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高志等:大学语文研究性教学的研究
【时间:2008/12/5 】 【来源:文教资料 2007年10月号下旬刊 】 【作者: 高志1 苗富强2】 【已经浏览2832 次】

    摘要:对大学语文研究性教学的探究,完成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用技能,培养学生人格和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人文性凸显 课题 考核模式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1]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质。前国家教委在《大学语文》出版前言中指出“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概貌,提高汉语阅读、理解及写作水平,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内涵

    所谓“工具性”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灌输式教学、机械模仿而获得;“人文性”指人的精神品质和心理品质,但语文的人文性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无法通过反复训练和简单模仿获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本位的提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更凸显了。而它的实现只有学习客体积极去体验、品味,才能转化为内在的品质,所以,语文课程的学习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在能力,才可能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于是语文研究性教学便应运而生。

    2 语文研究性教学

    2.1 语文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点

    语文研究性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内部的研究性教学。其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教师力求发挥“导”的最大作用,导课题情景、导课题、导研究方法、导评价机制。第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课题,搜取资料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学会研究技巧,培养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教师做好导向,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紧张地进行研究,真正形成自己的内在知识以及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人文意识。

    2.2 语文研究性教学的本质

    研究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以知识本位转向发展本位,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类似参与研究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确立课题,广泛搜集材料,探究研究方法,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启迪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认为,不但获取知识与能力对学生是一种提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对学生也是一种提高”。[2]

    2.3 语文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及方法

    语文研究性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竞争力、应变能力的人。要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因为任何策略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动机和精神状态,影响教学的效率。应采取以下有效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进可供选择的课题、导进方法、合作互动机制。

    2.3.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思考愉悦地走进新课。比如《雷雨》一课,可如此创设情景:上课开始,课堂安静后,开始问学生:“你们是否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学生会产生议论(耗资3.6亿的豪华古装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果真出手不凡,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根据昨天发行方提供的数据,《黄金甲》首映日的票房达到了1500万,打破了历来内地电影点映纪录)。等安静后,教师说:“今天我们来走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源头戏剧——《雷雨》”。这样处理是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研究学习《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哪些方面模仿《雷雨》,二者不同在哪里,如何改编戏剧等。

    2.3.2 导进课题。原则:一是选择为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而养成获取知识能力的拓展性课题,其与教材内容有某种联系;一是选择课程知识学习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好教材覆盖的内容,并养成相关能力,这要做到广泛阅读与课文研讨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把学生抑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压制主体的积极性,而研究性学习则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开放式”的课堂结构。学生大量阅读相关课外书或从事其它研究性活动,才能更深、更透彻地解读课本中的文字。

    2.3.3 加强研究学习的指导。语文研究性教学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大胆探索、积极获得、充分展示内隐的、个人化的实践知识,不能简单以文字的方式直接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采取研究的态度,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教材或有关材料中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的教学方法”。[3]

    2.3.4 教师还要对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介绍指导,搜集资料,提炼观点,修改提纲,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随时沟通交流,所以在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书上的有关内容一字不漏地讲授给学生,而是把有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使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4]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做到教师指导和学生研究紧密结合,变“被动地讲为主动地教”,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2.4 语文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研究性教学还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加强合作,从而开放性地获得知识和信息,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潜在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社会性,让他们学会交往与合作,能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5]如学习《离骚》时,让学生互相交换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及其原作品创作方法的意见,教师补充。

    3 语文研究性教学新的考核方案

    3.1 新的语文考核方式的基本原则

    强化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并把平时成绩量化细化,使平时成绩的比重加大到50%,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而且把平时成绩作为是否能参加最终结业测试的门槛,如果平时成绩不及格,则不准参加结业考试。新的语文考核方式——平时成绩(50%)+测试(50%)=总评成绩。

    3.2 细化与量化

    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10分)、学习态度(10分)、作业(包括作文)状况(20分)、即席发言(20分)、演讲(20分)、读书笔记(20分)六部分组成。

    3.2.1 出勤情况(包括旷课、迟到、病假、事假):旷课一次即平时成绩不合格,不准参加最终测试;迟到课时数占总课时数1/2及以上,则不准参加最终测试;事假不超过总课时数的1/3;病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情况分为A、B、C、D四等。

    3.2.2 学习态度(听课状态、上课所带书籍、课堂笔记):上课睡觉及不带课本次数超过总课时数的1/4,不准参加结业测试;学生学习态度为A、B、C、D四等,综合考察学生个体的听课状态、课堂笔记;作业状况(包括作文情况)细化为A、B、C、D四等级。

    3.2.3 即席发言、演讲、读书笔记:依其内容的丰富性及思想深刻程度、口头表述方式以及其精神状态,细化为A、B、C、D四等级。

    3.3 新的语文成绩考核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中把学生平常成绩纳入考核的中心,改变了过去终考一锤定音的简单考核模式。学生平常学习进程纳入考核范围,促使研究性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从另一角度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可对研究性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

    语文研究性教学遵循了语文的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深入挖掘了语文研究性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有利于促进卫生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合格的高等卫生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2005.
    [2] 刘运智.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3]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6.
    [4]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9.237.
    [5]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5.

    高志,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苗富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沧州市2007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7362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546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