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詹福瑞等: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教学目的的探索
【时间:2008/11/2 】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 【作者: 河北大学 詹福瑞 李金善】 【已经浏览3614 次】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即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陶冶高稚的审美趣味并培养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涵泳性情、有助于大学生性情和人格的塑造。要达到这些目的,大学语文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

    关键词:教学;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在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部就将大学语文列为大学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对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说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确实,世界许多著名的大学,即使是以理工为主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也被放在了重要地位。大学语文教学是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早已在中国各高校全面展开。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素质人才,其基本条件除了专业技能以外,最重要的应说是人文素质水平的内容了。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我校利用文科的传统优势,一向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课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图书馆学专业、法学专业试开,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0年代初,陆续在一些理科专业推广。1996年,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组织全国高等学校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办了大学语文教学培训班,对促进大学语文教学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校即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大学语文教学。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理科班都设置了大学语文课。在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大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也由浅入深,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也逐渐明确,对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求也渐有所得,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和目的,首先应该有助于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实际上是指通过作品的语言来获得某种思想和感受。要通过语言这一关,就必须要求学生对语言的词汇、用法和习惯有比较熟练的掌握,就必须熟悉汉语的表达习惯。在大学这个学习阶段,应该在更高层次上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不能停留在中学阶段。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选择文学史上可读性较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注释”和“提示”中,注意词语解释的准确、传神,表达的流畅自如,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和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远不只是一个语言的问题,有关背景文化知识的获得,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需要讲授有关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知识,在我们自己编写的《大学语文》(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材中,我们特意编写了六篇文学史概述:先秦两汉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概述、元明清文学概述、中国现代文学概述、中国当代文学概述、外国文学概述,使学生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为了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我们专门编写了《怎样鉴赏诗词曲赋》,使学生在阅读一篇篇生动感人的作品之后,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目的之一。作为大学本科毕业生,写作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无论写什么文章,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纯粹的学术论文,也要求有严密的逻辑安排和精粹的语言表达。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在具有杰出的科学头脑和伟大创造力的同时,也往往具有出色的写作能力。我们认为,写好一篇文章,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固然重要,但赖以表达的文章,如果结构不严谨,语言表达不清楚,也很难被人们读懂和接受,甚至很难被传播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对汉语的节奏感觉,在文学作品的篇目选择上,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语言优美、节奏感极强的作品。一篇表现人性美、人情美而同时又具有优美语言风格的作品,往往使人过目不忘,牢记在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抒写人的宇宙与生命意识及人生的离愁别恨,结构严谨,以月生发端,而以月落作结。开首八句点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中间由景生情,蝉联而下,若断若续,章法灵活而不乱。再加上烘托铺垫手法和顶针句式的灵活运用,使之成为千古咏唱不衰的杰作。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凄婉的笔调抒写对康桥(剑桥)以及美好时光的回忆,透露出无限感伤的情怀。在语言形式上,声调回环往复、音节轻盈柔和,给人以如幻如梦的感觉。通过讲解、阅读这些优美的作品,训练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觉,当学生自己捉笔写文章时,不只注意文章的结构,而且在语言的组织上体现出很强的节奏感。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非中文专业的语文课程,它实际上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即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文化的最终积淀是人格,文学的作用也是如此。文学作品不同于教科书的说教,它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来感染读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高尚人格的形象化体现,优美情感的自然流露,崇高精神的升华。司马迁《报任安书》述说自己遭受腐刑后“忽忽如狂”的悲愤心情和为完成一项伟大事业而忍辱含垢、发愤图强的精神,无不充溢着悲壮的崇高美。司马迁峻洁、刚直的人格力量得以充分显现。杜甫的《登高》,借助深秋萧瑟的秋景,咏唱了一首生命的悲歌,在个人生命的悲吟中,融进了对国家局势日落西山的痛切的感受,凸现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的伟大人格。郭沫若的《风凰涅梁》在凤凰更生的咏唱中,呼唤着新中国的诞生,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昭然可见,等等,通过这些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品格,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伟大或杰出人格的体现,那么,阅读这些作品,实际上是学生与这些人格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对学生的熏陶教育作用,远比抽象、枯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大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有助于学生高雅审美趣味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审美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文学艺术是审美的高级形态。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体验与认识提高的过程,而且是读者接受熏陶、教育的过程。面对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在读者内心深处唤起是非感和道德感,使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人格得到提高。文学以它特殊的方式将读者引入艺术境界,唤起人性和良知,从而对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发生影响。庄子的《逍遥游》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消除物我界限、无所依待而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现实生活中自然不存在这样一种境界,它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在于它启示着读者在艺术、学术以及在人生各种活动之中,超越追寻过程中的种种障碍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否定了“死生一体”的观点,抒发对人生情随事迁、人生“终期于尽”的无可奈何的感伤,表明作者对生命的执著,真切地透视着魏晋士人潇洒而又深情的人生态度,千百年后依然引起读者衷心的共鸣。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品格与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渗透的文化价值、意义的个人判断和评价,自然而然地影响着读者,建立起很强的文化认同。在这种认同中,学生文学的审美能力一步步得到提高。

