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作家研究

李峥嵘:业界追忆出版文化大师陈原——为书的一生
【时间:2008/11/27 】 【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 李峥嵘】 【已经浏览2747 次】

  三联、商务、《读书》,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三个暗号,陈原就是那个一生与三联、商务、《读书》结下不解之缘的奠基人物、出版界的导师的导师。
  
  他是书迷,会用退休金的一半买一本书。
  
  他是“前卫老头”,用英语写批示,八十多岁还给新闻出版署的中青年干部讲“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出版的影响”。他是出版家、语言学家、作家、翻译家、幽默大师、著名世界语者、国际主义者、启蒙知识分子、地理学者、编辑和管理专家……他的一生几乎等于半部中国当代出版史。
  
  10月26号,是陈先生逝世三周年,北京新六感书业观察论坛邀请陈万雄、沈昌文、杨德炎、柳凤运等业内名人追忆一代大师:他为书的一生、他未竟的理想,他给今天的启示……
  
  启蒙者
  不是为学问而学问

  陈万雄(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香港出版总会会长):
  
  我们说陈原是谁?真的很难给他一个定位。也许把他放在近代知识分子的角度容易明白。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其实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特征。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谭秀珠女士,她认为陈原老是一个知识宝库,她说30年来的陈原给她的印象是,什么都懂。
  
  我作为一个研究近代史的人的感觉是,陈原具备了中国近代作为一个启蒙特性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另外,还是最后一个中国近代启蒙知识分子,可以说最后一个殿军。
  
他懂好多种外语,大家随便翻他的著作,就知道他翻译的散文的、语言的、经典的、出版的什么都能干,每件事情都很出色。但是我认为,凡是担负启蒙自觉的知识分子,比如陈原老,他最大的特征,真的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他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写作,完全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去研究去写的。

  陈原老从21岁到30岁曾研究地理学,短短的10年间,他编写和翻译了很多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教材,意图传给读者的是爱国、爱人民、反对侵略、反对投降的概念。一个年轻的爱国者,他对什么分科,什么教案都不顾,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唤醒读者的民族魂。
  
  他翻译几个大音乐家的传记,也编写过各种不同的民歌。他为什么做这个事情?他也说了,他说这是希望之歌声,是指引心中走向光明,走向理想,走向明天的歌声。他时时想着要把伟大的人格、高尚的灵魂、不屈的奋斗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化身,他们的音乐创作,传送给我们亲爱的读者。
  
  他研究语言学,世界语、拉丁语,甚至到了晚年,他一直研究语言学。他说历次的语文运动,从五四时代,注音符号运动、大众语言争论,一直到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无不带有寻求民族解放道路的色彩。他的研究还是跟整个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他从头到尾没有改变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一种追求。理想主义也是近代启蒙知识分子一个共性。
  
  出版人
  翻箱倒柜蓝皮书

  沈昌文(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读书》杂志前主编,追随陈原先生工作五十年):
  
  我最近出了一本书叫《最后的晚餐》,里面有大部分文章是讲陈原的,讲陈原对我的教导。我1954年下半年就开始接受他的教育了,到现在一共50多年。
  
  我再讲另外的故事。1951年8月,三联书店被撤销,并入人民出版社,后在人民出版社内部成立三联书店编辑部,陈原担任编辑部主任,既是三联副总编辑兼主任,同时又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副总编辑。
  
  当然除了陈原主持以外,当年还有一个盛况,就是调来了一大批老专家到三联书店,比如说最有名的何世元先生来做编辑,还有刘仁济先生、董秋水先生等很多人。在陈原主持之下做出了很多成绩。我记得很清楚的,比如先说翻译吧,现在商务印书馆非常有名的《汉译世界名著》,那当然是商务印书馆,可是在商务之前,已经在这个编辑部里边有这样一个计划。我们把计划叫做蓝皮书,这个蓝皮书计划里面明确提出来,要翻译1亿2千万字。我记得陈原带队,组织了几个组稿人,带队组稿的方针叫“翻箱倒柜”,上各地的老学者那里翻箱倒柜,帮他们把自己的陈货拿出来。
  
  他也批评我们的很多编辑。我记得批评的最厉害的编辑,也是一位专家,他把人家俄文的稿“生着病一日日好起来”,改成“生着病一天天好起来”,陈原老举这一个例子批评,说你改过来,一日日好起来,为什么要一天天好起来?当然他是用的口语嘛。
  
  陈原还做了大量的这种落实工作,比如为编辑部订立各种编辑工作制度。我记得一直给我们订了10个编辑制度。这些制度都收录在我在60年代编的编辑手册里面。10个工作制度,他非常认真的来执行这件事情。
  
  所以从这一段的历史来看,陈原的的确确——我不说在这个时候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了——他的的确确是做到了一个出版家的三位一体,既是出版家,又是学者,管理者。
  
  读书人
  语言音乐电脑无不晓

  杨德炎(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今天来之前带了几张照片。(开始展示)这是大家追忆陈原先生时候的一张照片,这张是我们商务印书馆在几个月前搞的追思陈原的追思会,来的人很多,主要来自出版界、翻译界、语言学界,再扩展一点的话,还有文化界、音乐界。
  
  这张是陈原先生在指挥唱歌,他在音乐方面很有才华的,他会吹口琴,会弹钢琴。
  
  这张是他参加世界语大会上的致辞。
  
  这是陈原先生在圣马力诺国际科学院,这是当选院士授勋的一个画面。
  
  这是他在吹口琴。当时我很年轻,20多岁或者30多岁的时候,陈原先生说累了,我们吹吹口琴吧。他经常是两个口琴叠起来吹,可以吹复音。
  
  他有一本有名的书就是《我的小屋我的梦》,这张上面四层楼就是他的小屋。这是他的小屋里头,后面是汉译名著,不只是内容,从规划到封面设计,一直是陈先生自己定的,绿颜色是一种学科,黄颜色是历史,紫红的有两本是哲学,另一个是经济。
  
  这个是陈原先生在家里用电脑,因为他对电脑非常熟悉。1978年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电脑为何物,商务印书馆当时有电脑,他就开始用电脑,而且是给我们做培训。他在家里面打字,特别快,他就说我可以去竞聘电脑小姐,因为打字很快。
  
  这个是在研究图腾,他的兴趣很广泛;这是各种的辞典,全是原版进口的,他出国的时候把钱外汇或者请人家带辞典回来。
  
  柳凤运(商务印书馆编审,陈原先生的助手,追随陈原先生工作多年):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和杨德炎,他要筹备中外语文词典规划会,我们两个人抽出来协助他。后来听他聊天的时候讲,他小的时候读书,他就是喜欢通才教育。后来他这个出版文集就讲到了,作为出版家第一条,或者是作为一个编辑第一条,就是要成为一个书迷。
  
  他讲书迷这个我体会是很深刻的。陈原先生一直到晚年,包括我帮助他整理的《语言学论著》,特别是第三卷,他研究了很多的题目,我看了以后就跟他说,我说如果现在是有语言学的博导的话,这里边每一个题目都可以做一篇博士论文。他研究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跨学科的,牵涉到量子力学什么好多。有一次有一个题目,我看了也看不懂,我不知道怎么翻的,我的外文一塌糊涂,我说我看不懂,他说那就把这个删掉吧,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多的东西,已经研究了好多,我没有时间整理出来,说如果你现在也看不懂的话,就把这一部分删去。但是他留给我的条子我现在还保存着,他确实是研究了很多,只是没有把它再系统化的拿出来,我觉得非常遗憾,没有人再继续他的研究工作,继续他的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80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