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贾利娜等:张爱玲奇装记
【时间:2008/11/29 】 【来源:兰台世界 2006-9 】 【作者: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贾利娜 张志春 温礼】 【已经浏览4151 次】

  张爱玲是位上个世纪40年代红极上海滩的传奇作家。她有着没落贵族的家庭背景,父亲身上不仅延续着封建贵族的陈腐味,并且洋务世家出身的他也具有当时的新思想、新观念,母亲更是一位新时代的新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代的“出走娜拉”。可以说,张爱玲是在一个中西合璧、新旧文化并存的家庭里长大的。这些生活的背景对张爱玲以后给大众留下奇文、奇人、奇装的印象是有很大影响的。

暗红年代  衣敝蕴袍

  张爱玲对于儿时的最初记忆是:母亲立在镜子跟前,在绿短袄上别翡翠胸针。童年的张爱玲就记得母亲和姑姑经常去街上买些漂亮的衣料,在镜前比划式样来装扮自己,站在镜子旁边的她那个时候就立下了“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的鸿鹄之志。为了穿漂亮衣服,她急着长大,又为了漂亮衣服可以穿的久一点,她宁可日子过得再慢一些。因为日子过得太快,长高一截后新作的“葱绿织锦”的外国衣服一次还没上身就不能穿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爱玲只要想到那件衣服便觉得伤心不已,并认为那“是终身的遗憾”。由此可见,张爱玲对衣服的爱恋既受母亲和姑姑的影响,也是在小时候就对衣服有种独特的钟情。

  在张爱玲的记忆中还留有一件印象极为深刻的衣服,这“件暗红的薄棉袍”还象征了那“段不愉快”的中学生活。张爱玲从黄氏小学毕业后进入了著名的圣玛丽亚女校。这所圣校不仅仅是可以提供去英美名牌大学深造的机会,而且也是一所培养有中国特色的西洋淑女的贵族学校。由此可以猜测,贵族学校的女生的着装必定是华丽、时尚的,而爱玲穿的衣服都是灰暗的、破旧的,是继母给的所谓“料子都是很好的”连领口都磨破了的衣服。在那样一个时髦欧化的西洋学校里,在那样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孩子中间,爱玲一大半因为自惭形秽,过早地显现出与年龄很不相称的悲哀和落寂,又怎会有一个愉快和充满阳光的中学时代呢?这些都影响了张爱玲后来恋衣成癖的性格特点。用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的需求层次来分析张爱玲在成长过程中的主导需要,反映在服装上:此时张爱玲对于服饰还只停留在人类最基本的低级需要层次上,只是满足了她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也因在这个时期服饰对于张爱玲来说并没有满足她更高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她的着装并未得到团体的认可和关注,也影响了她整个中学时代的是孤独寂寞和平凡。

奇装炫人  特立独行

  张爱玲崛起于1942年,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红遍整个上海滩,很快她的传奇家世也被披露了,同时她的奇装异服也成了上海社交界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了。下面我们从几位老前辈作家的描述中来看张爱玲在实际生活中的衣着。
  
  1943年张爱玲访问曾经红透上海的“哀情巨子”周瘦鹃先生时,先生后来回忆:只见她穿一袭鹅黄缎半臂旗袍,因高挑的身材更显得袅袅婷婷,她梳着40年代上海最时兴的爱司头……,在这位老前辈的眼里她“是既时髦又沉静”的。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上演期间,经柯灵先生介绍认识大中剧团的主持人周剑云的时候:爱玲身穿一袭拟古式齐膝夹袄,超级的宽身大袖(当时流行窄身短袖),水红色绸子,用特别宽的黑缎镶边,右襟下有一条舒卷的云头———也许是如意,就这样的长袍短套,罩在旗袍外面。这位周先生在张爱玲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魄中变得突然拘谨起来,而周剑云是战前明星电影公司三巨头之一,见过的各种大场面可谓数之不清,可在张爱玲面前那些所谓的名媛贵妇、交际花都黯然失色。事后张爱玲为感谢柯灵先生曾送给他一段宝石蓝色的绸袍料,可见服饰在张爱玲心中的重要地位及她对服饰的喜爱程度。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来张爱玲对服饰穿着是极其讲究和独具匠心的,她用自己独特的服饰语言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同时,她又是极其个人主义的,一方面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并不盲目随众或是被流行和时髦所左右。
  
