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葡萄月令》教案
【时间:2009/3/28 】 【来源:蝶湖教苑的博客 2008年11月18日 】 【作者: 九江学院】 【已经浏览3407 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作者介绍

 

1、经历及主要作品:汪曾祺(19200305日——19970516日),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文体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1)有“短篇圣手”之称。

2)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3)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4)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位文人作家。

 

2、风格及原因分析。

1)受传统教育影响。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这种自觉吸取传统文化使他的作品显示一中雅趣,同时语言也精雅。在选材上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2)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

3)追求“小叙事”。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二、文章讲析

1、结构

1)这真的是一篇流水账吗?为什么?

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

一月 (检查) “睡”在窖里

二月 挖窖 出窖

三月 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 上架

四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

五月 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喝水、抽条、长叶、开花

六月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结果

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大”

八月 喷药、下果、装筐 “着色”

九月 喷药

十月

十一月 拆架、剪枝 下架

十二月 挖窖、入窖、检查 入窖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问题: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

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2)作者把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3)小结

由此可见,此篇的行文布局也很有特色,从一二十二按月写来,看似一本豆腐帐,其实是戴剪极有章法的。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读者也许会感叹在这篇满纸口语的散文里包含了多么丰富的生产经验啊。汪曾棋不是农民,但下乡锻炼过,且在京剧团熏火了,文如其人,读这样的文章真如听老固圉夫谈棋经、谈牛马羊大经。

2、语言分析

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

1)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像树,树干树叶,枝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请选择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要有感情的去朗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语言的灵气。

那么,语言平实,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不是的。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孩,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2)详细分析语言特点

参看《教参》P226。(可先让学生自己找和赏析。)

 

《葡萄月令》是一篇写得十分别致的散文。汪曾棋是小说名家,他自己也这样认为。因为是名家,无论是写小说,写散文都少不了流泄一些名家的派头。说到名家免不了要同名士衔接,这不仅在于二者共用同一个字眼,其实是克有那么一点相通风度。随便、自然、潇洒、不搭架子。读这文兴许会产生这么一些印象。如果从形式上进行探索,这则散文的通篇口语的叙述方式大概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吧。且不仅如此,作者有时适当地嵌上几句北京(也有些是北方)的方言,如说:“用铁比票紧”、“小孩喂奶似地扮命往上嘬”、“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刘绍棠曾说,俗到家也就雅到家,这些往往为方家不悄一顾的词汇,汪曾棋拣到篮里就是菜,可见作家语言功力之深。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从事语言艺术的工作者而言,语汇并无俗雅之分,只要那个字眼用到那个地方恰到好处,是不应该有这种畛城之见的。至于语势(语态)汪曾棋在这则散文里也是注意了北京人的用语习惯。如说:“然后,请葡萄上架……大的,得四五个人地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简单明了而且极为传神。又如“葡萄不开花,哪能呢!”这种倒装的叙述方式,也确是只有北京方能道出。汪曾棋是高帽子人,对北京的语言习惯如此纯熟是不能不叫人佩服的。为了造成一各叙述的亲近感,作者有意采取拟人方法如说:“请葡萄上架”、“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都是。作者还不满足于此,又有意多用短语、短句、单字,可以触目皆是,从而加重了口语的节秦感。

3)思考:文章是如何体现文学性这一特点的,而不是流于一般的说明文?

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

 

三、概括所谓写景状物散文

所谓写景状物散文。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3)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附:选购葡萄的技巧

葡萄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风味、特点也不同。 选购时应注意:葡萄鲜不鲜,一般果穗大、果粒饱满、外有白霜者品质最佳;干柄、皱皮、脱粒者质次。其次要看看果粒颜色,一般成熟度适中的果穗、果粒颜色较深、鲜艳;如玫瑰香为黑紫色,龙眼为紫红色,巨峰为黑紫色,牛奶为黄白色等;还要看果粒甜不甜,除品尝外.一般来讲,一穗葡萄,果粒紧密,生长时不透风,见光差,味较酸。反之果粒较稀疏者,味较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33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