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朱玲: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朱玲】 【已经浏览2761 次】

    多媒体技术是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的教学系统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验,体会到用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信息容量大,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形、静止的画面以及活动影像的相互补充和作用,以其丰富性和表现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趣味。多媒体教学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引发其想像和联想。它可以使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原来不便展示的资料、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把平面的知识立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它还可以为同类作品、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分析,各种资料的引证提供极大的便利。不同的表达方式互相作用,形成张力,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教学的氛围,能够促使学生较快地、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拓展知识视野。

    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形成本课程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优势。媒体运用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其设计是否能有效地运用教学理论,并且从课程的实际出发准确地发挥媒体的特性。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不像美术、建筑、音乐等有现成的图像、声音资料。它也不像理工科的课程有生产过程、机械图形可展示,一般也不需要表格图例的分析。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难度大,很容易流于“板书搬家”。所以首先需要搞清楚,对于语文课来说传统媒体不易表达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把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追求定位为:形象、美、发挥艺术的综合功能。于是,就下功夫搜集与作品有关的或以某一作品为题材的图片、录像、绘画、篆刻、朗诵、戏剧、电影资料,根据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剪裁、美化、组合。例如讲《孔孟语录》时用国画和木刻作品表现孔子生平事迹,用篆刻展示语录内容,用孔庙、孔府的录像表现孔子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将这些形象的东西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垓下之围》的演示文稿用武士飞马射箭的汉画像石拓片做首页与背景,画面形象既能传达作品主人公英武的精神气质,有助于表现作品内容,又是对汉代一种艺术成果的展示。《再别康桥》在剑桥风景的转换中播放配乐诗朗诵,将学生带入那个时代,带入如画的情景中去感受诗人的情绪情感、独特的气质与艺术造诣。学习《滕王阁序》时,将滕王阁的来历、多次废兴的历史以及当代重修后的建筑形象展现出来,给同学理解文章内容提供想象的支点。而且打出作者同时写的滕王阁诗,比较诗与文两种文体在描绘形象、表情达意上的差异。而《长恨歌》则通过电影片段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不仅使作品内容形象化,而且还可以比较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征和表达效果。通过各种艺术形象表现语言作品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然地领略了其它相关艺术门类的特征与风采,形成艺术教育的综合功能;追求视听效果的美感和感染力,以期与大学语文情感的、审美的教育内容相配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授课方式。教师在备课中,写出讲稿只是有了一个脚本,然后要在讲稿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哪些内容用哪种手段展示,怎样展示;文字与画面、图像与声音的顺序如何安排,怎样转换;背景颜色、字号大小、画面构图是否协调美观、视觉听觉效果是否良好;每一种媒体元素对表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起什么作用,都需要逐课进行设计。此外,课前还要在计算机上再一次备课,对内容的组织结构,如何交错使用各种媒体,怎样使演示与讲解相得益彰,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应用自如、协调流畅,使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与课件的图、文、声、像达到和谐统一。教师要付出数倍于以往备课的时间和精力,辛劳和努力。这种艰辛的回报就是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还有教师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艺术修养的提高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多媒体教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画龙点睛、变难为易,为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但它必须适应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其他的方式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语文教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精神性。物质性、技术性的东西可以通过某种交换或转让的方式而直接拥有,而精神性的东西是不可转让的,思想的财富只能通过思想的方式去继承和受用。精神建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领会,必须经过主体的心灵体认来完成。电脑的“聪明才智”不能代替学习主体的心灵感悟。

    语文教学与研究对个人的意志、悟性、情感及想象力有较大的依赖。从这个意义上说,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代替施教主体的作用。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如何分析资料、如何理解和认识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要对专业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融会,还要熔铸人生阅历所赋予的悟性、社会经验所赋予的深刻,从而配置出一份“营养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把握语文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的特点,那就是要创造一种语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经验,使学生生成意境,找到人文道理的感觉,对历史、社会、人生进行心灵的把握。通过心灵的实验,形成个体人文知识的基本积累,将优秀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内化为精神品格,从而去实现思想创造和自我塑造的目标。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情感也是计算机无法代替的。

    不同学科的教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和依赖的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人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比其他学科更高的含量。应该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出超越原有模式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手段。同时它需要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需要现代教学方法的配合,不能以教学手段的改革代替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探索,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学艺术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深化和系统。教师的教学艺术可以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课件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应变上有弱点。这就需要教师既精心制作课件,又不被课件所局限,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讲授方式,随时与板书相结合,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甚至需要有意识地留一些内容随手板书,形成不同媒体的转换,引起学生新的注意,或留有思考的时间,以便学生消化感悟。因此说,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有其相应的功能,同时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必须有机结合。

    现代技术只是一个桥梁,教师的专业水平、对课程的热爱钻研以及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现代语文教学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地址: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邮箱:zhuling4563@126.com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533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