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楚辞·招魂》教案
【时间:2009/4/14 】 【来源:外研社网站 】 【作者: 外研社】 【已经浏览15512 次】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楚辞这一文体的形成发展、代表人物及文体特点。

2.分析《招魂》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楚文化与楚辞;屈原代表作。
2.内容提示

全诗由引言(第一自然段)、正文、乱辞(最后一自然段)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徕亡魂。《招魂》可能是在招魂仪式中演唱的,但从那“魂兮归来!反故居些”的呼唤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屈原对楚王之死的哀悼惋惜之情,而诗中“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王逸《楚辞章句》) 的描述,似乎也与屈原的宗国情绪相一致。诗中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采取了铺陈的手法,根据其地域方位特点,营造出或险恶阴森或华美豪奢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加之辞藻缤纷富丽,颇有汉代大赋的气象。除此而外,诗中亦有优美抒情的描述。

三、作者生平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国的同姓同裔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

作为一个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也是屈原所谓的“美政”理想。这一政治思想目的在于革除弊政,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正是这一“美政”理想使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形成了尖锐对立。

在外交上,楚国国内也分为两派:以屈原为首的亲齐派,和以怀王幼子子兰为首的贵族集团为代表的亲秦派。屈原洞察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认为非联齐不能抗强秦。这也造成了他与保守的贵族集团的对立。

怀王派屈原起草宪令,这引起了保守派的不安。上官大夫刺探宪令内容未成,就在怀王面前污蔑屈原泄露机密、恃才矜功。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秦王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佞臣)、子兰、郑袖(怀王宠妃)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以弟弟子兰为令尹(相当于宰相),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痛恨子兰劝怀王入秦,子兰也反过来诋毁屈原,于是,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屈原的作品在《汉书·艺文志》上有“屈原赋二十五篇”的话。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王逸章句的《楚辞》里面,关于屈原的作品,的确有二十五篇,即《离骚》,《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加上《天问》、《远游》、《卜居》、《渔父》共为二十五篇。

2.重点作品

2.1《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彪炳千古的长篇自传体政治抒情诗。全诗深刻表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及其与楚国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倾吐了他的心理痛苦与彷徨,他对故土的热恋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成为气壮山河的人间正气。《离骚》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情绪激昂、格调高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他还善于娴熟地利用神话传说的材料,驰骋想象,其中天界的巡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此类描写的经典篇章。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对后世的咏怀诗、咏史诗、怀古诗产生巨大的影响。

2.2《招魂》  《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

2.3《九歌》  《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的《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

2.4《天问》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诗中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基本清楚。《天问》虽然叙事庞杂,而思想倾向却很明显,尤其是在涉及天命和历史盛衰时,很能显示屈原的现实政治态度。

2.5《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 《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

五、创作背景

楚怀王被秦国骗去,追求割地,怀王不允,遂被幽囚三年,竟死于秦。怀王囚在秦国以后,屈原作《招魂》,表明他期君归来的怀念。《招魂》的内容,是叫楚怀王不要上天去,不要到地下去,也不要到东方去,南方去,西方去,北方去。天上地下以及东南西北都有许多不好的东西,最好是回来。回来,则吃的怎样好,住的怎样好,也有好看的美人,好听的音乐。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PPT

2.课文分析

     1)楚辞。楚文化与楚辞。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陕西一带),南至广西,东临大海(江苏和浙江一带),秦、楚二国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最具统一全国的可能。最后楚为秦所灭。

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也已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但另一方面,楚文化又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作野蛮的异族。

南方的经济条件较北方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南方谋生比较容易,途径也多,不需要组成强大的集体力量以克服自然,维护生存,所以楚国也没有形成像北方国家那样的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没有形成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这对于楚国同北方国家的对抗也许是不利的。但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一直到汉代,楚人性格的桀傲不驯,仍是举世闻名。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国艺术的高度发展,这是楚文化明显超过中原文化的一个方面。

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屈原死后,还出现了一些深受屈原影响的楚辞作家,如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唐勒、景差无作品流传下来,只有宋玉有作品传世。宋玉的生平与屈原有相似之处,据《汉书·艺文志》载有辞 16篇。现在可以基本认定为宋玉所作的,有收入《楚辞》中的《九辩》收入 《昭明文选》中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

