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陈栩:文翰低吟——古典文学与流行歌曲
【时间:2010/5/5 】 【来源:《宜宾中等职业教育》编辑部 】 【作者: 宜宾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栩】 【已经浏览4537 次】

语文综合实践课 说课稿
       
     
    用新课程改革的目光审视当今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会学、乐学。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当密切关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中等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力的。以教材为依据进行拓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今天,我从高教版职高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唐诗宋词》出发,进行语文赏析、活动拓展课程的教学探索。课程内容是面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和广告专业、文秘专业的学生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课题是:《文翰低吟——古典文学与流行歌曲》。

    一、教学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平时的语文学习渗透“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尤其是“爱的教育”,让学生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体现语文“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改革宗旨和职业教育“将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发展要求。

    二、学情分析

    本着以上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学进度和职校生认知现状,我以职高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唐诗宋词》为基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拓展课程教学尝试。

    已经结束教学的课文《唐诗宋词》以串讲的形式概括介绍了我国历史上两个文化发展高峰时期---唐代与宋代的诗词发展历程。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化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可以通过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来评定。《唐诗宋词》的教学反映出,现在很多职校生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浅薄等现状。

    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韵,蕴含的人生哲理。闪烁着的人类智慧的光芒,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现行职高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选编了适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提高职校生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但是很明显,他们在诵读、品读经典古诗文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反而对流行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当代职校生中能唱多首流行歌曲的大有人在,能背诵多首古诗词的却不多;能说出歌星名字的也不在少数,能举出古诗词名家的却寥寥可数。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歌曲确实已经成为我们现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是一种文化,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与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反观整个诗歌的起源,其实也是与音乐脱不了干系的,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其实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他们中的很多也确实很适合并且曾经被谱上曲广为传唱。

    于是,我把古代诗词曲赋与现代流行歌曲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希望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语文拓展课程教学,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职校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我安排用两课时的连堂课来进行,第一节课是以向学生介绍古典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融合为主,第二节课以学生自主赏析代表作品、感受领悟文化意蕴为主,配合实践题目,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教材与课程背景、学生学情,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扩展阅读面,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学习古诗文、识记古诗文。

    能力目标: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想象和品味,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等语文综合能力。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

    拓展目标:通过实践,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处处留心皆语文”的课外自觉学习习惯,锻炼专业技能,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文、识记古诗文。
    2、通过欣赏、想象,培养学生的美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等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实践,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锻炼专业技能,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四、教学思路:

    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多媒体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使教学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在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时,都有相关的诗词、音乐与之配合教学讲解,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本次教学中我坚持贯彻“三主”教学思想,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和“以赏析为重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法上采用了情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对学生的学法引导上采用了赏析法为主,采用合作探究法与拓展实践法。

    五、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在教学中我设立了激趣导入—赏析教学—探究总结—拓展实践—经典欣赏5个环节:

    1、激趣导入

    分别按照“图片----提示----人名”的顺序展示古诗词名家和现代流歌手的图片。

    导语设计是这样的:图片上的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我们通常不会把他们放在一起讨论,就像没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古典文学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曲赋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2、赏析教学

    让学生讨论思考,如“由刚才看到的那些歌手来唱李白杜甫写的词,你觉得怎样?”,学生看法不一,链接片头配乐,初步感受两者的融合。然后展示主题、分步讲解。在赏析教学中,我均选用古诗名句作标题:(1)年年岁岁花相似——古代文学作品与现在流行歌曲的共通之处;(2)似曾相识燕归来——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汇;(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流行歌曲的不同时代特征。

    每个环节均按照“列出主题---讲解举例”的顺序进行;突显本课题的特色“古典文化对现代的影响”;在讲解部分所选歌曲都是学生学过、接触过的古代试词曲赋等或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力求作到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高度激发,能真正有兴趣学,能学到东西。

    下面我以第一个知识点为例我大家做介绍:

    先展示主题“年年岁岁花相似——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的共通之处”

    举例:邓丽君<淡淡幽情>。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聆听的专辑”,尤其是其中的《李煜·虞美人》《苏轼·水调歌头》最为有名。以《水调歌头》为例,歌词画面与音乐在时间上配合恰倒好处,词曲同步,让学生完全融入文学与音乐一体化的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引导学生边看边自己心里想象画面,提高联想、想象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表现空间,另一方面又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3、探究总结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知识点框架图,板书设计我主要利用了图示法,条目清晰的展示主要知识点,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主题: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诗词曲赋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已经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然后提出希望:在平时生活中留心现代音乐和现代文学,看看有没有古典文化的痕迹,引出语文学习理念:处处留心皆语文。

    4、拓展实践

    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我设计了两个实践习题,让学生任选一题:

    选择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词,根据所选诗词蕴含的意境搭配适合的音乐和画面,用PPT完成作品。

    选择二、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词,根据其中的语言、典故或意境,发挥想像,写一段文字。

    这两个习题都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不管是计算机专业,还是广告专业,文秘专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设计不同的题目,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5、经典欣赏

    我选择了三大类17首歌曲,设置链接,学生可共同讨论赏析。鼓励学生对这些歌曲进行PPT的重新创作,鼓励比老师做的更好。

    六、说课小结

    整个教学活动体现语文“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改革宗旨和职业教育“将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发展要求,在时间的分配上,我注意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形成“处处留心皆语文”的学习理念,最终形成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628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