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李爱华: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时间:2008/11/12 】 【来源:语文学刊 2004年第3期 】 【作者: 武汉化工学院文法系 李爱华】 【已经浏览2947 次】

  《大学语文》是目前我国理工科高校普遍开设的大一学生的必修公共课。它是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专业分类过细而导致的人文视野狭隘、大学生人文教育缺失而拓展大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而开设的。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懂得电子、原子、中子、分子之外,还应该拥有完备、充实的精神空间和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具体生动的大学语文教学,使理工科高校透着一丝清新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受到古今中外先进思想、伟大人格、宽容风度和和谐健康的精神浸染,从而陶冶其情操,培育其人格,进而树立并形成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语文教学,使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是具有多方才智的通才,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毋庸置疑,大学语文在高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在理工科气息浓厚的高校,应该如何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情动人,方能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坚持以学生为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结合学生实际精选教材

    针对学生实际,选择一本最适合他们的教材是关键。目前,我国各高校各自为政,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这些教材的框架大多是由应用写作、中国古代近代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组成文选而成。有的教材选篇与高中语文部分重合,既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被戏称为“高四”语文教材。这里向读者推荐两本可供参考的大学语文教材。一是华东师大教授、博导夏中义主编,广西师大2003年出版的《新语文大学读本》。这本教材由“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三大块组成,属于人文通识读本,它从各个角度关注大学生成长的精神空间,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二是北大温儒敏教授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高等语文》。该教材采用较“灵活”的“拼盘式”结构,每一讲由文选、导读、拓展阅读材料组成,凡25讲。文选涵盖文史哲科技各个领域,也是一本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材。这两种教材,避免了以往很多教材的诸多弊端,是精心编制的以大学生为本的、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教材。

    二、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从教育学上说,完备的教学大纲、科学的教学计划、精心撰写的教案是保证一门学科完成正常教学的必须环节。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拥有一本好的教材之后,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出科学、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因为教学计划是完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大学语文教学计划至少要包括精讲篇目的选定与课时的分配。

    首先,是篇目的选择。任何大学语文教材都给任课老师提供了可以选择的空间。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这一学科的教材,其文选篇目众多、涵盖面极广,这就要求一般授课时数为36学时的大学语文课要突出重点。因为面面俱到、大而全的讲授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而且讲授效果也未必就好。作为把握课堂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将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精神本质和人格力量的优秀作品传授给学生,力争在有限的课时内给学生最丰厚的知识。不懂得遴选的教师决不是好老师。

    其次,合理分配教学时数。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给人心灵以震颤、塑造人的美好灵魂、建构人类精神家园的作品,应花相对多的课时讲解;那些形式美轮美奂能给人提供美感、愉悦和享受的作品,理应讲得精彩纷呈、生机盎然。

    三、营造轻松、灵活、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根据笔者的经验,经过高考的程式化训练的大学生,十分厌恶具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高中语文应试教育,而对大学语文自由、开放的课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异常的欣喜。在这里,他们不再有“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学”的压力,他们把大学语文课堂作为枯燥的理工科专业课的消闲与精神压力的疏散,他们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人类历史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前人深邃思想、高尚灵魂、优秀人格的熏陶。理工科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欢迎程度是空前的。据笔者在武汉化工学院2003级480人的问卷调查中显示,97%的大学生表示大学语文课是他们的轻松剂、开心果、精神灵魂的净化器;13%的大学生表示从前不喜欢语文而现在乐在其中;98%的学生表示大学语文课时太少。对于精神食粮相对干涸的理工科大学生来说,他们是如此期盼这一门课程。学生欢迎这门课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有一个轻松、灵活、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氛围。那么,教师应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

    首先,教师本人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具有爱生敬业的精神。教师的这一人格魅力,是无声的榜样,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具有无穷的号召力和感召力。由这种教师把握的课堂,学生会觉得一节语文课转瞬即逝,韵味无穷。

    第二,教师应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其实,教师也只是“闻道有先、术业有专”而已,况且知识与真理是没有穷尽的。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鼓励学生追求真理、怀疑先贤,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良机。

    第三,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使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在生动、形象、具体的过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收到良好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甚至请学生当一回老师。笔者2003年11月于武汉化工学院无机非专业,请本班爱好诗词的两位同学先后用自己的方式主讲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以一篇课文一节课带动了涉及文学史发展、词风形成、比较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事后调查,因为同学们觉得这种上课形式非常新颖,因而对授课内容记忆犹新。

    组织课堂讨论。当教师讲到学生感兴趣的某个话题时,同学们往往会议论纷纷,有感要发。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组织同学讨论,然后进行高屋建瓴的总结。这样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为学生留下具有开放性的思考题。这是为扩大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并多加鼓励,正确引导,适当讲评,个别交换意见,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在教师的视线之内、关怀之下。对于几十人、上百人上大课的大学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无私的奉献精神。然而教师这种做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人文关怀,能体现出人类广博的爱心与应有的工作责任心的做法,本身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极好的一课。所以,大学语文课与其说是在讲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先进思想,不如说是大学语文老师以自己闪光的人格在为学生作表率。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是春风化雨,也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的。

    四、关注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成长。

    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结束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好像也该随之终止了。关注大学生大学期间的思想成长,似乎应该是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分内事。其实不然,大学的每一课任课老师都应在自己的课堂以内教书育人,课堂以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注其成长。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的大学校园里成长的大学生,最终会是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多方才智、品行优秀的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

    以学生为本的大学语文教学,说到底,是教师以情动人的教学。

    只有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将学生视为儿女、姊妹、兄弟之时,才会从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后辅导环节的加强上下功夫,也才会对学生在校期间实行长久地关怀。教师以身作则地处处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从而实现学生生理成人、精神成材的教育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提倡大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情动人。

    (李爱华:武汉化工学院文法系。)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164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