         ②楚辞的特点与贡献。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离骚》中那一次次壮观的天界之游,望舒先驱,飞廉奔属,想象极为大胆奇特,使得屈原的自我形象显得高大明洁,激动人心。中国古代神话由于种种原因,传世较少,而《楚辞》,尤其是《天问》是我国神话材料保存得较为集中的。《离骚》、《九歌》、《招魂》中都有不少神话或神话形象,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如王逸所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楚辞章句·离骚经序》)它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但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又与一个浑厚的巫祭传统有关,它包含了一些原始宗教的情感体验,如《九歌》中所体现的人神交接的艰难,以及苦苦追求的悲剧精神。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能力,使香草美人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如张衡《四愁诗》效屈原以美人喻君子,曹植《洛神赋》:“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李贺诗多寄情于香草美人,如凄婉哀绝的《苏小小墓》等。而蒲松龄一生不遇,作《聊斋志异》渲染花妖,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聊斋志异·自序》)显然也是受到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

2)译文。

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天帝告诉巫阳说:“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帮助他。但他的魂魄已经离散,你占卦将灵魂还给他。”巫阳回答说:“占卦要靠掌梦之官,上帝的命令其实难以遵从。你一定占卦让魂魄还给他,恐怕迟了他已谢世,再把魂招来也没有用。”

巫阳于是降至人间招魂说:“魂啊回来吧!何必离开你的躯体,往四方乱走乱跑?舍弃你安乐的住处,遇上凶险实在很糟。魂啊回来吧!东方不可以寄居停顿。那里长人身高千丈,只等着搜你的魂。十个太阳轮番照射,金属石头都熔化变形。他们都已经习惯,而你的魂一去必定消解无存。回来吧,那里不能够寄居停顿。魂啊回来吧!南方不可以栖止。野人额上刻花纹长着黑牙齿,掠得人肉作为祭祀,还把他们的骨头磨成浆滓。那里毒蛇如草一样丛集,大狐狸千里内到处都是。雄虺蛇长着九个脑袋,来来往往飘忽迅捷,为求补心把人类吞食。回来吧,那里不能够长久留滞。魂啊归来吧!西方的大灾害,是那流沙千里平铺。被流沙卷进雷渊,糜烂溃散哪能止住。侥幸摆脱出来,四外又是空旷死寂之域。红蚂蚁大得像巨象,黑蜂儿大得像葫芦。那里五谷不能好好生长,只有丛丛茅草可充食物。沙土能把人烤烂,想要喝水却点滴皆无。彷徨怅惘没有依靠,广漠荒凉没有终极之处。回来吧。恐怕自身遭受荼毒!魂啊回来吧!北方不可以停留。那里层层冰封高如山峰,大雪飘飞千里密密稠稠。回来吧,不能够耽搁得太久!魂啊归来吧!你不要径自上天。九重天的关门都守着虎豹,咬伤下界的人尝鲜。另有个一身九头的妖怪,能连根拔起大树九千。还有眼睛直长的豺狼,来来往往群奔争先。把人甩来甩去作游戏,最后扔他到不见底的深渊。再向上帝报告完毕,然后你才会断气闭眼。回来吧,上天去恐怕也身遭危险!魂啊回来吧!你不要下到幽冥王国。那里有扭成九曲的土伯,它头上长着尖角锐如刀凿。脊背肥厚拇指沾血,追起人来飞奔如梭。还有三只眼睛的虎头怪,身体像牛一样壮硕。这些怪物都喜欢吃人,回来吧!恐怕自己要遭受灾祸。

