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向发意: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摘要)
【时间:2009/3/31 】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 【作者: 向发意】 【已经浏览5498 次】

摘    要

    本文立足于现代教育学理念,以及对于实际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现代社会对人文素质的呼吁,对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反思,就社会对于人的素质的具体要求作了一定的分析,将两者结合起来,并将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分别从学生、教师及教学与教材等多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在社会中的成长,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在具体分析中,本文注意了不空谈道理和规律,将教学中的文本及教法相结合,做到有实例,有求证。辩证地看待各种在教学中运用的新方法,既注意吸取其长处,同时也努力做到保持大学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避免失去大学语文自身的特色。

    本文主体部分分为四章,前有引言,后有结语。引言主要论述了本文将要面对的大学语文研究的现状,并对于本文所论述的角度有所说明。

    第一章:关于大学语文的确立及它与人文素质关系研究现状的考察。大学语文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成长起来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出,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教材及教法的研究更加丰富。

    第二章:关于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概念问题。部分人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清楚,而对人文素质教育更加模糊,此章主要是对于本文所使用的概念进行厘清。

    第三章: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矛盾。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教材的正确与否及教师队伍中的种种问题与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着冲突,这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要加以思考的问题。

    第四章: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语文教学应结合书本知识、学生人格实现人文素质培养,并要努力在大学语文的创新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当代人文素质内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结语则是对本文的主要观点略作小结。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生 人文素质培养


目录

引言与文献综述……1
第一章关于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研究现状的考察……4
第一节大学语文地位的初步确立……4
第二节素质教育呼声下的大学语文教学……5
第二章关于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概念问题……7
第一节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7
第二节中文专业与非中文专业语文教学的区别……11
第三章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矛盾……12
第一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14
第二节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16
第三节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17
第四章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20
第一节大学语文教学知识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21
第二节大学语文教学人格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23
第三节大学语文创新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犯
结语……37
参考文献……38
后记……39


第三章第二节 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准确性值得研究。由于编写者在知识上的欠缺或编写过程中的疏漏,还有印刷上的排版,教材往往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同时由于大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人的文学作品,由于古代的作品存疑的问题也很多,这种情况也会加剧大学语文中的错误的出现。在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通用性教材,徐中玉和齐森华两先生所编的《大学语文》其中在注释上就有不少偏误,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有“竹工破之,夸业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一句,下文对“比”的解释就是“全”,前面三句话的解释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把“比”释为“全”,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成:满屋子都是竹子。《说文解字匕部》:“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则比”。《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比”也没有“全”这一义项。从《说文》中来看,将这个“比”解释成“所有”或“每”更好一些。又如《李将军列传》中对“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中的“为人”不作解释,但这却是一个很有必要进行解释的词,它和今天的“为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今天的词“为人”已是“做人处事的态度方式”,而在《列传》中的意思却不是这样,同时在唐以前,“为人”的意思大多是人的容貌、长相、察赋方面的特性。就像这句话中的,’为人”就是指李广的相貌特征。在文中还有一例,“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甚远”,后文中就是解释成“才能”,而李广处则不和它一致,:更倾向于相貌方面的特征。还有其他的,本文无需过多地详说,可以参见相关的论文,如丁夫、马晓华文《〈大学语文>(全国组编本)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董玉芝文《〈大学语文>教学札记》,乔长阜文《新编<大学语文>失当和错误举隅》。

    在教材的编纂中,作品的比例是否做到了恰如其分,这一直是学术研究的一个争论点。但是就目前的教材来说,现当代文学作品及外国文学作品是无法和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相并列的,中国文学经历的是千百年来的淘洗,所留下的大部分作品是文化的精核,相对而言,现当代作品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所以它总不及古典作品来得深厚。如何做到不至于太过失衡,这就是教材的编纂者需要考虑的。另外,关于教材的说明,其意识形态的倾向比较明显,使语文教材类似于政治说教。大学语文所包纳的是人类文明中“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的做人之道和修养理论,但是在解说其内涵的时候,却倾向于概念化,便语文教材成为一种思想教育的底本。并且,教材对学生的层次并不加以分明,全日制学生和自学的学生使用的是同一种教材,但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同,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也不利于在大学语文学习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7907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