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李爱民: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得与失
【时间:2008/11/13 】 【来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9月 】 【作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爱民】 【已经浏览2920 次】

  摘 要: 多种因素导致大学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多媒体教学不能使这种局面得以改观,执教者必须立足根本,在求真求实的教学实践中寻求大学语文教学的出路。

    关键词: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得与失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声的日趋平静,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主干课程的“大学语文”的教育也陷入了困境:学科地位低,教材陈旧不堪,教师遭冷落与歧视,教学方面的研究严重滞后。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使“大学语文”深深陷入尴尬、疲惫与失落的境地。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用主义观念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日趋膨胀开来,就业压力之沉重和生存竞争之激烈迫使人们越来越重科学而轻人文,重技术而轻精神。这种实用至上的观念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冲击,“大学语文”这种见效周期长、收效慢的课程之所以面临困境,便无须多加解释了。在目前高校所开设的三类课程——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人文素质课中,大学语文属于第三类。虽一度被定位于“高等学校人文基础主干课程”的位置,但它的地位远远不及专业课,甚至远不如政治、外语及理工科的高等数学、物理地位高。很多高校将“大学语文”视做可有可无的“调料课”,要么不开,要么将其课时压至最低限度。学生感觉学了无用,很难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感觉花费大量时间备课,课堂上却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难怪很多老师感慨:不知道该怎么上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这种图文并茂、声形俱佳、动静相宜的教学形式在日益普遍中越来越突显着优势:(1)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教学容量。(2)无限拓展了教学信息资源。(3)扩大了课堂交流范围。(4)使教学内容得以全部再现。在大学语文课所面临的困境的逼迫之下,很多语文教师便视多媒体如救命之草,企图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大学语文课走出困境、摆脱尴尬,但多媒体教学真能彻底改变大学语文课的命运吗?

    语文与其他学科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重在与文本的对话,图片、影视等资料虽自有其优越的一面,但永远替代不了对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的解读,文本本身的一切美不可言的要素(如语言、意境、形象)以及由这些要素所创设的无穷想象空间是任何声像所无法取代的。而在当今的大学语文课堂上,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完全替代了学生对文本的潜心阅读,形、声、色的频繁转换替代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在多媒体教学仿佛已成一种时尚、一种进步、一种标志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师也都身不由己地纷纷投入其中了。于是乎,课下,教师们很多时间不是用在潜心钻研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多方面、多角度查寻资料上,不是考虑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将自己对教材的体悟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上,而是挖空心思地去“搞花样”:插一幅精美图画或一个flash、剪一段影视片段、搞一点动画效果,甚至哪些字该飞入、哪些字该翻转或该用什么字号、哪种颜色都做得一丝不苟;课堂上,语文教师都变成了操作电脑的高手,上课过程中,课件飞快地不停地转换,让学生大有目不暇接之感。教学知识容量确实大得可谓惊人了,但短短45分钟一堂课,学生大脑又能装进多少呢?以这种方式教学,开始时学生可能觉得新鲜有趣,但久而久之终会单调乏味,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教师生动形象的表情和手势不见了,酣畅淋漓、声情并茂的讲授消失了,风格迥异、遒劲优美的板书罕见了,一言概之:个性化的教学湮没了。这种教学方式究竟能使大学语文走多远、走到哪里去?不堪设想!语文教学原本是一种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应以理想主义为其突出特点。语文是具灵性的科目,语文教学也应该是自由的和个性的,它要求每一个执教者都应具有独特思维和创新意识。而电教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得教授同一门课的教师往往集中制作课件,共同使用课件,结果语文课被上得大同小异,这可以说严重束缚了执教者的手脚,并导致他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由性思考和个性之张扬。

    大学语文是一门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课程,它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媒介,学生一切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都要以大学语文的课文为切入点,必须做到“读进去”并“读出来”。而那种声、形、光、电几乎“武装到牙齿”的多媒体教学会严重干扰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注意力。试想:当一首唐诗《春江花月夜》被一幅无论从哪儿精挑细选来的景观图片所定格、从而使一切都变得太直观的时候,包蕴于文本本身的那种澄澈宁静、轻曼如烟、空灵缥缈之美还会留存多少?当巴金的散文《爱尔克的灯光》真的由一张灯光图片来定位时,学生还能带着极大的阅读兴趣去文本中探寻“灯光”所包含的丰富的象征意蕴吗?并不是说大学语文拒绝使用多媒体,而只是认为多媒体毕竟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设备,课件并非多多益善,课件的使用在于精,在于用得恰倒好处,最终目的是所谓“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课件作辅助,教师在制作课件之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在此基础上,将那些学生会感觉抽象复杂、难以理解、教师用常规教学方法不容易讲清楚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课件的制作一定要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突破口,做到“少而精”,课件多了、复杂了只会使学生感觉纷乱无序、无所适从。此外,课件的展示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课件时一定要紧密结合讲授,不要将课件的使用和内容的讲授割裂开来。总之,大学语文执教者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它并非先进教育理念的代表,常规教学也并非完全失却了生命力,不能因为语文教学暂时遭遇了挫折便否定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拯救大学语文课的良药。

    如何才能使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呢?执教者必须趁“行迷之未远”回归本真,脚踏实地,在“真”与“实”中探求大学语文之绝妙。要想将大学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就必须认真加强自身修养、主动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使自己真正具有勤勉踏实的学风、无比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厚的人文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饱满的生活热情。只有做到这一切,教师课堂上才会使讲授语言生动鲜活,讲授激情驰骋飞扬,讲授灵感频频闪烁,才能刺激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跟随教师的讲授展开想象之羽翼,同教师一起酣畅地遨游于芬芳明丽、至善至美至纯的语文世界里,同他们一起寻找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真谛。当学生们为从这个世界所获得的真善美的感受而动情动容、如获至宝的时候,语文教学也便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为使即将失去“语文原味”的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并重获新生,教师们要在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础上大胆讲课,讲出自己的个性,讲出自己的风采,重新让大学语文课堂充满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吴建军.开掘教材魅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J].语文学刊.2000(4).
    [2] 王新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三个平面”[J].语文教学之友.2003(4).
    [3] 张德胜.不要丢失语文课的语文味[J].语文学习.2004(5).
    [4] 张天来,徐同林.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孙建华)

    作者简介: 李爱民(1970-),女,山东夏津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7716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