“魂啊回来吧!快进入楚国郢都的修门。招魂的巫师引导君王,背向前方倒退着一路先行。秦国的篝笼齐国的丝带,还有作盖头的郑国丝绵织品。招魂的器具已经齐备,快发出长长的呼叫声。魂啊回来吧!返回故居不再离乡背井。
   “天地上下四面八方,多有残害人的奸佞。仿照你原先布置的居室,舒适恬静十分安宁。高高的大堂深深的屋宇,栏杆围护着轩廊几层。层层亭台重重楼榭,面临着崇山峻岭。大门镂花涂上红色,刻着方格图案相连紧。冬天有温暖的深宫,夏天有凉爽的内厅。山谷中路径曲折,溪流发出动听的声音。阳光中微风摇动蕙草,丛丛香兰播散芳馨。穿过大堂进入内屋,上有红砖承尘下有竹席铺陈。光滑的石室装饰翠羽,墙头挂着玉钩屈曲晶莹。翡翠珠宝镶嵌被褥,灿烂生辉艳丽动人。细软的丝绸悬垂壁间,罗纱帐子张设在中庭。四种不同的丝带色彩缤纷,系结着块块美玉多么纯净。宫室中那些陈设景观,丰富的珍宝奇形怪状。香脂制烛光焰通明,把美人花容月貌都照亮。二八十六位侍女来陪宿,倦了便互相替代轮流上。列国诸侯的淑美女子,人数众多真不同凡响。发式秀美有各种各样,充满后宫熙熙攘攘。容颜姿态姣好互相比并,真是风华绝代盖世无双。娇柔的面貌健康的身体,流露出缠绵情意令人心荡。俏丽的容颜美妙的体态,在洞房中不断地来来往往。纤秀的弯眉下明眸转动,顾盼之间双目秋波流光。肌肤细腻如脂如玉,留下动人一瞥意味深长。离宫别馆有修长的大幕,消闲解闷她们侍奉君王。张挂起翡翠色的帷帐,装饰那高高的殿堂。红漆髹墙壁丹砂涂护版,还有黑玉一般的大屋粱。抬头看那雕刻的方椽,画的是龙与蛇的形象。坐在堂上倚着栏干,面对着弯弯曲曲的池塘。荷花才开始绽放花朵,中间夹杂着荷叶肥壮。紫茎的荇菜铺满水面,风起水纹生于绿波之上。身着文彩奇异的豹皮服饰,侍卫们守在山丘坡岗。有篷有窗的安车已到。步骑随从分列两旁。丛丛兰草种在门边,株株玉树权当做篱笆护墙。魂啊回来吧!为什么还要滞留远方?

“家族聚会人都到齐,食品丰富多种多样。有大米小米也有新麦,还掺杂香美的黄粱。大苦与咸的酸的有滋有味,辣的甜的也都用上。肥牛的蹄筋是佳肴,炖得酥酥烂扑鼻香。调和好酸味和苦味,端上来有名的吴国羹汤。清炖甲鱼火烤羊羔,再蘸上新鲜的甘蔗糖浆。醋溜天鹅肉煲煮野鸭块,另有滚油煎炸的大雁小鸽。卤鸡配上大龟熬的肉羹,味道浓烈而又脾胃不伤。甜面饼和蜜米糕作点心,还加上很多麦芽糖。晶莹如玉的美酒掺和蜂蜜,斟满酒杯供人品尝。酒糟中榨出清酒再冰冻,饮来醇香可口遍体清凉。豪华的宴席已经摆好,有酒都是玉液琼浆。归来吧返回故居,礼敬有加保证无妨。……魂啊回来吧!快快返回故里。”

尾声:新年开始春天到来,我匆匆忙忙向南行。绿蘋长齐了片片新叶,白芷萌生又吐芳馨。道路贯通穿越庐江,左岸上是连绵的丛林。沿着泽沼水田往前走,远远眺望旷野无垠。四匹青骊驾起一乘车,千乘猎车并驾前行。点起火把蔓延燃烧,夜空黑里透红火光腾。步行的赶到乘车的停留,狩猎的向导又当先驰骋。勒马纵马进退自如,又引车向右掉转车身。与君王一起驰向云梦泽,赛一赛谁先谁后显本领。君王亲手发箭射猎物,却怕射中青兕有祸生。黑夜之后红日放光明,时光迅速流逝不肯停。水边高地兰草长满路,这条道已遮没不可寻。清澈的江水潺潺流,岸上有成片的枫树林。纵目望尽千里之地,春色多么引人伤心。魂啊回来吧,江南堪哀难以忘情!

