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方笑一:曾国藩家书《字谕纪泽儿》教案
【时间:2007/9/8 】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语文网站2007-4-28 】 【作者: 方笑一】 【已经浏览9967 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读书方法,以及文化素养的培育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对曾国藩的生平经历作简要的介绍,重点在澄清当代人对曾国藩的一些误解。

2、让学生观看记录片《曾国藩》,对曾国藩与太平军的战斗有感性的认识。

3、介绍曾国藩家书和日记的学术文化价值,以及曾国藩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4、第一封信:

(1)对课文中未加注释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如该信的写作背景、薛晓帆(湘)、左季翁(宗棠)等人的简况、以及信中引用的大量诗句的出处。
(2)解说“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一语在文中的确切含义。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读书经验,交流对“涵泳”这一种读书方法的感受。
(4)思考曾国藩于“涵泳”之外,为何还要求读书人“体察”。

5、第二封信:

(1)对课文中未加注释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如该信的写作背景、清代的科举制度与程序、心中涉及的古代天文学知识,以及信中引用的大量诗句的出处。
(2)分析信中提到的学习作诗和书法的经验。
(3)分析曾国藩生平“三耻”的实质。

6、补充介绍第一封信中提到的“朱子教人读书之法”,即元代程端礼所辑《朱子读书法》的其他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含义的解说。2、“三耻”的解说。
 
【个人上课资料】

朱子读书法(元程端礼辑)

  端礼窃闻之朱子曰:为学之道, 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其门人与私淑之徒,会萃朱子平日之训,而节序其要,定为读书法六条如左。

  弘谋按朱子自定读书之法。一曰循序渐进。一曰熟读精思。二者固尽其要。而此六条者. 则后人集其说而推明之者也。考庆源辅氏.先以居敬持志。次及循序渐进。而江东书院讲义. 则先之循序渐进。而以居敬持志终焉。夫居敬持志. 固循序致精之本。但在初学. 似难遽责之使然。莫若先引以朱子之所自定。然后进之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而终之以居敬持志。则由是以渐进于大学。于为学之序似较顺。故是编采程氏所辑。而辅氏之说。则俟善学者参观而自喻之。

  循序渐进。

  朱子曰。以二书言之. 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 篇章句字。首尾次第. 亦各有序而不可乱。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 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 不敢志乎彼。如是. 则志定理明. 而无疏易陵躐之患矣。若奔程趁限。一向趱着了。则看犹不看也。近方觉此病痛不是小事。元来道学不明。不是上面欠工夫。乃是下面无根脚。其循序渐进之说如此。

  熟读精思。

  朱子曰。荀子说诵数以贯之。见得古人诵书。亦记遍数。乃知横渠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遍数已足. 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  虽已成诵。必满徧数。但百遍时. 自是强五十遍。二百遍时. 自是强一百遍。今人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所以不如古人。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件。发明相穿纽处. 一一认得. 如自己做出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通透处。其熟读精思之学如此。

  虚心涵泳。

  朱子曰。庄子说吾与之虚而委蛇。既虚了. 又要随他曲折去。读书须是虚心方得。圣贤说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着心. 去秤停他。都使不得一豪杜撰。今人读书. 多是心下先有个意思. 却将圣贤言语来凑。有不合. 便穿鉴之使合。如何能见得圣贤本意。其虚心涵泳之说如此。

  切己体察。

  朱子曰。入道之门。是将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而今人道在这里。自家在外。元不相干。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 体之于身。如克己复礼。如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覆. 我实能克己复礼. 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 方有益。其切己体察之说如此。

  着紧用力。

  朱子曰。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懮。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今之学者. 全不曾发愤。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橕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其着紧用力之说如此。
 
  居敬持志。

  朱子曰。程先生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最精要。方无事时。敬以自持。心不可放入无何有之乡。须是收敛在此。及应事时.
敬于应事。读书时. 敬于读书。便自然该贯动静。心无不在。今学者说书. 多是捻合来说。却不详密活熟。此病不是说书上病。乃是心上病。盖心不专静纯一。故思虑不精明。须要养得虚明专静。使道理从里面流出方好。其居敬持志之说如此。


【模拟试题】

1、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指的是谁?从课文的描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与一般学者有何不同?

2、《秋兴》(其一)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71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