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侯平:融于个体生命的母语之美——《语文素养高级读本》读后
【时间:2007/7/29 】 【来源:南开大语 2006年12月15日 】 【作者: 侯平】 【已经浏览4299 次】

“我歌唱,我忧愁,我欲望,母语为我打开了太阳的拥抱,洁白的纸面上铺满了水草、野藤、粼光、箫音以及古驿道上行走着的诗人。”(陈洪金《母语》)我不知道如何将自己对母语--汉语的感情形诸笔端,不知道如何表达困扰自己多时的问题,我生存在母语中,时时感受到它,它却若即若离,罩着一层面纱阻止我进一步的窥视。

于是,我书架上有了这样一本书:《语文素养高级读本》(南开大学文学院李瑞山编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以下简称《读本》)。浴着冬日的暖阳我翻开它,仿佛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我惊喜,深思,一篇一篇细细品读,觉得与母语之间终于有了高质量的相拥和理解。

说实话,我虽然读了七年中文专业,却一直对语言学有畏难心理,感觉那是个太专业、太枯燥的学问,捧读语言学著作时更颇忐忑,不乏求知之心却少了阅读的愉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八百词》之类专著固然可以解答知识性的问题,可是我还需要一些关乎语文的高屋建瓴的指导,让我不再有“身在此山”之困。在《读本》里,我见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类文章,它们博学、有趣,散见在报刊杂志、各类书籍中,我也曾与其中一些相逢,却只像闪电划过黑暗的天空,照亮了点什么,又迅速消失,我抓不住它们。现在,困扰我多时的问题终于有了解答的可能。

《读本》“单元十”的主题是“一文多语怎样共处”,语文学者、作家、媒体人士及人文学者纷纷就此谈了各自的观点。专论各地方言的有《是保护方言的时候了》、《把方言进行到底》、《别让方言挟文化随风而逝》,《两岸三地一中文》则涉及港台海外的语言问题。我心里的“暗地”一点点照亮,迷雾渐渐退去。若想再进一步,单元后还附有“拓展阅读指引”,循此线索,网上报刊上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方言的文化意义的争鸣,都可由此“窥视门径”直到“登堂入室”。作为来到北方数年的南方人,我对家乡的方言是颇不自信的,虽不至于像孙康宜先生《在语言的夹缝中》所写那般无所适从,但是常常想摒除方言对自己的影响。现在我坦然了,我的方言中裹挟着悠长的巴蜀文明,那历史的河流在我的方言中生生不息,滋养着我的身心,这是财富而非需要摆脱的包袱。让规范的普通话生动活泼起来,方言也能以其蓬勃鲜活的“泥滋味,土气息”作为补充。当然我并不会就此“夜郎自大”,编者早就给我打好了“预防针”:在“单元六”“华文走进21世纪”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诸篇阐释了普通话意义和重要。

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关系也可作如是观。“单元十一”题为“汉英之间的纠葛”。陈小川呼吁“治治英语崇拜流行病”,资中筠认为“中国人还是应先学好中文”,欧阳江河以诗发问:“一百多年了,汉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编入诗歌也是《读本》一大特色)。想到现在从呀呀学语的孩童到升学求职的学子之力捧英语,我不禁一叹,有感于英语以压倒性优势挤迫汉语,如阮炜说的很多“英语族”“母语词汇贫乏”,“汉语文史哲知识太匮乏”,真的应当树立起一种“基于母语和母语文化的主体意识”。让人惊讶的还有书中许多篇目出自英语学者、翻译家之手,他们指出提高中文修养之重要,他们的行文清通、优美,这都无疑给只学得英语皮毛的人们敲了一记警钟。

《读本》编排也颇合理,开篇即论“语言的自觉”、“在母语中生存”等大话题,让读者对语文有整体上的了解,再循循善诱,从语文的方方面面作出分析;而且是“众声喧哗”、不拘一家之说,形成“众议”。编者在每篇文章后附有“编读札记”,让人在辨别和思考中加深认识。美文配上精彩的点评使人常常忍不住击节赞叹。

书中的篇什几乎都是近二十年来的文章,“新”是一大特色。在“单元九”“语词的密林里”,一个个词语在作者们笔下仿佛有了生命,我看见它们的生长、跳跃和欢欣:“香榭丽榭”、“枫丹白露”的诗情画意,“饮我以君目”的情意缱绻,“德比”厮杀惨烈……编者还补充新文将“晕”作时下解,令人一新耳目,拊掌微笑。《读本》时时让人感到阅读的愉快,而它竟还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悦读”中长见识,这教材真是太好了。

读后反观《前言》,说书中选入的语文批评文本是“重要的语文学术资源和语文教育资源,却少人关注,更难进入高等教育的视野。本书则于此下了一番工夫,致力于发掘、解读、重组、激活这一资源。”我想编者是一位有心的采撷者,3编18个单元的136篇文章可称篇篇精品,定是披沙拣金、斟酌再三而成。这样的工作,做的人真是太少了,在传媒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得到知识已不是难事,但我常在滔滔资讯浪中不知所措,我深知选择淘洗之难。《读本》选出了珠玉,读者在获得启迪之余,一定心生感激。

合上书卷,低首沉思,心里变得很澄澈、很安宁。我感到母语之泉渗透在我心灵深处,它静谧、辉煌、大美,似乎有些不可言说了。它包融着我,与个体的生命相随,我原来如此深切地将它爱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773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