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研究

花开三朵 各表一枝——经典版本《大学语文》教材特色及使用要点谈
【时间:2009/9/27 】 【来源:教材周刊 / 聚焦·大学语文07-5-18 】 【作者: 记者 李婷婷】 【已经浏览3727 次】

    编者按 2006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在湖南召开会议,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日前,记者获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高校已经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大学语文运动”,将不可避免地触发大学语文教材市场新一轮的竞争。
    
    据记者调查,目前,全国高校正在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逾四百种。其中,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的《大学语文》受众面最广,每年用量达几十万册;紧随其后的是由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和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由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的《大学人文读本》和外研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也有一定的受众面,而其余版本则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受众面最广的三部《大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和相关编撰人,请他们谈谈教材特色和使用要点。

    王步高 南大版《大学语文》:“教”是为了“不教”

    记者:您的《大学语文》内容非常丰富,您不担心很多教学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讲不完么?
   
    王步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是为了“不教”,《大学语文》课应当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终结。南大版《大学语文》教材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

    记者:使用这部教材,教师们该注意些什么?
   
    王步高:首先,需要教师们转换教学主体。这部教材本身定位于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之间,就为转变教学主体提供了方便,教师们需要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合理的划分,弄清楚什么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什么教学内容可以放手给学生去自学。我们在教材中附有综述和研究信息,又附有《总论》、《集评》、《汇评》,辑录历代名家的精到评语,精辟深刻。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将一些知识点弄精确,然后以“点拨”的方式代替满堂灌,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解答问题的资料。同时,这部教材文献信息量大,每单元均附有参考书目,全书附有总参考书目,《教学参考资料》中还附有补充参考文献,尤其提供了重要论文目录,师生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检索、查询。
   
    其次,教学应贴近学术前沿。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研究发展很快,当代文坛更是波谲云诡,但教材需几年才修订一次,并且主编及编著者认为自己学识及阅力所限,即便已发表的论文、著作也未必定能寓目,课本局部偏离学术前沿是必然的。这要求教师应当不停地关心文学研究动态,及时把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中去。该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作品综述及研究综述比较简略,要求教师备课时作适当补充。并且,教材中有许多文学疑案,如孔子是否曾“删诗”,《国语》的作者为谁,《蜀道难》为谁而作,高适的《燕歌行》是否讽刺张守珪,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否真是李白所作等等知识点,教材和教参中列举了争鸣双方的重要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写学习笔记,各抒己见。
   
    第三,教材与写作教学“链接”,教师应选择若干创作点指导学生写作。我们在编写这部教材时是留有许多“链接”点的,比如与散文结合写议论文或驳论文,与诗词结合写赏析文章,与戏剧小说结合写人物分析或读后感,让学生有许多练笔的机会。如教材中有一篇柳宗元《驳复仇议》,书中又附有陈子昂《复仇议》,教参中又附有韩愈相似的文章,三者所议之事相同或相近,立论不同,各言之有据,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有关的驳论文,甚至组织一次辩论会。

    齐森华 华师版《大学语文》:新版将更注重赏析

    记者:作为流传时间最久的《大学语文》版本,最新一次的修订都有那些大的改变?
   
    齐森华:我们的这部《大学语文》目前正在修订第九版,市面上通用的是我们已经修订的第八版。在这两次的修订中,首先,选文增加了现当代文学的分量。我在之前的学生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现当代文学是学生欢迎的部分,希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增加这一部分的知识补给。此外,我们还加入了几篇外国名作,但还未加入外国文学概述,希望教师在授课中也要及时的补充,我们也会在以后的修订版中予以增加。同时,我们还增选了爱因斯坦、邓拓等自然科学家或其他人文科学家的文章。这是新颖独到的增选,教师可以进行重点讲授。
   
    其次在编排体例方面,教材采取根据实际内容或特色灵活分组的方式,分为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等十二章。除选文外,有作家作品简介、注释、提示以及思考与练习。需要教师们注意的是,“提示”力求体现选文的旨意和主要艺术特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把它下放到学生那里去预习,还可以根据“提示”扩充知识点。在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思考与练习”也一改以往注重语言训练的模式,侧重赏析与引导思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时候,需要侧重文章的赏析性。

    迟宝东 高教版《大学语文》:用好教学资源集成平台

    记者:高教版《大学语文》的一大特色就是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始逐渐取代纸制教材?
   
    迟宝东: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实现现代化的教学。以纸质教材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突破时间、空间及表现形式对人们的限制和束缚,使许多教学内容无法进入课堂,更难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正是顺应时代需要,高教版《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从起步之初,就不是仅仅作为单纯的纸质教材来建设,而是体现了“教学资源集成”的思想。一线教师需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集成”,不是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简单“拼盘”,而是以课程研究为基础,以对教学效果有效支持为目标,由主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互相支持、互相关联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采用教学资源集成方案,《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涵盖量可能会更大。

    记者: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几点?
   
    迟宝东:首先,教师应回归“语文”本位,精心选择讲授篇目。大学语文课程固然有助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可能要讲一些基本的文学史知识,也会有一点思想启蒙或文化宣讲的味道,还会有一些写作指导……,但这些都并非这门课程的讲授主体。“大学语文”课程应定位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帮助修课学生提高语文修养,改善其语文的认知、理解、表达、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依据上述理解,教师应注意对高教版《大学语文》中诸如书信、序跋、碑铭、杂文、歌词等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各种文体的优秀汉语文文本的讲授,为学生认知、感受、学习母语的各种特点,提供全景观照。
   
    其次,应注意该教材的讲授体例。我们在每篇选文之前都设置引领式导语和阅读聚焦,以便帮助教师揭出阅读的兴奋点,为老师留下了发挥的空间,也使学生带着问题与关注进入课程。
   
    再次,加强配套资源的使用。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为一线教师提供优秀教学经验的共享过程,它包含多种媒体形式在内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大学语文”课程既有“体系性”又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套教材的资源库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与主教材的体系框架紧密关联,包括“教学设计”、“讲课素材”、“电子教案”、“示范讲授”等子库;另一部分为延展性内容,这部分内容与主教材体系框架虽不必然相关,但同样服务于“大学语文”课程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包括“文学知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语言修辞”等子库。在教学设计库中,它们既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提出建议,又为教师讲授某一课时可以使用哪些素材提供可借鉴的思路。这样,教师们很容易就能检索到自己想要的教学资源。

    (本报实习记者 李婷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790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