3)脉络分析。招魂》每段的大意如下:第一段, 言怀王不考贤臣之德,接纳善言,故离殃愁苦,客死于秦。因假帝语诏告巫阳,使招其魂。第二段, 陈述天地四方恶不可往,故招魂归返故居。第三段, 写招魂之仪式与设备,并承上启下,由四方之恶转入楚国之美。第四段, 写官室陈设之美,美女侍从之盛。第五段, 叙饮食丰盛,美味佳肴之乐。第六段, 为乱词,既写流放途中的时地景象,又追忆当年随五游猎旧事,以此寄托无限忧伤之情。

      (4)艺术特点。这是屈原所作的一篇十分富有特色的诗篇。所招之魂为谁,历来异说颇多。根据文义,一般以为当是屈原招楚怀王亡魂。前221(怀王三十)年,怀王因受欺诈,入秦被扣留,竟客死于秦,“楚人怜之”。顷襄王即位后,恣情淫逸,朝政混乱,置国难父仇于不问。屈原当时虽已流放江南,但面对时事,感慨国艰,更加哀悼入秦不返的怀王,于是便根据楚地民间歌曲的形式,作了这首“招魂词”,借招怀王之魂,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并启发激励顷襄王发愤图强,报仇雪耻。

艺术特点如下:

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使这首诗充满着浪漫色彩。诗人想象人的灵魂可以上天入地,周游四方,因而极写上下四方的险恶以劝怀王灵魂的归来。上下四方的险恶,各地又不相同。例如同样是吃人的恶人,东方是“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高大无比,专吃人的灵魂;南方则是“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断发绞身,野蛮丑陋,以人肉祭祖宗,用人骨捣酱汁;而天上却是“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一个九头怪“陈四方之恶”,以上下四方相对称,目的在于说明“天地四方,多奸贼些”,处处是可怕的事物,时时有葬身的危险,因以威吓灵魂,使其不敢留滞他乡。“内崇楚国之美”,极力匍陈夸饰宫室园囿的富丽堂皇,饮食乐舞的盛大优美,车马服御的豪华奢侈,目的又在于说明“像设君室,静闲安些”,楚国最平安,故乡最美好,用以招唤灵魂的归去。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怀王的殷切深情和热烈期望,对顷襄王亦有激励的作用。具有显著的艺术魅力。

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言,使这首诗歌充满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诗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期待着怀王灵魂的归来,深切寄寓着对顷襄王振兴楚国、报仇雪恨的希望,浓墨重彩,充溢在诗篇的字里行间。为了突出楚国的美好,诗人用“高堂邃宇”“层台累榭”“网户朱缀”来描写宫室的高大和修饰的讲究。用“川谷径復,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氾崇兰些”来形容环境的幽静宜人。用“弱颜固植”“姱容修态”“蛾眉曼睩”“靡颜腻理”来描写美女的身姿容貌等等。丰富的词汇,整齐的句子,既富于变化。又充满音韵,使诗歌词藻华美艳丽而又铿锵悦耳,诗人的主观情感充沞浓厚而又深致绵邈。再如紧接在招魂词铺陈描写之后的乱词,写诗人在一个阳光明眉的春天被放逐江南,一路上看见那一望无际的春草绿水和正在游猎取乐的顷襄王,不禁万分感慨地写道:“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皋兰被路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日月代谢,岁月如流,皋兰被径,芳草遮路,极目千里,由楚望秦,既伤怀王之不归,更哀顷襄之不悟,故春景虽佳,亦徒增忧伤而已,情不自禁地喊出了“魂兮归来哀江南”的悲哀之声。这段乱词,词藻丰富而华艳,语言优美而精练,凄恻动人,感人肺腑,一唱三叹,韵味无穷。

