要上过这门课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除了王老师个人的魅力以及渊博的知识之外,这门课还有很多地方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是精美的课件以及生动的朗诵录音,颇具古典风味的课件非常符合这门课的主题,每次课看着这些课件就仿佛回到了词人生活的年代,和他们一起经历悲欢离合、人生起落、国仇家恨,而生动的小喇叭朗诵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词人的情绪。不过有些朗诵因为老师所说的朗诵者个人文化素质不高的这个缘故,偶尔会出现读音或断句错误的状况,这是一个小瑕疵。第二,与中学教材的衔接很好。这门课以及教材上有一些我们在高中已经学过的词,课堂上也就不需要在词的创作背景和主要思想上花太多时间,王老师总是讲出新意,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历代和这首词的词作,让我们对此有了一个纵向的了解,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这首词的价值。第三,充足的背景知识和课外延伸。老师对于词人生活经历还有每首词的创作背景讲解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词的内涵,特别是几个重要的词人,如苏轼、李清照等,王老师的讲解非常详细,也非常生动。而词之外的补充和延伸也是这门课的一个特色,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对于岳飞词真伪的讲解,用二十多张来讲解这个问题,扩展了很多知识。第四,结合现实。虽然这是一门关于古诗词的课,但我们都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结合现实的借题发挥,讲到词人入狱,老师总是回忆起他文革时候坐过的三百零九天牢;讲到词里面描写的优雅环境,老师总是回忆起他小时候还没被污染的自然环境;讲完苏轼的黄州词,老师会和我们分享他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的启示;讲到秦观的《鹊桥仙》,老师会告诉我们年轻人该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在这门课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也得到了很多关于人生和理想的启示。也许很久以后,我们会忘记《鹊桥仙》讲的是什么,但我们却不会忘记王老师说过的世界上大部分婚姻都包含着凑合的成分、爱情要追求完满,不要追求美满。其实《唐宋词鉴赏》绝对是清华当之无愧的精品课程。
最后,还想说说关于王老师的普通话不太好这个问题,我倒觉得这是唐宋词鉴赏的特色之一。历史上的词人多数都是南方人,又有一大部分是江苏人,所以王老师的南方口音刚好可以还原历史情境。每次听到王老师的南方口音都让我想到清华历史上的叶企孙先生,他的普通话不好,讲课的时候是上海口音,同学基本听不懂他讲什么,完全靠板书来理解,但是他还是为清华培养出了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李政道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所以普通话不好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刘响 新闻81)

    转眼间一学期的唐宋词鉴赏课程已经结束了,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我不仅和其他同学一样学到了很多有关唐宋词的知识,同时也对王老师生动、富有个性的讲课方式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其实在上学期我也选过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课,但是这学期的《唐宋词鉴赏》对于我来说更有感觉,因为我本身对词更感兴趣。在我看来,长短句的参差韵律相比于律诗绝句的齐整规矩,其表达情感更别有一番韵味和独特的魅力。而王老师在课上对于唐宋词作的解读我认为十分深入到位,而老师的很多观点也正合我心,令我感到很有共鸣。老师在讲词的同时也经常穿插入词人的性格、生平和当时的背景历史等,我认为这样做很适合,可以让同学对词作的理解更深,并不仅了解单一的词作、还能有更广的诗词知识修养。同时王老师在课上很坦诚地讲自己的许多观点有的是有关诗词的,有的是在诗词之外和同学交流,我认为也是很可贵的。比如王老师在课上评论郭沫若,说他虽然曾有才但建国后就对文学没有什么贡献了。还有其他的一些观点,我都是比较赞同的,并且我认为这样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总的来说,这门课在上课时可以很放松,但一学期下来也让我有比较多的收获。(2009012836 黄硕 新闻与传播学院 91班)

    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唐宋词鉴赏》,与其它文化素质课程相比,确实有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讲授本课程的王步高老师,本身就是一位词人,并从事唐宋词研究多年。以自己的研究和写作经历讲授课程,自然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其次,王老师讲授的知识,源于课本,却又不局限于课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时地结合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经历,提出独到的见解;再次,王老师具有很强的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每次讲到正直之人被迫害,他总是义愤填膺,这正是我们当代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化学81 袁斌 2008012274)

