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王颖:变单一教学为自主学习创新——关于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王颖】 【已经浏览3140 次】

    内容摘要:教学教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是教与学过程的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大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不断运用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形成活跃的动态课堂,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本学科领域的新成果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探求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关健词:深层化;配套化;系列化;系统化;完善化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众所周知,学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然而,教学教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是教与学过程的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有各自的目标。只有当教师教的目标与学生学的目标相互认同并吻合,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接受、理解并致力于实现的一体化目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怎样使教与学的目标相一致,变教学过程的单一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呢?从教的一方来说首先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大学语文教师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又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的传播者。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大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不断运用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形成活跃的动态课堂,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用科研的思路,启发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开拓创新打下基础。教学中决不能局限于“授人以鱼”,重要的是要“教人以渔”。二是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本学科领域的新成果中,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好的刺激,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觉得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必须要有最新内容。当然,这个新的内容既包括学生尚未掌握的基础理论,也包括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就是说,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除了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做到科研教学化外,还要积极参加本专业各种学术活动,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阵地在哪里,消化并研究本学科的研究成果,把不断吸取到的新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并正确引导学生扩大眼界和知识领域,使学生处于活跃的学习状态之中。为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单一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并使之达到较为完满的结合,我以为在高等院校,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围绕目标,着眼教学内容深层化
 
    大学语文教学应改变以往多强调解决学生阅读文章时存在的文字障碍而单篇讲授为主的情况。在疏通语言文字,挖掘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人类文明和文化所作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准确、形象、优美、精炼,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语言情感的同时,还要强调中国文学中重言志,重德性,重人文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从历代文学作品中去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是我国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为历代多数文学家所珍重,除了那些如“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等直接描写爱国主义的诗篇外,历代文学家还用自己的作品和诗篇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灿烂的文化,辉煌的历史,人民的勇敢勤劳,歌颂了那些抗击异族侵略或反对民族分裂、为国家的自由独立而献身的英雄,表达了他们对祖国人民,对自己民族光荣历史的挚爱,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如屈原的《离骚》,李白、杜甫的诗篇,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等人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词,孔尚任的历史剧《桃花扇》……都是永远激励人心,能够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理想主义精神。如在我国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后弈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优美故事无不体现出先民们渴望征服自然的伟大理想。屈原《离骚》中的那种为追求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等。而文学作品中凸现出来的美德情操更是我们今天的大学语文教学要正确引导的。它包括勤劳(如大禹治水,终日操劳历尽艰辛,脚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且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境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等。

    大学语文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强调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理解的感悟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形成的灿烂文化中,有着品类繁多而又优秀的文学遗产,古代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以及现当代的小说、诗歌……有如群星灿烂,光彩夺目,当然外国的一些优秀作品也在我们的讲授这中。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学应变以往疏通语言文字,单篇讲授为主为加强文学史、各流派的涵盖面,提高学生的感悟力、鉴赏力以及写作能力为主,以文章的丰富知识、深刻意蕴来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动手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如,讲授名篇佳作时,把文章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突出特点融进去,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写作特点捌开揉碎去体味,切切实实地读懂读透,融进了自己的感情,知其所以然了,然后再布置写作训练。这样教学切近一些,学生会感到学有所本,仿有所依。欧阳修《醉翁亭记》在结构上使用了“塔顶夺珠”法,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面写起,逐步集中到点上,先展示总的环境,再逐步点出主要题材。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在结构上使用了“月照回廊”法,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分步完成,正如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所总结的:“月始东升,冷冷清光,则必自廊檐下度廊柱,又下度曲栏,然过渐渐度过间阶,然后度到锁窗,而后照美人。”《醉翁亭记》通篇使用了二十一个“也”字,表现了作者一唱三叹的悒郁情怀,但作者在文章中却明明大写“山水之乐”、“山林之乐”,这种悒郁情怀与“乐”是怎样统一起来的?《醉翁亭记》、《新城游北山记》这两篇文章作者的思想、生活境遇是怎样的?《新城游北山记》采用了怎样的写法?《醉翁亭记》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为什么说它是游记中的一个创格?……引导学生切实读懂读透,然后以这两篇文章的结构方法为蓝本,让学生借鉴其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写一篇游记。这样的学习,心中有底,作起文来,就不觉得那么难下笔了。读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不妨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这两位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思想、艺术情况下写作此文的。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同属一个时代,一个阶层,同是文学研究会会员,又是情深谊厚的至友,两人皆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写了文章,这两篇文章又都被后人称作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是为什么这两篇文章的风格却截然不同?一篇是浓郁婉约,一篇是繁缛朦胧,这种情况是怎样造成的?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是怎样感觉到朱自清先生在迷惘中仍不失其向往光明的精神个性,沉醉中仍保留着的清醒;而俞平伯先生则是在不甘沉沦中耽于玄言?如果再更进一步提出要求,则可以让学生按照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对文中的写作手法细加体味,条件允许的话,把学生带到今日灯影中的秦淮河,旧地重游,今昔对比,细细品味,那么就会对这两篇名作体会得更加深刻,获得写作技法的启示也会更多。在此基础上,不妨就用原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也写一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即使在某些方面脱不了模仿的痕迹,但思想感情是自己的,事物、人物是自己的,借鉴的一些技法,又正是我们所预期的练笔要求。我曾试过这样的训练,效果确实令人欣喜,令人满意。