精密的结构,民歌的形式,体现了这首诗的创新精神。这首诗同《离骚》一样,吸收了许多神话的材料,构成了一篇浓情壮彩的奇文。全诗由三个部分组成,前为引言,后为“乱辞”,中间为招魂的正文。“乱辞”句中用兮字,句式与屈原他作相同。引言是设为问答的叙事体,间杂散行诗句。中间的招魂词全用些字做语尾,不但与本篇前后两部分判然有别,而且在楚辞中也是少见的。“些”与“兮”一样,都是楚国方言。“些”字做语尾,又是楚国巫觋禁咒语中的旧习惯,屈原假讬巫阳招魂,所以便完人,力大无穷,专门“悬人以娭,投之深渊些”,以杀人为取乐,并投之深渊;地府的“土伯”腹下垂着九块肉,头上长有尖利的角,三只眼睛老虎头,还有牛一样的身子,俨然是个凶狠的魔君。这些恶人形象虽因地而不同,但丑陋怪异于常人却是相同的;吃人的方式虽有不同,但吃人的凶残本质却是一致的。他们显然是诗人想象夸张创造出来的奇异形象,但其本质却又植根于现实,是诗人对现实生活认识的经验总结。惟其丑陋怪异,更显出其吃人的凶恶,这对“外陈四方之恶”,以劝谏怀王灵魂的归来起着强烈的烘托作用。再如描写毒蛇的“蝮蛇蓁蓁”“雄虺九首”描写猛兽的“封狐千里”“虎豹九关”,描写毒虫的“赤蚁若象”“玄蜂若壶”,就巧妙地运用了古代的神话和传说,或夸张,或比喻,深刻而形象地揭露了它们对人的危害,很好地突出了诗人劝魂归来的主旨。而所有这些形象的塑造又无不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细腻的描写,强烈的对比,使这首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诗中对于上下四方的描写笔法细腻,层次井然。诗人描写的虽是幻想中的情景,但都不是凭空臆造,而是根据地理环境创造出来的,所以又都各具特点。东方“流金铄石”,显然与人们认为日居东方,太阳从东方升起,东方特别炎热有关;南方“雕题黑齿”,雕题是指文身,黑齿是用漆染黑牙齿,这明明又是当时南方野蛮民族的特殊风俗。西方“流沙千里”“五谷不生”“求水无所得”;北方“增冰峨峨,飞雪千里”,气候严寒等,又都无一不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符合。诗人观察精密,故诗歌描写细致,虽不乏想象夸张,但却丝丝入扣,合情合理。关于楚国宫庭生活的描写,诗人更是环环紧扣,次序分明:先写建筑,次及居处,再说饮宴,接写歌舞,最后说游猎,排比铺陈,极有层次,流动而不呆板,细致而不琐碎,充分显示了诗人组织驾御材料和语言上的工力。即使是对某一部分的描写,诗人也是章法谨严,有条不乱。如写居室,则先写室外,次写室内;室内又由上至下,由物到人。眉目清楚,一目了然。除“些”字做语尾外,招魂词结构上“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从好坏正反两个方面落笔,亦符合民间文学的特点。手法上使用对照、对比和铺陈排比,也带有民间色彩。这种对于民间文学形式的吸取和精心构作,使得《招魂》有别于楚辞的其它篇章,不独形式新颖,而且内容深刻;既语言华美,又音韵铿锵。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

3.课文难点讨论

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主题,古今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屈原招楚怀王亡魂;二、屈原招怀王生魂;三、屈原自招生魂;四、宋玉招屈原亡魂。清人郑沅《招魂非宋玉作》推断《招魂》“杂陈宫室、饮食、女色、珍宝之盛,皆非诸侯之礼不足以当之,岂宋玉、景差辈所能施之于其师者?”“《招魂》必宜据史公说,定为屈原作”。结合对本文的学习,收集相关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们以为《招魂》为屈原招楚怀王之魂,理由主要有:(1)文中描写的宫庭之美,饮食服御之奢,乐舞游艺之盛,与君王之气势相称,(2)文章反映出的屈原忠君爱国的情感,正可见此作为招帝王之魂,(3)“乱”辞中“吾”与“君王”对称,分明可见。——讲到这个“乱”字,事实上本就是“辞”字,是汉朝的人读错了的。古金文中……从文字的构成上看来,卽是治丝之意,故而为司,训为治,并引伸为辞。被汉朝的人弄错了……古书中每每有训乱为治的地方,后人莫明其妙,竟生出“相反为训”之例,其实是以讹传讹罢了。《楚辞》各篇,落尾处多有“乱曰”(即“辞曰”),正是《楚辞》的命名之所由来。又贾谊的《吊屈原赋》的落尾作“讯曰”,其实也是“词曰”的错误。《招魂》的“辞曰”里面明明说“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接着又说:“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魂兮归来哀江南”,可见被招的是“王”而与招者的“吾”是完全两个人。这决不会是宋玉招屈原之魂,也不会是如一部份人所说是屈原做来招自己之魂的。

4.相关评论

对于厌世主义与现世快乐主义两皆极力描写,而两皆拨弃,实全部《楚辞》中最酣恣最深刻之作。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除了《离骚》以外,《招魂》一篇算是最为完美最为伟大的作品。