    大学语文课与一般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不同,它不是教人以技能、技巧,甚至也不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理论,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无声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人格,甚至引导着学生的人生方向。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特别值得重视。首先在师资的安排上,大学语文虽然面对非文学专业学生,但决不意味着对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要求的降低,相反,由于非中文专业学生未接受系统的文学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接受系统的知识和训练),从接受的角度讲,大学语文教师要通过若干具体文学作品的讲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且大学语文课包容面极其广泛,中外古今的文学作品,无不覆盖,大学中文的各个学科基本网络其中。这门课内容的特点,要求每一个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对作品所涉及的任何领域都应该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在具体作品的讲析上,泛泛评点不行,必须讲深、讲透,在作品本身上下大气力,同时又必须上挂下连,把有关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如在讲授谢灵运《登池上楼》时,除了分析作品作为山水诗的特征外,还要结合这篇作品概括刘宋时期山水诗的特征,分析谢灵运作为刘宋士人的代表所体现的狂傲的心态,从而使学生对山水诗的特点和刘宋士人的精神面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又如在讲解舒婷的《致橡树》时,一方面解读这篇作品的艺术形态,分析其浪漫主义风格并吸受现代主义诗歌某些技巧的特点,另一方面分析作品所抒发的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个人价值与理想的肯定与追求,让学生了解“知青”一代的心路历程。为了使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得到贯彻,我们在大学语文师资配备上也下了一番工夫,选派德艺俱佳、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并尽量安排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和研究生来担任课程。从近几年教学的效果看,是比较成功的。随着学生队伍的扩大,大学语文师资也面临着扩充。逐步建立一个基本队伍稳定、素质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近期目标,也是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

    大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教材,从表面层次上看,有没有自己的教材似乎无足轻重,但是,当这门课进行了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之后,便会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许多感受和体会,有必要通过自己的教材来体现,这实际上也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独特思路的反映。1998年,我们组织有关教师对过去十几年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总结研讨,对过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以及所使用教材的缺陷进行了归纳,决定按照我们自己的教学思路重新组编大学语文教材。这本教材到2000年8月完成出版。我们编写这本教材,其宗旨就是要贯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终极目的,所以,在选文定篇时,着重选取具有人性美、人情美、艺术美的诗歌、散文、小说,选取具有哲理意义和启发意义的论文。并聘请科研水平较高、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撰稿,以保证我们这本教材的编写水平,使之在我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确实发挥作用。从使用的情况看,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大学语文教学要担当起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还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化、教师队伍的扩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学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修订和补充等,都还有潜力可供挖掘。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姜文英〕

    作者简介:詹福瑞(1953—),男,河北青龙人,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金善,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423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