    本学期选修唐宋词鉴赏,是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提高一下自己的诗词鉴赏方面的感觉。中学的时候很喜欢读一些诗词。初中的时候也背了不少的诗词,只是后来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高中的时候,作为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数理化的学习和准备学科竞赛上了,对于语文的学习都仅限于应付考试了,诗词也就是课堂上学的一些内容而已。进入大学以来,学分绩的压力较大,很多的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今年是本科最后一年,没有了学分绩的压力,希望能用这段时间,弥补一下以前的遗憾,因此选修了唐宋词鉴赏这门课。
王老师的课程确实非常精彩。以往对词的认识仅限于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王老师通过短短一个学期的课程,带我们领略了宋代各位词人的风采。让我们对每首词的理解也不限于词的内容,也注重其含义。同时,在王老师的课上,也讲述了词的起源、岳飞《满江红》等学术问题的讨论,第一次接触诗词的学术问题。一学期的课程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收获很多。(孙雁斌)

    这一学期的课真的过的好快,好像刚刚还叹着后主的命运,陆游也才刚刚和唐婉分别。每一节课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真的很感谢您一个学期的投入。每节课您都能充满感情,幽默的话语让记忆不再负担。我还很喜欢听您讲很多感悟,关于做人关于爱情。您真是个很有性格的老师,很多评论都很大胆也很中肯,针砭时弊。在这门课上我不仅学到了诗词,还明白了很多道理,看问题也有了新的角度。(生91 史啸)

    首先感谢王老师一个学期的辛勤工作,让我们的每堂课都那么充实有趣。天气渐冷的时候也有过不想出宿舍的时候,但每次想到年过六旬的您精心准备的课程,就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想法真是不应该。还记得您说过,过去站在清华这个讲台上的都是大师,能够聆听大师们的教诲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您是一位如此可爱的老先生,让我们舍不得落下您的每一节课程。(新闻82 蒙佳)

    一转眼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唐宋词鉴赏”课程也即将步入尾声。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非常喜欢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这门课程。因为在王老师的课上,我不但了解到了许多唐宋词的基础知识,对许多词人与其作品有了新的理解,还感受了王老师深入浅出,富有激情的讲课方式。因为就读的是建筑专业,我深知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对于自身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平时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就注意选修一些人文素质类的课程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学期选修“唐宋词鉴赏”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一边可以学习到一定的诗词知识,一边还能在王老师生动的讲课中获得片刻的放松,不亦乐乎!自己从前读诗词古文,往往是囫囵吞枣一翻——相对简单的文章还好,可当遇到了含义比较隐晦或是用词比较生涩的,遇到了不懂的地方却也是经常一带而过,导致最后对于那些作品也仅仅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而已。而在王老师的课上,每次老师都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唐宋词作品,从字面理解、思想内涵以及与同时代的作品比较三个层面为我们详尽地剖析,包括词人生平、写作背景、逐词逐句地品评鉴赏,再加上作品思想内涵的分析,让我们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就享受到一场古典诗词的盛宴。当然,在课上老师也不是教条地、单纯地解析文本,而是紧密的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述词句背后的历史,有时候甚至还会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讲述,让我们在感受词的美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建81班 郑涛 2008010010)

    王老师的课在清华的知名度是相当高的,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慕名去选王老师的唐诗鉴赏但没有选上,这学期终于选到了王老师的唐宋词鉴赏,一学期每周三小节课听下来委实收获良多。王老师的第一节课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口浓重的江南方言在我听来着实有些费劲,但三小节的课当中已经高龄的王老师一直都是热情饱满、妙语连珠,惹得台下的我们欢笑连连。实话说第一次课上王老师讲的内容倒不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讲课的激情和讲学时透露出来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与豁达达观的人生态度才是让我最钦佩的。随着课程的进展,我对王老师的讲课风格渐渐熟悉,也愈发从这门课上体会到唐宋词的精妙与其中蕴藏的深刻情感思想。可以说上了大学之后我接触语文或者说人文方面的培养已经很少了,每天和公式公理打交道的生活总感觉缺失了些什么,但在王老师的课上这种缺失感好像在被慢慢填补,无论是课堂上介绍美丽的词本身带给我的直接的文学享受还是每首词背后的故事、词人的忧愁、深沉、壮阔的气骨让我体味到的生活沉浮与人生哲思都在涤荡、打磨着我的心灵,使之更加富于人文关怀、更加感性柔软。而王老师本人在讲课过程中流露出的治学态度和文人傲骨也让我特别感慨老一代大师的纯粹与敦实。就拿王老师让大家给教材挑错这件事来说吧,我觉得这件事上老师认真诚恳的态度让我特别感动。其实我估计王老师自己也知道以我们这样想靠听课来完善自己修养、甚至是抱着给自己普及知识的态度来学习的学生哪有什么本事来挑出一个词学界大师出的书的错呢?但老师每次提及此事都是严肃而真诚的,我也听周围以前修过王老师别的课程的同学说这是王老师的一贯作风,我十分佩服这种严谨为学、精益求精的追求。虽然我水平有限实在找不出什么教材中的错误,但我也不想让王老师的真心邀请得不到回馈,我就在此提一些我觉得可以让我们从课上收获更多的建议吧。我极力期待王老师能继续多留在清华任教几年,因为我们能接触到的像王老师这样的前辈大家真的是越来越少了,而且清华这样一所大学在我看来对学生在人文方面的培养是不太够的,确实需要更多像唐宋词鉴赏这样的课程来陶冶我们的人文素养。(宁苑池 软件91)

