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凌瑶:大学语文“以人为本”教学对策分析
【时间:2009/5/10 】 【来源:科教文汇2008.11(上旬刊) 】 【作者: (长春)空军航空大学 凌瑶】 【已经浏览2662 次】

    摘要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把人的本体发展置诸首位,语文教育也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手段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语文“以人为本”的教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以人为本 教学对策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将“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大学语文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是指在大学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学生的价值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出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学识丰富、创造力强的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以人为本”,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学能力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就指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人员,更应该是“求真、求实、求新”的研究人员。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条件下,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不能继续沉浸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是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华东师大谭帆教授指出,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专业化;《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时俱进,把自己转变成具有高素质的学者。大学语文作为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附带要讲的还有古汉语知识、文艺理论、哲学、艺术等等。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掌握“百科知识”,是个“杂”家,业务上要求“博”,语言、文学、文化、历史、哲学、写作等等相关知识都要通。因此,教师应在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博学多闻、高雅风趣,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说“教师应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挥优良的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楷模”。

    二、“以人为本”,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的有机结合,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使教师忙于研究如何应对考试,学生还在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应一条条理论性定理,还在走着教师讲、学生听,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路子。许多时候教师即使讲得清楚、透彻,学生并不一定学会。教师讲得生动,也不等于学生就有收获。

    实际上,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教师、学生、教材之间有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而动脑更应伴随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设计好自己的教学环节,运用语言优势,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紧随教师的讲课思路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五十分钟的价值。

    时下是学科间关系不断趋向融合、学科边界逐渐模糊的时代,学科联合的趋势也开始增强。面对当前的大学语文的教学环境,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一味强调工具性或单一审美性、艺术性的语文教学观念,把“文化”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线,全面打通文、史、哲、艺术、宗教等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其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精神:让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由此可以看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也是素质教育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三、“以人为本”,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把自己的职责定位在:安排适当的学习环境,引起学习动机,让学生自由探讨,激发学生持续性地自我学习,使他们在教师的供得学习机会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持续主动地自我学习,自我实践,亲自体验。

    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部分,它是师生生命意识能量交流的支点;而教学手段则是教学内容得以施展的基础。《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是希望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既获得理想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因此,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认识与操作运用,理应体现出人本观念和人文价值倾向。比如,在教学中,为了引入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更系统、更精深的知识,可以邀请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观看电影、尝试表演某一剧本或小说情节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还可以让每位授课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幻灯片,力求体现每一位教师授课的个性特点和授课风采;还可以通过举办诗文朗诵会,加深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把握,理解作品的文字技巧及主题思想,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诗歌创作及朗诵水平;还可以利用网络,把《大学语文》课程的一些篇目的注释、讲解、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以及一些成熟的讲义、课堂教学录象,挂在网上,使自学者及语文爱好者自由上网点击,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在考核中,可以减少死记硬背题目的成分,适当增加能力考核的比例,把无形的知识幻化为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探索.
[2]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再审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3838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