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孟新芝: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07/7/18 】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2004-11-11 】 【作者: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四系 孟新芝】 【已经浏览3429 次】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主体的需要,及课程性质的要求。并进一步提出了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方法:做好整体安排;开展互动式教学;贴近认知规律;改革考试方式。

    关键词:大学语文 研究性教学模式  人文性 主体性 方法


    所谓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确立课题,广泛搜集材料,独立思考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自发性的领会与吸收,自主地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大学语文教学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主体的需求

    大学生在由中学进入大学之后摆脱了高考指挥棒的束缚,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渴望摆脱中学教育任何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这一死板模式,渴望自主地发表他们的见解。其次,多年的语文学习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阅读理解的能力,这些为他们独立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再次,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四通八达的网络等等,这些外部环境也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大学语文课程性质所决定

    国家教委在《大学语文》出版前言中指出,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概貌,提高汉语阅读、理解及写作水平,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即是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灌输式学习、机械模仿而获得。但“人文性”目标的实现,即培养高尚情趣和一定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积淀文化底蕴等,则无法通过反复训练和简单模仿而获得。近年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社会普遍认识到语文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教育,必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使他们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养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这是无法依赖外力而实现的,只有学习者主动去体验,全身心地融入,才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得到感悟,从而进行情感的内省,获得精神的升华。所以,必须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只有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人文性”这一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而研究性教学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

    二、大学语文教学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方法

    1、做好整体安排,确定研究范围与目标

    大学语文的学习范围涉及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精典名作,面广而博,但课时量很有限。这就要求授课老师要精心地取舍,巧妙地安排,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教学时数。为了便于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教学的结合,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便把课程教学计划发给学生,让他们对所学范围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其次是要明确学生的任务,帮助他们尽早地确立研究目标。对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来说,一学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3-4个研究专题,作为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由他们初步确立研究对象。但由于学生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可能他们确立的研究目标不切实际,比如过大、目的不清晰等等,这就要求老师进行指导,对学生初步提出的研究课题,提出修改建议,学生在参考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课题。其次教师还要对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介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提炼观点,修改大纲,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随时沟通交流,最后由学生把研究结果以论文的形式提交教师。所以在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做到教师指导学习和学生研究紧密结合,变“被动地讲”为“主动的教”,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互动式教学

    除了做好对学生课下自主性研究的指导之外,为了尽快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模式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跟进,课上课下双管齐下共同推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了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课堂方式,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内容,同学之间有分工有合作,遇到问题时共同讨论,商量解决。在教师讲授之前由各小组同学分别汇报学习情况,并对学习内容发表小组意见。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古文的讲授,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改变了古文教学由老师一人翻译讲解为主的沉闷单调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由于讲前阅读是一种障碍性阅读,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思考,运用以前所学知识,既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由于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及不足,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和补充,这样有的放矢,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是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和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或途径。逐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3、改进教学思路,贴近认知规律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采用一种灌输式的方式,把现成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不留给学生思考和质疑的空间,教师总是一上来就告诉学生是什么,是怎么样,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这样既剥夺了学生作为主体对问题发表见解的权力,同时也断送了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机会。

    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就必须承认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正视主体性的存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思路,把启发和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作为指导教学的原则,使教学方法贴近学生认知规律。比如在讲授“诗经的内容”这一问题时,不要先把现成的对作品内容的分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具体作品,在对作品有了具体的感受之后,由同学自己总结。或者老师可以从“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观点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诗经》所反映的那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呢?一步步地把大家的思绪引向那个远古的时代,先想象那个远古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再结合具体的作品,这样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使知识的传授不再是生硬的灌输。

    其次,对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或情感,更应该本着注重学生的原则,又他们来认识和感受,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而民主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同的观点可以进行争论,在争论中碰撞出火花。因为人的真实的内心感受是无法强加的,当他没有感到崇高时,硬要让他认同,作为一个自主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既便是不进行争论,也肯定是口是心非。用这种方式去“统一思想”,其结果只能是阳奉阴违,更不可能让他的认识得到提高,对于情操的培养,感染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的力量。所以,对于研究性教学来说,教师要提高精心的设计与安排,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进入作品氛围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感受,感动,领悟作品所含的优秀的文化,高尚的人格,美好的人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得到提升。

    4、改革考核方式,巩固教学成果

    为了使研究性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把整个动态的学习过程纳入到考核目标中,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对学生提交的研究成果,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认真评判,全面考察,制定相应的比例体现在考核成绩中。总之,考核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存在应该是以有利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前提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投入,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才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被动局面。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正是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亚军:研究性学习之我见,青海教育,2003年第4期
2、 潘为烈:近年来语文课程和教学若干研究述评,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第22卷第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5622 位浏览者