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侯英等: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8/12/11 】 【来源:教育与职业 2007年5月中 】 【作者: 河北·防灾科技学院 侯英 周振海 贾甚杰】 【已经浏览2965 次】

    [摘要] 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究其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不得不给大学语文重新定位,即大学语文应充当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以此为宗旨,选择适当的大学语文教材,寻找大学语文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为未来社会培养思想健康、人性完美的社会人。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现状 定位 精神成人 指引者


    一、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于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课堂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校不重视,课时不断被压缩,为各种专业课“让路”;就连教授大学语文课程的老师也自觉没有什么出路。这样的状况使得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笔者认为,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大学语文课程始终没能摆脱对高中语文的重复。教师讲的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大学语文课程又不能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缺乏新意。有的教师只抓文学史脉络,给一些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讲授他们原本认为不重要的也不感兴趣的文学发展史。这样的大学语文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2.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侧重功用性的大学教育思想,使得学校和学生总是重视有实际功用的课程。在校期间努力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是当今大学生求学的终极目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环境的距离,使学生短期内看不到学习的效果,故而难以真正重视。此外,社会对学生技术才能的重视和对人文素质的忽略,势必会削弱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削弱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认识。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

    语文除了读书认字的功能,还有作文表达思想的作用,尤其初、高中的语文课程更是为了适应中考和高考的需要,从字、词、句、篇细处着眼。语文课程基本上是作为一门工具课存在的,它给人知识,教人正确使用中文阅读、写作、思考。作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能够实现这些功能也就足够了。但大学生已经达到相当的知识水平,已经达到思考自身和社会的人生阶段,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大学语文课有义务承担这一重任。同时,目前大学教育已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到很重要的地位,而这一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由此看来,大学语文必须舍弃其原有的工具性,淡化知识性,突出其人文性。大学语文课堂应当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大学语文课程应当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这样的定位一定可以为大学语文教学开辟一块新的天地。

    三、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问题

    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时都不是很多,一般都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几十个课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线教师进行教材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常见的做法是选择一本现成的教材一直使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也不注重更新,加之时下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种,高校因而“各自为战”,教材不统一。通用的权威教材的缺乏,使得各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缺乏必要的交流,这也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在众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笔者所在学校今年选择了夏中义主编的《大学新语文》,该教材选文基本避免了和高中教材的重复,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新奇感受。更重要的是,该教材“凸显价值性,冲淡知识性,舍弃工具性”,真正适应了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起到了指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作用。

    四、大学语文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相契合应遵循的原则

    大学语文课程既然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那么,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找大学语文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以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导作用。为此,应把握以下原则:

    1.大学语文应该以古今中外优美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努力塑造完美的性格,塑造有高雅情趣和完美性情的人。这些作品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陶冶学生的性情、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会有很大影响。

    2.大学语文教学应承担起传播人类文化精髓的任务。大学语文不但要以优美的文学作品感染人的性情,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头脑,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学问上的“博者”。大学语文从来都不是单纯欣赏文学作品的课程,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应包含在其中,所以对教材中涉及的各种文化现象,各种思想流派都应有所介绍。如《大学新语文》教材中选了王守仁的《你来看此花时》,文章虽短,但是包含了阳明学派的基本思想。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绝不可只就文说文,对于阳明心学,其虽然是哲学领域的问题,也应该做简单介绍,这样,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去研究这一哲学流派。

    3.大学语文应当担负起学生精神成人指引者的重任,使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其精神上的飞跃。各高校的大学语文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时候,学生刚刚开始大学生活,有的甚至还没有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抓住这一时机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大学语文就应该从这一关键时刻入手,从明确大学生的自身角色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入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优良品质,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和爱情,使他们不忘仁爱和良知,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敬畏,使他们向往自由和星空,使他们懂得幽默和反讽,使他们始终怀有成就英雄的梦想……通过一系列的美文熏陶,一系列的人文思想的陶冶,逐步成就其完美的人格,实现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4.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本身可以向学生传达一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即广涉博览,重点关注。大学语文教师除了用教材上的美文及其包含的人文思想教育学生,其自身关注问题的态度、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无形中也会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材中的选文总共百十篇而已,如果单纯局限于教材,一学期结束,也只是让学生对这一些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能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实际上,教材选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思想流派众多,人文情怀众多,如果在教授每一篇目时,能够对和它相关的作家作品、思想流派、人文情怀都做充分的联系和介绍,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抛出一块引玉之砖。

    应该说,当今我国迅速腾飞的社会经济急需有一技之长的各种专业人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大学教育侧重各种专业课的教授和学习;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指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教学原则,又使人难以在短期内看到其现实价值的效果,因此功用性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大学语文注重人文教化的特点就会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人可以得到全面发展,一个社会能够形成和谐的良性循环,又必须依靠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完美人格。所以,必须把以培养精神成人、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的大学语文教育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唯有如此,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思想健康、人性完美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 邢宇皓.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遭遇前所未有尴尬[N].光明日报,2004-02-13.
    [2] 康正果.榆树下的省思[N].世界日报,1997-08-05.
    [3] 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
    [5] 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 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侯英(1971-),女,河北衡水人,防灾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周振海(1974-),男,河北香河人,防灾科技学院基础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贾甚杰(1971-),女,河北香河人,防灾科技学院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河北三河065201)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801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