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张海燕:试论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
【时间:2008/6/4 】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第19卷第2期 2003年6月 】 【作者: 张海燕】 【已经浏览5526 次】

    摘要:关汉卿,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他以极大热情关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形象,倾注笔力展示痛苦而美丽的灵魂,勾画鲜明而迥异的典型,并从中寄寓个人理想,折射社会现实。
    关键词:关汉卿;妓女形象;赵盼儿;《救风尘》


    中国戏曲文化历来与娼优有着密切关系,元代尤其如此。而这其中,包含了极大热情关注妓女这一社会底层形象的剧作家中,关汉卿是代表人物,无论是与他同时代的还是早些时候戏剧创作者,无论是对妓女生活的体验程度,还是发掘妓女这一特殊形象的深层内含上,尚无人出其右,不同于简单的文人狎妓遗风的蔓延,关汉卿以一种前人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勾划出一个又一个妓女形象,她们的嘻笑怒骂,她们的命运,无一不渗透着关汉卿热切的渴望。这种渴望即他赋予这群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由下而上的反抗精神。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不外乎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对社会冲突剧而言,一种则是集中、细致地表现妓女爱情生活的杂剧。这两种剧中自然又包容了同一身份但性格迥异的妓女形象。而最为关汉卿推崇、寄托其理想最多的一个人物形象是非赵盼儿莫属。做为《救风尘》中的女主人公。赵盼儿自始至终很好地“贯彻”了关汉卿的意图,她以自己的聪明、机智、泼辣、大胆去完成关汉卿交给她的使命,即处于底层社会的妇女如何反抗的问题。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一下赵盼儿在《救风尘》中的“精彩表演”。赵盼儿是汴梁城中的上厅行首,其同行姐妹宋引章被纨绔子弟周舍骗娶到郑州后受到虐待,向她求救,她挺身而出,设计赚取休书,救出了宋引章。这一人物,既具有泼辣大胆见义勇为的特征,又有深沉、老练的机智过人的个性,类似于“侠女”形象。这一形象的出现无疑是作者在塑造她时,融进了深刻的社会内含。她的性格明显地烙有元代社会特性的印记。作为一位卑贱的青楼女子,流落风尘是她的最大不幸,而从良改嫁也就成了跳出火坑的唯一出路。但她这种过正常人的生活的愿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元代法律规定“是承应东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东人内匹配者”。这终将她的幻想碾灭。同时,纨绔子弟的欺骗玩弄以及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歧视,使她从悲惨的境遇中认清了自己的命运:“御园中可不道是栽路柳,好人家怎容得这等娼优?”既然社会容不得她们这等人,赵盼儿便由幻想转入抗争。而在这种抗争中她愈加看清了纨绔子弟们衣冠禽兽的本质。所以,从一开始,她便告诫宋引章:“你如今年纪小哩,我与你慢慢的别寻个姻匹。”“这做子弟的做不得丈夫”。这些均源于她尝尽了妓女生活的酸辛,深知妓女从良的不易。〔油葫芦〕等几支曲子,既是她生活经验的总结,又是她内心痛苦的表达。“他每都拣来拣去千百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从良的道路曲折艰难,而出嫁后的境遇更可能是一场恶梦!“我想这先嫁的还不曾过几日,早折的容也波仪,瘦似鬼,只教你难分说、难告诉、空泪垂!”为此,她预言宋引章出嫁后的命运,“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得你哭啼啼。”但是,当宋引章被骗受辱后,赵盼儿又义无反顾地去营救宋引章。可以说,这一形象正是一部分在严酷社会现实中变得头脑清醒、性格深沉,善于老练地应付各种挑战的元代倡优的典型。且看她是如何从周舍手中救出宋引章的:赵盼儿的营救手段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以“风月”治“风月”,也就是使玩弄妓女的坏蛋反过来受到妓女的玩弄。这一方式的选择无疑源于赵盼儿对纨绔子弟丑恶嘴脸的清醒认识,是抓住了对方弱点,这样做,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险,但是她那救人出水火的侠义性格使她义无反顾,她的这种假嫁周舍以赚取周舍给宋引章的休书的方式,充分表现了她的深于成算。另外,也给赵盼儿这一形象增添了更崇高的动人之处——牺牲精神。在周舍发现了赵盼儿的“道儿”,欲强加威胁恐吓时,赵盼儿以一曲〔庆东原〕完成那个时代娼家女儿的生活缩影的写照:“俺须是卖空虚,凭着那说亲的言咒誓为活路。”这段唱词的深刻意义,在于它既讽刺了周舍的浅薄无知,他根本不可能理解妓女内心的痛苦,而且还道出了妓女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虚假的情感迎合那些追求色欲的嫖客这一可悲的现实。可以说,作者在赋予赵盼儿顽强的抗争精神同时,也通过她自己的口道出了那个社会对妇女的欺压凌辱是何等肆无忌惮。

