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冷卫国:《将进酒》三题
【时间:2008/11/28 】 【来源:《语文建设》2005年第9期 】 【作者: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 冷卫国】 【已经浏览5431 次】

一、关于《将进酒》的作年

  提起酒,让人想起李白,提起李白,常常让人想起他的《将进酒》《。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李白最为酣畅自然的作品。酒与李白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曾自号“酒仙翁”,他在《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中云:“酒仙翁李白辞。”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短短的几句,就活画出了这位“酒仙”的风采。当时的人则称李白为“醉圣”“: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开元天宝遗事》)

  李白也曾抱有“一匡天下”的心愿,并且于天宝元年(742年)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因为受到朝中权贵的谗害,于天宝三年(744年)被迫离开了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就表达了他的愤懑。
  
  联系李白的《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来看《,将进酒》应当是同时之作,二者皆作于天宝四年(745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当时作者与友人岑勋多次应邀到嵩山隐者元丹丘颍阳山居处会饮。诗中反映了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传统主题,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李白在《将进酒》中注入了新的内涵———以豪放之语抒写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政治失意的苦闷,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自信和傲岸。
  
  许多教参认为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不知何据。这与李白的生平事迹多有不合。

二、李白《将进酒》与李贺《将进酒》的比较

  中唐诗人李贺也有一首《将进酒》,两相对照,更可以看出李白《将进酒》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以两个长句开篇,节奏急促奔放。黄河之水浩荡而来,犹如天降。但它一入大海,便无影无踪。何况脆弱的生命?青春易逝,朝荣暮落。这两句从自然写到人生,写自然也是为了写人生,反衬出美好时光的可贵和短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青丝于朝暮之间化为雪一般的白,想象奇特,但均非作者的眼中之象。这两句纯系由作者胸中化出,将人生苦短的苍凉感慨渲染到了极致。然而,五、六两句开始突然逆转,并将这种苍凉进行了消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毕竟是李白,他自有消解的方式,他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置酒会友,纵情欢饮,是他消解苦闷、慰藉心灵的最佳方式。而且,因为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支撑,李白的纵酒便平添了雄豪之气,在雄放中带着放纵不羁的傲岸。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酒酣耳热之际,诗人依然在高声劝酒。同时,由于这几个短句的插入,诗的节奏开始加快,诗人与朋友欢饮的形象也跃然纸上。随着诗人的一曲高歌,饮酒之欢也就达到了高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一向自视不凡,“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本是他一生中最执著的信念。他对自己的人生设计是要先建立奇功伟业,然后功成身退:“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但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仕途不顺,使他建功立业的雄心遭受打击。他内心的压抑和悲愤在饮酒中得到尽情的宣泄。他不赞圣贤而赞酒徒,并举出曹植为例。这一方面与曹植的个人身世有关,曹植才高八斗,却郁郁不得志,在曹丕、曹叡两朝深受排挤,有志难展,作者对他寄寓了无限的同情;另一方面,也与作者推崇“蓬莱文章建安骨”有关,诗中的“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即由曹植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化出。
  
  通过诗中的酒中之歌,一个狂放的饮者形象已经确立下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了饮酒,宁可卖马典衣。原因是只有酒可以浇却胸中的块垒。最后几句,把劝酒推向了无以复加的高潮,并且与起首的“悲白发”遥相呼应。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这首诗明白晓畅,一气贯注,起首以两个带有悲观色彩的长句开端,精警出奇,继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转折振起,写出饮酒会友的无限欢乐,最后翻出一个“愁”字,以“与尔同销万古愁”结束,回应“高堂明镜悲白发”,章法严整而又起落无迹。愁与欢的交结,构成了本诗的主线,三言、五言、七言的穿插,使整首诗显得节奏跳荡。节奏的跳荡与情感的激越奔放构成了和谐的对应。
  
  下面,我们来看李贺的《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本是乐府旧题,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十六《将进酒》解题云:“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由此看来,古乐府《将进酒》的内容大概仅仅是单纯的劝酒歌,但在李白和李贺的笔下,《将进酒》却被点染上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主题,而这,恰恰是这两位天才的浪漫型诗人的创造。

  李贺与李白不同,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以华丽的辞藻极力铺写宴乐场面的色、香、味、响,结尾处突然逆转,出现了暗示死亡的“坟”的意象,写出了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哀。写人生的短暂,他不像李白那样一气奔泻,直接写“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而是通过“桃花乱落如红雨”来暗示,透露出人生苦短的悲怆。从极乐处跌入悲怆,从极热处写出极冷处的光景,正表现出了李贺诗歌“冷峭幽艳”的风格。李白虽然也言“悲”言“愁”,但因为中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支撑,平添了更多雄豪之气。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曾称赞李白诗“清新”“俊逸”,确实,明朗自然、雄健奔放是李白七言古诗的显著特色。

三、“三百杯”与“千金裘”的来历

  李白在《将进酒》诗中说“会须一饮三百杯”,在《襄阳行》诗中也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关于“三百杯”,一般人认为只不过是李白的夸张。其实,在这里李白是用典,“三百杯”表现了李白“用典而不使人觉”的高超的诗艺才华。
  
  据《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又陈暄《与兄子秀书》:“郑康成(玄)一饮三百杯,吾不以为多。”郑玄是一代经学大师,“大将军何进辟玄……进待以宾礼,授以几杖。玄多所匡正,不用而退。”(《郑玄别传》)李白在诗中用了“三百杯”的典故,除了要表达饮酒的狂酣尽兴而外,言外之意,也赞美了郑玄式的不与权贵合作的雍容气度。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李白饮酒,只不过是他慰藉心灵的一种方式而已。

  与此相类似的例子,是“千金裘”,一般认为,所谓“千金裘”,指的就是价值极为昂贵的皮衣。其实,“千金裘”来源于《史记·孟尝君列传》的记载:“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显然,这也是用典。另外,关于“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一句,实也是来自南朝宋时的优秀诗人鲍照,鲍诗“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是李诗之所本。
  
  我们说李白是浪漫的天才型的诗人,好像李白作诗,随手拈来,全是即兴而为,这其实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必须强调:李白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清新”“俊逸”的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语言、“用典而不使人觉”的高超诗艺,与他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和继承是分不开的。据唐人的记载:“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所以,李白的诗,与汉魏六朝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李白不仅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也是一个尊重传统、善于学习的诗人,“三百杯”与“千金裘”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731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