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郭振华:一部有新意的教材——简评《大学语文》
【时间:2008/11/13 】 【来源:阴山学刊 2004/02 】 【作者: 内蒙古科技大学 郭振华】 【已经浏览3079 次】

  若要言及一枚树叶,便不能离开向它灌浆和与它汲汲相关的整个大树——《大学语文》(吴广义主编)正是这样构思和设计的:先向读者概略而扼要地交待“文学史”,而后严格遴选其中的佼佼者,向学生展示、解读。一如生物老师,先让学生识树,然后再识叶——这种设计有利于说明作品产生的社会的天候、地理条件;作品发展的脉络、走向,它在文学史的彪炳地位、不凡价值。学生便了然于心了!

    让一个作品在系统中定了位。它和系统的关系,如网在纲,纲举则目张。明白了它的起根发梢,左邻右舍,关于它本身也就不难把握了。譬如:“中国散文的流变”一节的写作,就十分精采。它说明战国时代诸雄争霸的局面形成了探索和讨论,竞争和比较的社会问题研究空气,加以纵横家的宗旨在说动王侯的机辩而凌厉的语言风格,几乎从历史的开头儿便奠定了中国说理论辩散文的哲理深刻、富于论辩的特色。

    中国的文学家常有借古讽今的表现。由于统治者对思想言论的禁锢有时“像罐头一样”(鲁迅语),作家只得用曲折的手段来表达。好在中国历史长,不愁找不到类似的史实。《大学语文》选辑了鲁迅先生1927年7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所作一篇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文章不结合它发表的背景时代和作者的政治倾向是不能明白它的含义的。《大学语文》在“导读要点”里,向读者提示:“这次演讲的时间恰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鲁迅借孔融、何晏、夏侯玄、嵇康等的被杀,寄托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的无比愤怒与强烈谴责。”并且引鲁迅先生自己的话为证。在1928年12月30日致陈睿信中,先生说:“弟弟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终不免也。迩来南朔奔波,所阅颇众,聚感积虑,发为狂言。”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文学与政治的深刻关系,鲁迅的立场和作家构思的良苦用心。

    该书辑录了比旧“选读”为多的现代时文,以体现时代的新思想,文艺的新风范。不仅如此,在古文的摘选和外文采撷中,也注意了它们的内容、意识和改革开放中国现实的需要和呼应关系。

    选择《吕氏春秋》的《察今》以体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历史辩证法。“导读要点”弘扬了文章的“察今度时”、“因时变法”的中心思想。还选择了柳宗元写的《送薛存义序》,以肯定古人的难能可贵的朴素然而却彻底的“民主思想”。“导读要点”说:“作者指出,‘民之食于土者’,以收入的十分之一拿来纳税,雇佣官吏,是为了让官吏为自己办理事情。这种说法不但在实际上否定了封建王税剥削的合理性,而且对官、民之间统治的关系也是一种大胆的翻案。”

    这些闪烁在中华古文中的法制和民主的意识是如此地富于辩证法和如此地使人产生正义的震撼。学生学了必涌发民族的自豪感,对这些历经千载而不掩光芒的精神和思想,后世仍有学习和借鉴的必要。

    《大学语文》还选录了培根的《论求知》。这是一篇对推动人们学习乃至推动历史向现代文明进步的,对全球学生认识知识有重大启悟作用的名篇。

    培根是“知识就是力量”名言的铸造者。培根在《论求知》一文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读了培根的话,想必大学生对邓小平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解会更加深刻,而且他们会像高尔基说的那样“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那样扑向知识”。

    文学是以感性形态呈现的。感性形态即现象形态,而现象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质,那么应该着重让读者接受其中哪些质呢?还有“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作家自身的思想感情,他的追求、企慕必然在叙写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此外,文学艺术是以形象馈予接受者的。形象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它给予读者的印象、联想,可能和作者预期的目的相参差,甚至大相迳庭。

    因此之故,对文章,特别是关于叙事性文体的解读、介绍,编书的人必须即其内涵,对读者进行因势利导的思想导向。要减少和抵制文学意识可能对读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弘扬其值得肯定和积极的方面,发微显幽那些揭示其社会实质的内在联系。

    我们来看《苏秦始将连横》一文的“导读要点”。该文写了苏秦在政治上先主张连横,游说秦惠王失败以后,又转而主张合纵,终于取得成功并使六国联合抗秦的经历。它真实反映了战国时代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世态人情。文章写苏秦失败后发愤读书的情景:“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又写人情的冷暖:苏秦政治游说一败涂地,回到家中,“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及至苏秦有了卿相之尊,二次返家之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其前踞而后恭,令人感慨。

    这些触动人心的描写,很可能使人产生“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做得人上人”的潜意识,何况可以使人得出总结性结论的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因此《大学语文》对基本是客观叙事的历史散文作了即其内涵,因势利导的“导读”;“此文通过对苏秦说秦失败后贫困落魄,但刻苦攻读,与说赵成功后尊荣富贵而炫耀卖弄的生动描写,反映诸侯间矛盾斗争,暴露了某些纵横家朝秦暮楚的政治品质,讽刺了人情冷漠的世态。”这样,本书既对读者完成了文学薰陶的任务,又顾及了对青年人心灵的养护和思想的导向。

    我们知道关于“一般”的观念,可以指导我们对具体某一“个别”的认识;而对于“个别”的深切、详细认识复可以反转来加深我们对一般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大学语文》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诱导学生认识提高的过程与规律。

    该书在每一种文体的辑录之先,均附有一篇对此种文体的概括介绍,如议论说明文体部分前面有“散文的特点与欣赏”;诗、词、曲、赋、戏剧部分之前,则有“诗、词、曲、赋的相关知识及欣赏”,“抒情文学样式的特点及欣赏”,“戏曲、戏剧的特点及欣赏”。

    这样设计,诱导读者先对该文体一般规律有概略的印象和把握,然后接触、体味具体的作品样式。他们在有了感性的、丰富的认识、体验后;再第二次重读关于文体知识的讲述,理解就格外投入了。

    作者简介:郭振华(1937-),男,河北徐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督导室教授,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探新》等。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316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