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张杨:大学语文现状及教法浅谈
【时间:2008/12/11 】 【来源:科技信息 2007年第11期 】 【作者: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张杨】 【已经浏览3399 次】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处境及产生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教法

    大学语文是一门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但目前,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地位似乎比较尴尬。因为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专业课和英语课相比,几乎可有可无。学生视为鸡肋,教师感到无专业方向,不愿意上这门课,长期教授大学语文被人看作是老师水平不高。加之大学语文课时较少,一般只有一个学期,36-54课时,多以考查为主,学生也没有压力。

    ●造成大学语文处境困难的原因是多方向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级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当代高等教育大力倡导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文理渗透。因此,高校中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教学的领导应该是文理兼通的博学者。因为开设这门课程时常决定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致不仅各校情况不同,即使在同一学校里开或不开,课时多少,是否继续开设也不稳定。那么,一个文科学术造诣欠缺的领导怎么可能去重视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文科教学,并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

    2.缺少指导性的政策依据。目前,为数不少的理工类全日制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至今尚未开设或开得残缺不全的,估计有半数以上。这门课程还未像大学公共政治课、大学外语及计算机课程被“法定”为必修基础课。大学语文在一般高校中开与不开比较随意。

    3.师资队伍薄弱。许多高校让新进教师和低职称教师教授大学语文课。很少给他们进修机会。由于它是专业课,任课教师在科研上也不受重视,极大挫伤教师积极性,影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4.教材编写不全面:大学语文教材虽然有很多种,但不是从文学史,就是从题材、体裁的角度分类,没有从学生专业角度考虑,因此无针对性。其实组织编写的教材可以多样化,加以与各专业知识有关的内容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三大弊端:一是重知识轻能力;二是重结论、轻过程;三是重模仿、轻创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许多教师以一种严肃、严厉的态度来压服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组织教学秩序,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这种“严肃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大大抑制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性。

    ●现在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很高,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必须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至于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我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提供如下:

    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现代师生观的核心任务是民主、平等和对话关系的建立。课堂上建立起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教学氛围的不同:西方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在课堂上都是师生对话式、平等交流式、教学开放式,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而在过去几千年,中国的教育培养出的是规规矩矩听老师的话,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近几年,我们国家也将现代师生观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一种谦逊和平等的交流方式,面带微笑、认真倾听,不失时机的点拨和鼓励,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思维阻塞时,教师给予热情地引导,启发他们换个角度思考,例如讲解《垓下之围》一文时,设计有关项羽和刘邦的问题,以“项羽真的败了吗,败在哪儿?真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吗?”的话题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设想不同的结局,学生“见仁见智”本来就是智慧的结晶,能力的展示。通过思考,想象和讨论交流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灵活性。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与交流,师生互教互学,彼此达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其次,尝试专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重教师单方面灌输“专题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教学模式。语文专题化教学就是学生在相应的主题下,完成一个个专题带来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和掌握语文知识与素质能力的教学。这是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素质能力的教学。这是使学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模式,也是培养学生使用合适的资料,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得到知识的一种模式。在专题化教学中,重点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三分之一以上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问、演讲等等。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由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是其中关键环节。

    我们可以用专题化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标准状态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学生有了这方面的兴趣,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就会不断地积累学习,受用无穷。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具有月亮情结的民族,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兔捣药的传说,到中秋节古人有赏月、祈月、拜月的习俗,由于种种美丽的传说月亮也有了不少代称:蟾宫、婵娟、玉兔、玉盘等,至于诗人以月亮牵动情思之作更是举不胜举。针对这种文化特质,就可展开专题教学,让学生围绕月亮这一主题搜集古诗词语资料。如:“明月何皎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明月松间照”等等,不同的诗句,写出了月的不同形态,作者对月的不同理解。通过主题教学,学生们认识到吟诗赏月这种最老的夜生活娱乐方式,较之现今大学生通宵上网聊天、打游戏要健康得多、美妙得多。我们也借此提高了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观念,开阔了学生胸怀。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爱情专题帮助已进入恋爱年龄,但又未能深刻理解爱情意义的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通过陆游的《沈园》、苏轼的《江城子》、舒婷的《致橡树》、秦观的《鹊桥仙》等作品,让他们感受建立在人格独立、互相平等基础上的爱情。至于友情专题、亲情专题的文章更是举不胜举。

    再次,可结合所教学生专业特点和课文特点组织教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都很感兴趣,如果在语文课上能听到与专业课有关的知识,他们很高兴也会很乐意配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学习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时,我充分发挥美术专业、音乐专业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自己对这些诗的理解画出来,或者用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来表现。同学们热情高涨,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他们有的创作了题画诗,有的借用电脑技术剪辑合成作品,有的将音乐与画结合起来演绎对诗歌的理解。文科类历史专业学生,在讲到《西厢记》“拷红”一节时,可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剧中人物,调动学习者视听等多种感官学习,同时补充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师范类学生则可以经常以教师的形式来模拟上课,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英语类学生可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进行异同的比较。

    第四点,适当的将多媒体和各种影像资料引入

    灵活运用目标教学进行录像、录音观摩,借助声音、图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再现作品的意境及作者的境况,拉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从而在心灵深处领会作品语言思想之美。比如在讲授《诗经·兼葭》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这首诗营造的烟水凄迷朦胧之美的意境相匹配的图画图片,为学生展现“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境界。又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先让他们听配乐朗诵,将学生引入意境美的氛围之中。随后,又以画面式的讲解方法为他们解读这首诗,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画面来回忆诗歌,背诵起来就很轻松了。最后我还让学生们欣赏了一些唐朝歌舞的片断,让他们在舞动的霓裳与绚丽的色彩中感受唐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如《东京审判》。用这些优秀的影片对他们直接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将枯燥的文本变为形象的画面,将单纯的教师讲解变为互动式的探讨,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图文并茂,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但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平面画的视觉形象对文学的解读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容易让人产生思维定式,束缚人的想象力,导致学生对文字本身的不敏感甚至淡漠,并形成懒于阅读的习惯。热闹的影像背后更要有教师主导性作用的支撑,否则,将沦为花哨、空洞的形式,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适当、适时。

    第五点,课下借助多种方式,延伸教学空间。

    1.课后运用电子邮箱和QQ等方式和学生进行联系,了解学生情感动态,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2.结合教材文选这一“例子”,拓展课外阅读,以延伸深化学习内容,如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推荐学生对《三国演义》,看百家讲坛的《品三国》,学习诸子语录,介绍学生读《四书》、《五经》。学生喜欢武侠小说,可在教学中穿插历史典故和史实进行点拨。

    3.让学生利用假期空余时间做一些专题性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走近社会,走近生活,领略大自然之美,感受民族人文风情,扩展知识面,同时也拓宽了课堂教学空间。

    此外,大学语文不能只讲文章,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朗读活动,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这多种的教学方法应该相互协调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大学语文的改革与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如需要政策的支持,老师的辛勤工作等。我们作为大学语文的讲授者,今后的道路漫长且曲折,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探索,使大学语文继续向前发展,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使中国语文,文化这古老的东方智慧散发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第八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2] 廖才高、胡萍,论以作家为中心的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3] 尉天骄: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科技手段,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第9期。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0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