    值得高兴的是,赵盼儿这一妓女典型形象,已经超越了唐宋传奇中侠客女行侠仗义的性质,不同于他们因个人恩怨而斗,赵盼儿的抗争多少具备了原始的市民斗争性质,她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同一阶层的市民之间的相互同情,它带有宋元以来城市各行业行会的互助互救的印记。《曲海总目提要》中说:“小说家所载诸女子,有能识别英雄于未遇者,如红拂之于李卫公,梁夫人之于韩蕲王也;有成人之美者,如欧彬之歌人,董国度之妾也;有为豪侠而诛薄情者,女商荆十三娘也。剧中所称赵盼儿,似乎兼擅众长。”看来这个说法是颇中肯的。在古代社会里,妓女不过是供人玩弄的性奴隶,是可以被买卖的商品,在此种非人的境遇中,能如赵盼儿这般锋芒毕露的,毕竟是少数,关汉卿在将自己的热情与理想融入赵盼儿这一完美化身的同时,不忘记关注大多数柔弱妓女的悲惨命运。不论是《金线池》中的杜蕊娘,还是《谢天香》中的谢天香,抑或《救风尘》中的宋引章,她们所遭受的苦痛都是与她们追求爱情婚姻分不开的,这也就出现为关汉卿笔下另一类妓女的形象:以柔弱之躯去追求幸福而倍受折磨的女性。而这一形象似乎更印证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由于元代苛刻的法律,妓女被剥夺了人格自由,因此,她们的婚姻爱情追求总是与她们的地位改变紧密相关的。但是,元代所谓的划分人的品级中,“七伶八娼九儒十丐”,书生尚不如娼妓,难怪宋引章不肯下嫁安秀实这样的“臭老九”,却要嫁给一个官宦出身的市井流氓。可见,知识分子在元代社会是十分悲惨的。而读书人(自然包括关汉卿)与妓女有着受人压迫的共同命运,这种“惺惺相惜”的状态促使了这两种人的彼此亲近。可以想象,关汉卿在塑造这些妓女形象的同时,已把文人的命运、遭遇、追求移植到了妓女形象身上,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是元代娼妓和知识分子共同用血泪铸就的。你看杜蕊娘,无疑是一个毫无自卫能力的被蹂躏者,生来便被剥夺了爱的权力。杜蕊娘苦苦哀求:“母亲,嫁了您孩儿吧,孩儿年纪大了也。”鸨母的回答却是那样冷酷、专制:“我不许嫁谁敢嫁,有你这样生忤逆的!”对此,杜蕊娘毫无办法,因为鸨母的身后有强大的社会作后盾。纵然最终是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奇怪的是,冲突的解决并不是通过误会的解释消除,而是依靠某种外在力量的挟制,使杜蕊娘屈服。她是那样的“无奈”,爱情大团圆的喜剧中,却恰恰暗含着主人公的人格悲剧。而这不也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照吗?恐怕元代的知识分子的境遇还要惨些,唯一能剩下的便是“嘲风弄月、惜玉怜香”了。但值得庆幸的是,关汉卿并没就此倒下,在他赋予妓女旺盛的活力的同时,无疑是在不断地拯救着自己、拯救着那个末落的知识分子阶层。

    关汉卿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个性鲜明、血肉丰满。而他刻画的妓女形象也很注重这一点,不同于窦娥刚正直面的抗争,妓女们的反抗是异于平常女子的,不要说在抗争中显得苍白无力的杜蕊娘、宋引章等人,即使是赵盼儿,在对周舍的斗争中,也采取了“打太级拳”以柔克刚的方式。她不是靠嘻笑怒骂方居上风,而是靠瞒哄诱骗制服对手。她的机智、勇敢也是建立在迫不得已的行为方式上,关汉卿在塑造她们这群形象时,不脱离她们所处的环境。因此,纵然同是妓女形象,可是体现在赵盼儿身上的泼辣性格,既不同于上厅行首谢天香的软弱;而与久历风尘的杜蕊娘、缺乏社会经验的宋引章也有显著区别。关汉卿已经开始关注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人物的阶级属性。而且还能写出由于具体生活环境和遭遇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性格特征。对比赵盼儿和宋引章,宋怕嫁了安秀才,“一对儿好打莲花落”。妓女生活的惰性,培养出她嫌贫爱富的性格;不谙人情世态,又使她轻信周舍的虚情假意。而赵盼儿虽身为妓女,却懂得自爱自尊。她不自暴自弃,也不自惭形秽,也不认为自己生来就比别人低贱:“俺虽居在柳陌中花街内,可是哪件儿值便宜”她凭着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深知“那做子弟(指嫖客)的他影儿里会虚脾(虚情假意),那做丈夫的忒老实。”她透过周舍的华丽外衣,洞穿了其虚伪阴险的本质;“那厮虽穿着几件虼啷皮,人伦事晓得甚的?”正是在赵盼儿和宋引章的性格冲突中显示了赵盼儿老练沉稳、急人危难的个性特征。还有赵蕊娘,因鸨母从中离间,她和韩辅臣的关系马上破裂了。虽然作者又借此来写她的“性儿高”,其实不过是一种虚荣和矫饰罢了。在曲江池上,她傲然不理韩辅臣,但在官府面前,她不得不放下“性儿”,屈服于强权之下。其人物性格软弱的一面暴露无遗,从而展示了主人公人格悲剧。可以说,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是各具特色的,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追求一种正常的、健康的、自由的生活,并为之努力,纵然或胜利、或挫折。

    下大心血去塑造妓女形象并取得成功的,关汉卿当属第一人。由于元代知识分子与娼妓之间于丝于缕的关系,才使关汉卿为自己的希望找寻到了寄托的家园。她们那颗受到摧残的心灵和她们依然丰富的活生生的情感,是剧作家不可扼制的激情源泉。关汉卿关切地从“卑贱”的娼优身上找到了善与美,再赋予一些昂扬的基调,从而最终鼓舞着她(他)们找寻、探索一条光明的出路,虽然,这条出路依旧模糊。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2-),女,河北肃宁人,沧州师专中文系讲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47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