    二、突出重点,形成文字教材配套化

    目前很多高校教学层次都比较多,使用的教材也大多是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同一学科的各个层次通用一本教材,因各个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不相同,通用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不配套,对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都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考虑选择或编写适合自己院校各层次教学的大学语文教材,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如我院汉语老师为满足我院本科学生的教学需要而编撰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是一本既具有我院教学特色,强调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又与我院的教学对象,教学时数相吻合,集理论、文章、评析、写作训练为一体的全新式教材。使用后,学生普遍反映:此教材理论系统、翔实;选文新颖、针对性强;评析深刻、透辟;训练切实可用,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启迪思想、熏陶情感、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动手写作能力等有很大帮助。

    三、丰富手段,形成多媒体教材系列化

    教材配套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因此多媒体教材也是深化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重要的还是技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多媒体教材中,教师通过辛勤的劳动把抽象的知识和文学艺术理论融入到艺术活动的直观讲解中,通过形象化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既使学生看到深奥宽广的知识世界,进入美妙绝伦的艺术天地,又增加了信息量,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学效率,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活力。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教材与基础教材的配套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缩短了教学过程中变教师单一讲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距离。

    四、规范试题,形成考试题库系统化

    考试,不但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是对教师教学实绩的检查。规范试题有助于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的变单一讲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在以往的各科考试中,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这种现状,加强题库建设。把大学语文教师多年来的考试题汇积起来,综合整理,充实完善,进行科学分类,分出A、B两类多套试卷,存入电脑,考试时使用。题库形成系统,对科学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益处。

    五、建立机制,形成教学制度完善化

    有了较为充实,完善的教学内容,有了较好的配套教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的成功,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靠教学过程中的连贯制度;试讲制度;听课制度;定期检查教案制度;评教评学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这应该是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有效机制。把这些机制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是极大的促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作用。如建立了教学连贯制度,就应严格遵循。课前,教师要深入到班,了解教学需要,了解学生要求,落实教材、教室、人员等;课中,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开始讲什么,中间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如何设计高潮,如何过渡、照应,如何由浅入深,深入浅出,都要做认真的准备。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课后,教研室及任课教师要广泛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要求和希望,进一步充实、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制造最佳的教学效果,以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切实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教与学的目标相一致,如何变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单一讲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一点思考,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着明确的培养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过程中的变单一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就一定会在不断的摸索中得到较为完美的结合,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也一定会得到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⑴《大学语文》徐中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5年版
    ⑵《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解放军出版社
    ⑶《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⑷《中国现代散文一百二十家札记》(上册) 漓江出版社
    
    (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化教研室)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292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