                                     ——陈子展:《楚辞直解》

七、练习

1.选择题

1)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
     A. 离骚    B. 九问
     C. 九辩    D. 招魂
         答案:C
  (2)  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李商隐    D. 陆游
         答案:B

3)以下哪一项不是楚辞的特点( 

A.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B.诗歌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采取了铺陈的手法。

C.辞藻缤纷富丽。

D.其“劝一讽百”的写作手法被后来汉赋所继承。

答案:D
2.填空题

1.《招魂》是屈原为了招楚 怀 王的魂而作,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在诗中,诗人极力铺写了东、南、西、北 四个 方向  恶不可往,故招魂归返故居。

2.由于楚辞与汉赋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的作品又有“ 屈赋   ”之称。

3.翻译题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清澈的江水潺潺流,岸上有成片的枫树林。纵目望尽千里之地,春色多么引人伤心。魂啊回来吧,江南堪哀难以忘情!

4.简答题

楚辞的特点及对后世的贡献。

答: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

八、研习与思考

请将《楚辞·招魂》与《诗经·豳风·七月》作一对比,说说两者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差异。

答:主要抓住:1)写实——浪漫,(2)四言为主——句式变换,(3)用语朴素平淡——词采繁富,(4)叙事之长篇——想象与抒情。

九、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1. 《龙凤仕女图》(可放在“六、课文讲解”学生听朗读录音时欣赏)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2. 香港电影《屈原》(剧照见PPT)

   香港著名演员鲍方情有独钟,他认为这些影片可以表现中华民族古老久远的历史文化精髓。1975年鲍方向自己所在的凤凰影业提出拍摄《屈原》,并亲自导演主演《屈原》,鲍方之女鲍起静饰演婵娟,影星朱虹饰演南后。

十、延伸阅读

先秦招魂习俗与《招魂》

李中华

    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生命是元气变化而成。魂是阳气,魄是阴气,魂魄会合成为一个具体的生命。人之初生,便有精神依附于形体,精神为魂,形体为魄。人之将死,则魂气上归于天,形魄下归于地。这就是人的生命往复轮回的过程。 
      
人的魂灵若是离开了形骸,短期的就会致病,长久的便是死亡。于是在先秦习俗中,便出现了招魂复魄的仪式。这种习俗后来融入礼仪,成为古代葬礼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儒家经典称之为“复”。“复”,就是使离散的游魂复归于形体之意。在先秦等级分明的社会里,招魂的礼仪因为死者身份的差别而有着不同的规定。
 
      
据《仪礼·士丧礼》记载:士人如果寿终正寝,则由一人招魂。招魂者头戴爵弁,身穿朝服,从东边的飞檐登上屋顶,手里持着亡者生前所穿衣服,向着北方连叫三声死者的名字,招呼亡魂归来。然后将衣服投于前庭竹箧中,招魂者则从西边的飞檐退下。前庭受衣者登上台阶,将衣服覆盖到死者尸体上。如果死者人不复苏,那就是真死,该正式办理丧事了。
 
      
倘若不是寿终正寝,而是出使、朝会、旅行在外而死,那又另有规定。《礼记·杂记上》记载道:诸侯在朝会时死在国宾馆里,招魂的仪式如同在其封国之内一样:士大夫死在国宾馆里,招魂的仪式如同在其家中一样。诸侯、士大夫死在道路行程中,则从所乘车左边登车,挥动旌旗之旄,在野外招魂。国君派遣的使者在外死亡,则在公馆招魂,不到公卿的私家住宅招魂,恐怕引起主人的厌恶与反感。
 
     
招魂仪式上可能还有音乐、歌舞,弹奏死者生前爱听的乐曲,表演死者生前爱看的乐舞。又据《礼记·丧大记》载:“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意谓招魂时,领地内有山林者则由虞人(负责山林之官)准备升屋的弟子,领地内无山林者由狄人(乐吏,通翟)准备升屋的梯子。
 
