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张立莉:新课程理念下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时间:2008/11/21 】 【来源:北方经贸 2005年第5期 】 【作者: 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张立莉】 【已经浏览4534 次】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评价课堂教学时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考虑,确立发展的评价观,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评价。文章力求在对以往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做到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的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结合工作实际,确立新形势下的评价标准和内容,并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科学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评价


  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我们所要造就的人是具有全面知识技能、品德优良、心理素质完美、社会适应力强的劳动者,因此,在构建教学评价内容的时候,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辅之以教师的创新素质、业务能力、教学成绩等方面全面科学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重点突出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活动的广泛性,教师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引导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等,这样不仅注重评价结果,更注重评价过程。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教师的导

    1.教学思想。育人为本,进行德育渗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重视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教学目标。目标的明确性、具体性和全面性,以及符合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需要;是否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阐述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教学内容的学科交叉性;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重点突出与难点突破;揭示本质,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处理得当,熟练自如;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4.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和谐;是否注重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节奏合理,时间分配、教学组织及秩序良好。

    5.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行层次性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启发式教学;师生配合的协调性;讲授深入浅出,逻辑性强;运用直观与形象化的措施(如利用视听辅助设备,采用直观图表、模型等);开放性强,实用性强等。

    6.教学效率。知识容量与训练的饱和度,教学时间利用的有效率;学生负担的合理性;课程难度与进度的适中性等。

    7.教学效果。教学总体设计的妥当性,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自学能力的养成;创新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所体现等。

    8.教师素质。语言规范、清晰、准确、简洁、生动;教态自然亲切,仪态端庄大方;板书工整、美观、科学、新颖;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能灵活驾驭课堂。注重语言的积累与整合;注重语言的感受与鉴赏;注重语文的思考与领悟;注重语文的应用与拓展;注重语文的发现与创新。

    (二)学生的学

    1.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师的问题设置注意到学生的层次性,好、中、差学生全体参与,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训练面广,都有收获。

    2.学生参与的全面性。掌握学法,习惯良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3.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主动投入,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及时抓住要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

    4.学生参与的创新性。善于思考,勇于质疑、释疑,发表不同见解,不唯师、书,敢于挑战权威,善于发现规律,能举一反三,善于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评价中,我们可以运用调查表或评价量表,并结合概括性问题,采用课堂观察同师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法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评价人员在上课前进入教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重点的观察、记录,课后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指出可供选择的改进做法等。在评价过程中,一般采用记录表的方式对要重点评价的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率,学生参与情况等进行记录,然后分析、阐述这节课的得失。

    2.师生调查。(1)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听课之后,还要进行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即用概括性的问题对课堂观察进行补充。在对教师访谈开始之前应把访谈提纲发给任课教师,并且向教师说明访谈的目的。提纲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使访谈紧扣主题;也可以让教师对访谈的主题有大致的了解,使教师有心理准备。(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可以采用调查表和概括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教师本人、学生等根据他们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印象来填写和回答。调查表用来调查常规性问题,而概括性问题反映的内容则较为抽象概括。教师自评的内容可以包括:基本教学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是否注重学法培养,课堂气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学生问卷的内容可以包括对自己掌握情况的反馈,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对教师行为的建议等。问卷调查一般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这就需要评价者全面了解教师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评价语文教师的信息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语文学习的结果分解为陈述性知识(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情感与态度四方面。陈述性知识即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为表征的传统心理学的知识,其测量的方法是回忆或有线索的回忆;程序性知识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能和心智技能两部分,其测量方法是观察学习者的表现;心智技能是运用语言文字及其规律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内潜性的行为,其测量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对其能力进行推测和评断;认知策略是语文学习者对其学习技术和方法自身的认知和运用,其测量的方法只能通过对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分析,从中推断出所使用的策略,并对策略的运用进行评判;情感和态度,指的是从课文中学习做人处事的价值标准,其测量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推断他们所选择的价值标准。由此,可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的基本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观察和科学的推断,其次才是以各种考试、考查出现的测验法以及师生共用的调查法。

    1.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观察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学生自身和同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者要观察、记录、填写评价量表。课后进行分析得出平时成绩。这一部分占大学语文成绩的40%。

    2.测验。测验法是借助预先设计的试题、作业或特定情境,通过评价对象的言语和非言语的反应行为的间接推断而获得量化的评价资料的方法。测验法可分为试题测验和情景测验两大类。试题测验是以试题、论题、作业和课题的方式来进行,情景测试则是通过创设特定的生活场景,借助学生在该场景下的行为反应而进行。这一部分占学生大学语文成绩的60%。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大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在于语文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语文课堂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的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二)学生中心原则

    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三)评导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评价要和指导相结合,把评价的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提出改进意见和努力方向。评价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四)教学管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各项功能中,最能体现评价目的的是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即通过教学评价,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师生不断调节教和学的活动,从而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过程更合理,教学效果更好。而只有“教、学、管”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才能使教师更深切地体验到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才能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并做出主动的努力,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

    (五)性量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牵涉的问题较多,且许多问题难以量化,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以抓住评价的主要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为主。但如果在评价过程中适当结合定量分析,则更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比如师生活动时间的统计,学生发言、质疑次数的统计,学生朗读、默读次数、时间的统计等,对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对语文学科教学特点的把握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140-149.
    [2] 陈玉混,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16-19, 44-66.
    [4] 李敏.教学评价技能[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52-71.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302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