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吴小侠:《大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时间:2008/11/2 】 【来源: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S2 】 【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吴小侠】 【已经浏览2846 次】

    《大学语文》是使学生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必要的课程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加强综合素质过程的重要一环。如今,我国高等学校的理、工、农、法、医、财经等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在许多大专院校,《大学语文》却是专业课的“婢女”,始终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为什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方面高喊《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一方面又让它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呢?

    与以往的语文学习相比,《大学语文》既是中学语文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一门独立的新课。以往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把语文课作为一个工具让学生认识,把它分成字、词、句、语法等几部分让学生了解,然后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应用。《大学语文》则不同,学生无需逐字逐句地学习某篇文章,这使他们一方面颇感轻松,一方面又不太适应,甚至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当然,责任也异常重大,要努力提高讲授水平。

    讲授水平包括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众多关于大学教学理论的文章,更多地都在强调方法的重要性,而对内容的重视程度却稍嫌不足。众所周知,讲授方法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形式。形式之于内容,固然有能动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容。也就是说,要想上好大学语文这门课,关键还在教师的讲授内容上。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应该与内容是同步的。当一个教师准备好将向学生讲授哪些东西时,他同时也一定想好了怎样把这些东西传授出去。

    《大学语文》课内容多,涵盖广,且多名篇佳作,这看似不错,但对老师来说未必是福。因为是名篇,所以许多东西早有定论。教师备课可以一劳永逸,十几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教案还拿在手中,讲起课来如行云流水。但也就是在这熟练的讲授中,教师不自觉地多了些惰性,少了些创新。已有教育专家对学生作了善意的提醒:对成熟老师的讲课,听起来更要特别警惕,因为他表演纯熟,举重若轻,听起来很省力,其实是掩盖了难点;回去自己想一想,却不知道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些话,与其说是在提醒学生,倒不如看成是在为当老师的敲警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古文”讲出新意。曾听一位老师说过:我如果一天不看书,就觉得上课没话说。这话不免夸张,却不乏道理。它说明作为教师随时随地用新知识武装自己是多么重要,而一旦满足于既得知识不思进取又是多么危险。庄子有一篇寓言故事《秋水》,通过河神与海神的对话,说明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因而任何人都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把这篇文章、这个道理讲给学生前,我们任何一个做老师的都应该首先懂得它。

    内容的千变万化,决定了形式的不可千篇一律。大学教学理论一贯主张: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形式与方法,即依据学科的性质和学科的内容来选择教学形式与方法。因此,《大学语文》课不像艺术、体育的多用练习,不像自然科学的多用实验,不像医学的多用临床,它主要是运用讲读法,而且主要是课堂讲授法。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当时的班级授课制实践上升为理论,课堂教学法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也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课堂教学法因为它的效率高、可控性强、简便易行,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大学语文》这门课,教师只需把要讲的内容整理好,再配备一张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上演出精彩的一幕。在老师或生动或激昂或沉稳的讲授中,书本知识会不知不觉地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或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或陶冶着他们的情操,或转变着他们的思想。当然,语文课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前提下,我们也提倡“教无定法”。所谓“教无定法”,是指在同一门课程中,由于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不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差别,不能因同一课程而忽视教材内容的特殊性。对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内容,不妨教师多说,学生多听;而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则最好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一方面教师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对讲授的内容及时调整;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可以互通信息,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同时,教师以平等谦和的态度参与学生的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引导思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真理和敢想、敢说的品质,造成良好的学术研讨气氛,而且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质疑、探讨、争辩中获得教学上的启示,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如孔子的一些精辟的言论已为我们熟知,可一旦讨论起来,还是能给人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知道这是孔子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而在讨论中有的同学想到了那是要我们珍惜生命,有的谈到了“逝者如斯”的不光是时间、生命,还有人们的思想……再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语,多数人只理解为“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讨论中,有的同学则认为,不单单是领导者,即使是一个普通群众,如果想让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威信、有分量,也要修身养性;还有的同学联想到管理学上所说的“领导者的魅力”……这就是集体的智慧!而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挥集体智慧的场所。

    语文课内容丰富无限,它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与感动,同时,它的思想博大精深,又要求我们深人研究,永不自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语文教学定会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责任编辑:马得禹)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109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