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研究

高教版《大学语文》编写说明
【时间:2007/8/26 】 【来源:无 】 【作者: 高教社版《大学语文》编辑组】 【已经浏览4705 次】

    汉语文是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华裔)的母语,是操持这种语文的所有成员维系民族国家认同、弘扬中华文化、构筑心灵世界、深化意义探究、传承民族精神的共同基础和必要条件。汉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关乎民族振兴的大事业。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其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而在各类高等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类课程,则是大学生深化语文学习之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手段。

    国内普通高校中,大学语文课的普遍设置经过了两个阶段。1980年代中前期是一个阶段,那时相当一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少量理工类大学开始设置此课。但其后一段时间里,却有减无增。至1990年代中期,借“素质教育”之东风,大学语文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不仅开设,而且定为必修课。

    然而,这门课程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不同意见,而近年来更成为高教改革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争议性问题。争议的焦点是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现实的教学效果,由此派生出教材的编法、课堂的教法等一系列问题。在争议的同时,各校的同仁们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实验,其中包括教材的重新编写。就近年问世的几种较有影响的教材看,春兰秋菊各有特色,而彼此之间的侧重点则相去甚远。

    一部好的教材,应能鲜明地体现出编写者的教育理念,以及对课程性质的理解。总结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

    一、“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帮助修课同学改善其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来说,不可须臾离之。而中学教育在这方面所能达到的水准,与实际的需要和社会的人才尺度相较,尚有较大的距离。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即在于此。

    二、“大学语文”课程所体现的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三、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不同于中文专业课程,它要面对全体学生;它不是简单的写作训练,也不是文学史知识的压缩本,更不是思想文化启蒙讲堂,甚至也不应画地为牢地界定为纯粹的文学鉴赏;而应是程度不同地包含了上述内容,而突出对“好文章”的引导性、示范性解读。

    基于上述认识,本教材编写中的主要思路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着眼于通过“好文章”(此为广义而言,也包括“好诗”、“好词”、“好译文”)的欣赏和体味,提高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着眼于“80后”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着眼于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的营造,着眼于教师好教,学生爱学,如此等等。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这一“大学语文”教材,不是旧形态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新的探索,是供有志于此道的同仁们参考的“试验品”;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个“靶子”——在使用中求得高明者的评头论足,以期咸与提高。

    本教材系列最为用心的设计,当属主教本的内容架构。其特点和新意是:

    仍以文章选篇为主要结构方式,而选篇,着眼于广义的“美文”,演讲、书信、序跋、歌词等通常划归于“应用性”文体的,只要文章写得好,写得有特色,一并进入选篇视野。

    确定入选篇目的标准,充分考虑1980年代出生的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着眼于当代性,因而其中既有传统名篇,又有较多新的发掘。

    编写的体例,从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出发,篇前设置引领式的导语,设置焦点,揭出阅读的兴奋点,使学生带着问题与关注进入课程;“导读”重在引导,指点作品的特出之处,并不面面俱到;篇后供“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多为启发式,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一般不指向独断式的简单答案。多数篇章附有“平行阅读”,即附加关联性的作品,供学生在比较和联系中扩展视野,冀收举一反三之效。

    作品的排列,采取题材与文体相结合的方式。全书从语言类别的角度分为四个部分:现(当)代文章,古代文章,诗、词、歌,外国作品的中文翻译。每部分中,再依题材与文体的大致类别,分为若干组。

    特别要指出的是,范曾教授以他对于中外诗文作者的精湛理解,专为本教材精心创作了人物肖像为主的绘画。这对于师生欣赏大师杰作、理解教材内容,大有颊上三毫之妙。

    本教材是得到国家教育部确认的“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重点项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全部完成后,将成为一个系列,也可称之为“立体化”教材。它以《大学语文》主教本为核心,另有与之配套的《大学语文教师手册》、《大学语文拓展读本》(按初级、中级、高级分为三集);除以上传统的纸介质教材外,还附有《大学语文辅学光盘》、《大学语文辅教光盘》、《大学语文交互式教学平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大学语文学科网站》。

    这样,与传统方式相比,本教材具有全新的面目,初步实现了“课本+教学参考+导学/辅教光盘+网络教学平台+拓展读本+学科网站”这样一个整体化、全程化的新教材形态和新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它力图适应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庶几可以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其将注意力向高等级的母语学习上适度转移;既便于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也有利于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部分课程内容可以考虑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自学。

    多媒体和网络课件的编制和应用,以能力培养为主旨,重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力图改变传统单一纸质课本平面化的不足,利用新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可意的和兴味盎然的学习环境。

    为提高教学适应性和针对性,在与主教本配套的《教师手册》中,我们根据修课学生专业的不同,设计了若干组讲授方案,亦即篇目组合建议。因为主教本内容对于安排课时较少的学校来说,全部精讲可能会有困难,师生可以根据建议方案,按照教学需要及学时安排,自由选择部分单元或各单元中的部分篇目作精讲精读,其他则作为泛读材料。《教师手册》还对主教本所选全部课文,在“导读”的基础上,逐篇作了进一步的深度解析,对学习目标、学习要点、思考题思路作了明确的提示,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要点、编写教案。

    同时采用多本配合方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依其专业和语文程度的不同,分别配备了各级别的拓展阅读书。《拓展读本》选篇的视野和编辑,自信颇富创意,冀使本教材兼具课堂选讲与学生课外“悦”读的双重功效。

    对于传统纸质教材的编制设计印装,也作了一些革新尝试。如在主教本中采用版块设计,以“阅读笔记”标示重点、要点,方便学生迅速掌握作品主旨和作课后复习。

    以上思路与做法,都带有探索的性质。衷心希望热心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朋友们提出意见与建议,共同完善这一课程建设项目。

《大学语文》编写组
2004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092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