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鲁迅《伤逝》教案
【时间:2009/4/13 】 【来源:外研社 】 【作者: 全军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 【已经浏览6783 次】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的杰出成就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和艺术特征,并能对作品中所显现的悲剧原因与社会意义作出准确的理解和判断。

    二、 鲁迅的小说创作
  1.创作实绩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
  《狂人日记》之后,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分别编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里。
  《呐喊》于1923年出版,收集了1918—1923年的14篇小说: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彷徨》于1926年初出版,收集了1924—1925年发表的11篇小说: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狐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故事新编》于1936年1月出版,收集了8篇小说,其中第1篇《补天》写于1922年,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如鲁迅自己所说,该集子的8篇故事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改编后传达鲁迅自己的思维。
  《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  
  《铸剑》   《出关》   《起死》   《非攻》
  2.鲁迅的小说的思想内容
  ⑴反对封建主义的宣言
  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和号召人们起来反抗旧世界的斗争精神。
  《狂人日记》     《长明灯》
  ⑵辛亥革命教训的深刻总结
  痛感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不彻底性
  《阿Q正传》    《药》    《风波》
  ⑶旧中国农村社会的一面镜子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农民的痛苦与希望、要求与理想,塑造了众多农民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阿Q正传》    《故乡》    《祝福》    《明天》    《离婚》
  ⑷知识分子前进道路的探索
  两类知识分子形象
  一类属于封建教育制度产物的知识分子。
    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孔乙己(《孔乙己》)    陈士成(《白光》)
    封建主义的伪善者和道德家    四铭(《肥皂》)    高尔础(《高老夫子》)
  一类是接受过新思潮,受过“五四”洗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要求解脱封建制度和思想加以他们的精神枷锁,要求个性解放;
    不去进行韧性的战斗,不愿和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相结合
    吕纬甫(《在酒楼上》)    魏连殳(《孤独者》)   子君(《伤逝》)
  ⑸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把现代生活细节大胆地引入历史故事,突出其针砭流俗的意义。
  3.艺术特色
  ⑴选择有意义的题材,深刻挖掘题材的内在含义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⑵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些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⑶凝炼朴素的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
  “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一明术》)

  三、解题
  本篇写于1925年,翌年收入《彷徨》集。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是两个青年知识分子为争取个性解放的爱情故事。作品由“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睛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鲁迅先生于1923年底在《娜拉走后怎么办》的演讲里指出,没有经济制度的变革,个性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话。这篇小说即是这一见解的艺术反映和进一步深化。

  四、内容分析
    1.故事情节
  小说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最后却以悲剧告终的故事。 女主人公争取婚姻自由,不顾一切勇敢地冲出家庭。不幸的是在获得幸福的生活之后,便沉湎在日常琐事里,当男主人公也慢慢对日常琐事感到烦厌时。失业的打击开始威胁他们的生存和爱情,最后终于分开,且女主人公最后失去了生命。
  2.思考与启迪
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个性解放、个人奋斗,对广大知识分子来说,绝不是出路。脱离群众、脱离社会的孤军奋战,结果只能是失败,只能走回头路。要争取彻底的解放,必须去寻求一条“新生的路”
  爱情自由与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在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中的重要性,同时还揭示了爱情本身的内在规律:“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
  2.思想意义
  通过涓生、子君始以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终却落到悲剧结局的描写,既赞扬了他们敢于和封建势力抗争的勇气,又强烈谴责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的迫害,更重要的是触及青年知识分子从封建桎梏下彻底解放出来应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作品揭示出男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在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压迫,批判了单纯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和恋爱至上主义的道路。

  五、写作特点
    1.强烈的深沉的抒情笔调。
  ⑴采用手记的形式,别具一格。
  ⑵小说中的“我”,既是一个活生生的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又兼有抒情主人公的职能。
  ⑶作品里许多地方采用便于抒发感情的倒装句式,这种句式具有延宕节奏的抒情特点,把主人公的情绪表现得非常深沉、浓烈,增强了抒情意味。
  2.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⑴蒙太奇式的断片组接。整篇小说21个断片,这些断片之间又并非全是故事的顺叙,而是具有一种跳跃感,给读者留下审美想象的广阔空间。
  ⑵小说以子君和涓生的悲剧的产生、发展和结束为线索而展开,通篇脉络清楚,情节紧凑。
  3.动人情思的细节安排,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这突出地体现在对子君的刻画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051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