  张爱玲生活中的奇装风格是中西合璧、古今并举的,可谓时尚与传统服饰的并存、融合,无论后人是如何评价她的着装,那都是张爱玲独特性格的折射,也都是她将服饰演绎出独一无二的张氏风格。她为出版《传奇》校正稿样的时候,穿着奇装异服,使整个印刷厂的工人停了工;有次去苏青家赴约,她在旗袍的外面罩了件前清滚边短袄,宝石蓝配苹果绿,很是鲜艳,整条巷子为之轰动,成群的小孩子追着看热闹;她穿着前清老样式的绣花袄裤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满座宾朋,无不侧目,都为她的着装感到惊奇不已。当时还有一家报刊曾刊登过一张名为“钢笔与口红”的漫画,内容是当时文坛上最走红的三位女作家:潘柳黛身上盘着一条蛇,苏青一手夹书稿一手拿包,张爱玲却是一身古装的短袄,旁边还“有奇装炫人”等字样。至今,虽然对张爱玲有些穿着的奇装异服无从考究到底是什么样的款式和搭配,但是很多的记载都足以显示这位中国文坛上的传奇人物的衣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奇特印象。张爱玲刚从香港回来的时候,弟弟张子静去看她:穿着一件矮领子的棉布袍,大红色的底子,上面印着一朵朵蓝白的大花,两边都没有纽扣,跟外国衣裳一样套头穿的,领子短的几乎没有,下面打着一个结子,袖子到肩膀,双臂和颈下的肌肤都是袒露的,下摆到膝盖,露出修长的腿。这种时髦的款式在整个上海都看不到,从小见惯了时髦的母亲和足够摩登的上海太太和小姐的张子静忍不住问她是不是最新的款式,张爱玲却说:你真少见多怪,我正嫌它不够特别呢!对于这些奇装异服,张爱玲自有她的一番理论:我既不是美女,又没有什么特点,不用这些来招摇,怎么引得别人的注意?服饰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对于张爱玲来说它向人们展示着张氏惊世骇俗的勇气、独立特性的性格和敢穿敢为的魅力。她要引得别人的注意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生命,对世人的看法,视而不见,只做自己想做的,穿自己想穿的,用她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她的人生,体现她的价值。

衣人合一  以人为本

  张爱玲对于服饰是极其讲究的,她经常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把自己精心打扮起来,毫不含糊。据潘柳黛记载:有一次和苏青约好了去看张爱玲,敲开门的时候不由得就愣住了,张爱玲着一件柠檬黄袒胸裸臂的晚礼服,浑身香气袭人,头饰珠翠,项绕项链,一派雍容华贵,像是一个要去晚会赴宴的贵妇。衣着简单随便的苏青和潘柳黛感到疑惑,以为她要上街,最后才知道张爱玲这样盛装打扮就是为了等她们两个。因为这样两人更觉得窘态,像张爱玲这样如此重视朋友间的约会,相形之下,她们倒像是野人般不懂礼貌。无疑在张爱玲的服饰观念里是极其重视和讲究服饰装扮的,无论什么样的场合她都是悉心设计、别出心裁的,有孔圣“人出门如临大宾”般的认真和尊重他人的涵养。再用马斯诺的需求层次来解释:张爱玲的服饰在这个时期已达到尊重的需要的层次了。一方面她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对服饰的审美,也使自己生活得更有信心和勇气,并且更加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她尊重他人和受他人尊重,在服饰上表现了她卓越的才华和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她的好友苏青和潘柳黛也曾向张爱玲讨教,她们适合穿什么样的服饰,张爱玲认为:苏青性格直爽、长相俊俏,服饰以简单为好;而给潘柳黛的建议则是她可以穿她祖母的衣服,因此还惹得潘柳黛有些生气。然而张爱玲则不解地说“:那有什么关系,多别致,尤其是你这样有福相的人,穿旧衣服最适合。”由此可见,张爱玲的服饰观念一方面,是并不拘泥于任何的形式,使人和衣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则是在衣与人关系上强调人的特性和本质,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她的观念里,人有自由选择穿衣方式的权利,这些完全是开放的、通达的。另一方面,她能很好地诠释服饰的情感和文化。她在古老的款式和大俗大土的色彩装扮下,洋溢着厚重底蕴熏陶出来的文化雅趣和古老韵味;而现代服饰的装扮下,她不但能穿出古代妇女的端庄和肃穆,而且还能展现出现代女性的前卫和大胆。

  奇装炫人的张爱玲并非只是简单地追求流行和时尚,也并非只是穿着古老、传统的服装样式,她有着自己的服饰理论和追求理念。她的这种着装样态和衣生活方式都是站在“以人为本”的立足点上的,用她自己的表达方式展示并强调着她自己独有的服饰情结。
  
  
  参考文献:
  
  [1]于青.天才奇女[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包晓光.小资情调[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3]于青.张爱玲传[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
  [4]石白.中国才女[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101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