    非常享受唐宋词鉴赏这门课。心灵云游于历史时空之间,体会古人或真挚或淡然或宏伟或婉约的情感,反思历史长河之中飘渺一粟的自己,心中蓦然有升起几分清净与坦然。课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古词,唐词、花间词、南唐词等等,都让人心感苦涩,自己也似乎十分入戏,情绪凄凄,幸好王老师语言诙谐幽默,讲解分析深刻有力,不然真的会把古人那许多愁带入自己的生活,每天郁郁寡欢了。当然,相比之下,我们当前的困苦大多只是很渺小,绝对无法与那些经历大时代的古人相提并论。之后讲述的一些豪放词,则又带我们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重拾“生当作人杰”的壮志。总的来说,这门课给我了非常多的感动,包括诗词给我的感动,还包括王老师每每述说自己家乡情时给我的感动等等。我认为,清华能够安排这样的课程能够请到这样的老师,是非常难得而有力的。毕竟我们现在经历的大多数文化素质课,都是很水的,有些课程甚至全部由助教代课,我们也只是用它来睡觉混学分罢了。我认为,大学的教育如果没有感染力,如果没有促使人思考,甚至连强加给人的一些知识都没有,那么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毕竟这个时代的信息是破碎的也是过盛的,青年人本身难以辨别什么是好的东西,什么是高尚的东西,什么是不浪费纸张的东西。我们希望课程能够给人一些心灵的冲击、一些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完善知识体系和人格,在这点上,我认为唐宋词鉴赏课程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很敬业,是当代诗界的巨擘,课程很充实,是清华精品课中的精品。(建筑系 建82 杨柳青2008010052)

    我一直对诗词感兴趣,上学期我选了王老师的唐诗鉴赏这门课,收益颇多。这个学期我也有幸选上唐宋词鉴赏这门课继续加深对诗词的了解。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宋词,而没有想到唐代创作的词有些不比发展成熟的宋词差,而且其音律性比宋代的豪放派的词好得多。说到音律,一直以为李清照的《词论》很是在理,很是犀利,其指出了词要符合五音六律,要分清浊。这点我很是赞同,词创作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唱出来的,要具备音乐美。而其写出来的词很有音乐感,让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音乐美,备受当时的人和后人的推崇。李清照又是一位女性,她写出来的词也就有女性独特的细腻。而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也更深入地了解到她的词里深一层的内涵和写作背景。王老师的记忆力很好,能清楚的记得宋词里的各种典故和写作背景,上课的风格也十分诙谐,轻松。王老师对于诗词的一些看法也有理有据,也讲授了一些我们都没有想过的问题。王老师周围的人对于诗词的研究的轶事也很吸引我们,我们也能了解到诗词研究中的一些内幕,也略微明白一些对于诗词中的校对和考证,必须要拿出证据才能进行推测,才能说服人。(机械82  2008010451  黄逍遥)

    觉得很幸运,能够在离开清华之前(下学期去协和医学院学习),选上这样一门课,遇见王老师。我对宋词的喜爱开始于初中,但总觉得在应试教育下,老师的重点都放在分析写作手法,默写名句上,上课的时候并没有、也不太能够讲出那份意境美,对此颇有点失望。大一的时候去旁听过一两节其他老师讲的宋词课,也觉得索然无味。其实我能够理解,讲“词”是项技术活,它与个人的造诣是分不开的:没有万卷书熟烂于心,没有万里路踩在脚下,甚至没有经历过“穷”,哪里会“工”?在课上,您不仅能够做到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更难得的是,您的课有一种很神奇的吸引力——让我不打瞌睡了,不玩手机了,不写其他作业了。说实话,很久没有遇见像您这样,上课这么投入、这么忘我的老师了。您的课有激情,有内涵,每次听完我都会觉得很兴奋:总觉得那份诠释与解读太棒了!(生命学院_施焘_2008030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757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