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陈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08/11/22 】 【来源: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10月 】 【作者: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陈涛】 【已经浏览2935 次】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摘 要]为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有效解决大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必须从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特点,横向联系各学科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价值,是各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与其他的大学文化素质课程相比,大学语文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以情感人、提高情商的功能。大学语文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审美的方式进行感染和熏陶,和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一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从而收到育人的效果。它从古今中外的典范文学作品欣赏出发,从知识、艺术、情感、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信息量也很大。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尽管大学语文被定为基础性公共课,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在公共课的系统里,英语是最重要的,大学语文课学生逃课的比较多,每年考试的及格率较低,理科学生尤甚。针对以上实际,笔者在近几年的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文本拟总结自己对大学语文教改的心得,以抛砖引玉。

    改革教学思想。大学语文课程,没有了高中应试教育的指导,其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不能再坚持传统的教学思想,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应坚持以文化为主线的“文化语文”教学观。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是学科间关系不断趋向融合、学科边界逐渐模糊的时代,出现了学科大联合的趋势,许多学科在融合中获得发展,在综合中得到创新。面对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环境,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一味强调工具性或单一审美性的语文教学观念,把“文化”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线,全面打破文、史、哲等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树立“文化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让广大学生在“大语文”教学观中充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功能,一是帮助学生梳理中小学所学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简单架构,将新老知识系统化;二是传承中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三是继承宋代以来的“疑古”传统,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教师,敢于独立思考;四是方便自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解读文本时,应实现对文本的综合整体的关照,这种整体关照要求全面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关系,而不仅仅孤立地看待作品本身,也不仅仅寻找文本与社会的简单对应,要深刻挖掘文本中潜藏的文化现象,如智慧谋略、价值取向、崇拜观念、精神趣味、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信息。应把学习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以理论规律加个案分析的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其最大特征是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老师无论怎么努力,涉及的内容也只能是冰山一角,大量的知识还得靠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自己去掘取。这样,学习方法的引导将显得格外重要。语文课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杰出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应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教育的使命正在于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教学远重于知识的传授。根据实际,从文学批评中引入几种操作性强、使用频率高的文学批评方法并结合个案加以分析运用,可以使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得到提高。

    改革教学内容。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沿用了中学语文教材的模式,一味只在选文方面下工夫,没有多少新意,有人认为其类似于高中课本的课外辅助读物。大学语文的教材大多是文选型教材,以个别文章为基础进行细致讲解,点多但面不宽,理论性不强,与大学教育的理论性和广阔性不符。而且教材偏重于阅读,对写作没有专门的理论指导,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差。因此,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首先应建立理论框架,在理论的基础上选文讲解,这样就有点有面,令课程更有深度,而大量的补充例证也可开阔学生知识面。其次应加强写作训练,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写作思路,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改革教学方法。第一,从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改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考虑各层级学生的水平,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设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思维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二,从兴趣出发,提倡自主学习。各层级教学的任课教师都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宗旨,采取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比较、鉴赏、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祖国文化精粹的兴趣。第三,寓精神品质培养于作品教学中和各层级教学中。要设法渗透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能只是字、词、句的生硬解释,解读中适时适度地融进人文精神,适当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避免枯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为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参与情景,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不迷信权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对教材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探究、勇敢地超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渠道搜集、整理资料。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型辩论会、演讲比赛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或投身于社会实践亦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探索。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本身,它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决定,这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评价的目的应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去只注重一纸分数的单一评价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评价上我们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展示加进评价体系之中,甚至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强调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了解得出结果的过程,以掌握学生学习的全部信息。与此同时,也要把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创新能力的考察放在同等地位,强调超越前人、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做法,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小学语文的应试教育是由目前考试制度决定的,教师必须跟着考纲走,试题答案的标准化、唯一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大学语文教学可以也必须摆脱这种应试考试的束缚,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改变答案的唯一性,提供学生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的全面表现,比如平时作业有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课外征文演讲比赛等获奖要加分,鼓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等。总之,应避免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力求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年终任课教师要从各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力求客观公正。考核采用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论文与答辩结合等形式,具体采用哪种考试形式学生可自主选择。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轻松学到知识,而不必为通过考试而死记硬背。


    [参考文献]

    [1] 郑远祥.新课标:一次语文学习观念的革命[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 (5): 38~39.
    [2] 李景强.“大学语文”的尴尬根源和改革出路[N].中华读书报, 2003-08-21.
    [3] 徐同林.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4] 黄蔚.不受重视面临边缘化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 [N].中国教育报, 2004-05-14.

    [责任编辑:全胜奇]

    [作者简介]陈涛(1971-),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647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