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薛亚玲: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
【时间:2008/11/23 】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9月 】 【作者: 太原师范学院 薛亚玲】 【已经浏览2894 次】

  摘要:社会的现代化要求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必要和有利的教学条件,促进了语文教育的现代化。

    关键词:语文教育;多媒体教学;现代化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之基础,是社会、民族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教育,新世纪进行语文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必然的要求。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语文教育现代化成为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语文教育现代化

    由于教育具有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所以社会往往随时把最新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为教育服务。因此,新世纪进行大学语文教育、实施现代化就是必然的要求。

    从信息传媒渠道来看,以往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处于平面状态的白纸黑字的书籍和报刊,而今天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大小报刊的套色彩印、中文阅读和外文阅读、光碟阅读、广播电视影碟、录像机等等,信息以形、声、光、电、文字画面充满于整个社会。今天的学生伴随着这种形、声、光、电、文字画面长大,他们从小就习惯于接受这种生动活泼的传媒,因此,现代语文教育要适应时代特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而改变那种呆板的口头讲述形式,改变那种单调的黑板传输手段,开创新的教学局面,使语文教育走上现代化轨道。从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级的阶段,即信息社会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越来越充分,越来越深刻,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规律的知识日益增多,日益加深,更突出的特点是一项理论发明一旦成功,立刻就会被迅速地运用于物质生产,这种转化周期大大缩短,这就要求人们善于学习新东西、更新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有高速度、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与之配套。

    二、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教育的效率。网上教育十分活跃,有著名教师上网讲课的精彩场景,有教育新观念的介绍;各种语文的教学软件以及文学名著的影视碟盘也可以随处购得,这种背景为语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代化教学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语文教育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来进行教学的,但还有许多辅助的语文教育方式,如多媒体这种语文教育辅助手段就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对于语言文字的规范作用也是不可否定的。电脑屏幕上出现的规范的正楷或者行楷字体,对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正面影响;时间、空间的转换迅速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文字画面的迅速切换,对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也是一种强劲的刺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冲击,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发散、提炼、深化;另外多媒体课件可以重复使用,这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物质保障。

    现代化教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全方位的条件,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了语文能力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种信息传递通道来进行语言文字的形、音、义的检测校正反馈,进行口语交际的模拟试验与教学检查,进行文学作品的理解判断与体味考查,进行生活场景的大胆想象与合理剪接等。选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能力训练,能够自然加大练习的密度节奏,保证不同的情景下检测效果的准确度,也能提供多种多样的训练场景、多种多样的能力演绎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空间。多媒体教学为语文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语文教育现代化中的多媒体教学

    在以往大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古代社会生活不同于现代社会,古今汉语有差异,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不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电教手段和CAI的介入,古诗文教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身临其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分析诗文意境,把握诗文主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加上受年龄、阅历、经历等的限制,形象思维仍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往往因为条件所限,只能依靠老师的课堂口头讲授来引导学生理解,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学生受到直观形象的感染,增强对课文的感知效果。电、光、声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出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充分感知诗文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从中体会和理解蕴藉在这些景物和画面中的作者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样较教师口头讲授、黑板表述要有趣得多,使形象更鲜明,情感更充沛,道理更明白,说明更具体,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技能,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了一幅春江水涨、烟雨迷氵蒙、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写意山水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们在教学时,设计了四个静态画面模块,通过动态演绎,再配以婉转悠扬的民族音乐,就在苍“山”、白“鹭”、红“花”、碧“水”、“斜风细雨”的色彩绚丽的环境中,看到了头戴着箬竹叶做成的斗笠,身穿龙须草织成的蓑衣,悠然自得地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渔翁的形象。整体上营造出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领悟了词人对山水和春色的热烈赞美,对身心沉浸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中的无限喜悦,对美好大自然的真挚爱恋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讴歌。

    (二)浓缩精华

    一般古诗文课堂教学,由于教法单一、模式刻板,教学内容又需要全方位背景介绍,逐字逐句字词分析,学生大量的课堂笔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指导一篇课文的阅读,往往需要2—3个课时,甚至更多。这样就造成课堂教学节奏拖拉、学生心理疲惫、思维松散、教学效率低下,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一个现象。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把电视式的视听信息传播和计算机交点式相结合,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创造出跨时空的信息、快速度的信息、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信息,这样教学时数会减少而教学效率却提高了。例如,《定风波》这一首词,篇幅很短,表现了苏轼面对仕途挫折淡然旷达的心态。但此词是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所做,对苏轼的宦海起伏的介绍是必要的。如果课堂讲授就会占用很多教学时间,甚至也影响对课文主题的把握。我们在具体教学时,就设计了“作家作品简介”和“资料援引”模块,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需要,在“作家作品简介”中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在“资料援引”中了解“乌台诗案”。这样就会扩大信息容量,加速思维密度,帮助阅读理解,突出教学主题,节省教学时间。

    (三)恒久记忆

    学生掌握古诗文的首要一点,就是能够熟读背诵。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大量书面的教学信息通过多媒体,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画面、图像、音响等输入脑神经系统,形成对多媒体教学内容清晰的知觉形象,经过过滤后,就开始记忆储存。在这样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背诵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感知过程一再受到科学的调控,所以他们的储存记忆加深加牢,逐步提高了记忆效率。例如,我们都知道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众多作品中给读者留下了长久而深刻的印象。在讲授这首诗时,就要通过对它的独特艺术手法的理解来加强记忆。全诗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重点在于它的“题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把此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动态彩色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抓住红日照耀下的莲叶、荷花来描写,用“碧”、“红”突出了莲叶、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碧”而无穷,荷花“红”而别样,红绿相映,荷日生辉,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的形象和色彩百倍地明亮起来,绚烂生动。读过、看过之后,学生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印象深刻,从而使学生从诗歌的绘画美、色彩美中长久记忆此诗。

    由上可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将在语文教育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隆华.语文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7.

    本文责编 安春娥

    作者简介:薛亚玲(1973-),女,山西临县人,太原师范学院基础部,讲师,文学硕士。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607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