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入学考试
【时间:2008/12/27 】 【来源:网络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7019 次】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入学考试(专升本)

大学语文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出自                           【   】
A.《史记》      B.《论语》     C.《国语》     D.《左传》
2.先秦散文中较多采用寓言形式和富有浪漫色彩的作品是               【   】
A.《论语》      B.《庄子》         C.《战国策》    D.《墨子》
3. 下列各句中,“于”字表示被动意思的一句是                             【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 西取由余于戎               
C. 移其民于河东                
D. 夫物不产于秦者
4. 下列各句中“则”字表示转折关系“却”的是                               【   】
A.宋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B. 既来之,则安之。    
C. 兵强则士勇。
D.苟有所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   】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柳永
6.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诗的是                                             【   】
A.《杜陵叟》       B.《蜀相》       C.《短歌行》     D.《饮酒》
7.以用兵打仗作比喻的方法巧妙地证明论点的作者是                           【   】
A.梁启超        B.欧阳修         C.培根           D.朱光潜
8. 在诗歌中用月夜为题目,又以月夜为线索统摄全文的作品是           【   】
A.《上邪》       B.《泊秦淮》     C.《关山月》     D.《从军行》
9.《统筹方法平话引子》一文认为,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      【   】
A.物理方法       B.数学方法       C.统计方法       D.化学方法
10. 下列文章中有驳论,又有记叙的是                                      【   】
A.《季氏将伐颛臾》                 B.《张中丞传后叙》
C.《今》              D.《五代史伶官传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汉代用主客对话做为表现手法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着力写了几种野菜,目的是抒发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郁达夫写北京的秋天,处处注意和南方的景物作对比,重点突出了故都秋天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加点词,每个加点词1分,共10分。
1. 公曰:“制,岩邑也。”
岩邑:
2. 三月无风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3.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即:
4.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
黔首:  
业:
5.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怠:
6.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劝: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
逸豫:
8. 下官此来,并非擅造谭府。
造:

四、古文句子翻译:将下列句子译为白话文。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5.有志乎古者希矣。

五、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两个问题。(共6分)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这里表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3分)
(2)找出文中的成语。(3分)
(二)结合《苦恼》第一段写景的文字,回答两个问题。(共6分)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 、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它就不会不想心事……
(1)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写“小母马”的形象,它对表现主人公姚纳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爱尔克的灯光》文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三个问题。(共8分)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的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1)“长宜子孙”的含义是什么?(3分)
(2)巴金为什么要批判“长宜子孙”的思想?(3分)
(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2分)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以《幸福》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着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A  6.A  7.C  8.C  9.B  10.B
二、填空题
1.诗人  2.眷恋故乡的  3.色彩浓,回味永  4.千数万树梨花开  5.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解释加点词
1.  险要的城邑  2.开花  3.假如,倘若  4.使成事业,百姓5.疲劳  6.勉励 
7.为国家操心,为国家出力;安逸和享乐  8.到
四、古文句子的翻译。
1.  君子最厌恨嘴上干说“我想得到它,却必定为得到它去找个借口”(托辞)。
2.  祸患常由细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智勇双全的人太多被他所沉溺的事情的困顿。
3.  我永远让那些明白大道理的人见笑。
4.  上不向君王称臣,下不管理自己的家,中不谋求同诸侯们交往。
5.  有志于继承古道的人太少了。
五、简析题:
  (一)1)孔子主张治国以礼,为证以德。对外讲文教德政,使外来的人归顺;对内要讲和睦团结;反对不正义的战争。
        2)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季孙之忧(答出两个就算全对)。
  (二)1)这段景物描写即表现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又能表现出主人公的悲苦。
        2)用的是类比的手法。指出车夫姚纳的命运和处境更小马一样,过得也是牛马一样的生活。
  (三)1)“长宜子孙”的字面意思是这里的一切永远适合子孙后代。文章中指封建的家长给子孙的遗训,实际代表封建的制度、封建的家庭、封建的教育对青年人的毒害,使他们走上一条坐享其成的寄生道路。
        2)巴金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认识到封建礼教和封建的家庭是禁锢和束缚年轻人的。使他们没有生活技能,找不到正确的生活道路,因此他揭露和批判了“长宜子
孙”,说明青年应该投身广大的世界中去,寻求正确的人生道路(答案大致正确就算对)。
        3)反复和反语(此小题2分)。
(六)、作文(40分)
一类卷 (36—40分):
A.内容:中心突出,见解深刻。      
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
C.篇章:结构谨严,层次明晰。
(评分标准):以3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
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30—35分)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B.语言: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评分标准):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b.具备上述的三项条件,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的,获得本卷最高分);
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24—29分):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尚充实;
B.语言:语言通顺,有个别病句;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评分标准):以2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
b.其中B项比较好一些,酌情加分;
c.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18—23分):
A.内容:中心不明确,内容空乏;
B.语言: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
C.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
(评分标准):以2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基准分;
b.另两项稍好一些,酌情加分;
c.另两项差一些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17分以下):
A.内容:文不对题,内容贫乏;
B.语言:文理不同;
C.篇章:结构层次混乱。
(评分标准):以1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五卷类,获得基准分;
b.另两项尚可的,酌情加分;
c.兼有上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说明:
1、  试评和研究评分标准宜从三类卷入手,以此为界,确定类别。
2、  病句是指因语法错误或此语搭配不当而导致文理不同的句子。
3、  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繁体字不扣;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不清的酌情扣1—2分。
4、  认为思想内容有严重错误的试卷,提交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入学考试(专升本)