     
若是国君死亡,招魂的仪式就更为繁复,场面也更为隆重。国君设有专门的招魂之官,名曰夏采。另外还有祭仆、隶仆,亦参预其事。《周礼、天官》记载道:天子、国君去世后,夏采是到大祖(始祖之庙)、四郊招魂,祭仆是到小庙(始祖以下的祠庙)招魂,隶朴是到大寝(国君正规的宫室)、小寝(亦国君的宫室)招魂。较之诸侯与卿大夫,国君招魂的范围要更广泛,大抵是君王平时去过的地方都不能漏掉。《礼记·檀弓上》云:国君去世后,要“复于小寝、大寝、小祖、大祖、库门、四郊。”郑玄注“夏采”职事时写道:“夏采,天子之官,故以冕服复于大祖,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天子之礼也。”也就是说,只有国君才能往东西南北四郊招魂,它是国君丧礼中所特有的。这种礼仪不适用于一般的诸侯、大夫,是显而易见的。
 
     
招魂时的呼语,一般是“男子称名,妇人称字”。若是国君天子去世,则不直接称其名,而是呼曰:“皋(长声),天子复!”若是诸侯死,则呼曰:“皋(长声),某甫复!”招魂时所持亡者的衣冠,也因身份而有具体的规定。据《礼记》记载:招国君之魂用衮服,其夫人用王后之服;招诸侯之魂用朝廷任命时赏赐的礼服,其夫人则用世妇之命服;卿大夫招魂用玄衣赤裳,其夫人用衣(一种礼服);士人招魂用雀形帛冠,穿黄黑色衣、浅红色裳,其夫人则用黑色绸衣。总之,招魂的衣物要符合死者的身份,又容易辨认。
 
     
招魂的人数则依亡者的身份而定。招士人之魂是1人,招大夫之魂,通常是13人,招天子国君之魂,则有12人之多。《周礼·天官·夏采》孔颖达疏云:“天子则十二人,各服朝服,而复于太祖之庙。……云:“皋,天子复!”如是者三,乃卷衣投于前,有司以箧受之。升自阼阶,入衣于尸。复而不苏,乃行死事也。”在古代招魂的礼仪中,为君王招魂的人数最多,场面最盛大,仪式最齐备,都是其他亡者所不能比拟的,郑玄注云:“尊者求之备也,亦他日所尝有事。”意思说:因为君王地位尊显,所以招魂的处所与仪式特别齐备,这些处所也都是君王生前去过的地方。
 
     
明白了先秦时代招魂的习俗,再读《招魂》便容易理解了。《招魂》是以古代葬礼中招魂仪式作为背景,精心结撰而成的瑰丽篇章。在具体构思与描写中,《招魂》又糅和了楚地巫风,表现出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招魂》的内容与《周礼》等典籍所载录的招魂习俗相比,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古代的招魂仪式,是在人刚死之时便立即开始的。《礼记·丧大记》曰:“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郑玄注:“气绝则哭,哭而复,复而不苏,可以为死事。”而《招魂》表现的,却是在死者身亡相当长时间以后才举行的一场盛大的仪式。它不是招生魂,而是招死者飘荡的游魂。二、儒家典籍记载为君王招魂是由夏采、祭仆等进行的,而文学作品中却是由巫阳去执行。巫阳是传说中的人物,在作品中受上帝的派遣往下界招魂,应当是借喻,而非实写。三、典籍载录是到四郊招魂,文学作品中却是向天地四方招魂,文学构思显得更为诡谲怪异。四、典籍载录招魂者是从东边飞檐登上屋脊高处,面向北方招魂之后,从西边屋檐下。而文学作品中却是向天地四方招魂后,由工祝(男巫)将亡魂引导进入郢都之修门,仪式带有楚的地域特色。五、文学作品后半部分铺陈宫殿苑囿之丽、女色歌舞之美、饮食佳肴之可口、游赏博戏之欢乐,应当也是招魂仪式的组成部分,典籍完全没有相应的记载,这大约是楚地所独有的。最后,“乱辞”作为诗人的自我抒情,可能是诗人经过死者生前曾经狩猎之地而生发的感想。这是文学作品的点睛之笔,与典籍载录的仪式并无必然的联系。
 
     
《招魂》中所描写的,当是一个安礼亡魂的盛大典礼,它不是招生魂,而是招亡魂。《史记·楚世家》记载说:楚顷襄王三年,怀王在被秦扣留中死去,“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大约在这个时候,屈原写作了这篇作品,以招怀王的亡魂。《周礼》等典籍所载录的古代招魂习俗仪式,可以与《招魂》的内容互为映证与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986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