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李亦辉:汲取众长 别开生面——评马跃先生编著的《大学语文》
【时间:2008/12/2 】 【来源:成人教育 2006/2 】 【作者: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李亦辉1,李秀萍2】 【已经浏览3108 次】

    《大学语文》是我国近现代以来高等学校各专业进行教学的传统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却被忽视,乃至停开。八十年代以来,许多高校重新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目前已成为各高校面向文、法、经、贸、理、工、农、医、外语、艺术、教育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与此同时,适合于各专业教学的《大学语文》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地陆续涌现出来。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教材中,马跃先生编著的《大学语文》(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是一部汲取众长,别开生面,特别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非中文专业的实际教学及学生自学的优秀教材。具体而言,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编写体例注重科学性

    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多以单元组合的形式编目,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这种编排方式有简单明了、方便教学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学生了解了一些名家名篇,却无法达成对文学史的整体关照。马跃先生编著的《大学语文》克服了这一不足,全书按照文学史发展线索分为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八编。每编的第一部分是该时段文学发展线索和审美特征的概说,八篇概说构成一部简明扼要的文学发展史。每篇选文前有作者、作品简介,选文后有详尽的注释,言简意赅的作品分析,以及精心设计的思考和练习。这种较为科学的编排体例,可以使学生大体掌握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从而加深对选文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色的理解。

    二、教材内容突显人文性

    人文性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一个缺少人文情怀的人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缺乏良好人文精神的民族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民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日益严重,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大学语文》课无疑应肩负起增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发扬其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人文特性。针对这样的要求,马跃先生编著的《大学语文》精心遴选了古今中外堪称经典的作品,既有古代文学中的名篇,如《诗经》中《蒹葭》、《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以及唐宋诗词中的精美篇章,也有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中的杰作,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雪莱的《西风颂》。选文兼顾思想性和审美性,尤其强调后者,纠正了多年来把审美教育置于次要地位的做法;同时注重选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能使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教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

    三、讲解设问强调启发性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不禁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跃先生编著的《大学语文》遵循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在“作品分析”和“思考与练习”中特别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作品分析”部分言简意赅,既有理性的阐释,又有感性的分析,既点出选文的精要所在,又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思考与练习”部分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突出教学和选文的重点和难点;所提问题既适合学生训练,又便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中将理性思维与直觉感悟紧密结合的能力。

    总之,马跃先生编著的《大学语文》优选了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所选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历史上与现实中人们密切关心的问题,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蕴涵和高度的文学审美价值,其出版定能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感、人文素养和人文理想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亦辉,(1974-),男,河北唐山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成人教育》编辑部编辑,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李秀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44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