大学语文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几首诗中不属于格律诗的是:                          【   】
A.《蜀相》                B.《山居秋暝》
C.《行路难》              D.《泊秦淮》
2.《冯谖客孟尝君》出自:                                   【   】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史记》
3.下列文章中具有文论性质的是:                            【   】
A.《谏逐客书》            B.《答李翊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3.  下列词中运用了白描手法的是:                            【   】
A.《虞美人》              B.《八声甘州》
C.《水调歌头》            D.《声声慢》
5.《米龙老爹》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
    A. 普法战争               B. 英法战争
C. 英俄战争               D. 日俄战争
6.  下列文章中采用拟人手法的是:                             【   】
   A.《爱尔克的灯光》        B.《香市》
C.《往事》                D.《故乡的野菜》
7.《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 举例说明               B. 比较说明
C. 定义说明               D. 诠释说明
8.  采用以主要事件为纲、辅助事实为目、顺序穿插建构的写法的是:【   】
        A.《种树郭橐驼传》        B.《张中丞传后叙》
C.《李将军列传》          D.《马伶传》
9.  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   】
A.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B.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C. 来丕豹、公孙枝于晋
D. 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10.              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是:                       【   】
  A. 不辩牛马
B. 拘于虚也
C. 间道往其门
D. 尔无忘乃父之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乐府诗集》是宋人___________________编的一部乐府歌辞的总集。
2.《北方》一诗中最能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尔克的灯光》一文由开头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火——爱尔克的灯——我心灵的灯,表现出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彻底否定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加点词,每个加点词1分,共10分。
1. 谨庠序之教
谨:
2.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3.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薄:                  
儿息:
4.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遂:                        晔:
5.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胥:
6.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
7.  弃城而逆遁。
逆:
8.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勖:
 
四、古文句子翻译:将下列句子译为白话文。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3.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4.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5.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五、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两个问题。(共6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① 这段话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政治思想?(3分)
②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效果?(3分)
 
(二)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两个问题。(共8分)
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地球”(此处指一项体育运动)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末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①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4分)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三)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两个问题。(共6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办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
①这里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七斤这一形象的?(3分)
②从七斤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六、作文:(40分)
以《信任》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附:参考答案
一、1.C  2.B. 3.B. 4.D 5.A 6.C 7.D 8.C  9.B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郭茂倩
2.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3. 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    新生活的追求
4.  清泉石上流 
5.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解释加点词(解释各句中带“·”的词,每个加点词1分,共10分)
1、谨:谨慎地从事。
2、 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
3、 祚薄:福分少。          
儿息:儿子。
4、 遂:顺利长成。          
晔:明亮。
5、   相与,纷纷。
6、   暱:同“昵”,亲近,亲附。
7、 逆:预先,事先。
8、 勖:劝勉,勉励。
四、古文句子翻译(将句子译为白话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大王不归罪于收成(不好),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归附于此了。
2、这不是用来征服天下、控制诸侯的方法。
3、先王留下的制度是,王室弟子采邑的城池的大小,大的不过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是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是国都的九分之一。
4、率领着千百名快要穷尽的士卒,去和上百万一天天增多的军队作战。
5、这样做会使秦国没有富裕强大的声名和实利。
五、简析题(本大题有3道题,共20分)
(一)(共6分)
① 这段话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政治思想?
反映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他主张要关心人民的疾苦,减轻人民的负担,解决人民的温饱,然后在推行道德教化。同时统治者必须克制自己的贪欲,不能对人民进行肆无忌弹的剥削。
②这段话中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效果?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些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两个问题。(共6分)
①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这段话的论点是“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这个论点不仅说明了学问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的道理,而且还证明了学问可以补救人的个性的弱点,体现了作者“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运动能治疗肉体上的病患,并列举多种运动方式对身体的好处,作为比喻来证明学问可以补救精神上的缺陷的论点,深入浅出地讲明了道理,更具有说服力。
(三)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两个问题。(共6分)
①这里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七斤这一形象的?
    主要是心理描写:前半是通过外在行为来显示内在心态,后半则是直接心理描写。
②从七斤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七斤这一典型形象,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愚昧无知和麻木落后,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农村的面貌,特别是没有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六、作文(40分)
以《诚信》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301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