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孟祥英:一部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大学语文》
【时间:2008/11/10 】 【来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 【作者: 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孟祥英】 【已经浏览3309 次】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山东师范大学孙昕光和韩品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语文教材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适应了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求,富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总的说来,本教材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

    一、读写并举,双效并重。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言:“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如历史上描写智力超常的‘才子’们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因为他们要用自然的口头语言处理工作,指挥机器干活;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需要读的东西太多了;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珍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然而,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很难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后,有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低下让人心感忧虑:听话,不得要领;说话,语无伦次;阅读,走马观花;写作,词不达意。面对这种状况,切实加大加强当代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力度是当务之急,同时,这也是大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可以说,孙昕光和韩品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为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供了一块丰厚的土壤。

    该教材从整体上由两大板块组成:上编以阅读为主,根据文体之不同,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戏剧四个单元,而且每个单元都精选名家名篇,具有鲜明的典范性特征;下编以写作为主,系统讲解写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等。这种编写体例坚持了“读写并举,双效并重”的原则,凸显了对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本教材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读中带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经典阅读,传承文化。20世纪90年代末,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伴随着城市消费文化和电子传媒事业的发展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由于对大众文化的片面理解而被其所营造出的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在其影响下阅读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人们对于经典作品已渐失兴趣,而对于充斥着流行和时尚元素,崇尚轻松化、功利性与感官刺激的畅销书和网络文学趋之若鹜。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不知不觉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权威,经典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经典作品,作为民族和人类文化的结晶,对于人类精神的建构、人格的塑造及文化的熏陶是一般作品难以企及的。对此,前人早有认识,梁启超就认为,中国学人,必须熟读些传统经典;阅读传统经典,是造就人的优秀品格的重要途径。朱自清在其《经典常谈》里也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梳理《大学语文》的阅读部分,可以看出,它坚持富有时代性、人文性的编写原则,凸显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精挑细选了一些富有价值与魅力的经典作品,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与传统文化对话、与多元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审思与传承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其中有古代文化经典,如《诗经》中的《采薇》、屈原的《山鬼》、李清照的《声声慢》、蒲松龄的《席方平》等;有现代文化经典,如郭沫若的《天狗》、戴望舒的《雨巷》、钱钟书的《围城》等;有当代文化经典,如余秋雨的《都江堰》、王蒙的《春之声》等;也有外国文化经典,如雪莱的《西风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显示出编写者开放的文化意识、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较高的组织编写能力。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有利于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智慧,吸收多元文化营养,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涵养文化人格。

    三、注重实用,提高能力。《大学语文》的编写在坚持人文性的基础上,也比较到位地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和工具性功能。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本教材非常注重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不仅仅让学生去赏析名篇佳作,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而且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注重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语文能力的养成,体现出鲜明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与当代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高涨呼声是一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法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对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高扬了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在阅读部分,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综合训练”的内容,从实用的角度条理清晰地向学生介绍了快速阅读、精读、朗读、创造性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与掌握能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生进行迁移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写作部分,教材首先从宏观上概述了写作的基础知识,而后从微观的角度,从立意与选材、构思与布局、文体与表述、语言与风格、修改与文风等几个不同的侧面,重点突出地梳理了写作的相关知识,并且每个单元既有理性知识的阐释,也有一些感性例文的品析,这种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编写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教材所设计的富有针对性的思考题与训练题,能够保证学生在反复历练、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提高实际写作水平的目的。

    (责任编辑 孙建华)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40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