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张薇等:大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徐州空军学院 张薇 姜丽红】 【已经浏览2855 次】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教学相对于许多理科和理论性强的学科的教学,在使用多媒体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不加限制地使用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本文总结了大学语文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的六点问题。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多媒体;问题

    
    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一方面,它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加强授课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压缩板书时间,扩大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效率……那么,这是否表明,在大学语文授课的全过程中就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

    从客观上看,大学语文教学相对于许多理科和理论性学科的教学,在使用多媒体上的确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教师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课文的朗读,甚至于可以直接播放名家对课文的朗读;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带有绚丽画面的精美课件。但是,上述所列举的这些优势如果不加限制,也许就会变成劣势。一堂课中,音乐、影像、图片资料轮番地轰炸,可能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神经,却未必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如果没有了对文本内容的品读和思考,一味的只顾热闹而不考虑效果,将会得不偿失。因此,多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适时、适度而用。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大学语文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核心的目的。”①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着教育的现代化,只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才能真正代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与其说是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美国电脑教学专家毛尔科维奇说过: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直到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大学语文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中“教育”层面问题的研究,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要根据授课内容决定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的运用虽然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像篇幅较长的散文和小说,如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舍《断魂枪》、吴组缃《箓竹山房》、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莫泊桑的《绳子的故事》等篇幅较长的作品,它们所体现的思想与情感往往蕴涵在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描述之中,如果被一张张课件机械地分割开来,反而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整体的阅读和理解。

    有些古文,对学生来说本身的阅读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加上过多的音响、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有可能使学生舍本逐末,更加难以走进文本和走进作家的心里,难以感知、领悟文章所散发的魅力。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方面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单纯的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三、应制作信息量适中的多媒体课件

    有的大学语文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背景、作者、课文、字词、翻译、练习等)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又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信息的速度。这种轰炸式的信息传输使得学生就连将上课内容大致浏览一遍都成了问题,更别说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了。如此一来,课件成为“电子黑板”,教师成为“机器操纵者”,学生成为“电视观众”,师生缺乏感情交流,“教”与“学”失去了互动与配合。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好,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②

    教学毕竟是以人为本的,过大的课堂信息量和过快的教学节奏是违反学生认知规律的错误做法,其结果是难以突出教学重点,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因此,课件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一定要适量,每一堂课都应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空间。

    四、不能让多媒体视听代替学生的想象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形象性,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然而,多媒体教学在化抽象为形象的同时,以视听代替了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反而受到了限制。语文课文的鉴赏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如果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意象限定为某些具体的画面,学生原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而自由构想出来的东西将会荡然无存,于是一千个读者也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了。

    大学语文之所以被称为大学语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所涉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学语文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思维学习、抽象学习、创新学习,而不仅仅是感官学习、直观学习。如果学生被多媒体演示里的视听效果框住了思维想象的翅膀,不能对文本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进而产生质疑与思辨,无疑这样的大学语文教学是失败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避免程序化的课件设计
 
    程序化、固定化是多媒体教学中的一大弊端。一旦教学的程序被设计好了,学生和教师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下去,无法更改。“这种教师让课件‘牵着鼻子走’的做法,是角色错位的一种表现。”③它影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阻碍了智慧火花的迸发。

    大学语文教学的对象均是思想已经相对成熟的大学生,一旦要求他们必须按照教师早已设计好的思路进行学习,就可能导致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厌烦,甚至会无视语文教师的存在而自行其事。如果一味地这样按部就班的教学,不仅抹杀了大学语文课堂上应有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也抹杀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兴趣,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也许只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应当避免利用多媒体来事先设计某种程序化的课件。即便是程序化的课件设计也要尽量多设计几种模式,或多几种思路,这样,当学生产生思想火花的时候,教师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适时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运用多媒体不应忽视板书的设计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有些教师已不太注重板书了。因为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均已在多媒体课件中体现,似乎没必要再把教学时间浪费在板书上,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是有一定区别的。动态的多媒体演示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而不断推进,到课程结束时也就结束了。可板书就不同,它能随着教学的展开,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思路以固定的形式保留下来,使学生对整堂课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多媒体的出现实际上是对板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板书不再是随便在黑板上写几个潦草的大字,或是一黑板、一黑板地写满知识性内容,而是要通过板书反映本次课的教学思路,使讲授内容在板书中艺术性地加以体现。这样,学生在上完课后既对教师的教学思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更对教学的重难点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便于在课后复习时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进行板书的设计,使板书和多媒体相得益彰,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①冯昌冰.警惕语文公开课的浮躁风[J].中国教师,2006,(1)
    ②胡心智等.时代的感悟[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30
    ③谭伟年.浅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克服的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3)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174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